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县农业志

望城县农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自然条件、体制变革、作物种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章。

内容时限: 1644-1987

出版时间: 1991年08月

目录

封面
望城县农业志
图片
-- 望城县农业局办公大楼
-- 望城县农业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 1.望城县种子公司营业办公大楼
-- 2.靖港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 3.黄金乡农业科学技术站
-- 1.县科委、县农业局领导在靖港区考察『望选4号』
-- 2.乌山乡金山村旱地绿肥示范片
-- 3.白若乡早稻高产良种——威优华联8号
-- 1.格塘乡大面积早稻『双两大』丰产景象
-- 2.白若乡『秦油二号』丰产示范片
-- 3.县原种场稻田低改工程建设
-- 望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胡庆云题词
<农业志>勘误表
望城县农业志领导小组成员
编写小组成员
审定单位
参加汇审、改稿单位及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自然条件
-- 第一节土地
---- 一土地面积
---- 二成土母质
-- 第二节气候
---- 一热量·日照
---- 二降水·积雪
---- 三灾害天气
------ 附:历年水旱灾害情况
-- 第三节水利
---- 一水资源
---- 二水利设施
第二章体制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地主私有制
---- 一土地出租
---- 二雇工种地
-- 第二节个体农民私有制
--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
---- 一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社
---- 三高级农业社
---- 四人民公社
---- 五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四节全民所有制
第三章作物种植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一生产概况
---- 二常规稻
------ (一)种植制度
------ (二)品种改良
------ (三)技术要点
---- 三杂交稻
------ (一)推广过程
------ (二)育种工作
------ (三)配套示范
---- 四旱粮
------ (一)薯类
------ (二)麦类
------ (三)豆类
------ (四)玉米
------ (五)高粱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一生产概况
---- 二草本油料
------ (一)油菜
------ (二)花生
------ (三)芝麻·蓖麻
---- 三茶叶·水果
------ (一)茶叶
------ (二)柑桔
------ (三)小水果
---- 四棉·麻·烟·桑
------ (一)棉花
------ (二)苎麻
------ (三)烟草
------ (四)蚕桑
---- 五蔬菜
------ (一)种植面积
------ (二)主要种类
---- 六其它
------ (一)茉莉花
------ (二)黄花菜
------ (三)西瓜
------ (四)药材
第四章土壤·肥料
-- 第一节土壤普查
---- 一普查概况
---- 二土壤分类
------ (一)水稻土
------ (二)红壤
------ (三)紫色土
-- 第二节土壤改良
-- 第四节肥料施用
---- 一稻田施肥
---- 二旱地施肥
第五章植物保护
-- 第一节病虫概况
---- 一水稻病虫害
------ (一)虫害
------ (二)病害
---- 二旱作物病虫害
------ (一)棉花病虫害
------ (二)油菜病虫害
------ (三)小麦病虫害
------ (四)蔬菜病虫害
------ (五)果·茶病虫害
-- 第二节病虫防治
---- 一人工防治
---- 二物理防治
---- 三药物防治
---- 四生物防治
---- 五综合防治
-- 第三节鼠害·防治
-- 第四节测报·检疫
---- 一病虫测报
---- 二植物检疫
第六章科技推广
-- 第一节推广方法
---- 一短期培训
---- 二重点示范
---- 三技术承包
---- 四科技教育
------ (一)农业广播学校
------ (二)社队业余学校
------ (三)有线广播讲座
------ (四)报刊资料
-- 第二节实用成果
-- 第三节国际交流
第七章机构·人员
-- 第一节主管机构
-- 第二节下属机构
---- 一县原种场
---- 二农技推广中心
---- 三区农技站
---- 四县团山湖农场
---- 五县植保植检站
---- 七县农业学校
---- 八县种子公司
---- 九县苗情站
---- 十县土肥站
-- 第三节群众组织
---- 一农学会
---- 二农业工会
-- 第四节农技队伍
---- 一人员概况
---- 二知识结构
---- 三技术职称
---- 四荣誉记录
-- 第五节人事管理
---- 一管理权属
---- 二落实政策
---- 三岗位责任制
-- [杂记]农谚
---- 一治家箴言
---- 二生产要诀
---- 三天气观测
-- 附:本志书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