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志(1986~2000)

石城县志(1986~200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石城县志》(1986~2000)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系统客观地记述1986~2000年石城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为1989年出版的新编《石城县志》(简称前志)的续修县志。记述的上限为前志下限1985年之后的1986年,下限至2000年,个别事物作适当上溯和下延。 三、本志采用中篇体式结构,设卷、章、节、目若干层次,全志共24卷91章371节。

内容时限: 1986-2000

目录

封面
石城县志
《石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石城县志》编辑部
审定单位
图片
-- 石城县行政区划图
-- 1985年11月15日,国家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温家宝(左三)到石城县松岭锡矿区考察工作。
-- 1986年6月27日,石城县委书记张汉贤(左二)调研烟叶生产。
-- 1987年11月23日,石城县长郑隆焜(左二)调研食用茵生产。
-- 1989年1月1日,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官正(中)到石城县小松镇考察。
-- 199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前排右四)到石城县考察。
-- 1991年11月7日,石城县委书记罗忠民(左一)、县长郭子廉(右二)到水利设施勘测现场考察。
-- 1996年3月15日,石城县长潘昌坤(左三)到岩岭电站检查工作。
-- 1999年4月11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左二)在石城县委书记潘贻明(右二)、县长温会礼(右一)陪
-- 2000年6月22日,石城县委书记温会礼(中)、县长刘金接(左一)到县轴瓦厂检查工作。
-- 2001年6月23日,曾思玉将军(中)考察石城县红石寨古战场。
-- 2001年8月16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右一)到石城县考察工作。
-- 2005年10月29日,石城县长李成生(右一)到基层了解村民生活情况。
-- 2006年1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中)到石城县考察工作。
-- 2006年9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右)到石城县考察扶贫工作。
-- 2007年1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中)到石城县考察工作。
-- 2007年6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左二)在县委书记黄建平(左一)、县长钟炳明
-- 2008年8月28日,赣州市市长王平(中)到石城县考察烟草生产。
-- 2008年11月7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前排左三)到石城县考察工作。
-- 2008年11月22日,石城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重点工程竣工典礼。
-- 2009年7月19日,石城县委书记缪兰英(右一)、县长黄金龙(左一)、常务副县长王业有(中)考察新农
-- 2009年3月18日,《石城县志》(1986~2000)复审会与会人员合影
-- 石城县委机关
-- 石城县人大常委会机关
-- 石城县政府机关
-- 石城县政协机关
-- 石城灯彩
-- 石城优质烤烟基地
-- 石城优质白莲基地
-- 赣江源广场
-- 石城县人民医院
-- 石城县体育馆
-- 毛泽东观下旧居
-- 永宁桥
-- 闽粤通衢
-- 五龙岩摩崖石刻
-- 古城墙
-- 陈联围屋
-- 大畲民居
-- 桂花屋
-- 宝福院塔远眺
-- 通天寨远眺
-- 红三军团军部旧址
-- 中国印 赖德廉砚艺作品
-- 江山一统 江华基砚艺作品
-- 手工粉干
-- 选矿设备
-- 书法 陈仪寿
-- 花鸟书画 陈愿煌
-- 书法 陈逸荪
-- 书法 邓新江
-- 书法 赖俐华
-- 书法 许文利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专记
大事记
卷一 地理 环境
--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脉 河流
---- 第三节 土壤植被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野生植物资源
----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五节 矿产资源
---- 第六节 旅游景观资源
-- 第四章 名优特产
---- 第一节 农业名优特产
---- 第二节 工业名优产品
卷二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二章 人口分布与构成
---- 第一节 分布 密度
---- 第二节 民族 姓氏
---- 第三节 性别 年龄
---- 第四节 婚姻 家庭
---- 第五节 文化构成
---- 第六节 职业构成
---- 第七节 非农业人口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生育政策
---- 第二节 生育管理
---- 第三节 生育服务
---- 第四节 技术措施
卷三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作物
---- 第三节 果业开发
---- 第四节 农业技术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六节 农业机械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良种繁殖
---- 第三节 饲料推广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三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养殖方式
---- 第三节 苗种培育
---- 第四节 水产捕捞
---- 第五节 水产品流通
-- 第四章 农业开发
---- 第一节 综合开发
---- 第二节 扶贫开发
-- 第五章 农村能源
---- 第一节 能源种类
---- 第二节 能源开发与利用
-- 第六章 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
---- 第三节 土地流转
---- 第四节 农民负担监督
---- 第五节 集体财务管理
卷四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面积
---- 第二节 蓄积量
---- 第三节 树种与分布
-- 第二章 森林培育
---- 第一节 采种与育苗
---- 第二节 造林
---- 第三节 林木抚育与封山育林
---- 第四节 林业基地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组织
---- 第二节 森林防火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赣江源保护区建设
-- 第四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山林权属管理
---- 第三节 采伐审批
---- 第四节 木竹市场管理
---- 第五节 育林费用征收
---- 第六节 森林执法
-- 第五章 木竹经营
---- 第一节 采伐与购销
---- 第二节 运输与加工
卷五 水利电力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防汛抗旱
---- 第三节 水利管理
------ 附:1986~2000年石城县颁发的部分水利水电法规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发电
---- 第三节 供电量
---- 第四节 电力管理
卷六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经济构成
---- 第二节 经营模式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采掘冶炼
---- 第二节 机械修造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节 化工 陶瓷
---- 第五节 纸业 印刷
---- 第六节 食品 制药
---- 第七节 纺织 缝纫
---- 第八节 其他工业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产销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节 技术改造
卷七 交通
-- 第一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陆路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桥梁 涵洞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运政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附: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
---- 第五节 规费征收
卷八 邮政 电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政机构
---- 第二节 邮政设施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四节 邮政资费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信机构
---- 第二节 电信设施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 第四节 电信资费
卷九 城建 环保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旧城改造
---- 第三节 新区开发
----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五节 公用事业
-- 第二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施工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四节 建设工程招投标
-- 第四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
---- 第四节 房地产经营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 第六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水土治理
---- 第三节 监督执法
卷十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农业四税征收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收制度
---- 第二节 税种税率
---- 第三节 税额征收
卷十一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组织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
---- 第三节 邮政储蓄
---- 第四节 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发行
---- 第二节 货币管理
---- 第三节 货币流通
---- 第四节 国债发行与兑付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对公存款
---- 第二节 储蓄存款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三节 商业贷款
---- 第四节 乡镇企业贷款
---- 第五节 其他贷款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人寿保险
---- 第二节 财产保险
-- 第六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金融监督
---- 第二节 外汇管理
卷十二 商业
-- 第一章 商贸体制
---- 第一节 商贸结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商业网点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批发市场
---- 第三节 零售网点
-- 第三章 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 石油
---- 第三节 煤炭
---- 第四节 特种物资经营
-- 第四章 生活资料经营
---- 第一节 日用品
---- 第二节 食盐专营
---- 第三节 烟草专卖
---- 第四节 食品经营
---- 第五节 药品经营
-- 第五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旅店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美容美发
---- 第四节 照相
---- 第五节 拍卖
-- 第六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进出口商品贸易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 附:外资企业选介
卷十三 粮油
-- 第一章 粮油收购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油脂收购
---- 第三节 粮油价格
-- 第二章 粮油销售
---- 第一节 粮油定量供应
---- 第二节 粮油议价销售
---- 第三节 军粮供应
---- 第四节 大米出口
---- 第五节 油脂供应
-- 第三章 粮油仓储
---- 第一节 仓库建设
---- 第二节 粮油库存
---- 第三节 储粮技术
---- 第四节 质量检测
-- 第四章 粮油运输
---- 第一节 粮油调运
---- 第二节 运输车队
-- 第五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大米、油(面)加工
---- 第二节 饲料加工
卷十四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执行
---- 第三节 重点项目实施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项目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监督检查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公平交易执法
---- 第六节 经济合同监督
---- 第七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收费管理
---- 第三节 价格监督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二节 地籍管理
---- 第三节 耕地保护与开发
---- 第四节 土地监察
卷十五 政党 群团
-- 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委常委会
---- 第三节 县委工作部门
----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五节 重要决策
-- 第二章 党务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纪检监察
---- 第四节 政法综治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党校培训
---- 第七节 对台工作
----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九节 信访
-- 第三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文联
---- 第五节 社联
---- 第六节 科协
---- 第七节 工商联
---- 第八节 残联
---- 第九节 红十字会
卷十六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大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县政府工作部门
---- 第二节 乡(镇)政府
---- 第三节 工作制度
---- 第四节 施政纪要
-- 第三章 议政机关
----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卷十七 政务
-- 第一章 综合政务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外事侨务
---- 第三节 政府法制
---- 第四节 行政督查
-- 第二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劳动
---- 第三节 人事
---- 第四节 社会保险
-- 第三章 民政事务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救灾赈济
---- 第四节 慈善事业
---- 第五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六节 优抚安置
---- 第七节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第八节 其他社会事务
卷十八 政法 武装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警卫工作
---- 第三节 刑事侦查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六节 预审拘役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与反贪污贿赂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监所检察
---- 第八节 检察技术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申诉复查
---- 第七节 案件执行
---- 第八节 法医鉴定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普法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安置帮教
---- 第五节 公证工作
---- 第六节 法律服务
-- 第五章 武装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武装警察
卷十九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育研究
---- 第七节 教育设施
---- 第八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技研究
---- 第四节 科技应用
---- 第五节 科研经费
卷二十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戏剧
---- 第四节 文物
---- 第五节 传说 故事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三章 史志档案
---- 第一节 党史编研
---- 第二节 方志编纂
---- 第三节 档案
---- 第四节 图书发行与馆藏
卷二十一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施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急救网络
---- 第五节 医疗经费
-- 第二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疾病控制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公共卫生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医药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公共卫生管理
---- 第四节 医疗卫生改革
---- 第五节 公费医疗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卷二十二 民情民俗
-- 第一章 收入与消费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宗教派别
---- 第二节 宗教场所
---- 第三节 宗教活动
-- 第三章 民俗
---- 第一节 时令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生活风俗
---- 第四节 生产风俗
---- 第五节 禁忌习俗
卷二十三 乡镇
-- 第一章 镇
---- 第一节 琴江镇
---- 第二节 小松镇
---- 第三节 高田镇
---- 第四节 屏山镇
---- 第五节 横江镇
-- 第二章 乡
---- 第一节 木兰乡
---- 第二节 丰山乡
---- 第三节 大由乡
---- 第四节 龙岗乡
---- 第五节 珠坑乡
卷二十四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许逸萍
---- 陈国屏
---- 陈珷瑜
---- 陈愿煌
---- 罗林
---- 郑三生
---- 徐颖
---- 黄有馨
---- 游牧民
---- 曾振仁
---- 曾祥辉
---- 温玉成
---- 温先星
---- 温宗学
---- 温瑞
---- 温端生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县籍部分副厅以上领导
------ 邓扬辉
------ 邓院方
------ 邓福堂
------ 伍生荣
------ 刘安荣
------ 刘明辉
------ 刘绍军
------ 刘通
------ 刘谟炎
------ 刘翠兰
------ 许晓平
------ 许晓明
------ 李林秀
------ 李轩原
------ 陈意生
------ 陈愿涛
------ 陈强
------ 黄华龙
------ 黄光南
------ 黄河
------ 温正怀
------ 赖观海
------ 赖达元
------ 赖联明
------ 廖声和
------ 廖晓凌
------ 熊光焰
------ 魏应宽
---- 第二节 历任县主要领导
------ 丁河艳
------ 刘宏周
------ 刘金接
------ 李兴长
------ 李成生
------ 钟炳明
------ 罗忠民
------ 郑隆焜
------ 张汉贤
------ 段标荣
------ 郭子廉
------ 黄光庆
------ 黄金龙
------ 黄荣开
------ 黄建平
------ 黄泰连
------ 黄景钦
------ 谢振荣
------ 潘贻明
------ 潘昌坤
------ 温会礼
------ 缪兰英
---- 第三节 科技人物
------ 王更生
------ 刘宏根
------ 刘松根
------ 李更新
------ 陈仪坤
------ 陈泸生
------ 陈春明
------ 郑崇达
------ 梁东康
------ 黄今言
------ 黄运海
------ 黄运衡
------ 赖才根
------ 廖敢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党政干部
---- 第二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三节 县内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名录
附录
-- 一、重要文献辑存
-- 二、第二轮修志领导机构成员暨编纂人员的更迭
-- 三、2009年县四套班子领导名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