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8
出版时间:
1999年10月
目录
封面
疏附县志
版权页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图片
--
疏附县地图
--
领导视察
----
1990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自治区领导王恩茂、铁木尔·达瓦买提陪同下,视察疏
----
1983年8月1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胡启立、郝建秀和自治区领导王恩茂、司马义·艾买提、祁果的陪同下
----
1989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及夫人朱琳在钱其琛、何其宗、丁人林、王涛及自治区领导王恩茂、宋汉
--
县城新貌
----
中共疏附县委办公大楼
----
疏附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疏附县人大、政协办公大楼
----
县城一角
----
县城综合贸易商场
----
繁荣的市场贸易
----
疏附县城至喀什市的交界点——五里桥
--
农业
----
千亩棉田在茁壮成长
----
水稻
----
疏菜
----
茂密的林带
----
草茂羊肥
--
园艺
----
深加工后的果品
----
瓜、果种种
----
巴旦木
----
油光桃
----
大石榴
----
无花果
----
沙棘系列产品
----
樱桃
----
阿月浑子
----
沙棘果
--
水利
----
英尔力克大渠
----
英尼沙克水电站
----
碧波荡漾的吾斯塘乡水库
--
工业
----
织布车间
----
轧花厂
----
县电站
--
特色产业
----
维吾尔族传统铜器制作业
----
精美的玉器
----
能工巧妇绣花帽
----
民族传统制靴业
--
民俗风情
----
维吾尔族庭院
----
精致的维吾尔族家俱
----
元宵佳节看灯会
--
文物古迹
----
《突厥语大词典》作者、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墓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
土陶片
----
(东汉)三仙洞
----
(清)连环铁锁甲
----
铜佛
----
摩尔佛塔
----
陶器
----
(宋)罕乌依(皇宫)遗址
--
文教卫体
----
县一中教学大楼
----
县一中学生在做物理实验
----
维吾尔族学校汉语教师郭宝凤为学生辅导功课
----
群众体育活动
----
农民画 作者吐尔逊依明·艾山
----
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
民族歌舞
----
为民族兄弟精心治病
----
民族乐器
----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叼羊
--
军民共建
----
民兵应急分队在训练之余进行“三讲”教育
----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慰问部队官兵
----
疏附县志编纂领导小组及编纂工作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建置编
--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沿 革
----
第三节 县境域变迁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末县境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
第三章 乡 镇
----
第一节 县 城
----
第二节 各 乡
------
[附] 县境驻外单位简介
自然地理编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构 造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山 地
----
第二节 平 原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及分区
----
第二节 光照 辐射
----
第三节 气 温
----
第四节 降 水
----
第五节 蒸 发
----
第六节 大 风
----
第七节 霜 期
----
第八节 物 候
--
第四章 水 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土地
----
第一节 土壤类型和分布
----
第二节 土地等级及利用现状
--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矿产
----
第一节 野生动植物
----
第二节 动、植物中药材资源
----
第三节 矿藏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 震
------
[附] 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
----
第二节 水 灾
----
第三节 风 灾
----
第四节 冻 灾
----
第五节 冰 雹
----
第六节 旱 灾
经济编
--
第一章 农 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耕地 区划
----
第四节 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附] 境内寄生植物
----
第六节 作物栽培
----
第七节 农技农艺
--
第二章 林 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林业资源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业管理
------
[附] 林业先进典型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草场与草料
----
第三节 牲畜品种及改良
----
第四节 畜牧生产
----
第五节 国家支援及效益
--
第四章 副 业
----
第一节 蚕 桑
----
第二节 养 鱼
----
第三节 养蜂 采药
----
第四节 采矿 筛砂
----
第五节 其他副业生产
--
第五章 园 艺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果 品
----
第三节 瓜 菜
----
第四节 花 卉
--
第六章 水 利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水电建设
----
第四节 灌区 灌溉管理
----
第五节 防 洪
--
第七章 农 机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机业务
----
第三节 农机队伍
----
第四节 机械投资
--
第八章 工 业
----
第一节 地方国营企业
----
第二节 手工业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九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道 路
----
第三节 桥 梁
----
第四节 道路养护
----
第五节 运 输
--
第十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
第十一章 商 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
[附] 其他集体商业
----
第三节 私营和个体商业
----
第四节 对外贸易
--
第十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收 购
----
第三节 销 售
------
[附] 1957年10月19日疏附县公布的城镇居民口粮及牲畜饲料供应标准
----
第四节 仓 储
----
第五节 加 工
----
第六节 粮油议购议销
--
第十三章 财政 税务
----
第一节 财 政
----
第二节 税 务
--
第十四章 金 融
----
第一节机 构沿革
----
第二节 货 币
----
第三节 信 贷
----
第四节 储蓄存款
----
第五节 公 债
----
第六节 保 险
--
第十五章 城建 环保
----
第一节 县城房屋建设
----
第二节 街道建设
----
第三节 公用设施建设
----
第四节 吐曼河的污染和治理
--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计量标准管理
----
第五节 统计管理
----
第六节 审计管理
----
第七节 工商行政管理
政治编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疏附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状况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党员教育
----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七节 重大政事纪要
--
第二章 疏附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代表的产生
----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和议案处理
--
第三章 疏附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 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县革命委员会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节 信访与侨务工作
--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疏附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县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参政议政
--
第五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 会
----
第二节 农 会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共青团疏附县委员会
----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
第六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 县中苏友好协会
--
第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节 拥军 优属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七章 劳动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干部状况
----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
第四节 招工 安置
----
第五节 离休 退休
----
第六节 知识青年工作
--
第八章 政 法
----
第一节 公 安
------
[附] 新中国成立前县警察机构
----
第二节 检 察
----
第三节 审 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九章 清朝、民国时期县政权机构
----
第一节 清朝时期政权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政权机构
--
第十章 中国国民党疏附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疏附县党部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军事编
--
第一章 疏附县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驻 军
----
第一节清 代、民国时期驻军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制度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兵役制度
--
第四章 战备、人民防空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人民战备防空教育
--
第五章 重大兵事纪略
----
第一节班 超平定疏勒之战
----
第二节 叶尔羌汗国开国之战
----
第三节 清初教派纷争
----
第四节 大小和卓之乱
----
第五节 张格尔之乱
----
第六节 玉素甫和卓之乱
----
第七节 七和卓之乱
----
第八节 倭里罕和卓之乱
----
第九节 阿古柏挟持布素鲁克入侵南疆
----
第十节 翦除马福兴势力
----
第十一节 民国22年南疆战乱
----
第十二节 麻木提、马虎山部反叛
文化编
--
第一章 教 育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第三节 业余教育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第六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科 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附] 科普标兵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附] 民间艺人选介
----
第三节 图书发行、阅览
----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
----
第五节 文物胜迹
------
[附]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墓记
--
第四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报 纸
----
第二节 通讯报导
----
第三节 广播 电视
--
第五章 档 案
----
第一节 档案机构
----
第二节 档案事业
----
第三节 档案队伍
----
第四节 档案经费
--
第六章 卫 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医疗事业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四节 卫生保健
----
第五节 卫生队伍
----
第六节 卫生经费
--
第七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业余训练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五节 裁判 经费
社会编
--
第一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和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 族
----
第一节 民族沿革
----
第二节 民族风俗习惯
----
第三节 语 言
------
[附] 维吾尔谚语
------
[附] 维吾尔歇后语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 入
----
第二节 购买力 储蓄
----
第三节 衣食住行
----
第四节 鳏寡孤独的供养
--
第四章 宗 教
----
第一节 袄教 摩尼教 景教 佛教 基督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开展学习英模活动
----
第二节 民族团结教育
----
第三节 开展“五讲四美”活动
----
第四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五节 移风易俗、简办婚事
人物编
--
第一章 人物传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
----
塔西瓦依
----
赛莱依·恰康
----
安江巴衣
----
买买提·艾买提
----
玉素甫卡日·阿吉
----
艾买提·巴衣吾加
----
库尔班·吾守尔
----
苏老泉
----
吐尔的吐尔·艾合买提
----
卡生木·热衣木
----
马木提·卡孜
----
穆合买提·阿吉
----
吾不力哈司木·麻木提
----
邱季玉
----
罗荣华
----
[附]王根虎
--
第二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二、1991~1998年疏附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三、1990~1999年疏附县党政四大班子领导人名录
--
四、杂录
编写始末
《疏附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
--
疏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1984年10月20日组成人员
----
1987年12月30日调整后组成人员
----
1998年5月28日调整后组成人员
--
疏附县档案史志馆
《疏附县志》编纂人员
《疏附县志》审定、验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