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9-1999
出版时间:
1999年11月
目录
封面
华南农业大学校史
图片
--
广东劝业道道尹陈望曾: 《广东农事试验场第一年报告书》(详文录要) (宣统元年至1909年)
--
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全图
--
广东农林试验场附设农林讲习所
--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舍
--
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馆(今三号楼)
--
中山大学农学院石牌稻作试验总场
--
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林植物研究所
--
中山大学农学院白云山第一模范林场白云楼(今明珠楼)
--
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场主任室
--
中山大学农学院植树亭
--
澄江时期中山大学农学院临时校舍
--
栗源堡时期中山大学农学院院本部
--
1941年丁颖院长(第二排左六)与中山大学农学院第15届毕业班同学合影于栗源堡院本部
--
1927年8月1日岭南大学收归华人自办举行交代典礼
--
1947年岭南大学农学院毕业生与李沛文院长(第一排左四)等合照
--
岭南大学农学院十友堂
--
坪石时期岭南大学农学院临时校舍馥友堂
--
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丁颖教授
--
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邓植仪教授
--
私立岭南大学校长、岭南农科大学创办人钟荣光博士
--
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沈鹏飞教授
--
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李沛文教授
--
华南农学院院长杜雷同志
--
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创建人之一唐有恒博士
--
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林植物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陈焕镛教授
--
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张巨伯教授
--
华南农学院一级教授蒋英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善欢教授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教授
--
中国科学院院士庞雄飞教授
--
昆虫毒理研究室赵善欢(右一)、蒲蛰龙(左三)、庞雄飞(右三)三位院士等合照
--
1952年11月10日华南农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
五号楼
--
第一教学大楼
--
第二教学大楼
--
图书馆
--
昆虫毒理研究室
--
农史研究室
--
广东省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红满堂
--
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
--
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
教授住宅区一角
--
博士后公寓
--
茶山教工住宅新区
--
学生宿舍区
--
刘少奇主席接见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的我校代表杜雷同志(中)
--
国家副主席王震(中)来校视察与罗文洪书记(右)、赵善欢院长(左)亲切交谈
--
杜雷同志(右三)、黄昌贤教授(右二)陪同廖承志同志(右四)、陶铸同志(右五)和苏中友协代表团视察参观
--
李岚清副总理(左二)在卢钟鹤副省长(左一)陪同下来校视察
--
胡守训书记(左二)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左三)视察我校
--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右二)来校视察
--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桑给巴尔总统阿穆尔博士(右一)访问我校
--
秘鲁总统府秘书长迪亚斯(右二)率团考察我校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桑园
--
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现任副总理)阮功丹(第一排左四)校友率团访问母校
--
骆世明校长(前排右二)率领农业部代表团访问巴西
--
丁颖院长(前排左二)在原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第四次科学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
1978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左二)来校访问,与梁家勉(右一)、赵善欢(左一)、
--
华南农业大学与美国宾州大学校际合作签字仪式
--
南方草木状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
国际香蕉会议在我校举行
--
农业部与广东省共建华南农业大学签字仪式
--
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左一)为华南农业大学颁发房地产权证
--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
--
卢永根院士(左一)为外国留学生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
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部门预审开幕式
--
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立项论证会
--
教学区
--
校园一景
--
洪泽湖
--
华南农业大学校徽
--
华南农业大学校门
版权页
《华南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
序
目录
第一编 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908.9~1952.10)
--
第一章 广东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起始 ——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及其前身(1908~1926)
----
第一节 农业讲习所的创建与演变
------
一、农业讲习所的筹建与改办农林教员讲习所
------
二、改办高等农林讲习所,向农业专门学校过渡
----
第二节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筹建与发展
------
一、艰苦的创业
------
二、巩固和发展
------
三、改大运动
----
第三节 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的创立
------
一、制订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管理
------
二、改进教学工作
------
三、积极开展科研与推广工作
------
四、农林场的扩建
------
五、社团组织与活动
--
第二章 稳步发展不断开拓 ——抗日战争前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26~1937)
----
第一节 国立中山大学建校初期概况
----
第二节 农科办学宗旨与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教学概貌
------
一、办学层次与系科设置
------
二、教学管理
------
三、师资队伍
----
第四节 试验研究概况
------
一、试验研究机构的创建与发展
------
二、各系科研工作概要
------
三、继续组织农业概况调查
----
第五节 推广工作概况
------
一、优良稻种、蚕种的推广
------
二、农事咨询与科普教育
------
三、出版《农声》月刊与《农林浅说》
----
第六节 农林场的扩建
------
一、农场概貌
------
二、林场概貌
----
第七节 大革命前后中山大学农科学生运动的特点
------
一、与农民运动相结合
------
二、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力促农业教育发展
------
三、农科学生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
--
第三章 颠沛流离 坚持办学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37~1945)
----
第一节 石牌时期
------
一、加强战时教育,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
二、教学、科研情况
------
三、采取应变措施,保护珍贵标本品种资源
----
第二节 西迁澄江时期
------
一、辗转西迁途中
------
二、定址澄江
----
第三节 栗源堡时期
------
一、从澄江迁院栗源堡
------
二、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
三、科研工作与学术活动
------
四、农业推广与社会教育
------
五、中山大学学生运动的背景与概况
------
六、中山大学农学院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建立与活动
----
第四节 连县五华时期
--
第四章 复员与复课护校迎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45~1949)
----
第一节 复员工作概况
------
一、修复校舍,组织复课
------
二、试验研究机构的恢复
------
三、重建农场林场
----
第二节 教学工作概貌
------
一、学系的扩建
------
二、师资队伍建设
------
三、教学活动
----
第三节 科研和推广工作概况
------
一、科研机构的扩建和调整
------
二、科研工作
------
三、积极参与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
四、与农业机构开展协作
------
五、推广工作
----
第四节 学生运动与护校迎解放
------
一、进步社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二、教师罢教与求生存斗争
------
三、“七?二三”事件
------
四、护校斗争与迎接解放
--
第五章 整顿与改革 ——建国初期的中山大学农学院(1949.10~1952.10)
----
第一节 中山大学的接管和党团组织的建立
------
一、中山大学接管委员会和农学院接管组
------
二、党团组织的建立
------
三、接管工作结束,校务委员会成立
----
第二节 农学院旧教育初步改革的方针和改革措施
------
一、旧教育初步改革方针的制定
------
二、农学院旧教育的改革
----
第三节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一、政治学习
------
二、参加土地改革
------
三、抗美援朝
------
四、“三反”运动
------
五、思想改造运动
------
六、忠诚老实运动
第二编 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917.3~1952.10)
--
第一章 私立岭南大学史略(1888~1952)
----
第一节 岭南大学的创建与发展
----
第二节 岭南大学由国人收回自办的经过
----
第三节 学生爱国活动
--
第二章 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的演变(1917.9~1952.10)
----
第一节 岭南农科大学的创建与发展
------
一、初设农学部
------
二、筹建岭南农科大学
------
三、组织管理体制
------
四、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
------
五、农场建设
----
第二节 蚕丝学院和蚕丝改良局
----
第三节 岭南农科大学改称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
------
一、农科大学改称农学院
------
二、教学管理
------
三、系科设置
------
四、师资队伍
------
五、学生状况
------
六、试验研究和推广
--
第三章 颠沛流离坚持办学 ——抗日战争时期的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1937.7~1945.8)
----
第一节 广州康乐时期
------
一、开展战时宣传教育与乡村服务
------
二、疏散与迁校
----
第二节 香港时期
------
一、香港复课
------
二、教学工作
------
三、科研工作
------
四、开办战时青年工读农艺院
----
第三节 乐昌坪石时期
------
一、选校址建新校
------
二、教务概况
------
三、艰苦奋斗,坚持办学
--
第四章 复员与复课护校迎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的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1945.8~1949.9)
----
第一节 康乐复员与复课
------
一、接收康乐校舍
------
二、招生复课
------
三、师资队伍
------
四、学生状况
------
五、出版刊物
----
第二节 农学院办学特点
----
第三节 学生运动与社团组织
----
第四节 保护学校,迎接解放
--
第五章 整顿与改革 ——建国初期的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1949.9~1952.10)
----
第一节 接管与旧教育的初步改革
------
一、接管
------
二、旧教育的初步改革
----
第二节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一、掀起反帝、抗美援朝的高潮
------
二、思想政治教育
------
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学生会
第三编 华南农学院的组建与开拓发展(1952.11~1976.11)
--
第一章 院系调整的准备与实施(1952.2~1952.11)
----
第一节 华南农学院的筹建
------
一、贯彻政务院批示和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署
------
二、贯彻全国农学院院长首次会议精神,并确定调整方案
------
三、广州地区的高等学校及农学院的院系调整
----
第二节 华南农学院的诞生
------
一、华南农学院筹备委员会的召开
------
二、课程改革和建立教学组织
--
第二章 华南农学院成立初期的改革与发展(1952.11~1956.12)
----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政工团组织
------
一、中共华南农学院委员会
------
二、筹委会结束,院务委员会产生
------
三、民主党派
------
四、共青团团委、学生会和教工会
----
第二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一、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二、建立政治学习委员会
------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节 办学方针和任务
------
一、有较明确的办学方针
------
二、拟定办学方针的依据和主要任务
----
第四节 加强教学领导,推进教学改革
------
一、教研组的建立,学系专业设置与调整
------
二、积极贯彻全国教学改革的两次重要会议的精神
------
三、实施教师工作日和教学工作量制度,建立教学新秩序
------
四、整顿教学秩序,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
五、开展教学工作总结,检查教学计划
----
第五节 重视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一、重视师资培养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六节 科学研究工作
------
一、研究方向和任务
------
二、科学研究成果
------
三、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
第七节 积极协助筹建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
----
第八节 实习农场与图书馆的扩建
------
一、实习农场的扩建和改革
------
二、图书馆的扩建和改革
--
第三章 在探索办学道路上曲折前进 1957.4~1966.5
----
第一节 政治运动与思想教育
------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
二、反右倾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三、全院师生下放农村劳动锻炼
----
第二节 扩大办学规模,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办学
------
一、林学系从华南农学院分出,成立广东林学院
------
二、支援专区办学,成立8所分院
------
三、成立清远分院
------
四、开办工农预科和干部进修班
------
五、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
六、增设新专业,开办研究班
----
第三节 贯彻教育方针,进行教学改革
------
一、教学改革是教育革命的必然产物
------
二、8门课程改革的几个特点
------
三、8门课程改革引起的关注
----
第四节 贯彻“高校六十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
------
一、以教学为主,稳定教学秩序
------
二、制订教师职责范围和师资培养计划
------
三、到农村去办样板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
四、恢复教学秩序未巩固,“左”的思想又回潮
----
第五节 科学研究工作
------
一、科学研究方向和任务
------
二、科研机构和科研成果
------
三、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
----
第六节 党委会、院务委员会改选换届
------
一、中共华南农学院委员会改选换届
------
二、院务委员会换届
--
第四章 “文革"十年中的华南农学院(1966.5~1976.10)
----
第一节 “文革”前期的华南农学院
------
一、“文革”在学院的发动和发展,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
二、华南农学院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
三、工宣队进驻学院领导“斗、批、改”
------
四、绝大部分教师、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
第二节 “文革”后期的华南农学院
------
一、中共华南农学院委员会的恢复
------
二、华南农学院与中南林学院合并改为广东农林学院
------
三、恢复办学和教学活动
------
四、在艰难曲折中开展科研工作
----
第三节 “文革"对学院的破坏和师生对极“左”错误与 “四人帮"的抵制
------
一、党政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教师、干部受到严重迫害
------
二、教学、科研设备遭受严重破坏
------
三、对“迫迁”、“肢解”广东农林学院的斗争
------
四、高等农业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第四编 华南农业大学改革开放与发展新阶段(1976.12~1998.12)
--
第一章 恢复与发展
----
第一节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
一、开展“揭、批、查”的斗争
------
二、平反冤、假、错案
------
三、恢复华南农学院校名,继续在原校址办学
------
四、恢复机构,调整各级领导班子
----
第二节 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
一、整顿和恢复教学秩序
------
二、恢复全国高校统考招生和招收研究生制度
------
三、恢复师资培养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
四、科学研究工作的复苏和发展
----
第三节 学校工作重点转移
------
一、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
二、制定学院改革初步设想方案
------
三、学院领导班子的调整
--
第二章 开创华南农业大学新局面
----
第一节 华南农学院改制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
一、高等农业教育要建立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机制
------
二、华南农学院改制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
第二节 加强本科教育,注重素质培养
------
一、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本科教育
------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注重基本素质培养
------
三、坚持试行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
四、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建设良好教风和学风
------
五、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
第三节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
------
一、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二、开展课程评估,加强课程建设
------
三、改进教材管理,加强教材建设
------
四、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
------
五、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
第四节 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
一、改革和完善招生工作制度
------
二、改革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
----
第五节 行政机构与管理制度改革
------
一、人事管理与改革
------
二、财务管理与改革
------
三、后勤管理与改革
------
四、离退休干部工作
------
五、校友会工作
--
第三章 扩大办学规模发展办学层次
----
第一节 积极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建设
------
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
二、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的三个阶段
----
第二节 发展研究生教育
------
一、研究生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
二、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
------
三、研究生的学位授予
------
四、研究生培养质量概述
------
五、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第三节 高等农业成人教育和农业干部教育
------
一、管理机构的演变
------
二、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创办、停办、恢复、改革与发展
------
三、农业干部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
第四节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
一、图书馆建设与档案工作
------
二、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
------
三、医疗保健设施
------
四、体育、文娱活动与设施
------
五、校园建设
--
第四章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重点学科建设
----
第一节 科学研究工作
------
一、科研工作与科研成果
------
二、科学研究机构的调整与发展
------
三、科技扶贫与科技兴农
------
四、校办产业与科技开发
----
第二节 重点学科建设
------
一、学科门类齐全,优势、特色显著
------
二、各重点学科简介
----
第三节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
一、国内学术交流
------
二、国际学术交流
--
第五章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一节 党的建设
------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
------
二、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
三、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
四、纪律检查和监察工作
----
第二节 统一战线工作
------
一、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
二、支持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
------
三、支持学校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和参政议政
------
四、海外联谊工作
----
第三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一、逐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机构及工作体制
------
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
三、形势教育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
四、专业思想教育
------
五、国防教育
----
第四节 群众组织工作
------
一、教工会和教代会
------
二、团委会和学生会工作
--
第六章 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建设
----
第一节 “联合办学”和“共建"华南农业大学
------
一、广州石牌地区六所高校联合办学
------
二、力促部省“共建”华南农业大学
------
三、“联合办学”和“共建”后学校的效益
----
第二节 “211工程”预审
------
一、全面竞争预审资格
------
二、学校领导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做好预审准备工作
------
三、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
第三节 “211工程”立项审核
------
一、立项准备
------
二、专家论证
------
三、专家组的立项审核意见
------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上报和审核
----
第四节 “211工程"项目建设
------
一、建设目标、内容和投入
------
二、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五编 校史人物传略
--
丁颖教授(1888~1964)
--
邓植仪教授(1888~1957)
--
沈鹏飞教授(1893~1983)
--
李沛文教授(1906~1985)
--
张巨伯教授(1892~1951)
--
陈焕镛教授(1890~1971)
--
杜雷同志(1913~1991)
--
钟荣光博士(1866~1942)
--
唐有恒教授(1885~1958)
--
蒋英教授(1898~1982)
--
黄承先烈士(1900~1927)
--
赵善欢院土(1914~ )
--
卢永根院士(1930~ )
--
庞雄飞院士(1930~ )
附 录
--
附录一 华南农业大学基本资料
----
附表1 华南农业大学沿革一览
----
附表2 华南农业大学及其前身历任领导人一览
----
附表3 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组织系统
----
附表4 华南农业大学行政组织系统
----
附表5 华南农业大学教职工人数统计
----
附表6 华南农业大学历年普通本科、专科人数统计
----
附表7 华南农业大学历年研究生人数统计
----
附表8 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历届党代会(党员大会)一览
----
附表9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机构一览
----
附表10 华南农业大学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一览(主持完成)
----
附表11 华南农业大学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一览(协作完成)
----
附表12 华南农业大学专利申请、授权项目一览
----
附表13 华南农业大学历年基本建设投资及竣工情况
----
附表14 华南农业大学教育事业费拨款支出情况
----
附表15 华南农业大学1979年后建成校舍统计
--
附录二 华南农业大学大事记(1908~1998)
----
一、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908~1952)
----
二、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888~1952)
----
三、华南农业大学(1952~1998)
--
附录三 华南农业大学起始考
----
一、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前身的创建与发展
----
二、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
三、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建立
----
四、小结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