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志

祁东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10月

目录

封面
祁东县志
祁东县志编纂委员会
祁东县志编纂人员
祁东县志审稿验收人员

凡例
图片
-- 祁东县政区图
-- 县城鸟瞰
-- 县城一角
-- 祁东火车站夜景
-- 县正西路街心公园
-- 冬至口红旗水库
-- 温泉鱼池
-- 曹口堰水库渡槽
-- 四明山林场一角
-- 县苗圃温室
-- 席草制品地摊
-- 折叠草凉帽车间
-- 摘黄花
-- 工人俱乐部
-- 祁剧《穆桂英》剧照
-- 祁东二中校园
-- 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
-- 祁东电视塔
-- 曹炎烈士墓
-- 归阳状元桥
-- 小米山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
-- 太和堂出土的唐代铜镜
-- 祁东县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 祁东县年降水量分布图
-- 祁东县水利图
-- 祁东县交通图
-- 祁东县市场分布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境域位置
---- 第二节历史沿革
---- 第三节古县城考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区划演变
---- 第二节城镇概貌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二章气候、物候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物候
-- 第三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四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分布
---- 第二节土地利用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第五章生物、矿物资源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三节矿物
-- 第六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阴雨与冻害
---- 第三节旱灾
---- 第四节风雹灾害
第三编人口
-- 第一章人口数量
---- 第一节变动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姓氏
---- 第三节性别、年龄
---- 第四节家庭
---- 第五节文化
---- 第六节职业
---- 第七节平均预期寿命
-- 第三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提倡晚婚晚育
---- 第二节避孕绝育
---- 第三节限制计划外生育
第四编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农村封建剥削制度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三大改造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节发展速度
---- 第二节比例与劳动生产率
-- 第三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城镇居民生活
-- 第四章国民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标准计量管理
第五编农业
-- 第一章耕地与作物
---- 第一节耕地面积
---- 第二节作物分布
---- 第三节作物产量
-- 第二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品种改良
---- 第三节土壤改良
---- 第四节病虫防治
---- 第五节农技机构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劳动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收益分配
-- 第四章农作机具
---- 第一节耕作机具
---- 第二节灌溉机具
---- 第三节运输机具
---- 第四节加工机具
-- 第五章特产
---- 第一节黄花菜
---- 第二节席草
---- 第三节其它
第六编林业
-- 第一章造林绿化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封山育林
-- 第二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护林防火
---- 第二节病虫防治
---- 第三节防止乱砍滥伐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山林权属
---- 第二节木材购销
---- 第三节管理机构
第七编水利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山、平塘
---- 第二节水库
---- 第三节渠道
---- 第四节河坝
---- 第五节机埠
---- 第六节河道治理
-- 第二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水利投资
---- 第二节灌溉方式
---- 第三节水费
---- 第四节综合利用
---- 第五节管理机构
第八编畜牧水产
-- 第一章畜牧业
---- 第一节家畜饲养
---- 第二节家禽饲养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二章渔业
---- 第一节渔业资源
---- 第二节渔业生产
---- 第三节科学养殖
第九编工业
-- 第一章经济成分
---- 第一节国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私营工业
-- 第二章行业结构
---- 第一节草席
---- 第二节卷烟
---- 第三节化工
---- 第四节机械五金
---- 第五节矿冶
---- 第六节电力
---- 第七节食品
---- 第八节造纸、印刷
---- 第九节棉织、服装、皮革
---- 第十节建材
---- 第十一节竹、木、陶瓷
-- 第三章企业选介
第十编乡镇企业
-- 第一章企业结构
---- 第一节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村(队)办企业
---- 第三节个体企业
-- 第二章经营行业
---- 第一节工业
---- 第二节种养业
---- 第三节加工业
---- 第四节建筑业
---- 第五节商业
---- 第六节饮食业
---- 第七节其他服务业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力组织
---- 第三节收益分配
---- 第四节经济效益
-- 第四章企业选介
第十一编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公路
---- 第二节铁路
---- 第三节水运
---- 第四节民桥、渡口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第十二编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城关镇
---- 第二节白地市镇
---- 第三节归阳镇
-- 第二章农村建设
---- 第一节住宅与公共建筑
---- 第二节用水与用电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建筑队伍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房产管理
---- 第二节土地管理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保监测
---- 第二节污染治理
第十三编商业
-- 第一章经济成分
---- 第一节国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个体商业
-- 第二章购销
---- 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二节土特产收购
---- 第三节肉食水产购销
---- 第四节副食品供应
---- 第五节日用工业品供应
---- 第六节煤炭石油供应
---- 第七节对外贸易
-- 第三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四章城乡市场
---- 第一节市场演变
---- 第二节市场选介
-- 第五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
---- 第三节经济效益
第十四编粮油
-- 第一章购销
---- 第一节收购
---- 第二节销售
-- 第二章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调运
-- 第三章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料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 第四节小食品加工
-- 第四章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
第十五编财政
-- 第一章财政体制
---- 第一节清代民国的财政体制
---- 第二节新中国建立后的财政体制
--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税收
---- 第二节企业收入
---- 第三节其他收入
-- 第三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上解分成支出
---- 第二节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三节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 第四节行政管理支出
---- 第五节其他支出
-- 第四章财政管理
---- 第一节预算决算管理
---- 第二节审计
第十六编金融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钱庄和当铺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流通货币
---- 第二节货币管理
-- 第三章信贷
---- 第一节农业贷款
---- 第二节工商贷款
---- 第三节基建拨、贷款
-- 第四章储蓄与存款
---- 第一节城镇储蓄
---- 第二节农村储蓄
---- 第三节企业存款
---- 第四节银行结算
-- 第五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业务
---- 第二节代理业务
第十七编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作风建设
---- 第三节思想建设
---- 第四节统一战线
---- 第五节代表大会
---- 第六节重大政治活动纪略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其他党派地方组织
第十八编群众团体
-- 第一章农工商组织
---- 第一节农民协会
---- 第二节工会
---- 第三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章妇女、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二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少年先锋队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抗美援朝分会
---- 第二节中苏友好协会
-- 第四章科学文化团体
---- 第一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节书法和美术工作者协会
第十九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基层政权
---- 第三节政务纪略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参政议政
第二十编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用工形式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人员编制
---- 第二节干部任用
---- 第三节干部考核
---- 第四节干部奖惩
-- 第三章劳保工资
---- 第一节退休制度
---- 第二节劳动保护
---- 第三节工资制度
第二十一编民政
-- 第一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拥军支前
---- 第二节国家优抚
---- 第三节群众优待
-- 第二章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安置状况
---- 第二节军地两用人才使用
-- 第三章社会救济
---- 第一节生产救济
---- 第二节灾害救济
---- 第三节老职工救济
---- 第四节困难补助与扶贫致富
---- 第五节收容遣送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残疾人安置
---- 第三节孤儿弃婴教养
---- 第四节殡葬改革
-- 第五章婚姻登记
---- 第一节婚姻法宣传
---- 第二节婚姻登记
第二十二编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公安工作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检察工作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机构
---- 第二节审判工作
---- 第三节刑事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建设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法律顾问
---- 第四节公证业务
第二十三编军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与驻军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第二节驻军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屯兵
---- 第二节募兵
---- 第三节征兵
---- 第四节志愿兵
---- 第五节义务兵
---- 第六节预备役
-- 第三章战事纪略
---- 第一节罗飞、詹一台起义
---- 第二节胡海血洗洪桥
---- 第三节石达开转战熊罴岭
---- 第四节北军与南军洪桥之战
---- 第五节蒋桂军遭遇战
---- 第六节国民党军抗日作战
---- 第七节地方军民抗日作战
---- 第八节地方游击队作战
---- 第九节衡宝战役黄土铺地区之战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领导机构
---- 第二节组织建设
---- 第三节政治工作
---- 第四节军事训练
---- 第五节武器分配与管理
---- 第六节民兵勤务纪要
第二十四编文化新闻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戏剧
---- 第三节电影
---- 第四节图书馆(室)与书店
---- 第五节文学艺术创作
---- 第六节诗词楹联选
---- 第七节文物胜迹
---- 第八节文化管理
-- 第二章新闻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新闻通讯
---- 第三节广播
---- 第四节电视和录像放映
第二十五编教育科技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私塾与书院
---- 第二节普通教育
---- 第三节职业教育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五节教师队伍
---- 第六节教育经费与设施
---- 第七节勤工俭学
---- 第八节行政机构与管理体制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科技推广和咨询
---- 第三节科学普及活动
---- 第四节科学研究成果
第二十六编卫生体育
-- 第一章卫生
---- 第一节事业单位
---- 第二节中西医疗
---- 第三节卫生防疫
---- 第四节保健
---- 第五节药政管理
---- 第六节药材经营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农村体育
---- 第三节职工体育
---- 第四节体育设施
---- 第五节体育竞赛
第二十七编风俗宗教
-- 第一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礼仪习俗
---- 第三节时节习俗
---- 第四节社会新风
---- 第五节社会积弊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三章洪帮、会道门
---- 第一节洪帮
---- 第二节会道门
第二十八编方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声母
---- 第二节韵母
---- 第三节声调
---- 第四节文白异读
-- 第二章词汇
-- 第三章语法
---- 第一节词法
---- 第二节句法
-- 第四章歇后语、谚语
---- 第一节歇后语
---- 第二节谚语
第二十九编人物
-- 一、人物传
---- 蒋琬
---- 宁良
---- 陈荐
---- 陈大受
---- 唐正财
---- 张虎炳
---- 谭季缄
---- 李城馥
---- 蒋家奏
---- 贺永瑶
---- 高超
---- 李馥
---- 黄海清父子
---- 唐三雄
---- 李修三
---- 颜云瑞
---- 龙廷弼
---- 王如痴
---- 傅穆
---- 王佐
---- 曹炎
---- 张吉婆
---- 彭林生
---- 周天球
---- 周斓
---- 谭先教
---- 刘景灏
---- 李祥祝
---- 王薰琴
---- 刘兴
---- 肖远久
---- 唐士易
---- 周执中
---- 李彤
---- 雷声溢
---- 筱玉梅
---- 刘道生
---- 雷树权
---- 唐玉生
---- 官同生
---- 邓友庆
---- 王显耀
---- 萧翠楼
-- 二、烈士英名录
附 录
-- 一、漕粮改折原疏
-- 二、原祁阳民国政府
-- 三、文告政令
-- 四、遗闻轶事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