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六广镇志

修文县六广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六广镇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本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是一本了解六广、认识六广的资料性著述。

出版时间: 2007年06月

目录

封面
修文县六广镇志
图片
-- 六广镇政区图
-- 六广镇党政行政中心驻地六广城,居六广河右岸,距修文县城38公里,有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和国道3
-- 正在建设中的六广镇行政中心
-- 镇街一瞥
-- 六广法庭
-- 六广司法所
-- 六广派出所
-- 广义村的梯田梯土
-- 农民种植草莓喜获丰收
-- 种植的西红柿远销广东广西
-- 蔬菜种植工作现场会在六广召开
-- 规模养殖大白鹅
-- 香猪养殖
-- 肉兔养殖
-- 肉鸽养殖
-- 六广公社民兵连1971年在岩鹰山水库主干渠上修建的1号渡槽。
-- 新坪水库(1978年建)
-- 坪营龙洞泉
-- 六广水厂(2005年建)
-- 2005年,全镇有21处人畜饮水工程,可供全镇人畜饮用。
-- 镇境电力资源丰富,建有大型水电站和小型水电站各1座,1998年实现村村通电。
-- 西电东送工程——索风营电站,2005年8月18日建成发电,总装机容量3×200兆瓦。
-- 广田变电站(1985年建)
-- 六广供电所(2005年建)
-- 白水电站,1957年建。初建时装机容量20千瓦;1981年扩建,装机容量增至320千瓦。
-- 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
-- 贵(阳)毕(节)公路六广出口大转盘
-- 修(文)六(广)公路至六广、六桶在广田的分道处
-- 贵(阳)毕(节)公路至六广码头的旅游专用线
-- 六广至索风营、新中村、沙坡村的村际道路
-- 六广大桥位于六广渡上游青龙嘴处,1993年3月30日动工修建,1996年10月10日竣工通车。
-- 索风营电站工程倒张拱桥,设计尚属世界首例。
-- 六广特大桥位于六广渡上游擦耳岩处,全长564.2米,桥面距水面306米。1999年11月动工修建,2
-- 六广渡一号码头
-- 贵州省公路工程公司修建的阳明码头
-- 六广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 六广镇工商行政管理所
-- 六广镇林业站
-- 六广邮政所
-- 移动通信设施
-- 1995年在中心村建六广国康水泥厂,年产能力1万吨;1998年经过技术改造后,年产能力上升到6.6万
-- 六广酒厂生产的散装白酒为六广特产,享誉黔中各县市。
-- 福利煤矿
-- 丁家寨煤矿
-- 银山煤矿
-- 原煤外运
-- 煤炭生产
-- 岔口洞煤矿
-- 大桥沟煤矿
-- 三利煤矿
-- 黔丰煤矿
-- 永兴煤矿
-- 修文县国家税务局六广分局
-- 修文县地方税务局六广税务所
-- 六广烟叶站
-- 六广粮站
-- 六广供销社
-- 六广农贸市场
-- 六广猪市
-- 六广中学
-- 六广小学
-- 六广体育场
-- 六广镇敬老院
-- 六广镇医院
-- 六广计生站
-- 六广镇举办首届花灯比赛
-- 花灯队在群众家中演出
-- 六广小学自编自演的舞蹈节目
-- 2005年5月29日举办“关爱女孩在行动”活动文艺演出
-- 六广鲶鱼
-- 六广鲳鱼
-- 六广面条
-- 六广臭豆腐
-- 六广腊肉
-- 六广包谷酒
-- 六广河名胜风景区牌坊
-- 金银瀑
-- 一线天
-- 姊妹峰
-- 野鸭戏白水
-- 佛洞古刹贾家洞
-- 深山幽谷——猫跳河上的羊皮洞
-- 林中阁楼——松韵山庄
-- 河对岸五显台前的“青龙山庄”
-- 六广河阳明码头
-- 六广驿遗址
-- 枫香桥古驿道
-- 贵州濯灵守御千户所残碑
-- 沙坡李氏祖墓
-- 200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索风营电站建设。
-- 2005年7月5日,贵州省省长石秀诗视察索风电站建设。
-- 贵阳市市长孙国强视察索风营电站建设。
-- 贵州省民政厅厅长郭猛(右二)到六广镇视察贫困户建房。
-- 沙坡村党员活动室
-- 六广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 六广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58名
-- 镇党政班子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镇领导带领公安、城管及相关部门人员开展整脏治乱活动
六广镇志编纂委员会第一届(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
六广镇志编纂委员会第二届(2005年2月至2006年9月)
六广镇志编纂委员会第三届(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
《六广镇志》编辑人员
《六广镇志》审稿人员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建置
-- 第一章 境域
---- 第一节 境域变迁
---- 第二节 镇域边界
-- 第二章 政区沿革
---- 第一节 元明清政区
---- 第二节 民国政区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
-- 第三章 行政建置
---- 第一节 乡镇
---- 第二节 行政村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特征
---- 第二节 地貌类型
---- 第三节 矿藏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五章 土地 土壤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土壤
-- 第六章 植物 动物
---- 第一节 植物 植被
---- 第二节 动物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增长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四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政策宣传
---- 第三节 政策措施
---- 第四节 工作成效
-- 第三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迁徙
---- 第二节 民族习俗
---- 第三节 民族工作
第四篇 党政群团
-- 第一章 解放前地方党政群团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政务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六广镇组织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务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主席团权力行使
-- 第四章 人民政府
-- 第五章 政协联络组
-- 第六章 人民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农民协会
---- 第五节 少年组织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七节 老龄工作委员会
-- 第七章 解放后执政要事述略
---- 第一节 解放六广接管政权
---- 第二节 清匪反霸斗争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
---- 第六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 第七节 “双带”致富工程
---- 第八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五篇 民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三章 优抚
-- 第四章 救济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残疾人建房
---- 第三节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 第四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五节 贫困户住房改造
---- 第六节 敬老事业
-- 第五章 殡葬改革
-- 第六章 婚姻登记
第六篇 政法
-- 第一章 元明清及民国政法
-- 第二章 人民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刑事侦查
-- 第三章 人民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司法工作
-- 第四章 人民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硬件建设
---- 第三节 案件审理
第七篇 军事
-- 第一章 武装机构
-- 第二章 民众武装
---- 第一节 民团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元明清及民国兵役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 第四章 军队
---- 第一节 元明清及民国军队
----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五章 重要兵事
---- 第一节 贾涯兵败六广河
---- 第二节 六广渡之役
---- 第三节 六广驿急转军粮为清军解围
---- 第四节 何得胜义军六广擒杀民团团首
---- 第五节 二十五军六广扰民
---- 第六节 “二一六”武装暴动在六广
---- 第七节 六广保卫战
第八篇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管理制度
---- 第二节 工商管理
----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
---- 第四节 统计管理
---- 第五节 劳动就业
-- 第二章 人民经济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第二节 消费水平
第九篇 农畜林水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资料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作物种植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六节 科技生产
---- 第七节 农业区划
---- 第八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九节 沼气能源
-- 第二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养殖
---- 第二节 养殖品种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业资源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森林管理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经营
---- 第七节 林副产品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建设概况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四节 防汛
---- 第五节 抗旱
---- 第六节 设施管理
第十篇 工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采煤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冶炼
---- 第四节 打铁 铸造
---- 第五节 建材
---- 第六节 建筑业
---- 第七节 食品加工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产品质量
---- 第二节 工程质量
---- 第三节 安全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设施
---- 第四节 运输工具
---- 第五节 运输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移动通信
第十二篇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监察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税收
第十三篇 金融贸易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节 金融网点建设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民间金融
---- 第六节 金融监管
---- 第七节 保险
-- 第二章 贸易
---- 第一节 机构建设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集贸市场
---- 第四节 仓储转运
---- 第五节 商品流通
---- 第六节 行业经营
---- 第七节 文化用品
---- 第八节 物资回收
---- 第九节 服务业
---- 第十节 粮油贸易
第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学校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园
---- 第三节 普通中小学
---- 第四节 职业技术学校
---- 第五节 农民业余学校
-- 第三章 学制 课程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
-- 第四章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德育
---- 第二节 智育
---- 第三节 体育
---- 第四节 美育
---- 第五节 劳动
-- 第五章 教学方法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第十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乡公所文教室
---- 第二节 镇文化服务中心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艺术
-- 第三章 民间文化
---- 第一节 灯会
---- 第二节 戏曲
---- 第三节 民间说唱
---- 第四节 文艺活动
--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图书
---- 第一节 广播 电视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图书
第十六篇 名胜
-- 第一章 地质景观
---- 第一节 山川
---- 第二节 洞穴
-- 第二章 水域风光
---- 第一节 六广河风光
---- 第二节 索风湖风光
---- 第三节 方家坝风光
-- 第三章 生物景观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四章 遗迹
---- 第一节 古迹
---- 第二节 古墓
---- 第三节 摩崖碑刻
---- 第四节 古桥
-- 第五章 建筑景观
---- 第一节 六广大桥
---- 第二节 六广特大桥
---- 第三节 索风营电站大坝
-- 第六章 风物
---- 第一节 特产
---- 第二节 小吃
第十七篇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基础设施
---- 第四节 经费投入
---- 第五节 医疗
---- 第六节 医药
---- 第七节 妇幼保健
---- 第八节 卫生防疫
---- 第九节 医疗制度
-- 第二章 民间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体育锻炼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第十八篇 社会
-- 第一章 家庭姓氏
---- 第一节 家庭
---- 第二节 姓氏
-- 第二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第二节 婚姻习俗
---- 第三节 丧葬习俗
---- 第四节 生活习俗
---- 第五节 礼貌习俗
---- 第六节 迷信习俗
-- 第三章 民风 民谣
---- 第一节 民风
---- 第二节 民谣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寺庙
---- 第二节 法事活动
-- 第五章 道门 会社
---- 第一节 道门
---- 第二节 哥老会
-- 第六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特点
---- 第四节 地方词语
人物
-- 一、人物传记
---- 朱和安
---- 李元棻
---- 熊德昌
---- 朱煃
---- 李骅
---- 李骥
---- 梁方膏
---- 魏怀远
---- 刘继炎
---- 李光华
---- 黄必衡
---- 朱桂元
---- 罗明德
---- 李骏
---- 唐凤华
---- 奸宄——李永芳
-- 二、人物简介
---- 张银普
---- 朱屏
---- 胡启贤
---- 王仲武
---- 袁景龙
---- 朱德珍
---- 胡仕荣
---- 王清义
---- 陈训明
---- 朱友兰
---- 陈其勇
---- 李昌伦
---- 王良友
---- 徐明贵
---- 冯少康
---- 隋凤清
---- 夏祥
-- 三、人物名录
---- (一)烈士名录
------ 罗少全
------ 张健全
------ 鲁才华
------ 简先学
------ 曹天明
---- (二)“二一六”武装暴动死难志士名录
------ 王树舟
------ 苏少华
------ 刘大明
------ 甘天禄
------ 夏进一
---- (三)修文县人民代表大会六广镇代表名录
---- (四)政协修文县委员会六广镇委员名录
-- 四、人物表
---- 六广籍人曾担任副科级以上终极职务干部
---- 1992年至2005年受表彰机关干部一览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