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从明正德七年1512至1998年全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详今略古,疏通历史,着重反映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二、本志采用章节体,按卷(篇)、章、节、目四级架构,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目录列至第三级,即:卷、章、节。三、本志体伢,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其它体裁,使之成为一部体系完整、结构
出版时间:
1993年01月
目录
封面
万年县行政区划图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疆域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乡、都、里(图)
----
第二节 区、乡、保、甲
----
第三节 区、乡
----
第四节 公社、大队
----
第五节 乡(镇)、村
--
第三章 县城和集镇
----
第一节 旧县城
----
第二节 新县城
----
第三节 集镇
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演变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岩浆活动
----
第四节 构造
----
第五节 地貌
--
第二章 山脉水系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水系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主要气象要素
----
第二节 农业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物候
----
第一节 植物候
----
第二节 动物候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其它灾害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土地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第五节 矿产资源
卷三 人口民族
--
第一章 人口发展状况
----
第一节 人口增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城乡人口比例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年龄
----
第三节 文化程度
----
第四节 职业
----
第五节 婚姻状况
--
第三章 民族姓氏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姓氏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控制人口
----
第二节 避孕节 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卷四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县党部
----
第二节 基层组织及党员
----
第三节 党务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万年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
----
第三节 县委办事机构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宣传工作
----
第六节 政法工作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纪律检查与监察
----
第九节 党校
--
第三章 其他党派
----
第一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
----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
卷五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县工会
----
第二节 县总工会
--
第二章 农民团体
----
第一节 县农会
----
第二节 县农民协会
--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 三青团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童子军·少年团·儿童团
----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县妇女解放协会
----
第二节 县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 工商团体
----
第一节 县商会
----
第二节 石镇商会
----
第三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章 文艺、科技团体
----
第一节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章 国际友好团体
----
第一节 县抗美援朝分会
----
第二节 县中苏友好协会
----
第三节 县红十字会
--
第八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老年人体育协会
----
第二节 县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三节 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卷六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衙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县参议会
----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万年县委员会
卷七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机关
----
第二节 政治保卫
----
第三节 刑事侦察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监管改造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关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关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关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基层司法工作
----
第四节 律师工作
----
第五节 公证工作
卷八 民政
--
第一章 选举
----
第一节 基层选举
----
第二节 县级选举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前工作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扶助老区建设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济扶贫
----
第二节 救灾
----
第三节 储金会
----
第四节 农村养老保险
--
第四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婚姻法》实施
----
第二节 结婚登记
----
第三节 离婚登记
--
第五章 残疾人工作
----
第一节 残疾人分类
----
第二节 残疾人组织
----
第三节 残疾人事业
----
第四节 社会福利事业
--
第六章 社团登记
----
第一节 社团登记管理机关
----
第二节 登记发证社团
--
第七章 殡葬改革
----
第一节 改革土葬
----
第二节 推行火葬
卷九 综合政务
--
第一章 地名
----
第一节 地名普查
----
第二节 地名志编纂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机构
----
第二节 档案馆藏
--
第三章 外事侨务
----
第一节 外事
----
第二节 侨务
--
第四章 台湾事务
----
第一节 台胞人数
----
第二节 对台工作
--
第五章 信访
----
第一节 信访机构
----
第二节 信访工作
--
第六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下乡
卷十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就业培训
----
第五节 劳务输出
----
第六节 劳动工资
----
第七节 社会保险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任用
----
第二节 机构编制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第五节 工资
----
第六节 离、退休干部(工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