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志

小西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环境与建筑、佛塑艺术、珍藏文物、文献辑存、艺文选录、文物管理与旅游服务等卷。

内容时限: 0000-2002

出版时间: 2004年10月

目录

封面
小西天志
图片
-- 大雄宝殿正面佛坛全景
-- 隰县小西天(千佛庵)外景
-- 通往小西天的梯道
-- 香港宝莲佛教禅团朝拜小西天(1994)
-- 小西天香会的锣鼓表演
-- 大雄宝殿外景(照片上部)以下彩塑均在此殿内
-- 大雄宝殿廊壁壁画局部《赵彦求寿图》
-- 圆塑释迦牟尼佛像和“七佛宝宫”佛龛 两胁侍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 药师佛像和“三大师宫”佛龛 两胁侍为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
-- 阿弥陀佛像和“弥陀内院”佛龛 两胁侍为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
-- 毗卢佛像和“毗卢内院”佛龛 两胁侍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 弥勒佛像和『弥勒内院』佛龛两胁侍为法音轮菩萨与大妙相菩萨
-- 阿弥陀佛像(局部)
-- 观音菩萨像(局部)
-- 法音轮菩萨像(局部)
-- 佛龛之间的塔柱
-- 佛龛之间的缠枝牡丹花柱
-- 塔柱上吹笙的乐伎
-- 莲花装饰柱
-- 缠枝莲花装饰承重柱
-- 塔柱上击镲和敲鼓的乐伎
-- 塔柱之间的悬塑彩绘
-- 塔柱上吹竖笛的乐伎(左)
-- 塔柱上的菩萨像
-- 阿弥陀佛佛龛上部之“金色世界”
-- 毗卢佛佛龛上部之“龙华三会”
-- “金色世界”二层平台间乐伎
-- “龙华三会”二层平台间乐伎
-- 释迦牟尼佛佛龛上部之“西方圣境”
-- 佛龛内层莲花小坐佛
-- 北梢闻“弥勒内院”上端的明王宫殿
-- 南梢间“三大师宫”上端的明王宫殿
-- 北梢问左起第一尊明王像
-- 北梢间左起第二尊明王像
-- 北梢间左起第三尊明王像
-- 北梢间左起第四尊明王像
-- 北梢间左起第五尊明王像
-- 南梢间左起第一尊明王像
-- 南梢间左起第二尊明王像
-- 南梢间左起第三尊明王像
-- 南梢间左起第四尊明王像
-- 南梢间左起第五尊明王像
-- 佛龛垂莲柱头下童子像
-- 佛龛垂莲柱旁的飞天
-- 佛台工的七宝莲池(在佛龛后)局部
-- 附图
-- 梁栿上的悬塑莲花坐佛和金刚力士
-- 梁栿上的悬塑金刚力士
-- 释迦牟尼佛佛龛的“之”字形栈桥
-- 附图
-- 『六欲之天』之『四王天』
-- 『六欲之王』之『忉利天』
-- “六欲天””他化自在天”
-- 『六欲之天』之『苦修图』、『澡浴图』
-- 『六欲之天』之『五龙护法图』
-- 南山墙上部悬塑『琉璃圣境』全景
-- “琉璃圣境”之文殊、普贤塑像
-- “琉璃圣境”之双头飞天塑像
-- “琉璃圣境”之乐伎塑像
-- “琉璃圣境”之菩萨(上左、下右)、天王、力士、飞天塑像
-- 北山墙前下部圆塑“十大弟子”之前五名
-- 迦叶像(正面)
-- 迦叶像(侧面)
-- 南山墙前下部圆塑“十大弟子”之后五名
-- 阿那律像(正面)
-- 阿那律像(侧面)
-- 舍利弗像(正面)
-- 舍利弗像(侧面)
-- 摩诃迦旃延像(正面)
-- 摩诃迦旃延像(侧面)
-- 阿难像
-- 须菩提像
-- 目犍连像
-- 昌楼那像
-- 高楼那像
-- 优婆离像
-- 北山墙沙弥甲像
-- 罗喉罗像
-- 南山墙沙弥丁像
-- 北山墙沙弥乙像
-- 北山墙沙弥丙像
-- 南山墙沙弥戊像
-- 南山墙沙弥己像
-- 小西天下院之无量殿
-- 无量殿三世佛、文殊、普贤铜像
-- 整块楠木雕韦驮像
-- 下院韦驮殿
-- 下院半云轩收藏的明永乐北藏
-- 小西天前院摩云阁建筑群
-- 清顺治十八年修建文殊、普贤殿碑文拓片
-- 隰县县城
--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唐代石雕
-- 县城内的大观楼
-- 紫川河人字闸水景
-- 酥梨基地精品工程
-- 梨花盛开
-- 春到梨乡
-- 小西天位置与交通图
-- 隰县风景名胜分布图
-- 小西天全景图
-- 隰州宾馆
---- 标准间
---- 套间
---- 会议厅
---- 餐厅
---- 小会议室
山西省旅游景区志丛总编委会
《小西天志》编委会
总序
本志编纂说明
目录
卷一总述
卷二隰县概况
-- 第一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质地貌
---- 第二节水文气候土壤植被
---- 第三节自然资源
-- 第二章社会状况
---- 第一节历史变迁
---- 第二节当代社情
---- 第三节民情风俗
---- 第四节风景名胜
卷三小西天史略
-- 第一章创建始末
---- 第二节妆塑经过
-- 第二章维修保护
----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前的维修与保护
---- 第二节新中国建立后的维修与保护
-- 第三章佛教源流
---- 第一节渊源
---- 第二节宗派传承与寺僧管理
---- 第三节名僧传
卷四环境与建筑
-- 第一章凤凰山全貌
---- 第一节位置与山势
---- 第二节地质地貌
---- 第三节气候
---- 第四节植被
-- 第二章寺院建筑
---- 第一节总体布局和特点
---- 第二节大雄宝殿
---- 第三节无量殿
---- 第四节摩云阁建筑群
卷五佛塑艺术
-- 第一章题材内容
---- 第一节佛塑形制与布局
---- 第二节五尊主佛塑像与宫院悬塑
---- 第三节十大弟子立像
---- 第四节六小沙弥塑像
---- 第五节“六欲之天”悬塑群
---- 第六节 “琉璃圣境”悬塑群
---- 第七节明王宫殿塑像
---- 第八节佛国乐伎塑像
-- 第二章艺术特色
---- 第一节超凡脱俗的总体构思
---- 第二节灵活多样的透视方法
---- 第三节塑绘并重的雕塑手法
---- 第四节传神写情的人物造型
---- 第五节气象万千的佛国意境
---- 第六节浓艳典雅的装饰风格
-- 第三章历史地位与价值
---- 第一节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
---- 第二节中国佛教发展轨迹的实物依据
---- 第三节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重要例证
卷六珍藏文物
-- 第一章明永乐北藏
---- 第一节藏经概况
---- 第二节文化价值
-- 第二章其它文物
---- 第一节铜器
---- 第二节绢轴
卷七文献辑存
-- 第一章碑记
-- 第二章文件
-- 第三章工程档案
卷八艺文选录
-- 第一章诗歌与楹联
---- 第一节诗歌
---- 第二节楹联
-- 第二章散文
卷九文物管理与旅游服务
-- 第一章文物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与职责
---- 第二节文物保护与管理
-- 第二章旅游服务
---- 第一节服务设施
---- 第二节土特产品与风味小吃
---- 第三节节庆庙会
专题索引(景点·人名·地名·诗文篇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