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前言 岚县素有“吕梁山上聚宝盆”的美称。河口乡位于县城北部
的河口圪洞,又以这个聚宝盆上的一颗明珠而闻名。全乡四面环
山,是个小盆地,历代人称河口圪洞。这颗明珠有悠久的历史,优
秀的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古代这里就是战略要地,为北京、太
原经忻州、静乐、岚县(鹿径岭)、岢岚通往西北的要道。沿途要塞
关口、店铺遗址不断,有嘉靖年间裁革接递碑、乾隆帝免于村民烧
木炭碑、皇姑坟、千年古道、明代巡检司砖窑等旧遗址等古迹,还
有许多古代名人过往留下的美妙诗篇。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
年八路军第120师进驻岚县起,河口就成为我党领导的晋西北
抗日中心的重要枢纽。1941年日寇侵占岚县后,我抗日第一区政
府就驻于河口,八路军第120师的358旅、716团、717团和县
大队的七中队、八中队,还有武工队,经常在河口一带开展游击战
争,与岚城、静乐方面驻扎的日军进行顽强的斗争。其中七、八、九
中队常驻一区的王家村、陶家村、梁尾沟等村,配合第120师、兴
岚支队,在河口、大蛇头一带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进攻。1943年8
月17日游击三大队七中队40余名指战员遭日寇伏击,有18位
指战员在杀猪峁壮烈牺牲,队长尤文斌(河北保定人)以身殉职。
目录
封面
河口乡志编委会
图片
前言
目录
写在前面
--
发展中的河口乡
第一章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名胜 古迹
第二章 建制区划
--
第一节 行政区划沿革
--
第二节 行政村简介
--
第三节 范家口村建设规划
第三章 党政及社团领导
--
第一节 党委(乡、区、公社、乡)
--
第二节 人大
--
第三节 政府
--
第四节 政协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姓氏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第四节 居民生活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传统农业
--
第二节 规模农业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第四节 农业经济
--
第五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六节 三年发展规划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综述
--
第二节 绒山羊协会
--
第三节 寨上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绒山羊养殖基地
--
第四节 范家口村绒山羊养殖示范小区
第七章 林业
第八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状况
--
第二节 保信昌
--
第三节 记老经理王应禹
第九章 教育
--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岚县第一完小
--
第二节 中学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第五节 教育硕果
第十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普
--
第二节 科普实施项目简介
--
第三节 科普示范村
--
第四节 各村科普示范户
--
第五节 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
第六节 创建科普示范乡申请验收报告
--
第七节 科技培训
第十一章 医疗卫生
第十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史海拾萃
--
第三节 鹿径岭上的皇姑坟
--
第四节 巾帼英雄穆桂英
--
第五节 长篇小说《吕梁英雄后传》
--
第六节 群众文化
第十三章 首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
--
第一节 新闻发布
--
第二节 “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实施方案
--
第三节 “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小结
--
第四节 图片报导
第十四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民情风俗
--
第三节 民间故事
第十五章 社会事业
--
第一节 民政
--
第二节 政法
--
第三节 交通
--
第四节 邮政
--
第五节 供电
--
第六节 旅游业
--
第七节 财政税务
--
第八节 社会保障
第十六章 军事
--
第一节 军事重地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第十七章 红色老区
--
第一节 杀猪峁事件
--
第二节 杀猪峁事件的回忆
--
第三节 对抗日战争事件的回忆
--
第四节 民众抗日事迹
--
第五节 民兵北上绥远参战情况
第十八章 河口骄子 光耀家乡
--
第一节 科举制度时考取功名人物
--
第二节 烈士英名
--
第三节 副县级以上人物简介
--
第四节 离休老干部简介
--
第五节 老红军、复转军人
--
第六节 入川、西进、北上干部
--
第七节 英雄、模范、先进人物
--
第八节 专业技术人物
--
第九节 副科以上工作人员花名表
第十九章 大事记
后记
《河口乡志》赞助捐资志士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