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本志的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载营口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旨在“资治、存史、教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结构。本志由总述、大事记、专业志、人物志、县区纪略等组成,个别篇章后辅以附录,以补正文。各专业志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内设篇、章、节、目4个层次。
出版时间:
2003年04月
目录
封面
营口市志
图片
--
薛明
--
郭卫人
--
阎志遵
--
王方
--
白介夫
--
田哨
--
邓仲儒
--
陈一光
--
张振华
--
沈穆
--
张旗
--
王宝纯
--
许仕廉
--
郭军
--
朱殿武
--
曹福佩
--
李洪彦
--
许卫国
--
孟凡利
--
中共营口市委办公楼
--
李冀
--
张延杰
--
吴宪周
--
丁晓东
--
韩中贵
--
胡旺义
--
张霖
--
马成德
--
李萍
--
王方
--
白介夫
--
张汇东
--
张振华
--
宫霞光
--
汪烈
--
韩守一
--
耍清川
--
沈穆
--
张旗
--
张延杰
--
白立忱
--
许仕廉
--
赵新良
--
王有为
--
朱雅轩
--
李洪彦
--
许卫国
--
孟凡利
--
李文科
--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
李萍
--
王方
--
田哨
--
邓仲儒
--
陈一光
--
李冀
--
曹长贵
--
吴宪周
--
王充闾
--
王宝纯
--
朱殿武
--
朱雅轩
--
李风云
--
政协营口市委员会办公楼
--
1956年6月3口至6日,中共营口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59年6月30日至7月12日,中共营口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62年12月7日至12日,中共营口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71年3月18日至21日,中共营口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79年3月21日至26日,中共营口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85年6月20日至22日,中共营口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90年6月21日至24日,中共营口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95年6月26日至29日,中共营口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1年6月15日至18日,中共营口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
李素珍事迹简介
--
195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盖平县(今盖州市),并题写《盖平县报》报名
--
195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盖平县太阳升人民公社(今盖州市太阳升镇)
--
1973年《全国工艺美展》期间,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陪同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欣赏康绵总演奏营
--
1975年2月,营口、海城地区发生7.3级强烈地震后,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受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委托,率
--
1977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右一)视察营口。图为万里观看古筝样品
--
1979年8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前排中)视察位于熊岳境内的省农科所
--
1984年7月11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前排左二)视察营口。图为营口洗衣机生产车间
--
1985年3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前排右一)视察鲅鱼圈港区
--
1985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德生(左一),参脱西炮台
--
1986年9月19日,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中)出席在营口召开的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会议
--
198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为鲅鱼圈港区煤码头竣工剪彩
--
1987年8月14日至15日,国务委员谷牧(左一)视察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
1988年5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前排左一)视察营口。
--
1988年7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宋平(前排右二)视察营口
--
1988年8月3日至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兆祥(中)视察营口
--
1989年8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右一)视察营口
--
1990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前排中)视察营口
--
1990年4月30日,国务委员、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前排右一)视察营口
--
199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营口港
--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用营口生产的钢琴演奏乐曲
--
199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
1991年9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右二)视察营口
--
1992年5月6日,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右三)视察营口
--
1992年7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前排左二)视察营口
--
1992年8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右一)视察营口
--
199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中)视察营口
--
1995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右三)途经营口
--
1995年9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中)视察营口港鲅鱼圈港区
--
1998年8月6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视察营口
--
2000年5月13日至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右二)视察营口
--
2000年8月28日至29日,全同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左一)视察营口
--
2000年9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左三)视察营口。参观鲅鱼圈港区的集装箱码头
--
200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前排中)视察营口,并与省市领导合影留念
--
200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与东北钢琴集团公司三角琴分厂党支部书记王秀
--
2002年6月13日,胡锦涛视察东北钢琴集团公司
--
2002年6月13日,胡锦涛视察盼盼集团
--
2001年5月,省委书记闻世震(左一)到营口调研
--
2001年5月,省委书记闻世震(右三)视察营口港
--
2001年5月,省委书记闻世震(左一)视察营口经济开发区刚进缝制品有限公司
--
2000年10月17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怀远视察辽宁盼盼集团
--
2000年10月,省政协主席孙奇视察向阳化工厂
--
2001年7月,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唯众(右二)到市市民投诉中心检查工作
--
2002年初,市委书记孟凡利(前排左二)、市长李文科(左一)视察春季房产交易会
--
2001年10月19日,市委书记孟凡利陪同投资商考察陶瓷市场
--
2003年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旺义视察营口港建设情况
--
2002年,市政协主席李风云(左二)视察城市房屋开发情况
--
2002年9月27日,市领导为渤海大街等18条新改造的城市道路剪彩
--
2002年9月27日,市领导与市民同游改造后的楞严寺公园
--
2002年5月18日,市领导孟凡利、韩中贵、李文科、李风云、于锡顺、曹爱华等出席第二届“科技活动周”
--
1945年8月,冀热辽区行署营口市行政特派员办事处旧址(今西市区兴盛里)
--
1945年10月,卜昭敏任冀热辽区行署营口市行政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
--
冀热辽十六军分区七十二团驻地(原瑞昌成,今西市区渡口里67号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
--
1945年10月20日,中共营口市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冀热辽区行署营口市行政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卜绍敏在原
--
1946年1月初,美国两艘军舰企图在西河口(今西炮台西南迎海面)登陆,市长张霖、苏军代表和七十二团团
--
王家善,原国民党第五十二军暂编五十八师师长。1948年2月25日,其率部起义
--
1948年2月25日,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司令部旧址(西市区银行里1号,今中国工商银行营口市西市支行)
--
1948年2月,辽南独立师同国民党暂编匠十八师代表第一次淡判旧址(大石桥酒厂,原同聚源烧锅)
--
1950年,营口巾举办揭露一贯道等反动会门罪行展览
--
建国初期,营口市镇压反革命分子会场实况
--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上——雷锋
--
1960年1月8日,雷锋在驻营工程兵十团召开的新兵入伍誓师大会上代表新兵发言
--
1960年春节期间,雷锋在营口参加新兵训练时留影
--
1963年1月21日,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上将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授予驻营口的“雷锋班”战
--
1963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陈上榘上将参观营口雷锋纪念馆
--
1963年8月15日,沈阳部队在营口召开纪念雷锋逝世周年大会
营口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营口市志》第六卷
审稿 撰稿人员
编辑人员
序
凡例
编辑说明
目录
政党篇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早期营口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营口县师范中学支部
----
第二节 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营口转运站支部
----
第三节 中共营口特支
----
第四节 中共营口支部 营口市工作委员会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营口市委员会
----
第一节 党员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
附1:营口市出席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附2:营口市出席历次省党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附3:营口市出席历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第二节 市委机关
------
附:中共营口市委工作机构及领导人
----
第三节 组织工作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党校工作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
第三章 中共营口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纪律教育
----
第四节 案件检查
----
第五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四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盟营口市委
----
第二节 民建营口市委
----
第三节 民进营口市委
--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在营口的地方组织及活动
----
附:三青团的主要活动
人民代表大会篇
--
第一章 人民代表
----
第一节 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 代表的职责
--
第二章 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市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一节 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市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市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市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 市人大常委会工作
----
第二节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三节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办事机构
------
附1:营口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附2:出席省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附3:出席全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民政府篇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民主政府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三节 人民委员会
----
第四节 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
第五节 革命委员会
----
第六节 人民政府
------
附:市政府及市直部委办局领导人名单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四节 干部福利
----
第五节 工资调整
----
第六节 干部奖惩
--
第三章 外事 侨务
----
第一节 外事
----
第二节 侨务
--
第四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信访处理
政协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市协商会 市政协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工作机构
----
第四节 办事机构
----
第五节 政协县(区)委员会
------
附:营口市历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二章 全体委员会议 常务委员会议
----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
--
第三章 参政议政 咨询服务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献计献策
----
第三节 咨询服务
----
第四节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
第四章 日常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学习
----
第二节 文史资料工作
----
第三节 知识分子工作
军事篇
--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
----
第一节 乡团(商团)
----
第二节 保甲自卫团
----
第三节 民众自卫队
----
第四节 十六军分区七十二团
----
第五节 市人民保安团
----
第六节 市人民政府武装科 市人民武装部
----
第七节 郊区人民武装部
----
第八节 市兵役局
----
第九节 营口军分区
----
第十节 重建市人民武装部
----
第十一节 恢复营口军分区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八旗兵
----
第二节 练军
----
第三节 海军
----
第四节 伪辽河地区警备司令部
----
第五节 抗日义勇军
----
第六节 国民党军
----
第七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附:外国侵略军和驻营外国军队
--
第三章 军事设施
----
第一节 烽火台
----
第二节 关隘
----
第三节 炮台
--
第四章 战事
----
第一节 收复辽东之战
----
第二节 地方割据之战
----
第三节 中日甲午之战在营口
----
第四节 日、俄侵略战争在营口
----
第五节 万福庄武装起义
----
第六节 侵略与反侵略之战
----
第七节 解放营口之战
--
第五章 兵役
----
第一节 八旗制
----
第二节 招募制
----
第三节 《兵役法》
----
第四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五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六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
第七节 预备役制
--
第六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武器装备
----
第四节 政治工作
--
第七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指挥系统
----
第三节 人防工程
----
第四节 宣传
群团篇
--
第一章 工人组织
----
第一节 早期工人运动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技术协作
----
第四节 职工生活
----
第五节 劳动竞赛
----
第六节 民主管理
----
第七节 劳动保护
----
第八节 机构
--
第二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宣传创优活动
----
第四节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
第五节 儿童福利
--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营口市委员会
----
第二节 民主青年联合会
----
第三节 学生联合会
----
第四节 少年儿童组织
------
附1:农民反占地、反清丈斗争
------
附2:义和团反帝斗争
--
第四章 社科学术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行业学会、协会
--
第五章 工商业组织
--
第六章 华侨组织
政法篇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镇反
----
第三节 治安
----
第四节 监督教育改造
----
第五节 户籍
----
第六节 安全保卫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第八节 消防
------
附:营口市重大火灾案例
----
第九节 边防保卫
----
第十节 武装警察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案件审判
----
第四节 民事案件审判
----
第五节 经济案件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公证工作
----
第四节 律师工作
----
第五节 劳动教养
----
第六节 法制宣传
----
第七节 法学教育
民政篇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优待抚恤
----
第一节 拥军支前
----
第二节 落实优抚政策
----
第三节 拥军优属
----
第四节 抚恤
----
第五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六节 烈士褒扬
--
第三章 自然灾害救济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城市贫民救济
----
第二节 农村困难户救济
----
第三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济
----
第四节 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
----
第五节 改造性救济
----
第六节 朝鲜孤儿救济
--
第五章 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 慈善事业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附:市养老院
--
第六章 婚丧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附1:城镇居民下乡安置
------
附2:盲人聋哑人协会
少数民族篇
--
第一章 满族
----
第一节 政治状况
----
第二节 经济活动
----
第三节 教育 卫生 文化
----
第四节 风俗习惯
--
第二章 朝鲜族
----
第一节 村落的形成
----
第二节 政治状况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教育及文化
----
第五节 风俗习惯
--
第三章 回族
----
第一节 政治状况
----
第二节 经济状况
----
第三节 文教 体育 卫生
----
第四节 风俗习惯
--
第四章 蒙古族
----
第一节 政治 经济状况
----
第二节 文化 风俗习惯
--
第五章 锡伯族
----
第一节 生产活动
----
第二节 文化艺术
----
第三节 风俗习惯
--
第六章 其他民族
宗教篇
--
第一章 佛教
----
第一节 佛事活动
----
第二节 寺庙及分布
----
第三节 重点寺庙
----
第四节 社团组织
--
第二章 伊斯兰教
----
第一节 信仰及活动
----
第二节 清真寺
------
附1:营口清真寺碑记
------
附2:经修南北讲堂水房棚工程碑记
--
第三章 天主教
----
第一节 传入及活动
----
第二节 教堂
--
第四章 基督教
----
第一节 传人
----
第二节 活动与节日
----
第三节 宗派
----
第四节 社会事业
方言篇
--
第一章 方音
----
第一节 声母和韵母
----
第二节 声调
--
第二章 语法
----
第一节 词法
----
第二节 句法
--
第三章 语汇
----
第一节 名词类
----
第二节 动词类
----
第三节 形容词类
----
第四节 其它词类
--
第四章 歇后语
--
第五章 谚语
民俗篇
--
第一章 岁时节日
----
第一节 节气
----
第二节 传统节日
----
第三节 现代节日
--
第二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婚娶
----
第二节 生育
----
第三节 寿诞
----
第四节 丧葬
--
第三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民居
----
第二节 饮食
------
附:九龙宴
----
第三节 服饰
----
第四节 行旅
----
第五节 游艺
--
第四章 行业习俗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渔业
--
第五章 民间信仰
----
第一节 庙会
----
第二节 算命
----
第三节 禁忌
--
第六章 民间恶习
----
第一节 娼妓
----
第二节 赌博
----
第三节 吸毒
----
第四节 跳神
人物篇
--
第一章 人物简介
----
慕容仁
----
高彪
----
刘仲尹
----
王庭筠
----
完颜弼
----
庞铸
----
耿仲明
----
白登明
----
于成龙
----
滕应元
----
焦和生
----
秦聚奎
----
于华春
----
韩恩合
----
左宝贵
----
姚熊飞
----
乔干臣
----
叶亮卿
----
俊达
----
续昌
----
章樾
----
丁隽一
----
于文
----
于在藻
----
于尽忠
----
于成久
----
于济民
----
于胥梦
----
于家麟
----
于跃东
----
于殿乙
----
马永春
----
马成德
----
马洪权
----
马赋广
----
王方
----
王觉
----
王天华
----
王庆云
----
王枫林
----
王郁云
----
王宝纯
----
王宝泉
----
王始更
----
王品三
----
王荣堂
----
王晓岚
----
王家善
----
王焕瀛
----
王铭绅
----
王道举
----
王殿忠
----
王殿相
----
王德和
----
王德泰
----
王德贵
----
王翰生
----
方引之
----
尹神武
----
毛善清
----
邓仲儒
----
卢元善
----
田景阳
----
史靖寰
----
代修功
----
冯涵清
----
包富先
----
乐果
----
边江
----
吉凯
----
吕绍宗
----
吕家善
----
吕家政
----
任小生
----
任岐山
----
任学敏
----
任剑秋
----
刘达
----
刘东升
----
刘芝明
----
刘金声
----
刘朝生
----
孙石林
----
孙世敬
----
孙树功
----
孙荆堂
----
孙桂芝
----
孙辅忱
----
孙甄陶
----
孙静涵
----
孙德荃
----
花喜露
----
杨运
----
杨廷栋
----
杨权中、杨毓桢
----
杨际明
----
杨墨林
----
李萍
----
李冀
----
李子初
----
李世善
----
李凤瑞
----
李长嘉
----
李永山
----
李永茂
----
李同顺
----
李守义
----
李安人
----
李庆文
----
李启斌
----
李荣寰
----
李国臣
----
李恒春
----
李新然
----
吴九山
----
吴青光
----
吴洪斌
----
吴景春
----
肖杰
----
何治安
----
余典五
----
汪烈
----
汪源江
----
沈延毅
----
宋光
----
宋仁山
----
宋学文
----
张霖
----
张云杰
----
张庆喜
----
张兴礼
----
张克让
----
张泽民
----
佟兆元
----
陈放
----
陈文学
----
陈国庆
----
陈建德
----
陈维邦
----
陈富文
----
邵延安
----
欧阳强
----
欧德仁
----
罗长维
----
周风
----
周达夫
----
法玛
----
郑大本
----
郑连会
----
郑桂林
----
郑锡坤
----
孟广山
----
孟祥瑞
----
相炜
----
胡子晋
----
胡述谋
----
胡昌照
----
胡彦儒
----
赵同玺
----
赵厚达
----
赵祖荫
----
赵淑英
----
赵德惠
----
荣厚
----
悟林
----
宫乃泉
----
宫霞光
----
姜振洲
----
洪维国
----
郝殿卿
----
耿良晓
----
袁仲沂
----
袁学群
----
袁鸿逵
----
秦顺明
----
聂秉举
----
索景清
----
原玉田
----
倪金德
----
倓虚
----
徐崇让
----
郭希鹏
----
郭俊祥
----
郭效汾
----
郭殿凤
----
高甲儒
----
高路滨
----
高福源
----
高愈明
----
殷绍南
----
黄广声
----
黄正仁
----
曹长贵
----
崔正心
----
崔正峰
----
梁永胜
----
韩善文
----
蒋荫棠
----
傅钟英
----
舒天民
----
曾成周
----
曾伯康
----
葛寅堂
----
溪文
----
臧广恩
----
臧启芳
----
黎启先
----
潘达球
----
潘杰臣
----
薛明
----
穆岳
----
魏沚洲
----
民国及以前营口籍在外地任知县以上官吏名录
--
第二章 英烈名录
--
第三章 历届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名录
后记
--
营口市出版的志书、年鉴一览表
--
《营口市志》纂修人员
--
《营口市志》第一卷目录
--
《营口市志》第二卷目录
--
《营口市志》第三卷目录
--
《营口市志》第四卷目录
--
《营口市志》第五卷目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