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水利志

江门市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记事,上起事物在本市(1983年6月所定行政区域)的发端(219年),下限总体断至2000年,考虑到某些事件的连贯性,下限适当下延。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本志重点记述1 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83年6月成立省辖地级市以来(不含阳江、阳春)的史实。

出版时间: 2008年06月

目录

封面
江门市水利志
图片
-- 江门市江新联围工程位置图
-- 江门市水利工程分布图
-- 2002年4月,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上右)、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黄庆良(上左)检查江门市江新联围工程。
-- 2005年12月IO日,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前左二)视察江门市江新联围北街水闸工地。
-- 2006年5月,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右二)、广东省水利厅厅长周口方(左二)在江门市委副书记赵基耀(右一
-- 2007年4月10门,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局长王文珂(右四)在江门市委书记陈继兴(左一)等陪同下视察锦江
-- 1998年6月,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右二)在思平市委书记黎兆元(右一)陪同下视察恩平灾情。
-- 2007年10月30日,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左三)、水利厅厅长黄柏青(右二)在江门市委书记陈继兴(左
-- 1996年3月,省水利厅厅长关宗枝(右六)参加开平大沙河水库安全加固工程竣工典礼。
-- 省水利厅厅长剧日方(左)在江门市副市长何羡松等陪同下视察锦汀水库。
-- 2000年,省水利厅副厅长李粤安(左二)在江门市副市长邓启明(右三)、台山市委书记黎力行(有二)、江
-- 1998年6月,时任江门市委书记钟阳胜(中)视察锦江水库。
-- 1999年,时任江门市委书记蒋进(右三)、副市长邓启明(左一)视察水利工程。
-- 原江门市人人常委会主任邹时广(左一)在新会市副市长李权晃(左二)陪同下视察水利工程。
-- 2005年6月25口,江门市委书记陈继兴(前左)、市长王南健(前右)指挥防汛工作。
-- 2003年11月6日,江门市领导赵基耀(左二)、聂党权(右二),何羡松(中)、黄悦胜(左一)在水利局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兴水利建设。
-- 江门市锦江水库工程管理处。
-- 与江新联围大堤并行的滨江大道。
-- 江门市台山水利枢纽工程。
-- 江门市北街水闸。
-- 加固后的江新联围外海堤段。
-- 加固前的江新联围外海堤段。
-- 台山人隆洞水库湖光如镜。
-- 开平镇海水库绿树环抱。
-- 开平人沙河水库风光如画。
-- 蓬江区潮连环岛大堤。
-- 1917年建成的蓬江区耙冲水闸旧貌。
-- 江海区石洲水闸及电排站。
-- 新会金牛头水闸。
-- 新会市古兜电站群一隅,集防洪、发电、旅游于一体。
-- 加固后的台山市桂南水库。
-- 1999年建成的台山市西南边滩海堤横山段。
-- 1993年,台风损坏台山市桂南水库坝体。
-- 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53年)的开平“三担六”渡槽旧址。
-- 开平赤坎五更洞水库。
-- 潭江开平市区堤段。
-- 鹤山市西江大堤。
-- 恩平市恩城水闸。
-- 恩城水闸夜色璀璨。
-- 恩平市青南角水库碧水蓝天。
-- 1998年6月,恩平市茶山坑水库副坝溃决。
-- 茶山坑水库副坝溃决后,沙石冲毁下游耕地。
-- 1998年6月,洪灾后加固的茶山坑水库主坝。
-- 台山市汶村茭勒围义塚。
-- 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库发展网箱养鱼。
-- 水库除险加固应用劈裂灌浆技术。
-- 虹吸式输水滴管在水库的应用。
-- 高速公路治理水土流失。
-- 坝坡植播种草护坡。
-- 水库供水自动测报系统。
-- 织物模袋混凝土护岸技术在江新联围险段的应用。
-- 鹤山龙潭水库拱坝。
-- 新会罗坑水土保持站茶场。
-- 依法拆除违章建筑。
-- 水政巡逻艇在执行巡查任务。
-- 水库移民旧住房。
-- 水库移民村新貌。
-- 武警官兵参加抗洪抢险。
-- 1986年,江门市三防办获全国抗洪先进集体称号。
-- 1996年,江门市水电局获全国取水许可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1997年,江门市水电局获全国水利系统水政水资源先进单位称号。
-- 江门市水利系统篮球赛。
-- 水利职工参加社区拔河比赛。
-- 职工参加义务植树。
-- 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政研会——江门市水利政研会开展宣传活动。
《江门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江门市水利志》编辑室
为《江门市水利志》提供资料人员

前言
凡例
出版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特辑·专记
-- 一、抗击1994年西江大洪水
-- 二、潭江流域综合治理
-- 三、崖南围垦
-- 四、荷塘镇举办水利灯会筹款
-- 五、古兜山综合开发小水电站群
-- 六、恩平市茶山坑水库副坝垮坝事故
第一篇 水系与水资源
-- 第一章 河流
---- 第一节 西江
------ 一、西海水道
------ 二、石板沙水道
------ 三、劳劳溪
------ 四、虎跳门水道
---- 第二节 珠三角水系
------ 一、潭江
------ 二、沙坪河
---- 第三节 粤西沿海诸河
------ 一、大隆洞河
------ 二、那扶河
------ 三、那吉河
------ 四、倒流河
-- 第二章 海岸带潮汐与滩涂
---- 第一节 潮汐
---- 第二节 海岸带与滩涂
-- 第三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概述
------ 一、西北江三角洲江门区
------ 二、漠阳江江门区
------ 三、粤西诸河江门区
----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
------ 一、降雨量
------ 二、年径流量
------ 三、气温与蒸发量
------ 四、地表水资源量
----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
------ 一、地下水资源量
------ 二、水文地质情况
------ 三、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 四、江门市区地下水情况
------ 五、矿泉
------ 六、温泉
---- 第四节 水资源总量及其可利用量
------ 一、水资源的总量
------ 二、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 第五节 水质
------ 一、河流湖库水质污染
------ 二、河流湖库水质
------ 三、河流泥沙
------ 四、地下水水质
---- 第六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 一、水利工程现状
------ 二、供水量和用水量
------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 四、水资源供需缺口及存在问题
---- 第七节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 一、管理机构与监测
------ 二、水资源保护
------ 三、水资源管理
第二篇 基础工作
-- 第一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文站网建设
---- 第二节 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
------ 一、水文测验
------ 二、资料整编
---- 第三节 水情预报
---- 第四节 水文与水资源调查
------ 一、历史洪水调查和资料复审汇编
------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 第五节 水文分析计算
------ 一、河流规划水文计算
------ 二、水库防洪水文计算
------ 三、水文图集与手册
------ 四、可能最大暴雨图集
-- 第二章 勘测设计
---- 第一节 建制与经营
---- 第二节 技术与设备
---- 第三节 质量体系建设
---- 第四节 重要勘测设计项目
------ 一、江新联围达标加固工程
------ 二、锦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第三章 水利规划
---- 第一节 河流流域规划复查
----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规划
---- 第三节 供水规划
---- 第四节 整治天沙河干流规划
---- 第五节 江门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
---- 第六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 第七节 江河流域综合规划
第三篇 水旱风灾害与防灾抗灾
-- 第一章 水、风灾害
---- 第一节 水、风情特征
---- 第二节 水、风灾情
------ 一、建国前后水灾害
------ 二、建国前后风灾害
---- 第三节 典型场次水、风灾纪实
------ 一、1936年风暴潮灾纪实
------ 二、1964年台风纪实
------ 三、1972年风暴潮灾纪实
------ 四、1975年风灾纪实
------ 五、1983年风灾纪实
------ 六、1989年风灾纪实
------ 七、1915年西江大洪水
------ 八、民国36年(1947年)洪灾纪实
------ 九、1968年洪灾纪实
------ 十、1981年潭江洪灾纪实
------ 十一、1988年西江洪灾纪实
-- 第二章 旱灾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旱情特征
---- 第三节 旱情
------ 一、建国前旱灾
------ 二、建国后旱灾
---- 第四节 典型场次旱灾纪实
------ 一、1943年大旱纪实
------ 二、1955年旱灾纪实
------ 三、1977年旱灾纪实
------ 四、1986年秋旱
------ 五、1989年春、秋两旱
------ 六、1990年秋旱
------ 七、1991年大旱
------ 八、1999年春旱
-- 第三章 防汛防旱防风工作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贯彻“三防”方针和法规
---- 第三节 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
------ 一、组织领导
------ 二、队伍建设
---- 第四节 “三防”机构职责与责任制度
------ 一、“三防”机构的职责
------ 二、“三防”工作的责任制度
---- 第五节 防灾预案与报汛预警工作
------ 一、防灾预案
------ 二、报汛预警工作
------ 三、抗旱工作
---- 第六节 工程抗灾效益
---- 第七节 信息系统与设备
------ 一、无线电通信
------ 二、“三防”的其他设施
---- 第八节 防汛物料与生物措施
------ 一、防汛物料储备
------ 二、生物措施
---- 第九节 抗灾纪实
------ 一、1988年抗洪纪实
------ 二、1998年抗洪纪实
------ 三、1989年抗8903号台风纪实
------ 四、1989年抗8908号台风纪实
------ 五、1955年抗旱纪实
------ 六、1977年抗旱纪实
------ 七、1986年抗秋旱纪实
------ 八、1987年抗旱纪实
------ 九、1991年抗旱纪实
------ 十、1999年抗旱纪实
第四篇 防洪(潮)、治涝工程
-- 第一章 江海堤防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堤防
------ 一、明代(1368~1644年)
------ 二、清代(1644~1911年)
------ 三、民国时期(1912~1949年)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江堤
------ 一、堵口复堤
------ 二、联围筑闸
---- 第三节 建国后的海堤
---- 第四节 堤防防御标准与技术
------ 一、设防标准
------ 二、防御技术
---- 第五节 石堤化建设
---- 第六节 堤路结合
---- 第七节 河道整治
------ 一、天沙河整治工程
------ 二、新会河整治
------ 三、沙坪河干流整治
------ 四、台城河整治
------ 五、潭江干流整治
---- 第八节 围垦工程
---- 第九节 重点堤围
------ 一、江新联围
------ 一、沙坪大堤
------ 三、烽火角海堤
------ 四、西南边滩海堤
-- 第二章 涵闸工程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闸门结构
---- 第三节 启闭设备
---- 第四节 重点涵闸
------ 一、北街水闸
------ 二、睦洲水闸
------ 三、金牛头水闸
------ 四、沙坪水闸
------ 五、合山水闸
------ 六、烽火角水闸
-- 第三章 治涝工程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机械排涝
---- 第三节 电力排涝
---- 第四节 重点治涝工程
------ 一、沙坪河排涝站
------ 二、坦尾电动排水站
------ 三、白沙电排站
------ 四、成字围电排站
第五篇 灌溉工程
-- 第一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大型水库
------ 一、锦江水库
------ 二、大隆洞水库
------ 三、大沙河水库
------ 四、镇海水库
---- 第三节 中型水库
------ 一、概况
------ 二、中型水库加固、配套、改造主要工程
---- 第四节 小型塘库
------ 一、概况
------ 二、主要的修复、加固、扩建工程
-- 第二章 引水工程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重点引水工程
------ 一、江北引锦灌溉工程
------ 二、水沾水陂工程
------ 三、大隆洞引水工程
------ 四、将军陂工程
-- 第三章 提水灌溉工程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机械提水灌溉工程
---- 第三节 电动提水灌溉工程
---- 第四节 水轮泵工程
---- 第五节 喷灌工程
第六篇 水力发电与电网建设
-- 第一章 水力资源
---- 第一节 水力资源蕴藏量
---- 第二节 水力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第二章 小型水电建设
---- 第一节 小水电站建设
------ 一、民国时期小水电站建设
------ 一、建国后小水电站建设
------ 三、落实小水电政策
------ 四、小水电规划与设计
------ 五、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 第二节 实施省人大议案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 一、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议案
------ 二、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 第三章 电网建设
---- 第一节 输电线路
---- 第二节 变电工程
---- 第三节 配电工程
------ 一、城市配电网
------ 二、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
---- 第四节 江门市小水电电网
---- 第五节 用电
-- 第四章 小水电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小水电管理体制
---- 第三节 业务管理
------ 一、技术管理
------ 二、经营管理
------ 三、量化指标管理与安全生产
---- 第四节 小水电效益
---- 第五节 重点小水电站
------ 一、锦江水电站
------ 二、锦江干流小水电梯级开发
------ 三、古兜山小水电站群
------ 四、开平市大沙小水电站群
------ 五、恩平市凤子山水电站
-------- 附:江门市2000年末小水电站基本情况表
第七篇 供水
-- 第一章 农村供水
---- 第一节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 第二节 供水措施
------ 一、拦水引泉
------ 二、建库蓄水
------ 三、机电提水
---- 第三节 供水效益
-- 第二章 城市供水
---- 第一节 江门市区供水
---- 第二节 其他城镇供水
------ 一、新会县城供水
------ 二、台山县城供水
------ 三、鹤山县城供水
------ 四、恩平县城供水
------ 五、开平县城供水
-- 第三章 工业用水
第八篇 水土保持
-- 第一章 水土流失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类型
------ 一、水土流失成因
------ 二、水土流失类型
----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危害
-- 第二章 水土流失治理
---- 第一节 治理概况和措施
------ 一、治理概况
------ 二、治理措施
---- 第二节 治理效益
---- 第三节 治理经验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一、治理经验
------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第九篇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施工机构
---- 第二节 施工队伍
------ 一、民工队伍
------ 二、专业施工队伍
-- 第二章 工程建设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 一、项目管理
------ 二、项目法人责任制
------ 三、招标投标制
------ 四、建设监理制
---- 第二节 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 一、机构设置
------ 二、质量监督
------ 三、质量管理
------ 四、安全管理
-- 第三章 施工技术及材料
---- 第一节 基础处理
------ 一、基础加固
------ 二、基础防渗
---- 第二节 土石方及混凝土施工
------ 一、土方工程施工
------ 二、石方工程施工
------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
---- 第三节 施工新技术
第十篇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一、水利机构设置和职能
------ 二、市直属工程管理单位
-- 第二章 依法治水
---- 第一节 河道堤防管理条例
------ 一、修改《河道堤防管理条例》
------ 二、《治理高速双体船涌浪冲坏内河堤防议案》的实施
---- 第二节 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
------ 一、建国前的水费征收
------ 二、建国后的水费征收
------ 三、江新联围防护费的征收
---- 第三节 西江及三角洲网河区行洪控制线的划定和潭江主流水面线的核定
------ 一、西江及三角洲网河区行洪控制线的划定
------ 二、潭江主流水面线的核定
---- 第四节 江河整治议案的实施与结案
---- 第五节 规范河道采砂
---- 第六节 工程定权发证工作
-- 第三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河道建筑审批
---- 第二节 水库大坝注册登记
---- 第三节 清产核资
---- 第四节 危房改造与环境整治
---- 第五节 效益与用水管理
-- 第四章 工程安全运行
---- 第一节 安全检查与除险加固
------ 一、安全检查
------ 二、除险加固
---- 第二节 安全监测与鉴定
------ 一、水库运行监测
------ 二、大中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 第三节 量化指标管理
------ 一、大中型水库量化指标管理
------ 二、河道目标管理考评
---- 第四节 日常维护与岁修
------ 一、塘库维修
------ 二、堤闸维修
------ 三、机电排灌设备维修
---- 第五节 堤坝白蚁防治
-- 第五章 副业生产与水利经济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水面、水利用地的开发
------ 一、水库渔业
------ 二、水利工程种养业
---- 第三节 扶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脱贫
---- 第四节 示范型基地水库建设
---- 第五节 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
---- 第六节 水利工程综合经营与效益
第十一篇 水政与水库移民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宣传教育
---- 第二节 水事法规规章
-- 第二章 水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建设
---- 第二节 水政监察
---- 第三节 水利公安派出所
-- 第三章 水事案件与水事纠纷
---- 第一节 水事案件与水事纠纷
---- 第二节 典型水事案例
------ 一、潭江违法采砂案
------ 二、台山市人民法院对四九镇违法采砂强制执行案
------ 三、恩平市银挺发展总公司违法侵占锦江河道案
------ 四、恩平市君堂镇新君管理区土地争议案
------ 五、鹤山市古劳镇梧坑山塘权属争议案
------ 六、鹤山市沙坪水闸土地纠纷案
-- 第四章 水库移民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水库老移民的安置
------ 一、安置政策
------ 二、安置情况
---- 第三节 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解决
------ 一、历史上移民工作遗留问题
------ 二、解决的措施与效果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四节 新建工程的移民安置
第十二篇 教育与科技
-- 第一章 教育与科技机构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职工培训
------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 二、职工岗位培训
------ 三、职工学历教育
------ 四、工人技术培训
---- 第二节 人才培养
-- 第三章 科技研究试验
---- 第一节 灌溉试验
---- 第二节 白蚁防治试验
---- 第三节 土工织物应用试验
---- 第四节 大坝背水坡植播草籽试验
---- 第五节 海堤外坦种植适生树削浪试验
---- 第六节 拖淤试验
---- 第七节 海堤不同断面型式的试验
---- 第九节 科技成果与奖励
------ 一、获国家、部级奖的水利科技成果
------ 二、获省级奖的水利科技成果
------ 三、水利水电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十三篇 水利机构与党群人文
-- 第一章 水利机构设置沿革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江门市级水利机构
------ 一、江门市水利局
------ 二、江门市水利局直属单位
---- 第三节 江门市辖各级水利机构
------ 一、县(市、区)水利局
------ 二、县(市、区)水利局直属单位
------ 三、镇级水利机构
-- 第二章 政党与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江门市水利局党组织
------ 二、各县(市、区)水利局党组织
---- 第二节 工会
------ 一、工会任务
------ 二、工会活动
---- 第三节 水利学会
------ 一、学术活动和科技培训
------ 二、科技推广应用
------ 三、优化工程规划设计
------ 四、科普活动
---- 第四节 水利水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第三章 水利经费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水利经费
------ 一、群众自筹
------ 二、社会捐助
------ 三、政府拨款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水利投入
-- 第四章 治水人物与著述
---- 第一节 建国前后的治水人物
------ 一、建国前的治水人物
-------- 冯八秀
-------- 黄元善
-------- 冯元仲
-------- 黄佛成
-------- 叶广泰
-------- 谭学衡
-------- 陶正中
-------- 卢支举
------ 二、建国后的治水人物
-------- 王铁山
-------- 张栋
-------- 黎光
-------- 黄沃森
-------- 朱培燊
-------- 邵荣雁
-------- 余骏杰
---- 第二节 先进单位与个人
------ 一、先进单位
------ 二、先进个人
---- 第三节 水利水电著述
------ 一、建国前的水利水电著作
------ 二、建国后的水利水电著作
-- 第五章 对外交往
---- 第一节 技术交往
------ 一、专业考察
------ 二、水利展览
------ 三、项目实施
------ 四、国际会议
---- 第二节 援助合作
------ 一、国际援助
------ 二、对外援助
附录
-- 一、碑记
-- 二、白藤堵海工程对新会的影响
-- 三、有关开平市河流文献记载摘录
-- 四、开平县(市)九冈坪水利灌溉工程兴修始末
-- 五、鹤山县(市)水利传说
-- 六、开平县(市)水害水利民谣、诗歌
-- 七、气象农谚
-- 八、西江、北江和潭江风暴潮水情预报
-- 九、西江、北江干流及网河区潮洪水面线
-- 十、水利纠纷摘录
-- 十一、治水经验教训摘录
-- 十二、水利事故摘录
-- 十三、历史洪水暴潮水位的调查考证
-- 十四、重要文献辑存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