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塔拉种牛场志(1955-2010)

谢尔塔拉种牛场志(1955-201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谢尔塔拉种牛场志》是在谢尔塔拉种牛场(分公司)史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场(分公司)史志编纂人员编纂成书。本志书力求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风端正、文字通俗简洁,全面客观的记述谢尔塔拉种牛场(分公司)的建置、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是建场以来的第一部综合性资料著述。

内容时限: 1955-2010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目录

封面
谢尔塔拉种牛场志1955~2010
《谢尔塔拉种牛场志》编纂委员会
《谢尔塔拉种牛场志》编辑办公室
凡例
序言
企业精神
图片
-- 谢尔塔拉种牛场示意图
-- 196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朱德、总书记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首长与国庆十五周年
-- 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右三)视察谢尔塔拉种牛场
--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布赫(后排右七)在呼伦贝尔盟党委书记陈奎元(后排左五)、原盟
-- 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云布龙(前排左二)在原呼伦贝尔盟盟长连辑(左一)、原海尔农牧场管理局局长嘎日迪
--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前排右三)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勒尔(右二)、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左四)、海拉
--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谢尔塔拉种牛场
-- 国家畜牧总站站长谷继承(右一)视察三河牛科技文化馆
-- 国家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左二)视察三河牛科技文化馆
-- 赵建虎(左二)向储波(右一)、巴特尔(左一)、陶克(右二)汇报农业生产情况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左一)与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范红旗(右一)、分公司总经理、场长赵建虎(中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陶克(中)在呼伦贝尔市副市长安国通(右)、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张
-- 呼伦贝尔市市委书记曹征海(右一)为三河牛科技文化馆题字
-- 海拉尔农垦(集团分公司总经理赵建虎(右)陪同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范红旗(中)、副总经理胡家才(左)
--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陶长山(左四)在场主持召开水利喷灌现场会
--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志诚(左三)检查麦芽厂施工进程
-- 签订责任状
-- 学习科学发展观
-- 查看苗情
-- 谢尔塔拉种牛场第一任场长、百岁老人花赛.都嘎尔扎布(右二)、八十五岁原书记都仍尼玛(左一)在与现任场
-- 现任领导班子合影:场长、总经理赵建虎(中)、党委书记米建荣(右三)、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工会主席
-- 2003年场领导合影:前排左起党委副书记杨杰、副场长刘春晓、党委书记李月忠、场长赵建虎、副场长李长久
-- 1990~1991年班子咸员合影:原党委书记常海(前排右二)、场长戴鸿伦(前排左二)党委书记项国臣(
-- 2001年队务公开现场会议:左起副场长刘春晓、副场长李长久、副场长吴双喜、党委副书记李发、党委书记徐
-- 总经理、场长赵建虎(上图)
-- 党委书记米建荣(中图)
-- 党委副书记潘勇(下图)亲临危房改造现场指导工作
-- 附图1
--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闫军(中)指导农业生产
-- 副总经理李长久(左一)检查安全生产
-- 副总经理吴宏军(左二)介绍三河牛科技文化馆
-- 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党办主任王鹏学(右一)检查党建工作
-- 七八十年代职工住房
-- “海帝家园”职工住宅小区
-- 手压井
-- “金色家园”职工住宅小区
--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 “幸福”摩托
-- 中央大街
-- 现代职工家庭
-- 新“途锐”新生活
-- 敬献哈达
-- 倾心交谈
-- 老有所乐
-- 文艺汇演
-- 参观国门
-- 幸福晚年
-- 党风廉政读书会
-- 职代会
-- 入党宣誓
-- 先进工作者
-- 劳动模范
-- 民主决议
-- 秸秆利用
-- 高产攻关田
-- 科技实验室
-- 农田林网化
-- 航化作业
-- 马铃薯种植基地
-- 施有机肥
-- 免耕播种
-- 现代喷灌
-- 晒麦场
-- 喷施农药
-- 大型农机具
-- 内蒙古·三河牛
-- 内蒙古自治区三河牛国家标准预审会议
-- 家畜繁育指导站
-- 全国劳模郝武汉
-- 制做三河牛冻精细管
-- 女子牧马班
-- 奶牛大赛
-- “三八”养牛组
-- 现代化挤奶厅
-- 草原测绘
-- 北京农业大学草原专家贾慎修教授指导草原实验
-- 草原机械化实验站鉴定验收会
-- F900B型干草筒式粉碎机
-- 青贮收割
-- 草原监测
-- 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表彰
-- 向世界草原、草地大会代表介绍谢尔塔拉种牛场草原生态
-- 三河牛科技文化馆
-- 面粉加工厂
-- 地毯厂
-- 预制板厂
-- 鲜奶包装厂
-- 蔬菜大棚
-- 养鸡场
-- 海拉尔麦多利啤酒原枓有限公司奠基仪式
-- 海拉尔麦多利啤酒原料有限公司
-- 奉献爱心
-- 捐资助学
--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 看望百岁老人
-- 排忧解难
-- 治安联防
-- 安装彩灯
-- 办公楼夜景
-- 焰火晚会
-- 小城镇街道
-- 老干部活动中心
-- 临街店铺
-- 运动会
-- 热爱家乡宣传环保
-- 职工篮球赛
-- 幸福童年
-- 免费体检
-- 职工医院
-- 宣传工作
-- 广播电视站
-- 扭秧歌
-- 演讲比赛
-- 庆丰收
-- 猜灯谜
-- 标准化生产队
-- 烘干塔
-- 农机具标准化停放
-- 麦场装卸
-- 大型农机库
-- 生产队职工新区
-- 芍药花
-- 野生白蘑
-- 金秋草原
-- 百合花
-- 海拉尔河畔
-- 民族风情园
-- 牧归
-- 草原深处
-- 晚秋
-- 冬韵
-- 静谧蕴生机
-- 编纂动员大会
-- 采访全国“三八”红旗手鲁凤兰
-- 场领导与编纂人员合影:前排左起 姜春利、包正清(特约编审)、赵建虎(总经理、场长)、米建荣(党委书记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垦殖沿革
-- 第一节 建场前情况
-- 第二节 初建时期
-- 第三节 调整充实时期
--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质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口 民族 宗教
-- 第一节 人口概况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民族团结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第四章 所辖单位
-- 第一节 生产队
-- 第二节 直属单位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农业生产
-- 第四节 农业耕作
-- 第五节 土地开发
-- 第六节 作物栽培
-- 第七节 良种推广
-- 第八节 农作物施肥
-- 第九节 植物保护
-- 第十节 防护林建设
-- 第十一节 麦场管理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技术队伍
-- 第三节 牧业生产
-- 第四节 业务交流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牲畜改良
-- 第七节 特色养殖
-- 第八节 草原利用和保护
-- 第九节 三河牛培育
-- 第十节 内蒙古三河牛科技文化馆建设
第七章 农牧业机械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机务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农牧业机械发展
-- 第四节 农业机械作业
-- 第五节 技术革新
第八章 工副业
-- 第一节 乳品加工
-- 第二节 面粉加工
-- 第三节 红砖生产
-- 第四节 工程建筑
-- 第五节 建材生产
-- 第六节 饲料加工
-- 第七节 交通运输
-- 第八节 机具修配
-- 第九节 纸箱生产
-- 第十节 地毯加工
-- 第十一节 食品加工
-- 第十二节 养鸡厂
-- 第十三节 蔬菜大棚
第九章 商贸流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对外贸易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第十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经营管理责任制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 第四节 工副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五节 福利制度
-- 第六节 公司化改革
第十一章 基本建设与项目开发
-- 第一节 房屋建设
-- 第二节 公路桥涵建设
-- 第三节 项目开发
第十二章 交通 通讯 电力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通讯
-- 第三节 电力
第十三章 计划 财务 统计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会计培训
-- 第三节 计划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统计
第十四章 内部审计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管理
第十五章 劳动工资与社会事业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管理
-- 第五节养老保险
-- 第六节 医疗保险
-- 第七节 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
-- 第八节 安全生产
第十六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物资供应管理
-- 第三节 油料管理
第十七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工作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第十八章 党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代会
-- 第三节 党委工作部门
-- 第四节 党员队伍建设
第十九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干部队伍
-- 第四节 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十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理论宣传
-- 第四节 新闻宣传
-- 第五节 广播电视
第二十一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落实两个待遇
-- 第三节 开展文体活动
--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二十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治理“脏乱差”
-- 第三节 企业文化
-- 第四节 新垦区和标准化生产队建设
-- 第五节 思想道德教育
-- 第六节 文明单位建设
第二十三章 政治运动
-- 第一节 “三反”整风运动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二十四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二节 知识青年接收、转正定级与待遇
第二十五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纪检监察工作
第二十六章 公安保卫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公安保卫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第二十七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工会工作
第二十八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思想建设
-- 第四节 开展活动
第二十九章 妇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妇女工作
第三十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计生工作
第三十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职工教育
第三十二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没施
-- 第二节 医务队伍
-- 第三节 专业培训
-- 第四节 疾病治疗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非典防治
-- 第七节 医疗保障
-- 第八节 商业医疗保险
-- 第九节 爱国卫生
第三十三章 文化 体育
-- 第一节 文化
-- 第二节 体育
第三十四章 职工生活
-- 第一节 职工收入
-- 第二节 消费水平
第三十五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墓群
-- 第二节 文物
-- 第三节 谢尔塔拉文化
第三十六章 民间传说
-- 第一节 石头炕的传说
-- 第二节 乌兰塔拉的传说
-- 第三节 渔翁岛的传说
-- 第四节 巴克西敖包的传说
-- 第五节 谢尔塔拉的传说
第三十七章 人物 荣誉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杨化南
---- 拉喜
---- 巴雅尔愣
---- 王瑞
---- 武殿彬
---- 罗江
---- 张振江
---- 赵维国
---- 金业振
---- 司克玉
---- 陈勤额
---- 满都拉
---- 尹胜田
---- 宋毅
---- 年景德
---- 梁立兴
---- 鄂嫩
---- 周占柱
---- 于维哲
---- 王福荣
---- 杨作舟
---- 郑光照
---- 王玉玺
---- 刘满
---- 高秉礼
---- 王韵波
---- 胡云庭
---- 霍从贤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于铁夫
---- 吴长林
---- 王宝成
---- 姜言文
---- 花赛·都嘎尔扎布
---- 姚孟贤
---- 巴图
---- 孟和扎布
---- 都仍尼玛
---- 王洪福
---- 陶克套
---- 张万芳
---- 狄万友
---- 张世军
---- 李发
---- 何始起
---- 李玉玺
---- 戴鸿伦
---- 海少玉
---- 郭宗甲
---- 王文臣
---- 轩辕佐顺
---- 贾金山
---- 郭亚光
---- 常海
---- 徐洪君
---- 项国臣
---- 张致良
---- 陈玉彦
---- 张春仁
---- 刘春晓
---- 吴双喜
---- 尧贵
---- 吴桂兰
---- 李月忠
---- 杨杰
---- 葛长顺
---- 管延江
---- 赵建虎
---- 米建荥
---- 潘勇
---- 闫军
---- 吴宏军
---- 李长久
-- 第三节 模范人物
---- 鲁凤兰
---- 郝武汉
---- 苗春荣
-- 第四节 模范事迹
-- 第五节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三十八章 艺文
-- 第一节 新闻报道
-- 第二节 报告文学
-- 第三节 小说
-- 第四节 诗歌
-- 第五节 散文
-- 第六节 歌曲
第三十九章 大事记
附录
-- 第一节 建场设计计划书
-- 第二节 工作报告
-- 第三节 工作研究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