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公元前202-1989
出版时间:
1992年01月
目录
封面
潼关县志
《潼关县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潼关县志》编辑人员
《潼关县志》审稿成员
图片
--
潼关县行政区划图
--
潼关县地图
--
潼关县新城一角
--
潼关火车站
--
潼关县旧城全貌(1959年)
--
中共潼关县委
--
潼关县人大常委会潼关县人民政府
--
潼关县政协
--
县城东方红大街
--
港口高扬程抽水站
--
太要水库
--
苹果园
--
李家金矿粉碎车间
--
马峰峪口村委会选矿厂一角
--
潼关开采的金矿石
--
年产黄金3万两奖杯
--
金锭
--
发展中的东桐峪矿区
--
潼关冶炼厂
--
沟西村民新居
--
黄河造船厂一角
--
黄河制造厂制造的货轮
--
黄河渡口
--
东风车辆厂部分力车产品
--
水磨石板材
--
潼关水磨石厂从德国引进的水磨石生产线
--
通草堆画
--
潼关酱菜
--
潼关城关镇鼓风机厂产品
--
潼关黄河铁路大桥
--
禁沟铁路桥
--
潼关工商银行办公楼
--
潼关邮电大楼
--
禁沟铁路桥
--
港口抽黄灌溉渡水桥
--
潼关饭店
--
潼关副食公司营业楼
--
县城北新路综合市场
--
马峰峪口小学教学楼
--
县政府招待所
--
县人民剧院
--
潼关中学教学楼
--
县人民医院
--
潼关古城遗址
--
高桥乡群众文艺演出(古战船)
--
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
--
潼关东城楼
--
潼关西城楼
--
潼关南水关楼
--
烽火台之一
--
千佛石雕
--
汉代陶鼎、陶仓、陶壶
--
潼关北水关楼
--
金陡关(第一关)
--
马趵泉
--
陶望楼
--
汉代细口白陶瓶、陶井、陶水池、陶炉
--
张伯英(张钫)墨迹
--
书法 黄义杰
--
书法 李导阳
--
书法 杜志信
--
书法 张勃
--
书法 任治宇
--
书法 李秀梅
--
书法 刘兴隆
--
山水(国画) 赵冠青
--
华山群英(国画) 孙雨林
--
老农(油车) 郭利生
序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
潼关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择年统计表
大事记
第一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理位置
--
第二章地质
----
第一节演变
----
第二节构造
--
第三章地貌
----
第一节秦岭山地
----
第二节黄土台原沟壑
----
第三节黄渭河谷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光照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风
----
第五节物候
--
第五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
------
境内河流情况一览表
----
第二节地下水
------
分区
------
补给、径流与排泄
------
地下水富水性
--------
地下水富水性简表
--
第六章土壤
----
第一节褐土
----
第二节垆土
----
第三节黄土性土
----
第四节淤土
----
第五节山地棕壤
----
第六节其它土壤
------
境内土壤分类系统表
--
第七章植被
----
第一节黄渭河谷区
----
第二节台原沟壑区
----
第三节秦岭山区
------
潼关县植被统计表
----
第四节种类及分布
------
用材树种
------
经济树种
------
灌木树种
------
观赏树种
------
药用植物
--
第八章野生动物
----
第一节兽
----
第二节禽
----
第三节鱼
----
第四节其它动物
------
节肢、两栖、爬行类
------
昆虫类
第二篇建置
--
第一章区域
--
第二章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区划
----
第二节民国区划
----
第三节现行区划
--
第四章村落
----
第一节演变
----
第二节分布
----
第三节村庄命名
第三篇自然灾害
--
第一章灾害成因
----
第一节地质因素
----
第二节地貌因素
----
第三节气候因素
----
第四节水文因素
--
第二章灾害纪实
----
第一节旱
------
隋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建国后
----
第二节涝
------
唐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解放后
----
第三节雹
----
第四节风
------
唐
------
明
------
清
------
建国后
----
第五节冻害
------
汉
------
明
------
清
------
民国
------
建国后
----
第六节地震
------
宋
------
明
------
清
------
民国
------
建国后
----
第七节病虫及兽害
------
汉
------
东晋
------
唐
------
明
------
清
------
民国
------
建国后
------
附记
--
第三章抵御措施
----
第一节防灾
------
防灾机构
------
防灾措施
----
第二节抗灾
----
第三节救灾
第四篇人口
--
第一章历代人口
----
第一节清代
------
清代人口统计表
----
第二节民国
------
民国人口统计表
----
第三节建国后
------
1949-1989年人口统计表
------
1989年分区域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表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地区分布
------
民国三十六年(1947)乡(镇)人口分布表
------
1989年乡(镇)人口分布表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1989年人口分区密度表
--
第三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出生
------
死亡
--------
1950-1989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
第二节机械变动
--
第四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1982年人口分布年龄组性比表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民国三十六年(1947)人口年龄构成表
------
1964年普查人口年龄构成表
------
1982年人口年龄构成表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全县文盲半文盲人口变化表
------
全县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增长指数(1947年为100)
------
全县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表
------
全县1982年人口普查分区域各种文化程度人口表
------
全县1982年人口普查各种职业人口文化程度表
----
第五节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全县1982年人口普查各行业人口数统计表
------
全县1982年人口普查各种职业人数统计表
--
第五章人口普查
----
第一节人口规模
----
第二节民国人口调查
------
民国三十六年(1947)人口年龄构成表
----
第三节建国后人口普查
------
第二次人口普查按性别分年龄组人口统计表
------
第三次人口普查分区域总户数和总人口统计表
------
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按年龄组、性别统计表
------
第三次人口普查分区域育龄妇女1981年生育情况表
------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1年育龄妇女分年龄组生育率统计表
--
第六章婚姻与家庭
----
第一节婚姻制度
----
第二节家庭构成
--
第七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人口规划
------
“四五”人口规划执行情况表
------
“七五”四年(1986-1989年)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表
----
第三节计划生育政策
------
1980年分区域“一孩化”统计表
----
第四节宣传教育
----
第五节节育措施
------
1971-1989年节育手术统计表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机构
------
农林试验场
------
农业推广所
------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畜牧兽医工作站
------
畜牧兽医站
------
农牧场
------
农机安全管理站
------
配种站
------
种子公司
------
良种示范繁育场
------
农业技术学校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土地占有状况
------
地租剥削
------
粮食生产、农民生活
----
第二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减租减息
------
土地改革
--------
土改前后各阶层占有土地状况统计表
------
查田定产
----
第三节农业生产合作化
------
互助组
------
初级社
------
高级社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公社化
------
农业学大寨
----
第五节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农业劳动力
----
第三节农业机具
------
传统工具
------
现代机具
--------
1989年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一览表
----
第四节农业技术
------
技术队伍
------
优良品种
------
化肥推广
------
播期、植株密度改革
------
土壤改良
------
植物保护
--------
农物作发生病虫害种类表
--
第四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黄、渭河沿岸粮棉林鱼菜区
----
第二节台原粮棉油果菜区
----
第三节秦岭粮薯牧副区
------
综合农业区划分基本情况表
------
综合农业区划基本情况表
--
第五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农作物品种
----
第三节农作物面积与产量
------
建国以来粮、棉、油面积产量统计表
------
建国以来粮、棉、油面积产量统计表
----
第四节丰产典型
------
1956年
------
1965年
------
1979年
------
1985年
------
1988年
--
第六章养殖业
----
第一节畜牧业
------
畜种及数量
------
饲养管理
------
疫病防治
--------
家畜数量历年统计表
----
第二节渔业
--
第七章收益分配
----
第一节财会队伍
----
第二节分配形式
----
第三节分配数量
--
第八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利用
----
第二节耕地变化
----
第三节管理机构
第六篇林业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机构
------
港口苗圃
------
林业工作站
------
护林站
------
林产品经销公司
------
林业公安派出所
--
第二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木资源
----
第二节林木种类
------
树种
------
林种
--
第三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种苗
------
采种
------
育苗
----
第二节整片造林
------
1979-1989年植树造林统计表
----
第三节“四旁”植树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到三十七年(1948)年植树造林情况表
----
第四节农林间作
----
第五节义务植树
--
第四章果树
----
第一节苹果
------
品种
------
裁培
------
产量和储存
----
第二节梨
----
第三节桃
----
第四节柿
------
各类果品营养价值比较表
--
第五章林木管护
----
第一节林权
------
国有林面积统计表
----
第二节封山育林
----
第三节联防
----
第四节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林木灾害及防治
------
火灾
------
病虫病
------
附记
第七篇水利
--
第一章水资源
----
第一节河流水系
----
第二节水资源总量
------
分区总量
------
地表水
--------
分区水资源总量表
------
地下水
------
水力
--------
小水电可开发量估算表
------
肥水
--
第二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引水渠
----
第二节蓄水
----
第三节抽水站
----
第四节水井
----
第五节抽黄灌溉工程
----
第六节城乡供水
--
第三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流失
------
沟道分布统计表
------
土地坡度面积分类表
----
第二节治理
------
1988年各乡(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表
----
第三节护岸工程
------
黄河防洪护岸工程
------
渭河防洪护岸工程
--
第四章水政
----
第一节机构
------
行政
------
事业
------
集体单位
----
第二节水费
------
1988年水费标准表
----
第三节工程维修
第八篇工业
--
第一章手工业
----
第一节私营手工业
----
第二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冶金工业
----
第二节机械工业
----
第三节建筑材料工业
----
第四节食品工业
----
第五节化学工业
----
第六节印刷工业
----
第七节家具制造工业
------
木器加工厂
------
港口镇金龙沙发篷布厂
----
第八节纺织工业
----
第九节缝纫工业
------
服装厂
----
第十节造船工业
----
第十一节造纸、纸制品工业
----
第十二节工艺美术品工业
----
第十三节编织工业
----
第十四节其它工业
------
1989年工业企业单位年末职工人数统计表
------
择年工业总产值表
------
主要工业产品择年产量表
--
第三章乡镇工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乡镇工业门类
------
工业
------
建工建材
--------
1975-1989年乡(镇)工业发展情况表
--
第四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管理制度
----
第四节承包经营责任制
------
附表
第九篇矿产
--
第一章矿产资源
----
第一节探矿机构
----
第二节地质
----
第三节勘探
----
第四节矿藏分布
------
金矿石
------
大理石矿
------
蛭石矿
------
石墨矿
------
磷灰石矿
------
铁矿石
--
第二章金矿开发
----
第一节中央企业采炼
------
东桐峪金矿选矿流程图
------
电解钢棉直接冶炼流程图
----
第二节地方企业采炼
------
国营企业
------
联办企业
----
第三节群众采炼
------
采矿
------
选炼
--------
历年金属产量表
--
第三章其它矿藏
----
第一节大理石
----
第二节蛭石
--
第四章矿产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中央企业
------
县办企业
------
集体企业
----
第三节矿山整顿
------
非法采炼
------
整顿措施
--
第五章矿区群众生活
----
第一节矿业经济
----
第二节物质生活
----
第三节精神生活
第十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陆路交通
----
第一节古道
------
驰道
------
驿道
------
潼洛道路
----
第二节公路
------
公路建设一览表
----
第三节铁路
------
陇海路
------
西(安)太(原)路
----
第四节运输
------
运输企业
------
运输管理
------
运输工具
------
运输量
--------
陆路运输工具择年统计表
------
搬运 转运
------
运输价格
--------
潼风渡口运输处货运价目表1955年4月24日
----
第五节道路管理
------
国道
------
乡(镇)公路
----
第六节交通监理
------
机构
------
车辆监理
------
养路费
--------
历年审验车辆统计表
------
安全管理
--
第二章水路交通
----
第一节航道
------
黄河航道
------
渭河航道
------
漕渠
----
第二节航运
------
航运企业
------
运输工具
------
客运 货运
--------
黄河航运客货运量择年统计表
------
渡运价格
------
航运管理
--
第三章交通设施
----
第一节桥梁
------
古桥梁
------
公路桥染
--------
公路桥梁一览表
------
铁路桥梁
--------
铁路桥梁一览表
----
第二节隧道
------
陇海铁路隧道
------
西(安)太(原)铁路隧道
----
第三节火车站
------
陇海线车站
------
西(安)太(原)线车站
----
第四节渡口
------
风陵渡
------
永乐渡
------
大庆关渡
------
梁贞渡
------
十里渡
------
东关渡
------
北关渡
------
吊桥渡
------
公庄渡
------
小泉渡
--
第四章邮政
----
第一节机构
------
潼关驿
------
邮电局
----
第二节路网
------
邮路
------
投递
----
第三节邮政业务
------
1949-1989年邮政业务量择年统计情况表
--
第五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电信局
------
电路
------
报务设备
------
经办项目
----
第二节电话
------
环境电话
------
长途电话
------
线路迁改与更新
------
话务设备
------
经营项目
--------
电报、电话使用情况择年统计表
----
第三节企业管理
------
邮电业务费收支择年统计表
第十一篇商业
--
第一章私营商业
----
第一节商户
------
民国三十五年(1946)私营商户统计表
----
第二节合营合作
------
私营商业合营合作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个体商业
------
1980-1989年个体商户发展情况表
--
第二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机构
------
国营商业企业统计表
----
第二节购进
----
第三节销售
----
第四节经营方式
----
第五节风味小吃
----
第六节国营商业改革
--
第三章供销商业
----
第一节机构
------
供销系统县级企业设置表
------
农村双代店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民主管理
----
第三节供应
------
主要生产资料供销量择年统计表
----
第四节推销
----
第五节经营
------
资金
------
资金周转
------
利润
------
附记:乡镇商业
--
第四章粮食商业
----
第一节机构
------
1989年粮食企业设置情况表
----
第二节收购
----
第三节供应
----
第四节仓储
----
第五节油脂购销
----
第六节粮油经营
--
第五章物资商业
----
第一节机构
------
1989年物资企业情况表
----
第二节购进
------
私营木材商户经营状况一览表
----
第三节经销
----
第四节物资库场
------
物资系统1975-1989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第十二篇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财政总收支
------
清代、民国财政收支
------
建国后财政收支
----
第三节国营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企业投资
----
第六节支援农业
------
1949-1989年财政收入明细表
----
第七节有价证券发行
------
公债
--------
1949-1989年财政支出明细表
------
国库券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田赋、农业税
------
田赋
------
农业税
----
第三节工商税
------
1964-1989年农业税收情况统计表
------
1949-1989年工商各项税收完成情况统计表
----
第四节新征税种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当铺
------
钱庄
------
银行
------
信用合作社
------
保险公司
----
第二节货币
------
流通货币
------
货币流通
------
现金管理
----
第三节存款
------
历年现金收支总额状况一览表
----
第四节信贷
------
民间借贷
------
工商信贷
------
农业信贷
------
基本建设投资
------
清理债务
----
第五节黄金收购
----
第六节保险
------
县级单位基本建设完成情况表
第十三篇管理经济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生产计划
----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统计工作
----
第三节信息服务
--
第三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市场
------
管理措施
----
第三节工商业登记
----
第四节经济合同
----
第五节商标管理
----
第六节广告管理
--
第四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机构
------
事业
------
企业
----
第二节计量改革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物价监督
------
监督组织
------
宣传政策
------
物价大检查
----
第三节物价调整
------
1989年鼓风机价目表
------
主要商品价格变动表
--
第六章审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计工作
------
程序
------
内部审计
------
社会审计
------
违纪案件处理
第十四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机构
------
房地产管理所
------
自来水公司
------
市政工程管理处
------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
第二章县城
----
第一节古潼关城
----
第二节新县城
------
潼关旧城示意图
------
潼关县城平面图
----
第三节街巷
------
城区街巷分布表
----
第四节市政建设
------
供水
------
排水
------
交通
------
供电
------
电价
--------
一、1989年用电设备
--------
二、1989年用电量
--------
三、1989年农村通电面
----
第五节住房建设
------
房屋
------
管理
--
第三章村镇
----
第一节村庄
------
村庄建设
------
村庄规划
------
村庄分布
----
第二节集镇
------
港口镇
------
太要镇
------
城关镇
------
桐峪镇
--
第四章建工建材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国营建筑业
------
集体建筑业
------
个体建筑业
----
第二节建材供应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废水
--------
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评价表
------
废气
--------
工业废气污染物表
--------
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评价表
------
废渣
--------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排放量表
----
第二节“三废”治理
----
第三节绿化
------
1982-1989年街道植树统计表
----
第四节环境卫生
第十五篇政权
--
第一章清代、民国政权
----
第一节县署、厅署
------
县机构
------
基层机构
----
第二节县公署、县政府
------
县机构
------
基层机构
--------
解放前夕县乡机构设置系统图
----
第三节救济
------
灾害救济
------
社会救济
----
第四节公安
----
第五节司法
----
第六节参议机关
------
临时参议会
------
参议会
------
选举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
第二章人民权力机关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选举
------
1954年普选
------
1956年普选
------
1958年普选
------
1961年普选
------
1965年普选
------
1978年普选
------
1980年普选
------
1984年普选
------
1987年普选
--
第三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县行政机关
----
第二节基层行政机关
------
1989年县乡(镇)机构设置系统图
----
第三节民政
------
社会救济
------
优抚烈士、革命军人家属
------
安置复员转业军人
------
社会福利
------
婚姻管理
----
第四节劳动人事
------
人事管理
--------
国家干部人事增长择年统计表
------
劳动就业
------
劳动制度改革
------
劳动工资
------
企业职工资金
------
劳动保护
------
职工福利
------
退休、退职人员管理
----
第五节人民公安
------
机构
------
治安管理
------
户籍管理
------
取缔娼妓
------
禁烟禁毒与禁赌
------
刑事侦察
------
看守罪犯
----
第六节人民司法
------
机构
------
普法教育
------
民事调解
------
律师
------
公证
----
第七节群众来信来访
------
机构
------
信仿案件受理
----
第八节档案管理
------
管理制度
------
档案保管、利用
--
第四章人民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侦察审判监督
--
第五章人民法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附:案例
第十六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创建与发展
------
中共潼关特支
------
中共潼关县委
--------
中共潼关县组织发展择年统计表
----
第三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党务活动
------
思想建设
------
干部管理
------
端正党风
------
纪律检查
------
统一战线
----
第五节重大政治活动
------
建党初期
------
巩固人民政权
------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
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
拨乱反正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六节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委员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农民组织
------
农会
------
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
----
第二节工人组织
------
工会联合会(简称“工会”)
----
第三节青年组织
------
三青团
------
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商业组织
------
商务理事会
------
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
----
第六节其他群众组织
------
中苏友好协会
------
抗美援朝分会
------
科学技术协会
第十七篇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二章军事地理
----
第一节秦岭山地
----
第二节黄土台原
----
第三节黄渭河谷
--
第三章军事交通
----
第一节陆路
----
第二节水路
--
第四章军事设施
----
第一节城堡
----
第二节其它设施
------
教场
--------
古关隘图
------
炮台
------
十二连城
--------
十二连城分布示意图
------
碉堡
------
掩体、壕堑
------
炮兵观测所
--
第五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
第二节征兵
----
第三节义务兵与自愿兵
--
第六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潼关卫
----
第二节潼关协
------
协辖汛地兵员数额表
----
第三节民国地方团队
----
第四节人民武装
------
区游击队
------
人民公安部队县中队
------
民兵
--
第七章驻军
----
第一节建国前
----
第二节建国后
--
第八章防空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
抗日防空
------
人民防空
------
“三防”教育
--
第九章军需供应
----
第一节清末、民国初期
----
第二节抗日战争
----
第三节解放战争
----
第四节抗美援朝
----
第五节军事供应站和援建工程
----
第六节对越自卫反击战
--
第十章重大战事
----
曹操马超之战
----
刘裕与后秦军之路
------
曹操与马超、韩遂潼关、渭南之战
----
莫折义军克据潼关
----
长孙稚克据潼关
----
高欢、宇文泰之战
----
杨元感兵败潼关
----
李渊、屈突通之战
----
安禄山、哥舒翰之战
----
郭子仪军援救潼关
----
骆元光守潼关
----
黄巢起义军攻占潼关
------
安禄山攻陷潼关示意图
----
刘知俊失潼关
----
郭威战李守贞
----
金、蒙关陕之战
----
元、明军之战
----
李自成义军潼关之战
------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潼关示意图
----
太平军矿关回师卢州
----
辛亥革命光复潼关
----
白朗义军入关之战
----
靖国军克战潼关
----
“老洋人”扰潼关
----
陕军驱逐刘镇华
----
杨虎城率军入关
----
抗日战争
----
人民解放军善车口之战
----
解放潼关
------
人民解放军解放潼关示意图
第十八篇教育科技
--
第一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经费
------
公费
------
集资
--
第二章明清教育
----
第一节卫学
----
第二节书院
------
明新书院
------
凤山书院
------
关西书院
----
第三节学舍
------
社学
------
义学
------
紫阳学舍
----
第四节学堂
--
第三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私塾
------
小学
------
少年儿童组织
--------
普通小学择年发展概况表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初级中学
------
高级中学
--------
普通中学择年发展概况表
----
第四节中等专业教育
------
师资培训班
------
教师进修学校
------
农科职业学校
------
农业中学
------
综合技术学校
------
高级职业中学
----
第五节职业教育
------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
“五·七”大学
------
“七·二一”工人大学
----
第六节思想教育
------
小学
------
中学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农民教育
------
民校 冬学
------
业余学校
------
耕读小学
----
第三节职工教育
------
职工业余学校
------
干部业余学校
------
职工文化补习班
------
职工培训
--
第五章教学改革
----
第一节教学内容
------
学制
------
课程
----
第二节教学方法
----
第三节勤工俭学
----
第四节升学
------
考试
------
招生
--
第六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任用
------
生活待遇
------
社会地位
--
第七章教育成果
----
第一节人才培养
----
第二节教学研究
--
第八章科技组织
----
第一节行政单位
------
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
------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节事业单位
------
气象站
------
地震台
------
农业区划委员会
------
其他科技研究推广单位
----
第三节群众团体
--
第九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队伍组成
------
科技人员各科构成情况表(1989年)
----
第二节队伍建设
------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评定技术职称
--
第十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普及科技知识
----
第二节成果及应用
----
第三节科技成果展览
第十九篇文化艺术
--
第一章文化机构
----
第一节民众教育馆
----
第二节人民文化馆
----
第三节图书馆
----
第四节工人俱乐部
----
第五节文化站
--
第二章民间文艺
----
第一节社火
------
芯子
------
高跷
------
旱船
------
竹马
------
背花锣
------
狮子
------
龙灯
------
海蚌
----
第二节音乐歌舞
------
民间歌曲
------
民间器乐
------
民间歌舞
----
第三节曲艺
----
第四节刺绣剪纸雕塑
----
第五节通草堆画烫画
--
第三章创作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戏剧创作
----
第三节音乐舞蹈曲艺
----
第四节书法美术摄影
--
第四章戏剧
----
第一节专业剧团
----
第二节业余剧团
--
第五章电影
----
第一节放映站管理站
----
第二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第三节放映专业户
--
第六章图书发行
----
第一节书铺
----
第二节新华书店
----
第三节个体书摊
------
历年图书发行情况表
--
第七章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潼关报》
----
第二节有线广播
------
事业建设
------
广播宣传
----
第三节电视
--
第八章文物
----
第一节古遗址
------
仰韶文化
------
古城堡
------
佛头崖
----
第二节古建筑
------
十二连城
------
第一关
----
第三节陵墓
----
第四节金石
------
铜镜
------
石刻
----
第五节革命文物
------
张钫条幅
----
第六节战场遗址
------
南原
------
金盆原
------
牛头原
------
善车口
第二十篇体育卫生
--
第一章体育锻炼
----
第一节传统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幼儿体育
------
小学体育
------
中学体育
----
第三节社会体育
------
村镇体育
------
职工体育
------
老年体育
----
第四节竞技体育
------
田径运动
------
球类运动
------
达标锻炼及等级制度
--
第二章体育管理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机构
----
第三节人才培养
------
参加地区以上田径运动会成绩表
--
第三章医疗单位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卫生院
------
人民医院
------
工人保健站
------
乡卫生院
------
地段医院
------
医疗站
------
驻地医院
--
第四章医疗水平
----
第一节医疗队伍
------
中医
------
西医
--------
1989年西医人员学历结构表
----
第二节医疗技术
--
第五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
------
病情
------
治疗
----
第三节地方病防治
------
地方病
------
防治
------
肿瘤
----
第四节爱国卫生
--
第六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妇女保健
------
保健
------
检查治疗
----
第三节儿童保健
------
新法接生
------
预防注射
------
健康检查
--
第七章医药单位
----
第一节铺、店
------
中药铺、店
------
西药房
----
第二节国营公司
--
第八章药物
----
第一节资源
------
野生药材
------
人工培育
----
第二节加工
--
第九章卫生行政
----
第一节药政管理
----
第二节公费医疗
------
公职人员
------
烈军属
------
灾民
----
第三节合作医疗
----
第四节个体行医管理
第二十一篇社会风俗
--
第一章民族
----
第一节构成
------
1682年各民族人口分布表
----
第二节姓氏
--
第二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天主教与基督教
--
第三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礼仪
------
生育
------
婚俗
------
赡养
------
建房
----
第二节岁时
------
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阳节
------
中秋节
------
腊八节
------
除夕
------
岁时祭祖
----
第三节社交
------
礼仪
------
方式
----
第四节陋习
------
嗜鸦片
------
赌博
------
娼妓
------
缠足
------
迷信
----
第五节新风尚
--
第四章社区生活
----
第一节食
----
第二节衣
------
服饰
------
发型
------
首饰
----
第三节住
----
第四节行
----
第五节用具
--
第五章会道门
----
第一节清帮
----
第二节洪帮
----
第三节一贯道
--
第六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声母
------
歆母
------
声调
------
书写与读音
------
声歆调配合
------
潼关话与普通话
----
第二节词汇
------
天气、农事类
------
动物、植物类
------
人品、称谓类
------
日常生活类
------
说明事理类
------
形容比喻类
----
第三节语法特点
----
第四节谚语
------
时代谚语
------
道德风尚谚语
------
气象谚语
------
农谚
----
第五节歇后语
------
谐音类
------
喻意类
第二十二篇人物
--
第一章革命烈士
----
传略
------
焦起铠
------
王怀彦
------
李书堂
------
张晓良
------
任维明、赵大海
----
革命烈士表
--
第二章政界人物
----
传略
------
杨震
------
刘宽
------
张维任
------
焦云龙
------
王作舟
------
赵德容
------
张晰哲
------
王锡命
------
王济人
------
张振兴
----
历史人物表
----
当代县级以上人物表
----
先进人物表
--
第三章经济界及其他人物
----
传略
------
赵春康
------
孙蔚尚
------
任永祥
----
当代经济人物表
----
先进人物表
----
能工巧匠人物表
--
第四章军界人物
----
传略
------
徐国桢
------
马耀群
------
冯玉祥
------
张钫
----
唐代至民国军界人物表
----
建国后军界团级以上人物表
----
先进民兵事迹表
--
第五章教育界人物
----
传略
------
孙璟
------
刘继贤
------
王化民
----
教育界人物表
--
第六章文化科技界人物
----
传略
------
赵鹏超
------
杨伟
----
文化科技界人物表
----
先进人物表
--
第七章医界人物
----
传略
------
党振中
------
武济洲
------
王仰羲
------
附
--------
王天厚
----
医药卫生人物表
--
第八章劣迹昭著人物
----
孙根胜
----
郭辅唐
----
种国藩、种国华
附录
--
Ⅰ.文献文告
----
阌民妄攀行差碑
----
华民妄攀行差碑
----
滩阡图碑文
----
关于潼、华划界问题报告
----
陕西省政府电复内政部办理潼、华两县划界经过情形的代电
----
陕西潼关县河南阌乡县划界碑记
----
陕西省人民政府命令
----
陕西、山西两省解决黄河滩地问题的协议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复
----
关于选择新县址单行材料
----
潼关县高桥小泉大队华阴县硙峪西岩生产队处理土地问题的协议书
----
中共潼关县委潼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若干规定
----
中共潼关县委潼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决定
----
潼关县人民政府关于整顿黄金生产秩序的通告
----
关于严禁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子女从事非法黄金生产和倒卖黄金的通知
--
Ⅱ.著述
----
著述一览表
----
历代修志述略
------
《潼关卫志》
------
《续修潼关厅志》
------
《潼关乡土志》
------
《潼关县新志》
--
Ⅲ.艺文
----
咏潼关诗词选
----
民间传说
后记
参与本志编写及提供资料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