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志

芦溪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芦溪县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目录

封面
芦溪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芦溪县直地图
-- 县城人民中路一角
-- 中共芦溪县委、芦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中共芦溪县委、芦溪县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 1993年以前的中共芦溪区委、芦溪区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 武功山山古坛
-- 武功山高山草甸
-- 武功山山顶顶碑
-- 武功山山门
-- 县城古石桥
-- 武功山千年银杏古树
-- 县城内千年荆柴树。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为其赋计,称其为“荆柴王”
-- 袁河千年拦河坝郑公陂
-- 袁河畔的宣风兴文古塔
-- 1974年新泉乡羊路上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壶形鼎和芦镇高楼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鼎
-- 1965年新泉乡大坪里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矛、石簇
-- 《周敦颐与濂溪书院纪念碑》座落在芦溪中学校园内
-- 民国时期修建的濂溪高级小学校礼堂
-- 三国东吴时期至唐初,萍乡初始设县置芦溪古城,保留城隍庙遗址。2000年,当地百姓在遗址上修复城隆庙
--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纪念碑
-- 湘东特别区苏维埃政府、萍乡县苏维埃政府驻地麻田乡大江边
-- 钟震川纪念碑。钟震川是民国初期,中国同盟会江西分会会长、民国时期萍乡县第一任县知事(县长)
-- 北伐名将易简烈士墓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安里山区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份,红军宣传标语一直保留到2000年
-- 美国总统里根1984年在白宫接见彭迪
-- 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水稻育种专家钱怀璞(中)培育水稻优质品种
-- 1997年12月14日,芦溪撤区设县庆祝大会
-- 万龙山竹林
-- 大安林区
-- 银河长竹百亩茶园一角
-- 锅底潭水库一角
-- 银河镇万亩垅田一角
-- 鞭爆焰花是芦溪的传统产业,芦溪也是江西第一个出口焰花的产地.图为乐天出口焰花厂包装车间
-- 萍乡电瓷厂生产的高压电瓷出口亚欧的部分国家
-- 天天上矿泉水厂检测车间
-- 万龙山电扇厂生产的“飞蝶”牌电扇,获国家、省级奖励,亨誉省内外,图为总装车间
-- 江西机床厂生产的普通机床,远销亚非欧美各大洲,图为装配车间
-- 芦溪镇水泥厂,生产的“日江”牌水泥,多次获国家,省级奖励。图为厂房一角
-- 芦溪中学
-- 芦溪小学教学楼
-- 芦溪外国语学校
-- 县人民医院引进多项先进医疗设备,图为进行电视腹腔镜手术
-- 山区地甲病普查
-- 芦溪县保育园一角
-- 圣岗寺
-- 武功山顶庵山门
-- 千年古刹上埠登岗山古寺
-- 明月湖一角
-- 芦溪农民画:《做鞭爆》
-- 南坑傩神舞
-- 古城索龙
-- 南坑渡槽
-- 浙赣铁路芦溪火车站
-- 沪瑞高速公路芦溪出入口处
-- 2005年6月3日,《芦溪县志》评审会
目录

凡例
概述
乡土史略
卷一 区划环境
-- 第一章 建制区划
---- 第一节 位置区域
---- 第二节 建制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县城治所
-- 第二章 乡镇场
---- 第一节 芦溪片
---- 第二节 南溪片
---- 第三节 大安片
-- 第三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土壤植被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卷二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第二节 人口总量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统计与人口增长
---- 第二节 计划生育法规与管理
-- 第三章 人的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
---- 第一节 优生优育优教
----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
卷三 农林水利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二节 水稻种植
---- 第三节 蔬菜旱粮经济作物
---- 第四节 畜牧水产
---- 第五节 农业经济管理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造林育林护林
---- 第三节 林业经营管理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水利灌溉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第四节 水利监管
卷四 工业建筑业
-- 第一章 陶瓷工业
---- 第一节 瓷土资源
---- 第二节 生产与销售
---- 第三节 陶瓷种类
-- 第二章 鞭爆焰花工业
---- 第一节 行业生产
---- 第二节 产品购销
-- 第三章 煤炭工业
---- 第一节 煤炭资源
---- 第二节 生产与销售
-- 第四章 建材工业
---- 第一节 水泥
---- 第二节 砖瓦
---- 第三节 其他建筑材料
-- 第五章 其他工业
---- 第一节 食品工业
---- 第二节 轻化工业
---- 第三节 机械电子工业
---- 第四节 水电工业
---- 第五节 医药工业
-- 第六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企业与工程施工
---- 第三节 典型建筑
卷五 商贸旅游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市场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饮食服务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节 储运
---- 第四节 加工
---- 第五节 管理
-- 第三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景区景点
---- 第二节 旅游设施与接待
卷六 交通邮电城乡建设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四节 公路
---- 第五节 桥梁渡口隧道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驿站递铺邮电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三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镇建设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房地产
卷七 经济综合
-- 第一章 经济水平
---- 第一节 主要经济指标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居民生活水平
-- 第二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与信贷
---- 第四节 结算与现金管理
---- 第五节 保险
-- 第四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审计管理
-- 第五章 国土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国土资源及其管理
---- 第二节 矿产资源及其管理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 第六章 生产关系变革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生产关系变革与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业变革与商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综合配套改革
卷八 党派社团政治协商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早期地方组织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设立县级建制区前的地方组织
---- 第三节 中共芦溪县(区)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共芦溪县(区)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县(区)委机关工作部门
---- 第六节 基层组织
---- 第七节 党的建设和党务工作
-- 第二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芦溪县(区)支部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芦溪县(区)支部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芦溪县(区)支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其他群众团体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委员构成
---- 第二节 县(区)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
---- 第三节 县(区)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卷九 地方国家机关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产生
---- 第二节 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
---- 第三节 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县(区)人民政府职能部门
---- 第三节 县(区)人民政府机关内务
---- 第四节 区公所县辖区区人民政府
---- 第五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三章 人民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告诉申诉审判与信访接待
---- 第七节 诉讼制度
-- 第四章 人民检察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卷十 军事
-- 第一章 武装力量
---- 第一节 民兵
----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驻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章 军事设施
---- 第一节 要隘
---- 第二节 哨所
---- 第三节 训练基地
-- 第四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明清时期战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卷十一 公安司法行政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刑事犯罪惩罚
----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机构
-- 第二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与普及法律常识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人民调解
卷十二 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优抚与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社会事务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公务员)管理
----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三节 用人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
---- 第二节 工资
---- 第三节 社会保障
卷十三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办学沿革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教育基础建设与管理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队伍与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服务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文物
---- 第四节 古诗对联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药品监管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竞赛体育
---- 第四节 体育事业管理
卷十四 人文风情
-- 第一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婚丧喜庆
---- 第四节 岁时节日
---- 第五节 民间禁忌
-- 第二章 民谣民谚轶传
---- 第一节 民间歌谣谚语
---- 第二节 民间传说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语音
---- 第三节 词汇
---- 第四节 语法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卷十五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历史名人
------ 甘卓
------ 葛洪
------ 周敦颐
------ 刘风诰
------ 罗凤冈
------ 顾家相
------ 周文湘
------ 钟震川
------ 易 简
------ 刘竞武
---- 第二节 革命先烈
------ 卢德铭
------ 林瑞笙
------ 袁德生
------ 王麓水
------ 李德才
------ 宋华英
------ 罗日联
------ 彭树群
------ 王聘葛
------ 刘昌炎
------ 周怀德
------ 周道益
------ 冯榜立
------ 彭余庆
------ 刘芝生
------ 林家绍
------ 钟林
------ 周森群
---- 第三节 模范人物
------ 刘崇汉
------ 易瑞生
------ 林增平
------ 彭其球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历史人物
------ 欧阳琮
------ 郑强
------ 喻兆藩
------ 肖念诚
------ 周和轩
------ 肖师兆
------ 邹如圭
------ 彭友贤
------ 戴亮侪
------ 吴振川
------ 吴建中
------ 甘家馨
------ 钟焕臻
------ 蔡孟坚
------ 陈文龙
---- 第二节 革命先烈
------ 蔡源周
------ 彭善辉
------ 汤信魁
------ 刘全源
------ 陈怀明
------ 罗德全
------ 林寿高
------ 刘 建
------ 颜红
------ 周荣其
------ 林炳和
------ 林汝荣
------ 林荣绍
------ 黎锦洪
------ 王柏寿
------ 彭宝初
------ 林连生
------ 谢载生
------ 王文奎
------ 廖湘普
------ 谢荣奎
------ 彭青恩
------ 蔡涛
------ 程海存
------ 易洪岳
---- 第三节 当代模范
------ 林涛
------ 陈花秀
------ 段承鑫
------ 钱怀璞
---- 第四节 当代知名人士
------ 彭迪
------ 钟契夫
------ 钟焕成
------ 林增伟
------ 李修源
------ 肖洁萍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历史上县治芦溪时期的萍乡县县令
---- 第二节 清代进士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社会名人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2000年社会名人
-- 第四章 革命烈士名录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各革命时期烈士名录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2000年烈士名录
-- 第五章 先进模范集体
---- 第一节 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模范集体
---- 第二节 先进模范县(区)光荣称号
大事记
文献辑存
修志机构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