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瑶族的经济、文化、习俗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7年10月
目录
封面
蓝山县瑶簇志
版权页
《蓝山县瑶族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
顾问
--
编纂委员会
--
编审人员
图片
--
蓝山县瑶族分布图
--
60~80年代,各瑶乡相继通车。图为荆竹盘山公路。
--
速生丰产林遍瑶山,图为荆竹丰产林一角
--
楠竹丰产林遍瑶山
--
瑶女既普瑶服,也建新潮时装
--
荆竹木材收购站
--
80年代初,浆洞、荆竹相继建立贸易市场。图为浆洞圩场一角。
--
每年端午节,瑶民纷纷将草药运至县城市场。
--
瑶族歌舞《汽车开到荆竹寨》获省和全国优秀节目奖
--
《蓝山县瑶族志》稿评议会到会人员合影
--
大桥瑶族乡堡城蜈蚣亭建于清朝
--
犁头瑶族乡政府远眺
--
瑶民旧时石磨
--
瑶民旧时居住的吊脚楼.
--
紫良、荆竹瑶区盛产水晶石。
--
瑶民自制竹沙发
--
①紫良种植银杏(白果树)千余亩。图为该乡一株古老银杏,高30米,直径1.5米。
--
②龙竹产于浆洞
--
③荆竹、紫良瑶山盛产泪竹。
--
④方竹为瑶区特产,图为汇源方竹。
--
1977年,荆竹乡为建造“毛主席纪念堂”提供50立方米优质红心杉。
--
瑶区盛产金嘴龟
--
土鹿(冬茅鼠)为餐桌佳品,瑶族各乡均有出产。
--
石蛙为餐桌佳品,各瑶族乡均有出产。
--
瑶族乡均设寄宿制中心小学。图为紫良乡中心小学全景。
--
紫良瑶族乡乡庆时。青年男女跳起长鼓舞。
--
瑶山溪流,清澈见底。
--
瑶族各乡每年均有篮球邀请赛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族源 人口
--
第一节族源
----
一族称
----
二来源
--
第二节人口
----
一规模及变动
----
二密度及分布
----
三人口构成
第二章民族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一峒主制
----
二瑶总制
----
三世袭抚瑶官
----
四巡检司
----
五守御所
----
六理瑶厅同知署
----
七瑶族乡建制
----
八县民族管理机构
--
第二节民族政策
----
一政治待遇
----
二经济待遇
----
三生活待遇
第三章瑶民反压迫斗争
--
第一节参加黄巢义军
--
第二节华阴峒之战
--
第三节杜回子抗争
--
第四节赵朝胜起义
--
第五节农工联合造反
--
第六节祠堂圩战役
--
第七节组建游击队
--
第八节地母庵暴动
--
第九节反禁运食盐
--
第十节盘建海牺牲
第四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自然地理
----
一地形
----
二土壤
----
三气候
--
第二节土地资源
----
一耕地
----
二林地
----
三草场
--
第三节森林资源
----
一树种
----
二蓄积量
--
第四节野生动物资源
--
第五节水能资源
----
一水系
----
二水能
--
第六节矿产资源
第五章林业
--
第一节造林育林
----
一造林
----
二抚育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一森林防火
----
二制止乱砍滥伐
--
第三节森林利用
----
一采伐
----
二加工
----
三销售
----
四林副产品
--
第四节山林权属
----
一权属变革
----
二纠纷调处
第六章农业
--
第一节体制变革
----
一土地改革
----
二互助合作
----
三人民公社
----
四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粮食作物
----
一水稻
----
二旱粮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一大豆
----
二茶叶
----
三旱烟
--
第四节畜禽水产
----
一牲畜
----
二家禽
----
三水产
--
第五节土特产品
----
一生姜
----
二蓝靛
----
三苡米
----
四蜂蜜
第七章财税贸易
--
第一节财政
----
一财政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三财政管理
--
第二节税务
----
一农业税
----
二工商税
----
三地方税
--
第三节贸易
----
一圩场
----
二机构
----
三商品购销
第八章水电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水电
----
一电源点分布
----
二水电站建设
--
第二节交通
----
一大道
----
二公路
----
三桥梁
----
四水路
----
五交通工具
--
第三节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信
第九章经济生活
--
第一节生产发展
--
第二节瑶民收入
----
一现金收入
----
二粮食收入
--
第三节生活水平
----
一饮食
----
二衣着
----
三居住
----
四日常用品
--
第四节储蓄
第十章文化 体育
--
第一节语言
----
一语音
----
二语法
--
第二节文学艺术
----
一榜文
----
二书面文学
----
三口头文学
----
四艺术
--
第三节群众文化
----
一文化站
----
二群众文化活动
--
第四节广播 电视 电影
----
一广播
----
二电视
----
三电影
--
第五节体育
----
一传统体育
----
二现代体育
第十一章教育
--
第一节小学教学
--
第二节中学教育
--
第三节农民教育
--
第四节教师
----
一队伍
----
二待遇
--
第五节教育经费
第十二章卫生
--
第一节瑶医瑶药
----
一瑶医
----
二瑶药
--
第二节卫生防疫
----
一公共卫生
----
二防病治病
--
第三节卫生机构、队伍
----
一乡级机构、队伍
----
二村级机构、队伍
第十三章习俗 信仰
--
第一节习俗
----
一生产习俗
----
二生活习俗
----
三礼仪习俗
----
四节庆习俗
--
第二节信仰 禁忌
----
一信仰
----
二禁忌
第十四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赵朝胜
----
吕传凯
----
赵登普
----
胡仁生
----
盘贵财
----
赵云山
----
盘建海
----
赵荣甫
----
赵进翰
----
陈朝玺
--
第二节人物表
附录
--
一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
--
二付帖
--
三西山瑶见闻杂记
--
四少数民族代表会议决议
----
出版捐资名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