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写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真实地记载本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各方面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状,以记述当今社会现状为重点。
二、本志上至各项事物的开端,下至2005年,为保持所录事物的完整,有的章节延至2005年搁笔为止。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目录
封面
束州志
《束州志》编纂委员会
《束州志》主审委员会
束州志编辑部
校对
题词
--
原沧州地委书记 郭枢俭
--
原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室主任 李铁壁
--
原沧州地区行政公署政协工委主任 秦根祥
前言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束城镇简介
--
束城现存的旧石器时代石臼、石杵
--
鲍叔牙墓
--
齐国宰相鲍叔牙,公元前644年故,葬于其封地束州(今束城镇)次年,在其墓前约50米处,建鲍叔牙祠一座
--
毛公书院仅存的石元宝
--
古砚
--
汉砖
--
束城出土的汉代水罐
--
1966年,任河大东支清淤时,在束城村东北面河中,挖出汉砖砌的古井。井中有砘子子一个,内径13厘米,
--
2005年6月,束城出土的汉墓陶樽
--
晋朝陶灯
--
晋朝陶器
--
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制的梅花笔筒
--
唐三彩四耳罐
--
宋代转心瓶(定窑产)
--
宋代三兽石景壶
--
宋代 酒瓶
--
元:关汉卿画像
--
明代宣德年制的扁瓶
--
清代两江总督奏折
--
清代祭祀用的瓷豆
--
清乾隆皇帝御批束城徐隙学之妻金氏节孝匾额
--
清代银器
--
玉观音
--
刻有清朝宣统皇帝退位诏书的铜墨盒
--
束城正街南头,民国初年建的过街阁,1958年被拆毁,现仅存影壁“奎壁光华”为名医高居仁所书。
--
民国瓷板画
--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教育处编辑出版的第七册初级国语课本。
--
侵华日寇用的指挥刀
--
侵华日寇用的杀人刀
--
1949年1月,束城区组织车队送公粮支援平津战役
--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郭铁书记(前一)和束城社员一起劳动(田间送粪)
--
打夯工加固海河堤
--
挖海河时的大车王及其他省劳模合影
--
1958年,农民用搭架子推转盘土法打机井。民谣:机井架子九丈九,蹬起风轮云里走,哪怕老天不下雨,我们
--
旧社会老式织布机
--
手工打竹帘子
--
治河大军浩浩荡荡
--
张汝元雕刻制作的饭桌
--
念祖桥1990年修建
--
赵勇田(左二)和刘九村老房东刘金忠(右二)合影
--
束城中学功德碑
--
束州志编辑部人员合影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束州概述
--
第二章 束州的历史沿革
第二篇 史实录(大事记)
--
公元前685年—公元2005年
第三篇 自然环境村庄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五章 自然村庄
----
第一节 村庄简介
----
第二节 各村历届领导干部
第四篇 束城镇建设
--
第一章 束城新貌
--
第二章 乡村房屋建设
--
第三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洪涝治理
----
第二节 灌溉设施
----
第三节 提水工具
----
第四节 工程管理
----
第五节 水利投资
第五篇 党政组织、群众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束城镇地方组织和政权组织及群众团体(建国前1934年-1949年10月)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束城镇地方组织和政权组织及群众团体(1949.10—2005.7)
第六篇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地主武装
----
第二节 农民武装
----
第三节 杂牌武装
----
第四节 抗日武装
----
第五节 其他武装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历代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人民军队
--
第三章 兵事
----
第一节 历代战事
----
第二节 主要战斗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活动
--
第五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预备役
第七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农作物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第六节 农技农艺
----
第七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品种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水产
--
第四章 工业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贸
----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
第四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五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六节 饮食服务
----
第七节 集市贸易
--
第六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水运
----
第四节 邮电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七章 供电
--
第八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第八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方针
--
第二章 书院私塾
--
第三章 学前教育
--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七章 教学研究
--
第九章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十章 科技
第九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二章 传染病防治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爱国卫生
--
第五章 体育
第十篇 文化艺术
--
第一章 文化机构团体
--
第二章 文学艺术创作
--
第三章 书法绘画
--
第四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
第五章 民间文艺、民间故事选录
--
第六章 民间故事
--
第七章 古迹
----
第一节 古城遗迹
----
第二节 古迹
--
第八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民间谚语选录
----
第二节 歇后语选录
----
第三节 童谣选录
第十一篇 社会风俗
--
第一章 农民生活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结婚
--
第三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四章 风尚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节令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陋习
--
第五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第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二章 政治人物
----
张衡
----
包拯
----
张昭
----
张寿峰
----
张毓枚
----
魏明
----
马鸿瑞
----
田锦秀
----
赵云启
----
高便三
----
回忆父亲高便三
----
韩锡鹏
----
郭枢俭
----
张华
----
王谦
----
李保忠
----
马骏英
----
张明勋
----
李继中
----
张树森
----
李志忠
----
李秀卿
----
谭志华
----
王凤珍
----
郭润声
----
马克增
----
马援朝
----
马宪平
----
马平分
----
郭枢良
----
高六增
----
杨占良
--
第三章 军界人物
----
毛清溪
----
张寿奇
----
赵建章
----
郭拓
----
王朝刚
----
王青臻
----
田锦江
----
王建勋
----
王子明
----
王玉
----
马文昶
----
马延龄
----
李久长
----
刘锡宽
--
第四章 教育界人物
----
高玉爽
----
田春华
----
李杰
----
王俊香
----
李锁桥
----
马彦群
----
刘凤莲
----
张增元
----
李书祥
----
高分良
----
朱进军
----
李卫松
----
刘结实
----
马盼良
----
王增禄
----
高妹清
----
边艳杰
----
孙莲英
----
杜凤明
----
李树明
--
第五章 医药卫生界人物
----
郭殿雄
----
李树芳
----
高居仁
----
王炳彦
----
满俊川
----
马爱平
----
李中和
----
肖保平
----
王中文
----
刘铁锁
--
第六章 企事业界人物
----
马瑞庆
----
李金山
----
贾增林
----
程占忠
----
丁万杰
----
范锡如
----
籍祯祥
----
范国良
----
王增柱
----
郭龙江
----
王占营
----
刘瑞峰
----
田墨松
----
孙庆文
----
刘字文
--
第七章 书画、雕刻界人物
----
梁印诗
----
戴永太
----
赵振坤
----
裘文博
----
王春雷
----
马永良
----
张国信
----
崔修桥
----
杨占恒
----
王炳信
----
高留辰
----
刘云彩
----
满印松
----
孙瑞军
----
李永立
----
王虎臣
----
范国池
----
马博龙
----
张新杰
----
张占僧
----
李建龙
--
第八章 文学界人物
----
刘流
----
李铁肇
----
郝洪儒
----
田国福
----
高国忠
----
冯丙申
----
杨宝祥
----
曹明贤
----
贾仙洲
--
第九章 曲艺界人物
----
金素秋
----
李元春
----
李韵秋
----
杜宝宇
----
纪占春
----
臧大兴
----
谭国分
----
李会田
----
孙连荣
--
第十章 建筑、科技界人物
----
郭志新
----
张汝元
----
鲍永贵
----
赵新民
----
王为民
----
刘恒丰
----
纪立臣
----
范东岐
--
第十一章 英雄、模范人物
----
李为
----
沙会堂
----
马瑞芝
----
侯子秀
----
赵光
----
王爱国
----
张星元
----
杨春田
----
穆德岩
----
陈中秋
----
王金凤
----
张耀武
----
王炳恒
--
第十二章 绘画、剪纸人物
----
张锡武
----
范余曾
----
高梦禅
----
郝双良
----
冯字锦
----
马永鹭
----
张晏波
----
马冠族
----
张春甲
----
赵显瑞
----
萧寿荣
----
毛剑吕
--
第十三章 其它界人物
----
马礼堂
----
彭占甲
----
王子文
----
高玉秀
第十三篇 轶文轶事辑存
--
第一章 轶文辑存
--
第二章 轶事辑存
第十四篇 乡镇企业
--
工业园区及镇域学校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