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清水河县土壤

内蒙古清水河县土壤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土壤普查是高速发展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他的一项基础工作。遵照国务院关于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决定,我县的土壤普查是从一九八五年五月开始,至一九八六年九月基本结束。完成了全县野外调查、化验分析、资料汇总和图件绘制等工作。

目录

封面
前言
图片
-- 土埌剖面垂直分布断面图
-- 清水河县各土类耕层养分含量表
-- 内蒙古清水河县土埌分布图
-- 内蒙古清水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 内蒙古清本河县土埌改良利用分区图
目录
第一章 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 第一节 地理与历史沿革
---- (一)地理概况
---- (二)历史沿革
--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 一、行政区划
---- 二、农业经济
第二章 自然条件和成土因素
-- 一、气候
-- 二、地形与成土母质
---- (一)低缓丘陵区
---- (二)低山丘陵区
---- (三)丘陵沟壑区
---- (四)土石山区
---- (五)神积平原区
-- 三、水文及水文地质
---- 1、水系
---- 2、水文地质
-- 四、植被类型
---- 1、山地革甸草原植被
---- 2、丘陵干旱草原植被
---- 3、沙丘沙地草原植被
---- 4、低洼地草旬草原植被
第三章 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 第一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现状
---- 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 二、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二节 农业生产活动与土壤
---- 一、灌溉
---- 二、耕作
---- 三、施肥
---- 四、营造防护林
第四章 盘壤分类和分布
-- 第一节 我县几种主要成土过程
---- 一、有机质积累过程
---- 二、钙积化过程
---- 三、粘化过程
---- 四、盐渍化过程
---- 五、潜育化过程
---- 六、原始化过程
-- 第二节 土壤分类
---- 一、土壤的分类原则平依据
---- 二、土壤分类命名方法
-- 第三节 土壤分布
---- 一、土壤的水平分布
---- 二、土壤的垂直分布
---- 三、非地带性:土壤分布(隐域性土壤)
第五章 土壤形态概述
-- 一、栗钙土土类
---- (一)栗钙土亚类
------ 1、冲洪积栗钙土土属
------ 2、黄土质栗钙土土属
------ 3、侵蚀栗钙盘土属
------ 4、沙化栗钙土土属
------ 5、灌淤粟钙土土属
------ 6、栗红土士属
---- (二)草甸粟钙土亚类
------ 1、沙质草甸栗钙士土属
------ 2、沙质草甸粟钙土土属
------ 3、轻壤质草甸栗钙土土属
------ 4、灌淤草甸栗钙土土属
-- 二、栗褐土土类
---- (一)淡栗褐土亚类
------ 1、粟褐黄土土属
------ 2.侵蚀栗褐黄土土属
------ 3、沙化栗褐黄土土属
------ 4、栗褐红土土属
------ 5、残积桑褐土土属
------ 6、侵蚀残积栗褐土土属
------ 7、栗褐淤土土属
------ 8、灌淤栗褐土土属
---- (二)潮栗褐土亚类
------ 1、砂壤潮栗褐土土属
------ 2、轻壤潮栗褐土土属
-- 三、灰渴土土类
---- (一)灰褐土亚类
------ 1、冲洪积灰褐士土属
------ 2、碳酸盐灰褐土土属
------ 3、黄土质灰褐土土属
------ 4、侵蚀灰褐土土属
-- 四、潮土土类
---- (一)潮土亚类
------ 1、沙土土属
------ 2、沫儿土土属
---- (二)灌淤潮土亚类
------ 1、灌淤沫尔土土属
------ 2、灌淤两黄土土属
------ 3、灌淤硬黄土土属
---- (三)盐化潮土亚类
------ 1、盐化灰淤土土属
-- 五、风沙土土类
---- (一)固定风沙土亚类
------ 1、固定风沙土土属
---- (二)半固定风沙土亚类
------ 1、半固定风沙土土属
---- (三)流动风沙土亚类
------ 1、流动风沙土土属
-- 六、沼泽土土类
-- 七、盐土土类
-- 八、石质土土类
第六章 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
-- 一、土壤养分状况
---- 1、土壤养分含量概况
---- 2、土壤养分评级
---- 3、土壤养分与影响因素
-- 二、施肥
---- 1、施肥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七章 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因素
-- 一、旱薄土壤
-- 二、水土流失
-- 三、风蚀沙化
-- 四、沼泽化和盐土
第八章 土地评级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 一、土壤资源的评级
---- 1、Ⅰ级地
---- 2、Ⅱ级地
---- 3、Ⅲ级地
---- 4、Ⅳ级地
---- 5、Ⅴ级地
-- 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 1、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 2、改良利用分区
---- 3、分区评述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
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