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县柳街乡志

灌县柳街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编写。 二、全志分建置沿革、自然地理、政治、农业、财贸工交、教育、文化及古迹遗址、卫生、社会、人物、杂记、大事年表等十二篇。 三、本志资料来源于查阅乾隆、光绪、民国志和县乡政机关的档案资料以及采访口碑三千余件整理而成。

目录

封面
灌县柳街乡志
图片
-- 柳街乡邻行政区划图

《柳街乡志》编写领导小组名单
凡例
柳街乡概说
目录
一、建置沿革篇
-- 第一章 清代以前的建置概述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建置概况
-- 第三章 建国以后的建置
二、自然地理篇
-- 第一章 柳街公社位置、疆城、人口
---- 附:各村耕地面积及人口分布表
-- 第二章 地形
---- 1.七里坝漕沟
---- 2.骆家漕沟
---- 3.邬家坝漕沟
---- 4.水月坝漕沟
-- 第三章 水系河流
---- 1.沙沟河
---- 2.锦水河
---- 3.黑石河
---- 4.羊马河
---- 5.龙吞(安)河
-- 第四章 气候
---- 1.气候特征
---- 2.气温
---- 3.日照
---- 4.积温
---- 5.风向
---- 6.雨量
-- 第五章 土壤
---- 1.粘土
---- 2.黑沙土
---- 3.河沙土
---- 4.漕田土
---- 5.黄泥粘土
-- 第六章 动物、植被、灾情,矿藏
---- 第一节 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灾情
---- 第四节 矿藏
------ 附: 柳村乡小地名录
三、政治篇
-- 上篇
---- 第一章 民国前期及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 第一节 民国前期的政权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 第三节 乡民代表会
------ 第四节 政党及社团组织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政事
------ 第一节 辛亥革命保路同志会在柳街
------ 第二节 护国之役
------ 第三节 柳街的抗捐斗争及其变化
------ 第四节 中共地下党在柳街的革命活动
------ 第五节 抗日期间柳街乡党支部概况
------ 第六节 “三安”之乱
------ 第七节 堵截红军,抢修碉堡
------ 第八节 兵役
------ 第九节 工役(修飞机场)
-- 下篇
----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政权建设
------ 第一节 乡政权机构
------ 第二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及群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教育工会
------ 第五节 工商联小组
---- 第五章 民兵建设与民政,司法调解
------ 第一节 民兵建设(民兵组织,民兵训练)
------ 第二节 司法调解
------ 第三节 民政工作
---- 第六章 建国后三十二年韵政事
------ 第一节 欢庆解放
------ 第二节 平息匪乱
------ 第三节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
------ 第四节 抗美援朝
------ 第五节 土地改革(附土地变化衷)
------ 第六节 统购统销
------ 第七节 八月镇反
------ 第八节 整风运动
------ 第九节 大跃进
------ 第十节 “四清”运动
------ 第十二节 知识青年下乡
------ 第十五节 纠正冤、假,锚案
四、农业篇
-- 第一章 农业自然条件和发展概述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农业
--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农业管理体制
-- 第四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五章 农业(种植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 第五节 选育、引进和推广良种
---- 第六节 化肥的使用
---- 第七节 植保工作
---- 第八节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革
---- 笫九节 农业上的经验教训
-- 第六章 林业及其它多种经营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养蚕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八章 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原有水利概述
---- 第二节渠埝改造
---- 第三节改造漕田
-- 第九章 农机、沼气
---- 第一节 农机
---- 第二节 农机设备
---- 第三节 现有农机分类
---- 第四节沼气
-- 第十章 农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三兼顾政策的贯彻
---- 第二节 人民生活的改善
五、财贸工交篇
-- 第一章 国营企业和商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场镇商业
---- 第三节 供销社
---- 第四节 柳街粮食仓库
---- 第五节 食品组
-- 第二章 财政会融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赋税
---- 第二节 建国后的财政税收
---- 第三节 典当
---- 第四节 高利贷
---- 第五节 灌县银行柳街公库
---- 第六节 农村有限责任合作社
---- 第七节 建国后的信用社
-- 第三章 社队企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手工业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社队企业
------ 1.酒厂
------ 2.油厂
------ 3.建筑队
------ 4.综合厂
------ 5.农机站
------ 6. 制革厂
------ 7.服务社
------ 8.木器社
------ 9.铁器社
------ 10.服装社
------ 11.花果园
------ 12.水电站
-- 第四章 邮电、交通
---- 第一节 邮电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六、教育篇
--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私塾、义学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
---- 第一节 中心国民学校
---- 第二节 保国民学校
七、文化及古迹遗址篇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文化活动
------ 1.格言
------ 2.西湖景
------ 3.闹元宵
------ 4.说脊
------ 5.州剧
------ 6.围鼓
------ 7.流功剧团
------ 8.青锋社
------ 9.秧歌
-- 第二章 古迹和遗迹
---- 1.庙宇
---- 2.文物
---- 3.其它遗址
八、卫生篇
-- 第一章 国民时期医卫生概况
---- 第一节 医药卫生
---- 第二节 地方名医
---- 第三节 西医药的传入
---- 第四节 瘟疫
---- 第五节 吸毒,巫医、性病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附:人口增减表
九、社会篇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烟馆及赌场
---- 1.鸦片
---- 2.赌博
--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礼俗、节日、宗族、祠堂
---- 1.婚俗
---- 2.丧俗
---- 3.民间节日
---- 4.行会迷信活动
---- 5.民问迷信活动
---- 6.宗教及祠堂
---- 7.“起会”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1.民国时期的慈善事业
---- 2.建国后的散老院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逐步形成
十、人物编(表)
-- 王昌龄
-- 周龙章
-- 孙泽沛
-- 王言纶
-- 戴星亭
-- 樊凤林
-- 何品山
-- 朱青山
-- 万里浪
-- 潘瑶卿
十一、杂记
十二、大事年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