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大安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5-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03月
目录
封面
大安县志
版权页
大安县志 王季平题
图片
--
1978年8月27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吉林省,途经大安车站时接见县党政领导合影。
--
大安县地图
--
陶铸给志明同志的信
--
卫星空拍全县地形图
--
大安县城鸟瞰图
--
大安县位置图
--
安广县全图
--
大齐县全境与图
--
大安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
--
大安县政协委员会办公楼
--
中共大安县委员会办公楼
--
大安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月亮泡水库进泄水闸门
--
幸福渠首进水闸门
--
冰上捕鱼
--
嫩江江上运输船
--
牛心套保里的仙鹤
--
牛心套保苇场的夏天
--
牛心套保苇场丰收的秋天
--
新荒泡渔场
--
老坎子育鱼种池
--
飞机在草原上撒药灭虫
--
机械割草
--
安广林场片林
--
大安一中教学楼
--
一九八五年县运动会入场式
--
大安县微波塔
--
咸牛肉
--
整蕃茄
--
牛尾汤
--
清蒸猪肉
--
出口木器产品
--
长圆柱滚针轴承
--
游梁式抽油机
--
管式抽油泵
--
液压件厂生产线
--
大赉镇水暖厂暖气片
--
乐胜乡蓖麻油厂
--
两家镇珍珠岩厂
--
人造凤尾蘑
--
《大安县志》专家评审会会场
--
《大安县志》全体专职编纂人员
序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位置面积
--
第二章设治沿革
--
第三章县境变迁
--
第四章行政区划
--
第五章县城
--
第六章镇乡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二章地貌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日照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风
----
第五节蒸发
----
第六节湿度
----
第七节地温
--
第四章物候
----
第一节动物候
----
第二节植物候
----
第三节非生物候
--
第五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质
--
第六章土壤
--
第七章植被
--
第八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第四节矿物资源
--
第九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水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低温冷害
----
第六节虫灾
第三篇人 口
--
第一章人口数量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年龄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婚姻构成
----
第四节职业构成
----
第五节城乡人口构成
----
第六节文化构成
----
第七节民族构成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控制人口数量
----
第二节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篇农业
--
小序
--
第一章所有制变革
----
第一节土地改革
----
第二节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土地开发
----
第一节垦荒
----
第二节沙丘轮耕
----
第三节围堤垦荒
----
第四节零星草地开荒
--
第三章农作物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四章耕作制度
----
第一节耕作
----
第二节施肥
----
第三节灌溉
----
第四节植物保护
----
第五节种子
--
第五章蔬菜
----
第一节生产组织
----
第二节栽培
----
第三节产量
--
第六章农田建设
----
第一节治理盐碱地
----
第二节治理内涝地
----
第三节治理跑风地
----
第四节治理坡耕地
--
第七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机具
----
第二节农机管理
--
第八章农村能源
----
第一节农电建设
----
第二节沼气
----
第三节风能 太阳能
--
第九章国营农业企事业
第五篇林业
--
小序
--
第一章林木种类及分布
----
第一节林木种类
----
第二节林木分布
--
第二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防护林
----
第三节用材林
----
第四节薪炭林
----
第五节四旁植树
----
第六节义务植树
----
第七节迹地更新
--
第三章林木保护
----
第一节幼林抚育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林木管理
--
第四章林木采伐
----
第一节国有林采伐
----
第二节集体林采伐
----
第三节个人林采伐
--
第五章果树栽培
----
第一节小苹果
----
第二节葡萄
----
第三节杏
----
第四节其它果树
--
第六章林政
----
第一节确定林权
----
第二节划定自留山
----
第三节林地承包
--
第七章林场苗圃
第六篇畜牧
--
小序
--
第一章草原建设
----
第一节草原分布
----
第二节草库伦建设
----
第三节草场改良
----
第四节草原灌溉
----
第五节草原治涝
--
第二章草原管理
----
第一节落实“三权”
----
第二节清边划界
----
第三节联产承包
--
第三章家畜家禽
----
第一节家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四章畜禽饲养
----
第一节家畜饲养
----
第二节家禽饲养
--
第五章畜禽改良
----
第一节马
----
第二节牛
----
第三节羊
----
第四节猪
----
第五节家禽
--
第六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家畜疫病防治
----
第二节家禽疫病防治
----
第三节防治队伍
--
第七章国营牧场
第七篇水产
--
小序
--
第一章水产资源
----
第一节水面
----
第二节水产品
----
第三节苇场
--
第二章捕捞
----
第一节天然渔场
----
第二节渔具渔法
----
第三节产量
--
第三章养殖
----
第一节鱼苗培育
----
第二节成鱼放养
----
第三节养蚌育珠
--
第四章渔业所有制
----
第一节私人渔业
----
第二节集体渔业
----
第三节国营渔业
--
第五章渔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资源保护
----
第三节资源增殖
第八篇水利
--
小序
--
第一章防洪工程
----
第一节堤防
----
第二节河道治理
----
第三节防汛
--
第二章灌溉工程
----
第一节机电井
----
第二节机电灌站
----
第三节自流灌溉
--
第三章治涝工程
----
第一节自流排水
----
第二节机械排水
----
第三节小型治涝
--
第四章蓄水工程
----
第一节水库
----
第二节泡沼
--
第五章水土保持
--
第六章水利机具
----
第一节排灌机具
----
第二节打井机具
----
第三节施工机具
--
第七章水利纠纷
----
第一节县间纠纷
----
第二节县内纠纷
--
第八章水利机构
----
第一节县水利局
----
第二节水利局下属机构
第九篇乡 镇企业
--
小序
--
第一章行业结构
----
第一节农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企业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四节运输业
----
第五节商业服务业
--
第二章企业结构
----
第一节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村办企业
----
第三节合作社(队)办企业
----
第四节专业户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劳动报酬
----
第三节产供销
--
第四章重点企业简介
第十篇工业
--
小序
--
第一章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私营工业
----
第二节国营工业
----
第三节集体工业
--
第二章工业结构
----
第一节产业结构
----
第二节技术结构
----
第三节经济指标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管理内容
--
第四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机械工业
----
第二节食品工业
----
第三节化学工业
----
第四节建材工业
----
第五节纺织、缝纫工业
----
第六节皮革、皮毛制品工业
----
第七节印刷、造纸、纸制品工业
----
第八节金属制品工业
----
第九节电力工业
----
第十节木材加工业
----
第十一节其它工业
--
第五章工厂与产品选介
----
第一节工厂选介
----
第二节产品选介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
--
小序
--
第一章公路
----
第一节修筑
----
第二节桥涵
----
第三节养护
----
第四节运输
--
第二章水路
----
第一节嫩江航道
----
第二节老坎子码头
----
第三节渡口
----
第四节水路运输
--
第三章铁路
----
第一节线路
----
第二节桥涵
----
第三节站所
----
第四节运输
--
第四章航空
--
第五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交通监理
----
第二节运输管理
----
第三节路政管理
--
第六章邮政
----
第一节 邮政路网
----
第二节邮政设备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七章电信
----
第一节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传真
第十二篇商业
--
小序
--
第一章私营商业
----
第一节商行
----
第二节商号
----
第三节摊贩
--
第二章公私合营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章国营商业
--
第四章供销商业
----
第一节直属公司
----
第二节基层供销社
----
第三节商品供应
----
第四节产品收购
--
第五章集体商业
----
第一节合作商业
----
第二节知青商业
----
第三节街道商业
--
第六章个体商业户
----
第一节城镇商业户
----
第二节农村商业户
--
第七章商业网点
--
第八章商业仓储
----
第一节仓储设施
----
第二节保管方法
--
第九章外贸
----
第一节出口物资
----
第二节基地建设
--
第十章物资供应
----
第一节物资购进
----
第二节物资供应
----
第三节物资部门简介
--
第十一章盐业
----
第一节经营方式
----
第二节经营品种
----
第三节碘盐加工
第十三篇粮食
--
小序
--
第一章粮食市场
--
第二章粮谷“出荷”
--
第三章粮食收购
----
第一节派购
----
第二节征购
----
第三节议购
--
第四章粮食销售
----
第一节农村销售
----
第二节城镇销售
----
第三节饲料销售
----
第四节工业用粮
--
第五章储藏
----
第一节仓储演变
----
第二节库容
----
第三节储藏改革
--
第六章调运
----
第一节调拨
----
第二节运输
第十四篇工商 管理
--
小序
--
第一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商标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章物价
----
第一节物价今昔
----
第二节物价调整
----
第三节物价管理
----
第四节物价监督
--
第三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度量衡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器具制造
----
第四节器具检修
----
第五节标准化管理
第十五篇财政金融
--
小序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地方财政
----
第二节预算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捐献及公债
----
第五节财务监督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农业税
----
第三节工商税收
----
第四节税务管理
----
第五节扶持生产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存款
----
第四节储蓄
----
第五节信贷
----
第六节保险
第十六篇城乡建设
--
小序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市内交通
----
第三节供水
----
第四节供电
----
第五节公用建筑
----
第六节民用建筑
----
第七节城镇绿化
----
第八节城镇卫生
--
第二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房产管理
----
第二节地产管理
--
第三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乡镇政府驻地建设
----
第二节农村民用建筑
--
第四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设计
----
第二节建筑施工
----
第三节建筑队伍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第十七篇党派 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大安县组织
----
第一节地下党活动
----
第二节中共大安县委员会
----
第三节基层党组织
----
第四节县党代表大会
----
第五节党组织建设
----
第六节党员状况
----
第七节党员教育
----
第八节统一战线
----
第九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大赉县国民党党部
----
第二节安广县国民党党部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共青团
----
第五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学术团体
----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
----
第八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九节 其他群众团体
第十八篇政权、政协
--
小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选举
----
第二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人民代表小组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清末县(厅)衙
----
第二节民国县政府
----
第三节日伪县公署
----
第四节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历届会议概况
----
第三节工作组活动
----
第四节文史资料
----
第五节提案处理
第十九篇政法
--
小序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治安
----
第二节户籍管理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四节消防
----
第五节看守所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三章法院
----
第一节审判制度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四章司法
----
第一节律师
----
第二节公证
----
第三节调解
----
第四节法制宣传
第二十篇 民政
--
小序
--
第一章优抚
----
第一节烈军属优待
----
第二节残废军人抚恤
----
第三节节日慰问
----
第四节光荣院
--
第二章安置
----
第一节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二节荣复转退军人安置
----
第三节接收外地支边人员
--
第三章救济
----
第一节救灾
----
第二节救济
----
第三节农村扶贫
--
第四章支援前线
----
第一节支援解放战争
----
第二节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
第五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儿院
----
第二节五保户
----
第三节敬老院
----
第四节社会福利生产
----
第五节收容遣送
--
第六章婚姻登记
--
第七章烈士陵园
--
第八章信访外事
----
第一节信访
----
第二节外事
第二十一篇 劳动人事
--
小序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管理
----
第二节工资福利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四节精简下放
----
第五节上山下乡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编制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三节干部制度改革
----
第四节干部构成
----
第五节干部奖惩
----
第六节干部精简下放
----
第七节干部离退职
第二十二篇军事
--
小序
--
第一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招募制
----
第二节志愿制
----
第三节义务制
----
第四节预备兵役制
--
第二章民兵
----
第一节建制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活动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四章兵祸匪患
--
第五章驻军
--
第六章人民防空
----
第一节人防宣传
----
第二节人防设施
--
第七章重要兵事
第二十三篇教育
--
小序
--
第一章私塾
--
第二章学前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
----
第二节学前班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学制
----
第三节课程
----
第四节教学
----
第五节思想品德教育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学制
----
第三节课程
----
第四节教学
----
第五节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五章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中专教育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三节技工专业教育
----
第四节林牧农职业教育
--
第六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七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文化程度
----
第二节政治状况
----
第三节社会地位
----
第四节教师培训
--
第八章教育经费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勤工俭学
----
第三节校舍建设
----
第四节教学设备
--
第九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管理体制
第二十四篇科技
--
小序
--
第一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人员分布
----
第二节职称评定
--
第二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获部级奖成果
----
第二节获省级奖成果
----
第三节获地区级奖成果
----
第四节获县级奖成果
--
第三章科技推广
----
第一节科技普及
----
第二节成果推广
--
第四章地震监测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观测预报
--
第五章管理机构
第二十五篇文化
--
小序
--
第一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民间艺术
----
第三节民间文学
----
第四节戏剧曲艺
----
第五节音乐舞蹈
----
第六节美术书法摄影
--
第二章新闻广播
----
第一节县报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三章展览
--
第四章档案
----
第一节收藏
----
第二节利用
----
第三节编研
--
第五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古迹
----
第二节文物
--
第六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文化馆
----
第二节图书馆
----
第三节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
第四节影剧院
----
第五节新华书店
----
第六节博物馆
----
第七节剧团地方戏队
----
第八节曲艺社舞厅
----
第九节民间剧团
----
第十节基层文化单位
第二十六篇卫生
--
小序
--
第一章医疗机构设置
----
第一节私人诊所
----
第二节公立医院
----
第三节专业机构
----
第四节乡村医院
----
第五节其它医疗单位
--
第二章医疗队伍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乡村医生
--
第三章医疗制度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合作医疗
--
第四章卫生保障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第五章中西医结合
--
第六章防疫
----
第一节鼠疫病
----
第二节地甲病
----
第三节氟病
----
第四节传染病
----
第五节职业病
--
第七章医疗设备
--
第八章药品生产
----
第一节中药
----
第二节西药
----
第三节制剂
----
第四节药政
--
第九章管理机构
第二十七篇体育
--
小序
--
第一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课程
----
第二节体育锻炼标准
--
第二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第二节农民体育
----
第三节传统体育
--
第三章体育训练
----
第一节业余体校
----
第二节业余体育训练
--
第四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田径
----
第二节篮球
----
第三节其他
--
第五章体育设施
----
第一节体育场
----
第二节灯光篮球场
----
第三节其他体育设施
--
第六章机构设置
第二十八篇 风俗民情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时令节日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第四节婚嫁丧葬
----
第五节传统禁忌
----
第六节陋习流弊
--
第三章民族宗教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宗教
--
第四章姓氏
--
第五章方言俗语
----
第一节语 音
----
第二节方言词汇
----
第三节谚 语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五节民 谣
--
第六章民间传说
第二十九篇人物
--
第一章传记
----
王一川
----
王巨明
----
毛贵生
----
孙世臣
----
高凌云
----
杜春晏
----
王文
----
杜超杰
----
殷绍平
----
吴丛山
----
王露培
----
李春堂
----
刘亚东
----
白翼廷
----
常子盈
----
刘文林
----
郭志敏
--
第二章传略
----
王超
----
骆汉书 马殿元
----
陈仁
----
张崑 郭琪
--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四章模范人物表
--
第五章在外地工作的大安籍县(团)级以上党政军干部表
--
第六章在外地工作的大安籍工程师(或相当于)以上科技人员表
附录
--
一、地方要文辑存
--
二、旧县志、县情存目及序
--
三、有关修志方面文件
--
四、吉林省《大安县志》专家评审会结论
--
五、修志文稿选录
--
六、大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