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2
出版时间:
1993年06月
目录
封面
闻喜县志
闻喜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人员
图片
--
闻喜县卫星遥感图
--
闻喜县行政区划图
--
闻喜县城平面图
--
县城鸟瞰
--
汤王山簏
--
涑水河谷一角
--
峨嵋山地貌
--
1.北塬鸟瞰
--
2.汤王庙遗址
--
3.条山群峰
--
县委办公楼
--
县政府办公楼
--
电影院
--
人民大礼堂
--
1.回澜塔
--
2.文庙大成殿
--
3.4.县城街道
--
5.县城立交桥
--
1.化肥厂
--
2.水泥厂
--
3.纸箱厂瓦楞纸生产线
--
4.巾单厂松式一条龙生产线
--
5.五金厂锻压车间
--
选煤成套设备
--
陶瓷产品
--
玻璃器皿
--
羊角锤
--
1.三铁焦化厂
--
2.大运公路与太风公路
--
3.白家滩古桑
--
4.荒山绿化
--
5.自动电话机房
--
6.三五三四厂工房大楼
--
7.七里店古柏
--
8.北塬秋柿
--
梯田平整
--
枣化磨盘岭
--
粮桐间作
--
1.蔬菜塑料大棚
--
2.省委书记王茂林视察水利工程
--
3.棉田中耕
--
4.丰收的麦田
--
农业银行营业大楼
--
供销大楼内景
--
百货大楼
--
煮饼加工
--
出口农产品
--
1.闻喜中学教学大楼
--
2.中学生在做化学试验
--
3.小学生举行升旗仪式
--
4.幼儿园儿童排演节目
--
二三九五医院门诊部
--
五四一总医院彩色肝扫描仪
--
县计生指导站进行男堵手术
--
聋哑学校在进行手语教学
--
常务副县长史炳仁向柴泽民(左)汇报县志编纂工作
--
县志编委会主任赵明辰(左二)及其他成员听取县志工作汇报
--
上郭村出土的刖人守囿六轮(轹)车
--
宋代孩儿瓷枕
--
花儿馍
--
附图
--
关公(国画) 张英俊
--
民间刺绣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卷一 建置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附:部分地名来历
--
第四章 县城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河谷盆地
----
第二节 丘陵
----
第三节 高原
----
第四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光照
----
第二节 热量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蒸发
----
第五节 风
--
第四章 水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分布
----
第二节 土壤养分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七章 物产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霜冻
----
第六节 病虫害
----
第七节 震灾
卷三 人口
--
第一章 规模
--
第二章 分布
--
第三章 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年龄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职业
--
第四章 变动
----
第一节 出生 死亡
----
第二节 迁入 迁出
----
第三节 自流人口
--
第五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六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卷四 农业
--
第一章 耕地 劳力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力
--
第二章 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作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其它作物
--
第四章 农田管理
----
第一节 农田建设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良种选育
----
第五节 施肥灌溉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五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农机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六章 收益 分配
----
第一节 收益
----
第二节 分配
------
附一:农业区划
------
附二:生态农业
卷五 林业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树种
----
第二节 林地
----
第三节 蓄积 产量
----
第四节 古树名木
--
第二章 植树造林
----
综述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附:苗圃
----
第二节 重点工程
----
第三节 农田林网
------
附:林场
--
第三章 林产品
--
第四章 林木管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卷六 畜牧
--
第一章 畜禽种类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二章 饲草 饲料
----
第一节 饲草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节 草料调制
--
第三章 饲养管理
--
第四章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繁育改良
----
附:养蜂
卷七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饮水工程
----
第五节 节水工程
--
第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三章 排水改碱
--
第四章 水产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附: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卷八 工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门类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炼焦
----
第三节 采矿
----
第四节 冶金
----
第五节 机械
----
第六节 化工
----
第七节 建材
----
第八节 玻璃 陶瓷
----
第九节 纺织 缝纫
----
第十节 皮麻 造纸
----
第十一节 食品
----
第十二节 木材加工
----
第十三节 工艺美术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卷九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驿道 大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二章 桥涵
--
第三章 道路养护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货运
----
第四节 运输管理
卷十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传真
卷十一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池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照明
----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
第五节 绿化 美化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治建设
----
第三节 村庄建设
--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四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 施工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卷十二 商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私营
----
第二节 公私合营
----
第三节 供销合作
----
第四节 国营
--
第二章 商贸集市
----
第一节 庙会 古会
----
第二节 集市
--
第三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购进
----
第二节 销售
------
附:票证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六章 土特名产
卷十三 粮油购销
--
第一章 收购
----
第一节 私商收购
----
第二节 统购 议购
--
第二章 销售
----
第一节 粮市
----
第二节 统销 议销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调运
------
附:粮票
卷十四
--
第一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企业收入
----
第四节 其它收入
--
第二章 财政支出
--
第三章 财税监督
----
第一节 财税检查
----
第二节 清产核资
----
第三节 扭亏增盈
----
第四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五节 冻结存款
----
第六节 审计监督
卷十五 金融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合会 神会 当铺 钱庄
----
第二节 信用社
----
第三节 银行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品种 流通
----
第二节 现金管理
----
第三节 金银收兑
--
第三章 借贷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信贷
--
第四章 储蓄
--
第五章 债券
--
第六章 保险业
----
附:保险业重大案例
卷十六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调整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二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统配物资供应
----
第二节 计划外物资采供
----
第三节 余缺物资调剂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业务
----
第二节 统计监督
--
第四章 工商管理
--
第五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物价调控
--
第六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监督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卷十七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综述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党风党纪
----
第四节 统一战线
----
第五节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发展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其他党派
卷十八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政治团体
--
第二章 经济团体
--
第三章 文化学术团体
卷十九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级政府
------
附:日伪县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县议会
----
第二节 县参议会
----
第三节 政协委员会
卷二十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烈士褒扬
----
第二节 复退安置
----
第三节 拥军优属
----
第四节 伤残抚恤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
----
第二节 扶贫
----
第三节 救济
--
第三章 信访
--
第四章 婚姻登记
--
第五章 移民
卷二十一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附:重大伤亡事故
----
第四节 知青安置
------
附:集体插队知青点及人数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干部工资福利
----
第二节 工人工资福利
--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
第一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
第二节 工人退休退职
----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卷二十二 司法
--
第一章 司法机构
--
第二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消防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监理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制度
----
第二节 案件审判
----
第三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检察监督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卷三十三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乡勇
----
第二节 民团
----
第三节 自卫队 游击队 义勇军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建制
----
第二节 支前与参战
--
第五章 兵事
----
附:日军暴行录
卷二十四 教育
--
第一章 儒学教育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附:东街示范小学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附:重点中学
--
第五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
----
第二节 农业中学
----
第三节 技术学校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干部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四节 函授 自学 成人 高考
--
第七章 特殊教育
--
第八章 教师
--
第九章 教育管理
卷二十五 科技
--
第一章 网络
--
第二章 创造发明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第二节 专利
--
第三章 技术利用
----
第一节 技术推广
----
第二节 技术转让
----
第三节 技术引进
----
第四节 “星火计划”实施
--
第四章 科技论著
卷二十六 文化
--
第一章 网络
--
第二章 社火
--
第三章 著作
--
第四章 文学创作
--
第五章 戏剧 曲艺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曲艺
--
第六章 文艺宣传队
--
第七章 音乐
----
第一节 歌咏
----
第二节 乐队
----
第三节 作曲
--
第八章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一节 美术
----
第二节 书法
----
第三节 摄影
--
第九章 电影 幻灯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幻灯
--
第十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十一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卷二十七 艺文
--
第一章 诗词
--
第二章 楹联
--
第三章 散文
卷二十八 文物
--
第一章 古遗址
--
第二章 古墓葬
--
第三章 古建筑
--
第四章 金石
--
第五章 馆藏文物
卷二十九 卫生
--
第一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爱国卫生
------
附:食品中毒事件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二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药铺 诊所
----
第二节 医院
----
第三节 卫生院
----
第四节 卫生所
--
第三章 医疗设备
--
第四章 医疗技术
--
第五章 医疗制度
--
第六章 药政管理
卷三十 体育
--
第一章 传统体育
----
第一节 武术
----
第二节 民俗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附:业余体育学校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四章 体育场地
--
第五章 体育比赛
卷三十一 宗教民情
--
第一章 宗教
--
第二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时令节日
----
第三节 婚丧喜庆
----
第四节 良风美德
----
第五节 禁忌
----
第六节 陋习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类型
--
第四章 家谱
卷三十二 方言 谣谚 传说
--
第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系属特点
----
第二节 地区差异
----
第三节 声韵调
----
第四节 音变
----
第五节 与北京语音的比较
----
第六节 常用词语举例
----
第七节 特殊地名异读
----
第八节 语法特点
--
第二章 谣谚
----
第一节 儿歌
----
第二节 绕口令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三章 传说
卷三十三 人物
--
第一章 传
----
董狐
----
母兵俭
----
裴秀
----
裴(頠)
----
郭璞
----
裴松之
----
裴(马因)
----
裴子野
----
裴政
----
裴世清
----
裴矩
----
裴行俭
----
裴炎
----
裴度
----
裴宽
----
赵鼎
----
杨梦熊
----
张守中
----
孙启秀
----
翟凤翥
----
朱裴
----
张亦堪
----
杨深秀
----
杨韨田
----
叶慈初
----
杨培喜
----
张从中
----
段捷三
----
赵子敬
----
叶镜元
----
杨天心
----
柳守泉
----
张静山
----
支应遴
----
孙兴华
----
尹廷炎
----
崔斗臣
----
张吉辰
----
叶慈厚
----
刘绵斋
----
席荆山
----
隆煜
----
金长庚
----
张世珍
----
王宿人 周铭新
----
任二姐
----
张雪霞
----
剡希何
----
崔景蓉
----
刘升华
----
杨作杰
----
裴山荣
----
景炎
----
贾长胜
----
宋振山
----
柴学侃
----
王立中
----
吴彦生
----
崔红
----
乔亚
----
刘志超
----
中条山八烈士
----
柴玉玲
----
王景康
----
贾真一
----
王万顺
--
第二章 烈士
----
第一节 烈士表
----
第二节 烈士名录
--
第三章 在职名人录
----
第一节 党政军干部
------
柴泽民
------
贾启允
------
卫逢祺
------
王观潮
------
董启民
------
白涛
------
陈志远
------
王育智
------
王孟起
------
冯天顺
------
孙育民
------
郭若珍
------
卫佐民
------
任保家
------
阎嘉德
------
赵德芳
------
张德
------
马炎
------
陈青霖
------
崔晓天
------
白锋
------
朱玉
------
张海峰
------
张志坚
------
王震东
------
任志和
------
李永泰
------
樊马义
------
赵腾
------
景志强
------
解天游
----
第二节 专家教授
------
赵理海
------
段文燕
------
赵梅生
------
周延甲
------
杨翠花
------
景建树
----
第三节 模范人物
--
第四章 裴氏人物录
大事记
附录
本志编修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