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志》下卷

《彭阳县志》下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地方志是一地之全史,是国家社会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项大工程,从搜集资料到总纂成稿,是一个反复认识、反复实践的艰苦过程,更是精神的、物质的创造性劳动过程。要求之高、取法之严、涵盖之广非几人之力所能完成,只有全体编纂人员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不遗余力,才能集多人智慧于一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洋洋百万言的宏篇巨著,字字句句渗透了编纂者的心血。换言之,如果没有各级领导参与,没有各方知情者鼎力相助,没有专家学者的无私指导,这部新修《彭阳县志》就很难如期完成。

目录

封面
彭阳县志
图片
-- 朝那骄子——皇甫谧
-- 1.县城一隅
-- 2.兴彭大街
-- 3.绿树成行
-- 4.县城东区鸟瞰图
-- 1.茹河垂钓池
-- 2.生态园景观坝
-- 3.栖凤秀色
-- 4.梦里水乡
-- 彭阳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办公大楼
-- 修葺-新的王洼中心卫生院
-- 新建的彭阳县中医医院
-- 彭阳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 1.路寨古井
-- 2.广场雕塑
-- 3.岭儿旧石器时代遗址
-- 4.岭儿遗址标本
-- 朝那湫
-- 1.玉璧——新石器时代
-- 2.1979年出土的朝那鼎
-- 3.陶罐——新石器时代
-- 4.北周田弘墓志盖
-- 5.2007年11月12日发现的朝那残碑
-- 6.北魏金猥墓志铭拓片
-- 1.石造像——北魏
-- 2.兽面瓦当
-- 3.人驼形铜牌饰——春秋战国
-- 4.狮形铜牌饰——春秋战国
-- 5.铭文戈——春秋战国
-- 1.米寺岭石佛
-- 2.陶罐——新石器时代
-- 3.铜戈
-- 4.错金银铜羊——西汉
-- 5.伏波将军印
-- 6.彩绘陶佣
-- 1.茹河瀑布
-- 2.北魏贠标墓志铭
-- 3.无量山石窟西窟
-- 4.无量山石窟雕像
-- 1.马岗堡城址——明代
-- 2.庙沟烽燧——宋代
-- 3.白马城碑文——明代
-- 白马台
-- 璎珞宝塔
-- 白草洼烽燧
-- 战国秦长城
-- 常湾摩崖石窟
-- 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
-- 1.新建的烈士纪念碑
-- 2.2009年改扩建的陵园大门
-- 3.1990年改扩建的陵园大门
-- 红河乡常沟村雷咀组核桃树
-- 白阳镇乱井子古堡
-- 国家园林县城碑
-- 五里山彭阳火车站
-- 宽阔畅通的道路
-- 皇甫谧文化广场
-- 耳朵古城
-- 文化园
-- 1.草编
-- 2.剪纸——张金霞
-- 3.民间刺绣
-- 4.民间社火
-- 5.秦腔艺术表演
-- 6/7.花儿演唱
-- 国画——马义怀
-- 根雕——杨世堂
-- 彩绘
-- 团结御侮匾
-- 刺绣
-- 国画——高向斌
-- 书法——瓮志罡
-- 国画——陈少华
-- 国画——赵香莲
-- 水彩画——韩世斌
-- 1.书法——左宗棠
-- 2.书法——张登甲
-- 3.书法——王乾山
-- 4.书法——郭富国
-- 5.书法——赵凤翔
-- 《彭阳县志》评审人员合影
-- 评审会会场
-- 《彭阳县志》编辑人员
目录
卷十三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民警队伍
---- 第三节 社会治安
---- 第四节 户籍管理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预审监督
---- 第七节 重点警务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侦查监督
---- 第三节 公诉
----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五节 职务犯罪查办和预防
---- 第六节 控告申诉及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案件审理
---- 第三节 案件执行
---- 第四节 立案监督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基层司法
---- 第三节 安置帮教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法律援助
---- 第六节 依法公证
---- 第七节 政法综治
卷十四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组织
---- 第一节 历史建置
---- 第二节 武装机构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及以前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军队地方武装
---- 第四节 民兵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征丁制
---- 第二节 自愿兵役制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历代驻军
---- 第二节 人民军队
-- 第五章 重要战纪
---- 第一节 历史战纪
---- 第二节 红色战纪
-- 第六章 国防建设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国防动员
卷十五 科技教育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研项目
---- 第三节 技术推广
---- 第四节 信息交流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 第六节 科技管理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旧式教育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师资力量
------ 彭阳县教师世家
-------- 常兴荣
-------- 徐效祖
-------- 焦达人
-------- 杨述春
-------- 梁春发
-------- 陈占霄
-------- 甄自宽
-------- 任世昌
---- 第五节 教育设施
---- 第六节 教育经费
---- 第七节 教育政策
---- 第八节 教育管理
---- 第九节 教学工作
---- 第十节 招生考试
卷十六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卫生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专业机构
-- 第二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疾病控制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条件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节 卫生项目
---- 第四节 业务管理
卷十七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文艺团体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艺术创作
----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第三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节日活动
---- 第二节 广场文化
---- 第三节 文化下乡
-- 第四章 新闻广播
---- 第一节 报刊通讯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五章 地方文献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史志编研
---- 第三节 皇甫谧文化研究
-- 第六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古建筑
---- 第四节 石窟石刻
---- 第五节 馆藏文物
---- 第六节 现代文物
-- 第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卷十八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素质
---- 第五节 婚姻家庭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计生效果
---- 第四节 计生服务
-- 第三章 风俗
---- 第一节 崇拜信仰
---- 第二节 礼仪风俗
---- 第三节 节日纪念
---- 第四节 生活习俗
---- 第五节 行帮会道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语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四节 歇后谚语
---- 第五节 传说故事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六章 公益事业
---- 第一节 残疾人事业
---- 第二节 社区服务
---- 第三节 再就业工程
-- 第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道德教育
---- 第二节 文明创建
---- 第三节 彭阳精神
卷十九 艺文
-- 第一章 韵语
---- 第一节 古体诗
---- 第二节 现代诗
---- 第三节 词赋
---- 第四节 歌联
-- 第二章 文翰
---- 第一节 奏疏
---- 第二节 文论
---- 第三节 书序
---- 第四节 小说
---- 第五节 散文
-- 第三章 铭记
---- 第一节 碑碣
---- 第二节 墓志
---- 第三节 传记
-- 第四章 家谱
---- 第一节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
---- 第二节 家谱的价值和作用
---- 第三节 谱序选录
-- 第五章 歌谣
---- 第一节 政史类
---- 第二节 情趣类
---- 第三节 儿歌类
---- 第四节 花儿类
卷二十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第一节 皇甫家族
------ 皇甫谧
------ 皇甫规
------ 皇甫嵩
------ 皇甫绩
------ 皇甫诞
------ 皇甫绪
------ 皇甫澈
------ 皇甫镛
------ 智首
---- 第二节 革命英烈
------ 安克礼
------ 苟永贵
------ 党志善
------ 王天玺
------ 王富周
------ 陶克叶
---- 第三节 时代先锋
------ 艾青山
------ 马兆祥
------ 高天光
------ 赵正明
------ 黄文昌
------ 虎克敏
------ 王兆璜
------ 虎志远
------ 阎梅英
------ 杨登魁
------ 徐满库
------ 张天福
------ 刘自生
------ 王振举
------ 沈治有
------ 张生华
------ 张景良
------ 梁守廷
------ 焦达人
-- 第二章 简介
---- 第一节 主籍
------ 皇甫文
------ 皇甫旗
------ 皇甫隆
------ 金熙
------ 田弘
------ 田仁恭
------ 皇甫德参
------ 皇甫镈
------ 皇甫枚
------ 皇甫规妻
------ 梁元珍
------ 皇甫德仪
------ 何克亮
------ 李志远
------ 李玉荣
---- 第二节 客籍
------ 乌氏倮
------ 孙印
------ 苻登
------ 赫连定
------ 李楚才
------ 景泰
------ 蔡挺
------ 杨一清
------ 杨守礼
------ 桑溥
------ 马世江
------ 耿全仁
------ 牛鳌
------ 刘宏相
------ 吴光文
------ 姚武中
------ 师建邦
------ 李芳廉
------ 袁锦萍
------ 李文斌
------ 张奎山
------ 张庆余
------ 职同庆
------ 郭成芝
------ 张生发
------ 郭世清
------ 鲍金木
------ 宗庆兰
------ 赵淑英
------ 吴志胜
------ 张一鸣
------ 孙继斌
------ 卜崇德
------ 刘云
---- 第三节 流落红军
------ 蔡启鸿
------ 吴长泰
------ 祁德福
------ 祁效义
------ 赵有邦
------ 钟贵鑫
------ 杨树林
------ 杨清明
------ 王正银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第二节 先进人物
---- 第三节 高级职称及县(团)级以上人员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二、清及民国固原志书收录彭阳籍人物
---- 清·宣统《固原州志》
------ 历代乡贤仕进
-------- 皇甫方回
-------- 皇甫和
-------- 皇甫无逸
-------- 皇甫亮
-------- 田仁恭
-------- 张侃
-------- 陈钰
-------- 韩世贵
-------- 陈生秀
-------- 马义春
-------- 李文章
-------- 冯佐义
-------- 杨国栋
-------- 韩兴邦、陈希贤
------ 历代忠孝节耆
-------- 孙印
-------- 田德(憨)
-------- 姬九畴
-------- 冯生道
-------- 杨永时
-------- 虎亚魁
-------- 虎建云
-------- 杨永秀
-------- 王氏
-------- 海氏
-------- 高氏
-------- 席氏
-------- 朱氏
-------- 路氏
-------- 周氏
-------- 何氏
-------- 余氏
-------- 高氏
-------- 陈氏
---- 民国《固原县志》
------ 乡贤勇略
-------- 鲜玉贞
-------- 何国儒
-------- 高凌云
-------- 马守仁
-------- 海尚月
-------- 景钟毓
-------- 王安邦
-------- 李秀
-------- 虎辅周
-------- 刘耀庭
-------- 白苹洲
-------- 董世清
-------- 张廷杰
-------- 卢业广
-------- 杨振铎
-------- 海连鱼
-------- 海映川
-------- 王思举
-------- 王克勤
-------- 李义和
-------- 刘振俊
------ 孝淑贤慧
-------- 高维岳
-------- 杨进袁
-------- 海杨氏
-------- 田永泰妻
-------- 梁杨氏
-------- 景韩氏
-------- 杨韩氏
-------- 何鲁氏
-------- 虎张氏
-------- 海沙氏
-------- 王石氏
-------- 雅黄氏
-------- 虎张氏
-------- 扈虎氏
-------- 高王氏
-------- 祁袁氏
-------- 王古氏
-------- 刘虎氏
-- 三、域地辩文录
---- 古朝那初考
------ 祝世林
---- 皇甫氏籍地朝那县考
------ 鲁人勇
---- 秦汉时期的朝那湫
------ 王子今
---- 秦王与朝那湫
------ 叶长青
---- 秦汉萧关故址
------ 薛正昌
---- 彭阳县名初释
------ 高万伟
---- 明代陕西苑马寺灵武监地址考证——兼论彭阳小河口旧城子遗址归属问题
------ 杨忠
-- 四、灾变祥眚录
-- 五、历届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