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县志

通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记述县域内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注重反映时代特点和地区特色。 二、详今明古,立足当代。所记范围限于1996年县域,重大关联者略作辐射。通县、通州市分置时期内容,一般作综合记述。上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12月31日。后附1997年至2000年通州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要。

出版时间: 2003年11月

目录

封面
通县志
《通县志》历届编纂委员会人员名录
通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通州区史志办公室人员名录
《通县志》编纂人员
《通县志》审定人员

凡例
图片
-- 通县卫星遥感影像图
-- 通县行政区划图
-- 通州区行政区划图
-- 通州镇街巷名称图
-- 清代通州城池图
-- 195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通县土桥乡青春农业生产合作社
-- 1990年春节,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大稿村
-- 中共通州区(县)委员会、通州区(县)人大常委会、政协通州区(县)委员会
-- 通州区(县)人民政府
-- 北京东长安街延长线-通州卫星城新华大街(1998年改建)
-- 解放初期的闸桥
-- 新华大街始建工程(1952年)
-- 20年代的通州城街景
-- 北运河上的通州东关大桥(1999年)
-- 60年代初东关木桥
-- 漷县小城镇(2002年)
-- 通州卫星城鸟瞰(2003年)
-- 新华南街(2002年)
-- 通州区国税局大楼(1998年)
-- 工商银行通州分行(1998年)
-- 北关环岛(1996年)
-- 果园环岛(1989年)
-- 北苑环岛(1996年)
-- 通州电信大楼(2001年)
-- 通州区财政局(2001年)
-- 中仓小区(1996年)
-- 丛林庄别墅区(1998年)
-- 后南仓小区(1996年)
-- 疃里新村(1996年)
-- 新华大街银杏树(90年代)
-- 通惠河上的通济桥(1999年)
-- 西海子公园(90年代)
-- 运河大街绿化(90年代)
-- 漫春园(1989年)
--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示范田(90年代)
-- 农机作业(90年代)
-- 蔬菜大棚(90年代)
-- 郎府乡万亩大葱(90年代)
-- 农田喷灌(90年代)
-- 郎府乡的樱桃
-- 爱宕梨
-- 反季节蔬菜
-- 张家湾镇的反季节大棚葡萄
-- 花卉种植
--
-- 乌鸡养殖
-- 规模奶牛场
-- 养狐场
-- 观赏鱼养殖
-- 鹿
-- 三八国际友谊林(2000年)
-- 绿化隔离带
-- 京沈高速路通州段绿化带(2001年)
-- 苗圃
-- 1793年,英国公使马戈尔尼乘船过通惠河闸门
-- 通惠河通州段(90年代)
-- 潮白河通州段(90年代)
-- 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
-- 潮白河兴各庄橡胶坝(1994年)
-- 北京东亚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通州工业开发区(局部 1999年)
-- 通州区轻纺服装服饰园区(2002年)
-- 制衣车间
-- 北京东方化工厂(1996年)
-- 北京市恒聚油田化学剂公司
-- 佰富苑工业区
-- 宋庄铸造厂与出口免检产品
-- 景泰蓝摆件
-- 花丝镶嵌凤鸣钟(北京花丝镶嵌厂制)
-- 料器花卉(梨园料器厂制)
-- <韦陀>
-- <87神仙卷>(局部)
-- <钟馗>
-- 北京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7年)
-- 通州商业大厦(1988年)
-- 通州八里桥市场蔬菜批发(90年代)
-- 通州华联商厦夜景(2000年)
-- 北京银地大厦(1996年)
-- 小楼饭店旧景(20年代)
-- 小楼饭店夜景(1984年改建)
-- 大顺斋糕点厂专营店
-- 大顺斋糖火烧
-- 京哈高速路通州段(1990年)
-- 京通快速路通州段(1996年)
-- 北京公路六环通州段(2000年)
-- 通州滨河路(2002年改建)
-- 通马(驹桥)公路夜景(2000年)
-- 通州长途汽车站(2001年)
-- 交通部汽车试验场(90年代)
-- 京秦电气化铁路通县站(90年代)
-- 潞河学校旧景(1920年)
-- 潞河中学(2000年)
-- 运河中学(1996年)
-- 永乐店中学(1997年)
-- 后南仓小学(90年代)
-- 成人教育中心(2002年)
-- 职业教育中心(2001年)
-- 电影院(90年代)
-- 图书馆(1986年)
-- 运河文化广场(2000年)
-- 通州博物馆
-- 刘绍棠文库(1992年)
-- 高占祥文库(1994年)
-- 通县电视发射塔(1992年)
-- 刘白羽文库(1996年)
-- 西永和屯农民书画社
-- 通州小吃节花会表演(1992年)
-- 广场文化活动
-- 民间花会
-- 运河广场秧歌会演(2000年)
-- 清代通州御制石道碑
-- 明代通运桥与张家湾古城墙遗址
-- 始建于元代的通州清真寺
-- 通州燃灯佛舍利塔
-- 李卓吾(李贽)先生墓(1983年迁建)
-- 冯玉祥驻通兵营遗址
-- 贾后疃天主教堂
-- 潞河中学红楼
-- 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激战(1860年)
-- 通州八里桥(永通桥)
-- 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1993年)
-- 大运河俱乐部(1997年)
-- 回归殿
-- 潮白河上的碧波苑(1995年)
-- 通州宾馆(1997年)
-- 潮白河畔的运河苑度假村
-- 外国友人在大营旅游度假村
-- 月亮河度假村夜景
-- 迎亚运火炬传递(1990年)
-- 农民运动会(1996年)
-- 通县游泳馆(1987年)
-- 小堡村游泳池
-- 机关运动会开幕式(2001年)
-- 潞友体育馆(997年)
-- 50-70年代潞河医院门诊大厅
-- 潞河医院(2002年)
-- 建于1903年的潞河医院十字形楼
-- 通州妇幼保健院(2000年)
-- 通县中医医院(1996年)
-- 治安巡警大队
-- 通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1年)
-- 妇女儿童活动中心(2000年)
-- 社区服务中心
-- 胡各庄镇敬老院(2000年)
-- 潞河督运图
-- 出土的运河漕船铁锚
-- 皇木厂古槐
-- 曹雪芹墓石
-- 漕运巨石
-- 北京卫生学校紫藤
-- 东汉砖墓墓室
-- 墓室石门刻像
-- 墓志铭文
-- 孙公墓铭
-- 墓志刻像
-- 宝光寺铜钟
-- 出土的唐代孙如玉墓志铭
-- 清代运河图(局部)
-- 20世纪初的北运河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治所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境域变迁
---- 第二节 区划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与物候
---- 第一节 四季
---- 第二节 太阳辐射与日照
---- 第三节 温度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
---- 第六节 相对湿度与蒸发
---- 第七节 物候
-- 第三章 水系与土壤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涝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虫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震灾
---- 第七节 其他灾害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年龄与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文化与职业构成
---- 第三节 婚姻与期望寿命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婚育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
第四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农业机具
-- 第二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蔬菜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三章 农业技术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改良品种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四节 改土施肥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四章 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组织与分配
---- 第二节 管理与监督
第五编 林业
-- 第一章 资源与植树造林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育苗与植树
---- 第三节 重点绿化工程
---- 第四节 古树名木
-- 第二章 果树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栽培与管理
-- 第三章 林木管理与保护
---- 第一节 林木管理
----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第六编 畜禽 水产
-- 第一章 畜禽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二章 水产
---- 第一节 资源与种类
---- 第二节 鱼类养殖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七编 水利
-- 第一章 洪涝治理
---- 第一节 河道治理与新河开挖
---- 第二节 排涝工程
-- 第二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引水工程
---- 第二节 提水与水井建设
---- 第三节 节水工程
-- 第三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第八编 工业
-- 第一章 民营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沿革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第二章 县属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沿革
---- 第二节 行业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三章 乡镇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沿革
---- 第二节 行业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四章 部门工业
---- 第一节 社会福利工业
---- 第二节 商办工业
---- 第三节 校办工厂
-- 第五章 三资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沿革
---- 第二节 重点企业
---- 第三节 工业开发区
-- 第六章 工业管理与名优产品
---- 第一节 县属工业管理
---- 第二节 乡镇工业管理
---- 第三节 部门工业与三资工业管理
---- 第四节 名优产品
-- 第七章 驻县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沿革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第九编 商业
-- 第一章 体制与机构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经营网点
---- 第一节 公司与商店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副产品
---- 第二节 生产资料
---- 第三节 生活资料
----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章 饮食与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市场与征购
---- 第二节 供应与储运
-- 第六章 外贸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渠道与基地
---- 第三节 外贸经营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机构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税收减免
---- 第四节 稽征管理
---- 第五节 机构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与信用卡
---- 第四节 借贷与结算
---- 第五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六节 信用合作
---- 第七节 债券
---- 第八节 保险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公路运输
---- 第二节 铁路运输
-- 第三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路
---- 第三节 业务
-- 第四章 电信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业务
第十二编 能源
-- 第一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电力设施
---- 第三节 供应与管理
-- 第二章 煤炭
---- 第一节 采购与加工
---- 第二节 煤炭供应
---- 第三节 煤炭管理
-- 第三章 石油与其他能源
---- 第一节 石油
---- 第二节 其他能源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房屋建设
---- 第四节 主要公用建筑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乡镇简介
---- 第三节 新村建设
-- 第三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队伍与设备
---- 第二节 勘察设计与施工
--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
---- 第一节 规划与工程管理
----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三节 市政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监测
---- 第二节 环境整治与管理
第十四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与统计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经济检查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概况
---- 第二节 物价监管
--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四节 质量效益工程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第十五编 党派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务概要
---- 第四节 重大政治活动
----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 第二章 民主党派与工商联
---- 第一节 民革通县支部
---- 第二节 民盟通县支部
---- 第三节 民建通县支部
---- 第四节 民进通县支部
---- 第五节 农工党通县支部
---- 第六节 通县工商联
-- 第三章 国民党、三青团与民社党
---- 第一节 国民党通县组织
---- 第二节 三青团通县组织
---- 第三节 民社党通县组织
-- 第四章 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其他团体
第十六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旧政权
---- 第一节 县衙与州署
---- 第二节 县公署与县政府
---- 第三节 代议机构
---- 第四节 日伪县政权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产生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 提案处理
----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级政府
---- 第二节 施政方式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常委会工作
第十七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与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与监所检察
----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
---- 第三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律师、公证与法律服务
---- 第四节 人民调解
第十八编 人事 劳动 对外事务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干部队伍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工资与福利
---- 第六节 离休与退休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用工管理
---- 第四节 工资、奖金与福利
---- 第五节 劳动保险
---- 第六节 劳动保护
---- 第七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
-- 第三章 对外事务
---- 第一节 友好关系
第十九编 民政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退役军人安置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与分布
---- 第二节 政策实施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天主教
第二十编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二章 武装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民兵
-- 第三章 人民防空与国防教育
---- 第一节 人民防空
---- 第二节 国防教育
-- 第四章 战事
----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战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 第三节 兵灾战祸
第二十一编 教育
-- 第一章 旧学
---- 第一节 官学
---- 第二节 私学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幼教与园所选介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小学选介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中学选介
-- 第五章 中等职业技术与普通高等教育
---- 第一节 专业技术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普通高等教育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非学历教育
---- 第二节 学历教育
-- 第七章 教师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八章 教研、教改与电化教育
---- 第一节 教研与教改
---- 第二节 电化教育
-- 第九章 教育行政与校外教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督导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节 校舍
---- 第五节 中小学校外教育
---- 第六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二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科技团体
---- 第二节 科技推广与开发组织
---- 第三节 农业科技网络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普与技术推广
---- 第一节 科学技术普及
---- 第二节 技术推广与星火计划
-- 第三章 成果与管理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第二十三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文化馆(站)与俱乐部
---- 第二节 图书馆与书店
---- 第三节 影剧院
-- 第二章 文艺与著述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古诗、故事与民谣选录
---- 第三节 著述
---- 第四节 戏剧、曲艺与歌曲
---- 第五节 书画与摄影
---- 第六节 民间工艺
-- 第三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章 群众文化活动与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五章 档案与史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史志编修
-- 第六章 文物
---- 第一节 保护单位
---- 第二节 出土与馆藏
---- 第三节 利用与管理
第二十四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卫生防疫
---- 第三节 医疗技术与设备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医政与药政
---- 第六节 医疗制度
---- 第七节 爱国卫生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比赛
第二十五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市民生活
-- 第二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节日习俗
---- 第五节 庙会
-- 第三章 方言、谚语与歇后语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土语
---- 第三节 歇后语与谚语
第二十六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李德辉
---- 李秉彝
---- 岳正
---- 李钦
---- 李贽
---- 马经纶
---- 李太后
---- 李三才
---- 刘廷训
---- 阎应元
---- 朱纶
---- 刘锡信
---- 潘宗礼
---- 张翼
---- 蔡德辰
---- 王治增
---- 张秉泽
---- 王芝祥
---- 花仙洲
---- 何臣
---- 周文彬
---- 杨秀英
---- 殷汝耕
---- 张志勋
---- 费起鹤
---- 张庆余
---- 毕华德
---- 汤子博
---- 李德全
---- 朱诩周
---- 陈昌祐
---- 杨崇瑞
---- 张克侠
---- 李景汉
---- 周德银
---- 田春华
---- 张连泽
---- 刘贯一
--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模范人物录
专记
-- 漕运
-- 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 通县“四清”运动和通县地区“四清”大会战
-- 曹雪芹墓葬刻石
附录
-- 唐潞县录事孙如玉墓志铭
-- 通州潞县故城考
-- 潞县治考
-- 州城考
-- 渔阳郡三治潞考
-- 1997年-2000年通州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要
-- 1997年-2000年通州区(县)大事记
-- 1997年-2000年中共通州区(县)委员会领导人名录
-- 1997年-2000年北京市通州区(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人名录
-- 1997年-2000年北京市通州区(县)人民政府领导人名录
-- 1997年-2000年政协北京市通州区(县)委员会领导人名录
索引
-- 表格索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