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农业志

南皮县农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南皮县农业志》是南皮县第一部农业专志,记述全县农业事业的发展演变史实。 二、本志上限尽量追溯到有资料记载的事物发端,下限断于1995年底。 三、本志采取横靠门类,纵写史实,分为篇、章、节、目。志文共18篇。 四、本志所列统计数字,一般以南皮县统计局报表资料为准,统计局没有的数字,由有关业务部门提供。

目录

封面
南皮县农业志
南皮县农业志编纂领导小组
南皮县农业志编纂成员
图片
--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六日省、地、县领导为农技推广中心大楼落成剪彩
-- 南皮县种子公司
-- 南皮县农机公司
--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潞灌万亩小麦丰产田
-- 省委书记叶连松视察南皮机械覆膜穴播小麦长势
-- 省农业厅领导视察南皮玉米生产
-- 枣粮间作高效田
-- 喜摘丰收棉
-- 硕果累累的棚室蔬菜
-- 县农业局领导讨论《农业志》稿
-- 蓬勃发展的农机事业
-- 莲花池农业技术中心片站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自然概况
-- 第一章 地理位置和人口劳力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人口和劳动力
--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面积及分布
---- 第二节 耕地面积消长
-- 第三章 农业气候
---- 第一节 光能资源
---- 第二节 热量资源
---- 第三节 降雨量
---- 第四节 无霜期
---- 第五节 农业灾害天气
-- 第四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
----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严重贫乏
-- 第五章 生物资源
第二篇 农业体制变革
-- 第一章 私有制
-- 第二章 土地改革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经济
---- 第一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四章 农业发展速度与效益
---- 第一节 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 第二节 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 第三节 农业结构变化
---- 第四节 人均占有农付产品
-- 第五章 耕作制度
---- 第一节 耕作制度演变
---- 第二节 复种指数的变化
---- 第三节 旱田水浇地变化
---- 第四节 旱田耕作制度的变化
---- 第五节 间作套种
第三篇 粮食作物
-- 第一章 小麦
---- 第一节 面积产量
---- 第二节 产区分布
---- 第三节 栽培品种
---- 第四节 种植制度
---- 第五节 栽培技术
---- 第六节 政府举措
-- 第二章 玉米
---- 第一节 面积和产量
---- 第二节 产区分布
---- 第三节 栽培品种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三章 其它粮食作物
---- 第一节 大豆
---- 第二节 谷子
---- 第三节 高粱
---- 第四节 甘薯
---- 第五节 杂粮
第四篇 经济作物
-- 第一章 棉花
---- 第一节 面积和产量
---- 第二节 产区分布
---- 第三节 栽培品种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政府举措
-- 第二章 花生
---- 第一节 面积和产量
---- 第二节 产区分布
---- 第三节 栽培品种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三章 芝麻
---- 一、生产
---- 二、分布
---- 三、品种
---- 四、栽培技术
-- 第四章 向日葵
---- 一、生产
---- 二、分布
---- 三、品种
---- 四、栽培技术
-- 第五章 蔬菜
---- 第一节 发展简史
---- 第二节 品种资源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一、栽培制度
------ 二、栽培方式
------ 三、栽培技术
-- 第六章 其它经济作物
---- 第一节 瓜
---- 第二节 麻
---- 第三节 晒烟
第五篇 土壤肥料
-- 第一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调查
----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第三节 土壤耕作
------ 一、耕作制度
------ 二、耕作方法
---- 第四节 开荒造田
---- 第五节 盐碱地改造
------ 一、分布与危害
------ 二、改良利用
-- 第二章 肥料
---- 第一节 有机肥
---- 第二节 绿肥
---- 第三节 饼肥
---- 第四节 秸秆直接还田
---- 第五节 无机肥
第六篇 农业作物种子
-- 第一章 良种繁育
---- 第一节 选种留种
---- 第二节 繁种基地
---- 第三节 繁育体系
-- 第二章 良种经营
---- 第一节 经营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价格管理
-- 第三章 良种推广
第七篇 植物保护
-- 第一章 病虫鼠害
-- 第二章 防治技术
---- 第一节 人工防治
---- 第二节 药物防治
---- 第三节 生物防治
---- 第四节 综合防治
-- 第三章 予测予报
---- 第一节 测报组织
---- 第二节 测报对象
---- 第三节 予报技术
-- 第四章 植物检疫
---- 第一节 检疫组织
---- 第二节 检疫法规
---- 第三节 检疫对象
-- 第五章 植保技物服务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经营服务
第八篇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一章 推广体系
---- 第一节 古代”劝农官”制度
---- 第二节 清末民国的推广组织
---- 第三节 新中国的推广体系
-- 第二章 推广方法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 第三章 推广技术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 第四章 推广法规
第九篇 良种繁育场
-- 第一章 南皮县原种场
---- 第一节 建场历史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经营方向和范围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经营成果
-- 第二章 棉花原种场
---- 第一节 建场历史
---- 第二节 性质与规模
---- 第三节 投资与建设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第十篇 自然灾害
-- 第一章 历史灾情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灾情
---- 第一节 灾情趋势
---- 第二节 洪灾
---- 第三节 受灾面积
---- 第四节 受灾损失
第十一篇 农业区划
-- 第一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综合发展区
---- 第二节 枣粮林牧区
---- 第三节 粮牧林果区
---- 第四节 棉油作物区
-- 第二章 种植业资源数据更新调查
---- 第一节 种植业调查
---- 第二节 蔬菜生产调查
第十二篇 气候 农事 农谚
-- 第一章 气候
-- 第二章 农事撮要
-- 第三章 农谚
第十三篇 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章 合作化时期的经营管理
---- 一、互助组
---- 二、初级社
---- 三、高级社
---- 四、人民公社
-- 第二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管理
---- 一、完善土地承包制
---- 二、清理整顿农村财务
----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
---- 四、会计制度改革
---- 五、开展农村审计
---- 六、实行农村财务公开
---- 七、搞好农产品成本核算
---- 八、开展农户家庭记帐
--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农业机具与管理
-- 第一章 农具和农机
---- 第一节 旧农具
---- 第二节 新农具推广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第二章 经营形式与服务组织
---- 第一节 经营形式
---- 第二节 排灌机械
---- 第三节 服务组织
-- 第三章 机务管理
---- 第一节 农具保养
---- 第二节 机具改装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办法
---- 第三节 成本核算
-- 第五章 油料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油料供应
-- 第六章 农机安全监理及农机产品鉴定
---- 第一节 安全监理
---- 第二节 试验鉴定
-- 第七章 供应维修
---- 第一节 供应
---- 第二节 修理
第十五篇 农业宣传教育
-- 第一章 宣传
---- 第一节 表彰先进
---- 第二节 技术职称评定及晋升
---- 第三节 举办展览
---- 第四节 报刊发行
---- 第五节 摄制声像
---- 第六节 通迅报道
---- 第七节 举办农民技术知识大奖赛
---- 第八节 举办论文大赛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学会活动
第十六篇 机构 人员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局属单位领导人员变更
第十七篇 农业大事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