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自然地理

北碚自然地理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从地层、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物、动物等方面介绍了北碚的自然地理情况。

出版时间: 1986年07月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版权页
北碚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北碚自然地理编撰人员

目录
概况
地质
-- 目录
-- 概说
-- 第一章 地层
---- 第一节 二叠系
------ 一、茅口组
------ 二、龙潭组
------ 三、长兴组
---- 第二节 三叠系
------ 一、飞仙关组
------ 二、嘉陵江组
------ 三、雷口坡组
------ 四、须家河组
---- 笫三节 侏罗系
------ 一、珍珠冲组
------ 二、自流井组
------ 三、新田沟组
------ 四、下沙溪庙组
------ 五、上沙溪庙组
---- 第四节 第四系
------ 一、洞穴堆积物
------ 二、河流阶地堆积物
-- 第二章 地质构造
---- 第一节 基底与盖层
------ 一、基底构造特征
------ 二、盖层构造特征
---- 第二节 地表褶曲构造
------ 一、观音峡背斜
------ 二、温汤峡背斜
------ 三、牛鼻峡背斜
------ 四、转龙向斜
------ 五、北碚向斜
------ 六、灯塔向斜
---- 第三节 地表断裂构造
------ 一、华蓥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 二、天府断层带群
------ 三、白庙子挤压破碎断层带群
------ 四、鸡公山断层组
------ 五、缙云山断层组
-- 第三章 北碚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 第一节 第四纪以前的地质发展历史
------ 一、前震旦纪海洋地槽型活动期
------ 二、早古生代浅海地台型沉积期
------ 三、晚古生代早期大陆地台型剥蚀期
------ 四、二、三叠纪浅、滨海地台型沉积期
------ 五、中生代中期大陆湖、河地台型沉积期
------ 六、白垩纪以后褶皱上升陆地剥蚀期
----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
------ 一、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 二、新构造运动的分期
-- 第四章 矿藏
---- 第一节 煤矿
------ 一、龙潭煤系
------ 二、须家河煤系
------ 三、珍珠冲组含煤层
---- 第二节 碳酸盐岩类矿
------ 一、石灰石
------ 二、白云石
------ 三、天青石和碳酸锶
---- 第三节 铁矿
------ 一、珙长式铁矿
------ 二、威远式铁矿
------ 三、綦江式铁矿
---- 第四节 其他矿产资源
------ 一、硅酸盐类矿产
------ 二、建筑、民用材料资源
地貌
-- 目录
-- 概说
-- 第一章 地貌类型及分布
---- 第一节 背斜低山
------ 一、单岭无槽背斜低山
------ 二、多岭有槽背斜低山
------ 三、单斜低山
---- 第二节 向斜丘陵
------ 一、猪背脊式丘陵
------ 二、单面山式丘陵
------ 三、方山丘陵
---- 第三节 平坝
-- 第二章 河谷地貌
---- 第一节 水系
------ 一、干流——嘉陵江
------ 二、主要支流
---- 第二节 峡谷与宽谷
------ 一、峡谷
------ 二、宽谷
---- 第三节 河床地貌
------ 一、河滩
------ 二、迴水沱
------ 三、碚
---- 第四节 阶地
------ 一、主要阶地
------ 二、支流阶地
-- 第三章 地貌发育简史
---- 第一节 地文期的划分与对比
------ 一、夷平面的划分和对比
------ 二、阶地的对比
---- 第二节 嘉陵江小三峡的成因
---- 第三节 河流袭夺现象
------ 一、运河的袭夺现象
------ 二、虾蟆坑的袭夺现象
------ 三、马鞍溪的袭夺现象
------ 四、龙凤溪下游的袭夺现象
气候
-- 目录
-- 概说
-- 第一章 气温与光照
---- 第一节 气温
------ 一、平均气温
------ 二、最高气温
------ 三、最低气温
---- 第二节 四季与气温的变化
------ 一、四季划分
------ 二、积温和生长期
------ 三、气温的地理分布
---- 第三节 地温
------ 一、地面温度
------ 二、地中温度
---- 第四节 太阳辐射与光照
------ 一、太阳辐射
------ 二、光照
------ 三、一年内光照的分布
------ 四、晴天与阴天
-- 第二章 降水与湿度
---- 第一节 大气降水
------ 一、降雨量年际、月际和日际的变化
------ 二、降雨量的地区分布
------ 三、降雨量的昼、夜分配
------ 四、二十四小时内最大降雨量
------ 五、各类降雨天气
------ 六、连续降雨
------ 七、连续无降雨日数
---- 第二节 空气湿度
------ 一、水汽压
------ 二、相对湿度
------ 三、蒸发
-- 第三章 大气压与风
---- 第一节 大气压
---- 第二节 风
------ 一、风向
------ 二、风速
-- 第四章 特殊天气
---- 第一节 重要天气现象
------ 一、霜与无霜期
------ 二、雪
------ 三、冰冻
------ 四、雾
------ 五、雷暴
----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 一、大风
------ 二、暴雨
------ 三、寒潮
------ 四、冰雹
------ 五、干旱
-- 第五章 农业气候区划
---- 第一节 区划依据
---- 第二节 分区概述
------ 一、浅丘、平坝温热区
------ 二、高丘温暖区
------ 三、单斜低山与岩溶槽谷温和区
------ 四、低山岭脊温凉区
水文
-- 目录
-- 概说
-- 第一章 水系特征
---- 第一节 嘉陵江
---- 第二节 支流
------ 一、梁滩河
------ 二、运河
------ 三、马鞍溪
------ 四、明家溪
------ 五、郑家溪
------ 六、山王沟
------ 七、其他较大的独立小支流
-- 第二章 水文记录
---- 第一节 水文观测资料
------ 一、水文测验项目
------ 二、水位资料
------ 三、流量资料及河床比降、糙率
------ 四、含沙量资料
------ 五、降水量资料
------ 六、蒸发资料
------ 七、水温资料
---- 第二节 嘉陵江的洪水查考
------ 一、史载洪水
------ 二、1870年特大洪水
------ 三、实测洪水
------ 四、1981年实测最大洪水
-- 第三章 水文特征
---- 第一节 嘉陵江水情要素
------ 一、水位
------ 二、流量、流速与洪峰
------ 三、含沙量
---- 第二节 北碚历年水文要素特征值
-- 第四章 地下水
---- 第一节 地下水储藏类型与分布
------ 一、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 二、碎屑岩裂隙孔隙水
------ 三、红层承压水
------ 四、裸露型岩溶水
------ 五、埋藏型岩溶水
---- 第二节 地下水的水质
------ 一、地下水水质类型
------ 二、水质评价
---- 第三节 地下水的出露与北温泉
------ 一、北碚泉水内容
------ 二、北碚区泉水的分布
------ 三、北温泉
----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
------ 一、北碚区地下水储量
------ 二、北碚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
土壤
-- 目录
-- 概说
-- 第一章 土壤类型
---- 第一节 水稻土
------ 一、冲积性水稻土亚类
------ 二、紫色性水稻土亚类
------ 三、黄壤性水稻土亚类
---- 第二节 潮土类
---- 第三节 紫色土类
---- 第四节 黄壤土类
------ 一、黄壤亚类
------ 二、粗骨性黄壤亚类
---- 第五节 黄色石灰土类
-- 第二章 土壤区划
---- 第一节 区划的目的、原则和依据
------ 一、区划的目的和原则
------ 二、区划的依据
------ 三、区划的分级单元
---- 第二节 背斜低山黄壤、棕紫泥土区(Ⅰ)
------ 一、区域特点
------ 二、亚区划分
------ 三、区域生产问题
------ 四、改良利用意见
---- 第三节 低山山麓高、中丘棕紫泥土区(Ⅱ)
------ 一、区域特点
------ 二、区域生产问题
------ 三、改良利用意见
---- 第四节 向斜丘陵紫色水稻土、棕紫泥土区(Ⅲ)
------ 一、区域特点
------ 二、亚区划分
------ 三、区域生产问题
------ 四、改良利用意见
---- 第五节 沿江河谷冲积潮土、棕紫泥土、黄壤土区(Ⅳ)
------ 一、区域特点
------ 二、区域生产问题
------ 三、改良利用意见
植物
-- 目录
-- 概说
-- 第一章 植被
---- 第一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第二节 暖性针叶林
---- 第三节 竹林
---- 笫四节 常绿阔叶灌丛
---- 第五节 亚热带草坡
-- 笫二章 植物资源
---- 第一节 用材树种
---- 第二节 观赏与绿化植物
---- 笫三节 药用植物
---- 第四节 野生水果
-- 附:北碚地区维管束植物系统名录
----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Ⅱ、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动物
-- 目录
-- 概说
-- 第一章 无脊椎动物
----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第二节 海绵动物门与腔肠动物门Spongia Coelenterata
---- 第三节 扁形动物门Pleatyhelminthes
---- 第四节 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 第五节 轮形动物门Rotifera
---- 第六节 环节动物门Annelidas
---- 第七节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第八节 苔藓动物门Bryozoa
---- 第九节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 第二章 脊椎动物Vertebrata
---- 第一节 鱼纲Pisces
---- 第二节 两栖纲Amphibia
---- 第三节 爬行纲Reptilia
---- 第四节 鸟纲Aves
---- 第五节 哺乳动物纲Mamalia
--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动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