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志(1835-200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创办于1835年,她点燃了古老的中国西方医学文明火种,使中西医学得以联袂发展,造福中华、惠泽社群。斗转星移,光阴如梭,医院的发展已经历了165个春秋。今天,每当我们临风翘首仰望大院内竖立的“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犹在感受着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当日行医济世的革命精神和医国医人的爱国激情孙中山先生在医院留下的史迹,为医院悠久的历史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内容时限:
1835-2000
目录
封面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志(1835-2000)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志》编委会
序言
题词
--
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为我院165周年题词
--
国务院前副总理田纪云题词
--
前中央顾问委员王首道题词
--
卫生部陈敏章部长题词
--
卫生部张文康副部长题词
--
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题词
--
广东省人大朱森林主任题词
--
前广州市委书记许志杰题词
--
广东省政协郭荣昌主席题词
--
广东省卫生厅黄庆道厅长题词
--
广州市姚蓉宾副市长题词
--
广州市卫生局叶国雄局长题词
--
中山医科大学黄洁夫校长题词
--
中山医科大学前校长柯麟题词
--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题词
--
香港知名人士林百欣先生题词
图片
--
医学堂门楼和纪念碑
--
1886年孙中山先生以“孙逸仙”之名在我院学习时留影
--
Motto "Strive Forward "written By Dr.Sun Yat-sen
--
孙逸仙博士
--
图为1997年建成的26层“岭南楼”
目录
第一章 悠久的历史辉煌的业绩
--
第一节 百年艰辛
----
一、博济医院的创立
----
二、艰苦曲折的历程
--
第二节 孙中山先生的足迹
----
一、博济医院是孙中山先生早年学医及开始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
二、母校情谊
--
第三节 再创辉煌
----
一、重获新生
----
二、再创辉煌
--
第四节 医院历史大事记
第二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医院行政管理架构
--
第二节 行政组织的建立与变迁
--
第三节 医院管理委员会
----
一、院务委员会
----
二、学术委员会
----
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
四、病案委员会
----
五、药事管理委员会
----
六、医院感染委员会
----
七、基本建设领导小组
----
八、医院仪器设备技术评价/咨询委员会
----
九、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四节 历任院长名录
--
第五节 职能科室简介
----
一、院长办公室
----
二、岭南医学院办公室
----
三、护理部
----
四、门诊部
----
五、预防保健科
----
六、人事科
----
七、医务科
----
八、科研科
----
九、信息科
----
十、监察科
----
十一、保卫科
----
十二、财务科
----
十三、审计室
----
十四、医疗设备科
----
十五、基建科
----
十六、总务科
----
十七、教学科
----
十八、研究生科
----
十九、继续教育科
----
二十、膳食科
第三章 党群工作
--
第一节 党委系统组织架构
--
第二节 党建工作
----
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二、医院党组织组成状况
----
三、历届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
第三节 党委办公室及基层党支部
----
一、党委办公室
----
二、基层党支部
--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科
----
一、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建立
----
二、历届纪委会主要工作
----
三、历任纪委会书记、委员名录
----
四、监察科的成立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一、概况
----
二、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六节 工会组织
----
一、工会组织的建立
----
二、历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名录
----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四、工会的群众工作
--
第七节 共青团组织
----
一、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二、团组织的主要活动
----
三、历任共青团委书记名录
第四章 医疗工作
--
第一节 医疗业务的变化和发展
----
一、业务科室的发展
----
二、病床的现状
----
三、医务人员人数的变化
----
四、目前人员结构比例
--
第二节 医疗管理机构
----
一、医疗管理机构的变迁
----
二、医务科行政工作
--
第三节 医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
一、建立医疗管理制度
----
二、恢复和健全医院各种医疗规章制度
--
第四节 不断进取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
一、广州地区首家“三甲医院”
----
二、爱婴医院
----
三、知名专业(专科)简介
--
第五节 社会医疗任务
----
一、医疗队
----
二、支援基层医院
----
三、参与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护
----
四、医疗保健
----
五、横向医疗联系
--
第六节 校级以上医疗成果奖
第五章 科学技术研究
--
第一节 科研管理
----
一、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
二、科研机构的建立
--
第二节 科研兴医
----
一、科研课题
----
二、历年科研基金资助情况
----
三、科研成果
----
四、兼任国内学术团体职务情况,兼任各级杂志主编、编委情况
----
五、历年主篇著作情况
第六章 医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山医科大学岭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教育组织架构
--
第二节 中山医科大学岭南医学院的变迁
----
一、岭南医学院沿革
----
二、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医学教育的发展
----
一、多层次、多学科的医学教育管理
----
二、发展中的多媒体电化教育
----
三、医疗系本科教学
--
第四节 研究生教学
----
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
二、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
----
三、临床医学博士后研究
--
第五节 继续教育
----
一、住院医师培训
----
二、医、护、技再教育
----
三、继续医学教育成果
第七章 医院外事工作
--
第一节 对外医疗工作
--
第三节 对外学术交流
----
一、派员出国学习进修
----
二、对外学术交流
----
三、客座教授
第八章 临床、医技科室设置
--
第一节 临床专业科室
----
一、急诊科
----
二、内科
----
三、外科
----
四、妇产科
----
五、儿科
----
六、中医科
----
七、眼科
----
八、耳鼻咽喉科
----
九、口腔科
----
十、皮肤科
----
十一、神经科
----
十二、康复医学科
----
十三、肿瘤科
----
十四、放射科
----
十五、麻醉科
----
十六、综合科
--
第二节 医技科室
----
一、药剂科
----
二、检验科
----
三、输血科
----
四、病理科
----
五、核医学科
----
六、手术室
----
七、超声科
----
八、激光科
----
九、医学研究中心
第九章 博士导师简介
--
陈国桢
--
刘世强
--
何天骐
--
严棠
--
邝健全
--
袁世珍
--
区庆嘉
--
傅祖植
--
刘尚礼
--
张旭明
--
黄绍良
--
陈积圣
--
程桦
--
黄洪章
--
梁碧玲
--
朱兆华
--
杨冬梓
--
伍卫
--
李文益
--
李庆明
--
邹和祥
--
熊利华
--
邢诒钢
附篇
--
一、获全国、省各种先进荣誉称号单位名录
--
二、医院获省级以上各种先进、荣誉称号一览表
--
三、获全国、省各种先进荣誉称号个人名录
--
四、历年社会兼职人员及党外知名人士代表名录
--
六、护士获省级以上奖励名录
--
七、护士获省(护士节 )、市以上奖励的项目
--
八、历任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名录
--
九、历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名录
--
十、历届职代会主席团成员名录
--
十一、职能科室历任负责人名录
--
十二、历任护理部负责人名录
--
十三、临床医技科室历任负责人名录
--
十四、历届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名录
--
十五、历年正高级医药专业人员名录
--
十六、历年副高级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
十七、历年正高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名录
--
十八、历年副高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名录
--
十九、1978~2000年硕士导师名录
--
二十、历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二十一、历年获卫生部基金资助项目
--
二十二、历年获国家教委(教育部)基金资助项目
--
二十三、历年获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二十四、历年获省、市攻关基金资助项目
--
二十五、历年获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
--
二十六、历年获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
--
二十八、历年获专利项目
--
二十九、历年获校级以上医疗成果奖项目
--
三十、历年医院主编著作一览表
--
三十一、兼任国内学术团体、各级学会职务情况表
--
三十二、兼任各级杂志主编、编委情况表
--
三十三、客座、名誉教授名录
--
三十四、历年缔结友好医院名录
--
三十五、1969~1999年门、急诊工作量一览表
--
三十六、专科门诊现状简介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