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县土地志》(1862-1996)

《庆安县土地志》(1862-1996)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的编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完整、准确、系统、科学地展示土地管理事业的历史和现实,力求达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内容时限: 1862-1996

出版时间: 1997年12月

目录

封面
庆安县土地志
题词
-- 庆安县委书记李沛夫题词
-- 庆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荣题词
-- 庆安县县长贺占元题词
-- 庆安县政协主席王德山题词
-- 庆安县副县长王守民题词
图片
-- 庆安县地图
-- 县委书记李沛夫陪同副省长孙魁文和省农业开发办主任李方旭视察庆安县土地开发利用工作
-- 苏醒的土地
-- 庆祝自己的节日
-- 庆安县土地局新老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 作者:李刚(左)、杨永庆
-- 庆安县土地战士全体合影
-- 国家、省、地土地部门领导视察庆安土地工作
-- 土地详查
-- 县委书记廉继颇讲国土观念
-- 远眺柳河自然保护区
-- 宣传土地法
-- 庆安河山美
-- 土地局办公楼
-- 庆安县城鸟瞰图
-- 在土地管理工作会议上
-- 副县长杨文波在土地法庭和土地资产交易所成立大会上讲话
-- 土地日宣传
-- 乡镇举办国土知识竞赛
-- 人工林
--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 呼兰河大桥
-- 庆安镇现状示意图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地理政区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建置沿革
-- 第六节 行政区划
-- 第七节 人口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
-- 第二节 土壤植被
-- 第三节 土地利用区划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土地开发
--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土地开发
-- 第二节 东北沦陷时期土地开发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开发
--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时期土地开发
-- 第五节 人民公社以来土地开发
-- 第六节 农业小区改造
第四章 土地利用
-- 第一节 耕地利用
-- 第二节 牧草地利用
-- 第三节 林地利用
-- 第四节 园地利用
-- 第五节 水域利用
-- 第六节 城镇土地利用
-- 第七节 工矿用地
-- 第八节 交通用地
-- 第九节 农村建设用地
-- 第十节 非县属单位用地
-- 第十一节 自然保护区用地
-- 第十二节 废弃地利用
-- 第十三节 未利用土地
-- 第十四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五章 土地产权制度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 第四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
-- 第五节 城镇土地国有化
-- 第六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六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地籍管理史略
-- 第二节 地籍调查
-- 第三节 土地划界
-- 第四节 土地登记
-- 第五节 土地分等定级
-- 第六节 土地统计
-- 第七节 土地档案
第七章 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开荒管理
-- 第五节 土地管理责任状及办公制度
-- 第六节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
第八章 土地税(费)土地评价
-- 第一节 地税
-- 第二节 土地管理费
-- 第三节 征地管理费
-- 第四节 土地登记费
-- 第五节 土地勘测费
-- 第六节 土地征收费
-- 第七节 土地荒芜费
-- 第八节 土地复垦费
-- 第九节 超占面积使用费
-- 第十节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 第十一节 造地费
-- 第十二节 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
-- 第十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费
-- 第十四节 土地价格评估费
-- 第十五节 土地评价
第九章 土地法规宣传与土地监察
-- 第一节 土地法规宣传
-- 第二节 全民国土观念教育
-- 第三节 制定配套规章
-- 第四节 土地执法监察
-- 第五节 土地管理信访
第十章 土地机构
-- 第一节 地政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县土地管理机构职责
-- 第三节 乡(镇)村土地管理机构与人员职责
-- 第四节 土地管理队伍
-- 第五节 表彰奖励
-- 第六节 科技队伍
-- 第七节 土地科研成果
后记
附录
《庆安县土地志》编纂领导小组
《庆安县土地志》编务人员
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