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志

古交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古交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6年08月

目录

封面
古交志
图片
-- 金牛大街全景
-- 水泉寨公园一瞥
-- 西曲汾河大桥
-- 古交中心城镇鸟瞰
-- 镇城底矿全貌
-- 左上现代化的矿井巷道
-- 左下古交钢铁厂出铁
-- 右上建设中的古交水泥厂
-- 右下石千峰森林
-- 广阔的天然牧场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
-- 蔬菜大棚
-- 上羊群
-- 中鸭群
-- 下天然溶洞——西仙洞
-- 古交铁路编组站
-- 火车越桥
-- 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为西曲矿投产剪彩
-- 下煤炭部副部长胡富国在古交视察
-- 睦联坡烈士陵园纪念碑
-- 古交千佛寺
-- 西曲矿俱乐部
-- 古交中心医院手术室
-- 民间社火
-- 镇城底矿幼儿园
-- 古交第一中学
-- 古交政区图
古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古交志》编辑
古交市地方志办公室成员
历次编纂领导组、编纂委员会成员
初稿主要编写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目 录


凡例
古交概略
卷一 建置
--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建置演变
---- 第二节境域归属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政区更易
---- 第二节乡镇村庄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概况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第三节主要山岭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区划
---- 第二节四季特征
---- 第三节气象要素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六章生物资源
---- 第一节植物资源
---- 第二节动物资源
------ 附 药材
-- 第七章矿产资源
---- 第一节煤
---- 第二节铁
---- 第三节其它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洪涝 滑坡
---- 第三节雹灾
---- 第四节霜冻
---- 第五节风灾
---- 第六节地震
卷三人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人口总量
---- 第二节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第二节机械变动
---- 第三节流动人口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自然构成
---- 第二节社会构成
-- 第四章婚姻 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五章人口生育
-- 第六章姓氏 族谱
---- 第一节姓氏
---- 第二节族谱
卷四人民生活
-- 第一章居民从业
-- 第二章居民收入
-- 第三章居民消费
-- 第四章居民宅居
卷五 城乡建设
-- 第一章总体规划
-- 第二章城区建设
---- 第一节规划布局
---- 第二节街道 桥梁
---- 第三节建筑工程
---- 第四节公共设施
---- 第五节园林建设
-- 第三章乡镇建设
-- 第四章施工队伍
-- 第五章房产土地管理
---- 第一节房产管理
---- 第二节土地管理
-- 第六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源
---- 第二节环境质量
---- 第三节防治措施
卷六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运输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桥涵 隧道
---- 第五节运输
---- 第六节交通管理
------ 附 交通事故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卷七 工业
-- 第一章工业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部门结构
---- 第三节技术结构
------ 附 古交1978-1987年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 第二章工业布局
-- 第三章煤炭
---- 第一节煤炭资源
---- 第二节开采
---- 第三节煤炭加工
---- 第四节运输 销售
---- 第五节矿区建设
---- 第六节安全管理
------ 附 重大事故
-- 第四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输变电
---- 第三节供电 用电
---- 第四节电业管理
-- 第五章建材工业
-- 第六章冶金机械工业
---- 第一节冶金
---- 第二节机械
-- 第七章食品工业
---- 第一节粮油加工
---- 第二节副食加工
-- 第八章化学工业
-- 第九章其它工业
卷八 农业
-- 第一章所有制与经营体制
-- 第二章生产条件
---- 第一节土地
---- 第二节水利
---- 第三节劳动力
---- 第四节农业机具
---- 第五节农田建设
-- 第三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粮油作物
---- 第三节林木
---- 第四节果树
---- 第五节蔬菜
---- 第六节牧草
---- 第七节药材
-- 第四章养殖业
---- 第一节家畜 家禽
---- 第二节蜂鱼貂
-- 第五章编织 采集
-- 第六章病虫害和疫病防治
---- 第一节病虫害防治
---- 第二节畜禽疫病防治
-- 第七章收益分配
---- 第一节现金分配
---- 第二节粮食分配
卷九 贸易
-- 第一章商业企业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合营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商业网点
---- 第一节商店
---- 第二节庙会交易
---- 第三节集市
---- 第四节农贸市场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购销总额
---- 第二节日用百货
---- 第三节粮油食品
---- 第四节生产资料
---- 第五节对外贸易
---- 第六节药品
-- 第四章饮食 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卷十 综合管理
-- 第一章财政 税收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财政
---- 第四节财政监督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金银收兑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储蓄
---- 第六节债券
---- 第七节古交矿区建设拨款
---- 第八节保险
-- 第三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
---- 第三节合同管理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价格管理
---- 第二节监督检查
-- 第五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六章审计
-- 第七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职工
---- 第二节干部
---- 第三节知青安置
---- 第四节培训考察
---- 第五节工资福利
---- 第六节劳动保护
---- 第七节离休退休
---- 第八节劳动管理
卷十一 党派团体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思想建设
---- 第三节统一战线
---- 第四节纪律检查
---- 第五节历次代表大会
---- 第六节政治运动纪略
-- 第二章其他党派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四章宗教
卷十二 政权
-- 第一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基层政权
---- 第二节专员公署 县(区)政府
-- 第三章参政机关
---- 第一节政治协商会议
---- 第二节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政法
---- 第一节公安
------ 附 火灾事故
---- 第二节检察
---- 第三节审判
---- 第四节司法
-- 第五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烈士褒扬
---- 第三节复员安置
---- 第四节赈灾救济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第六节婚姻登记
卷十三 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二章驻军 交通线 兵站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交通线 兵站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军事训练
---- 第三节参加战斗
---- 第四节参加建设
-- 第五章兵事
---- 附 日伪暴行
卷十四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书院 义学 私塾
---- 附 清代古交境内部分进士名表
---- 明清时期古交境内部分举人名表
---- 清代古交境内部分武举名表
-- 第二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附 重点学校幼儿园简介
---- 第四节驻地单位学校简介
-- 第三章专业教育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五章教师
---- 第一节任用
---- 第二节待遇
---- 第三节进修
-- 第六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学校管理
---- 第二节教学研究
---- 第三节教育经费
---- 第四节教育改革
-- 第七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组织
---- 第二节普及咨询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第四节测报
---- 第五节科技投资
卷十五 体育 卫生
-- 第一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体育竞赛
---- 第四节体育设施
---- 第五节体育队伍
-- 第二章卫生
---- 第一节防疫保健
---- 第二节医疗
------ 附 民间偏方
---- 第三节药剂配制
---- 第四节驻地单位医院简介
卷十六 文化
-- 第一章文化网络
-- 第二章著述 创作
-- 第二章艺术
---- 第一节戏剧
---- 第二节音乐 舞蹈 曲艺
---- 第三节绘画 书法 摄影
---- 第四节电影
-- 第四章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书发行
---- 第二节图书藏阅
---- 第三节档案
-- 第五章新闻
---- 第一节报刊通讯
---- 第二节广播电视
卷十七 文物
-- 第一章古文化遗址
-- 第二章古墓葬
-- 第三章古建筑
-- 第四章石刻 石窟 造像
---- 第一节碑碣
---- 第二节石窟 造像 雕塑
-- 第五章革命纪念地
-- 第六章馆藏文物
-- 第七章文物管理
卷十八 民情风俗
-- 第一章民情撷要
-- 第二章经济民俗
---- 第一节农业
---- 第二节工业
---- 第三节商业
-- 第三章生活民俗
---- 第一节服饰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宅居
---- 第四节行旅
---- 第五节器用
-- 第四章岁时民俗
---- 第一节传统节日
---- 第二节地方古节
---- 第三节庙会
-- 第五章仪礼民俗
---- 第一节婚俗
---- 第二节生育
---- 第三节生日
---- 第四节丧葬
-- 第六章家族 社团
---- 第一节家庭 家族
---- 第二节称谓
---- 第三节社团
-- 第七章信仰民俗
-- 第八章交际民俗
---- 第一节走亲
---- 第二节待客
---- 第三节坐席
---- 第四节乡邻关系
-- 第九章艺术民俗
---- 第一节民间艺术
---- 第二节民间游戏
---- 第三节民间工艺
-- 第十章口头文学
---- 第一节民歌 民谣
---- 第二节谚语 歇后语
---- 第三节民间传说
卷十九 方言
-- 第一章概况
-- 第二章语音
---- 第一节声母
---- 第二节韵母
---- 第三节单字调
---- 第四节变调
-- 第三章词汇
---- 第一节词汇特点
---- 第二节特殊词汇举例
-- 第四章语法
---- 第一节构形比较
---- 第二节“圪”字的用法
---- 第三节词语组合特点
---- 第四节句子结构特点
卷二十 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徐师曾
---- 折遇兰
---- 阎广居
---- 邢阴氏
---- 张国泰
---- 张文选
---- 张起鹏
---- 梁存地
---- 赵承辉
---- 左良
---- 张凤奎
---- 康秃则
---- 张长栋
---- 刘步胜
---- 赵士文
---- 阴宽宅
---- 岳树德
---- 阎玉则
---- 杨新
---- 康生瑞
---- 李广谦
---- 孔金桃
---- 赵希敏
---- 阎永邦
---- 李宝忠
-- 第二章革命烈士名录
大事记
诗文辑存
志余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