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五河、就是五岔寨,原取五岔河得名。解放后1984年建立五河、五岔、建新三个行政村,总称为五河片区。故本志取名为《五河苗族村志》。
二、《五河苗族村志》,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存真务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记述本片区的历史事物。
目录
封面
五河苗族村志
关于要求审查《五河苗族村志》的请示
对《五河苗族村志》的终审意见
题词
--
中共剑河县委书记
--
剑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
原台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中共剑河县革东镇党委书记
--
剑河县革东镇镇长
图片
--
原五河乡航摄地图
--
五河地区航摄地图
--
五河村景
--
五岔村
--
建新村
--
位于小学西南角、五河境内惟一独存的千万年古树——“栋窝卦”
--
彩龙
--
一九九七年二月资料收集座谈会部分人员
--
二○○○年正月初七日第一次审志稿人员
--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台江民宗局第二次审志稿人员
--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在台江民宗局审志稿时,潘年荣(前排中)作修志经过发言。
--
州民族研究所所长雷秀武(左二)作修志指导
--
二○○二年六月四日在五河村委召开第三次审志稿人员
--
五岔村扶贫吊桥
--
二○○二年六月二日通桥典礼,村民妇女盛装欢迎潘亮县长光临剪彩
--
一九九七午农历正月初四日,五河片区举行通车、通电到察典礼大会,并踩鼓祝贺
--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剑河县温泉乡第二中心五岔小学木瓦结构教学楼建成
--
一九八三年五月民族小学砖瓦结构教学楼建成
--
二○○六年五河民族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建成
--
九十年代五河运输船队
--
男式盛服
--
一、武术世家潘才松 演
----
①「猛虎叉」杀千钓戳
----
②“桃花见风”撬带打
----
③“单宝剑”击抓要害
--
二、重刀舞
--
三、双刀舞
--
一九九七年正同初四日通车通电典礼,扬赴芦笙队参加庆祝演奏
--
姑娘盛装(一)
--
姑娘盛装(二)
--
古式女珍服——“猛蒙衣”Ud Hmub Mon61(此珍衣,需时四年以上才绣制成一件)
--
丝绣花围腰(Qub Bab Dens)
--
银饰
《五河苗族村志》编纂委员会
志稿审阅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位置与疆域
--
第三节 五河边界说明
--
第四节 历代边界纠纷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苗族源流与迁徙
--
第三节 五河各个姓氏字派
--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工作迁出居住户
--
第六节 历代户口情况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时辰·禁忌
----
一、惯用时辰
----
二、通用禁忌
----
三、生产禁忌
----
四、婚娶禁忌
----
五、大年初一禁忌
----
六、吃卯禁忌
----
七、洗寨禁忌
----
八、鸡、鸭眼目禁忌
----
九、坐月妇禁忌
--
第二节 五大礼俗
----
屋舍建立
----
婚姻
----
丧葬
----
架、晾与束桥
----
生育
--
第三节 家庭、饮食与服式
----
家庭
----
饮食
----
服式
--
第四节 节日
----
一、苗年
----
二、卯节
----
三、姊妹节
----
四、端午(龙舟)节
--
第五节 信奉与迷信
----
吃鼓藏(鼓社祭)
----
祭神
----
敬鬼
第四章 政治状况
--
第一节 五岔原始地方组织
--
第二节 清朝、民国建制沿革
--
第三节 历届参加各个战争和战斗
----
雍乾起义
----
成同起义
----
中法战争
----
北伐战争
----
抗日战争
----
黔东事变
----
潘老五劫寨
----
解放战争
----
抗美援朝
----
对越自卫还击战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及任职人员
--
第五节 解放后应征入伍人员(1950年-1998年)
第五章 经济形态
--
第一节 经济结构
--
第二节 经济发展状况
----
农业
------
土地开恳
------
水利建设
------
粮食品种
------
林、畜、兽、渔
------
土地改革
----
手工业
------
砌拱工
------
木工
------
瓦窑工
------
纺织染工
------
缝裁手机工
--
第三节 交通
----
一、水路交通
------
清水江水系
------
清水江三次大疏浚
----
二、陆路交通
------
交通路径
------
桥梁建架
--
第四节 五河片区(1997年和2006年)收支概况比较表
第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传统教育
----
一、家庭教育
----
二、社会教育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敬修学堂
----
私塾学馆
----
台拱县革东区五岔短期小学
----
贵州省立台拱县五岔小学
----
剑河县温泉乡第二中心五岔小学
----
剑河县五河民族小学
----
南想教学点
----
苗文教学点
--
第三节 教育成长
----
一、解放前文职人员
------
清朝
--------
潘麻偶
--------
韩寿山
------
民国
--------
潘报昌
--------
韩邵武
--------
潘年科
--------
潘锦春
--------
潘年积
--------
潘年成
----
二、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潘年荣
------
潘昌
------
潘万祥
------
邰家杰
------
韩光和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作人员
------
正副县、团级人员简历
--------
潘年风
--------
潘万发
--------
潘年明
--------
潘光荣
--------
潘盛平
--------
潘年美
--------
熊玉杰
--------
熊八清
--------
潘茂英
--------
熊和平
--------
潘年庆
--------
潘承安
--------
熊邦东
------
正副科级人员简历
--------
潘盛禧
--------
潘盛松
--------
潘盛昌
--------
潘成译
--------
熊天生
--------
潘盛勇
--------
潘存勇
--------
熊文昌
--------
熊朝贵
--------
潘进辉
--------
潘年文
--------
潘英发
--------
熊昌志
--------
盘江洪
--------
潘荷花
--------
潘年盛
--------
潘年见
--------
潘东月
--------
潘一王
--------
潘相华
--------
潘俪章
--------
潘定明
--------
张德超
------
教师人员
------
医务人员
------
大学本科
------
大专
------
行政干部人员
------
企事业工作人员
------
特级厨师
--------
熊省功
----
四、报书刊发表刊物
------
熊朝贵
------
熊盛模
------
潘年风
------
潘光荣
------
潘盛发
------
邰盛珍
------
潘盛锡
----
五、献词与《五河苗族村志》共垂存
----
六、名列前茅选拔生
------
潘春菊
------
熊天杰
第七章 科技·医药·卫生·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自然科技
--
第二节 社会科技
--
第三节 医药、卫生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八章 商贸·信贷·邮电
--
第一节 商贸
----
建国前商贸
----
建国后商贸
--
第二节 信贷
----
机构设施与负责人
----
放贷
----
储存
--
第三节 邮电
----
解放前邮电
------
清朝时期
------
民国时期
----
解放后邮电
------
邮递
------
电报
------
电话
第九章 五河武术
第十章 人物
--
熊羊当
--
潘忠友
--
邰优东
--
潘德良
--
潘麻偶
--
潘送牛
--
潘九栋
--
潘汪金
--
潘快送
--
潘保送
--
潘子元
--
潘牛送
--
熊昌龙
--
潘引当
--
邰洪金
第十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音乐(声乐·器乐)
--
第三节 工艺美术
----
刺绣
----
编织
----
绘剪
第十二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名胜
附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