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城市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2年11月
目录
封面
兰州市志 第十二卷 城建综合志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兰州市志》学术顾问
《兰州市志》主编、副主编、编辑
兰州市城建综合志编纂委员会
兰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现任成员名单
总序一
总序二
凡例
图片
--
1966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视察兰州城
--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彭德怀视察兰州城市建设时和群众在一起
--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兰州市容
--
1994年3月2日建设部部长侯捷在甘肃省委书记闫海旺、省建委主任张国杰、兰州市副市长杨良琦、市政府顾
--
清(光绪)《金城揽胜图》
--
黄河穿过兰州城区(1999年摄)
--
兰州市区中心区东方红广场周围(2001年摄)
--
兰州市城区黄河南岸南滨河东路一带(1999年摄)
--
北滨河中路(2000年摄)
--
民国时期的金城关
--
兰州是惟一的黄河流经市区的省会城市(1999年摄)
--
庆阳路(1999年摄)
--
20世纪40年代的兰州握桥
--
中川高速公路(1999年摄)
--
西(固)新(城)线道路(1999年摄)
--
清末镇远浮桥
--
白塔山下的中山桥(1999年摄)
--
兰州黄河大桥(1999年摄)
--
民国时期的兰州黄河铁桥驼队
--
兰州黄河铁桥在施工中
--
兰州第一座斜拉桥——银滩黄河大桥(2000年摄)
--
东方红广场(1999年摄)
--
1951年的中央广场
--
培黎广场(1999年)
--
中央广场 (1999年摄)
--
中川飞机场(1999年摄)
--
兰州火车站(1999年摄)
--
污水处理厂(1999年摄)
--
1919年的兰州公交人力车
--
公交汽车(1999年摄)
--
西关什字建筑(1999年摄)
--
解放前兰州市郊人民居住的窑洞
--
兰州城市建设一角(2000年摄)
--
雁滩人工湖住宅小区(1999年摄)
--
大教梁住宅小区(1999年摄)
--
五泉山广场住宅楼(2000年摄)
--
兰州新建的住宅小区(1999年摄)
--
工人文化宫(1999年摄)
--
兰州世纪广场(右)与中匈国际友好大厦(左)(2000年摄)
--
西关清真寺(1999年摄)
--
甘肃省图书馆(1999年摄)
--
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年摄)
--
白塔山公园(1999年摄)
--
市树——国槐
--
五泉山公园(1999年摄)
--
市花——玫瑰
--
绿色公园(1999年摄)
--
西湖公园一角(1999年摄)
--
兰州水车(1999年摄)
--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1999年摄)
--
南北两山绿化(1999年摄)
--
丝绸古道(1999年摄)
--
黄河风情线之夜一
--
黄河母亲(1999年摄)
--
绿色希望(1999年摄)
--
黄河风情线
--
黄河风情线之夜二(1999年摄)
--
黄河风情线之夜三
--
市志办、市建委领导及城建综合志编辑人员合影
--
南北两山绿化(1999年摄)
--
隋、唐、宋、明、清兰州城址变迁示意图
序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辑要
第一篇 城市环境
--
第一章 自然条件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自然地理要素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三、自然植被
------
四、气候
------
五、水文
----
第三节 市区自然环境
------
一、市区河道
------
二、市区河谷盆地
------
三、南北两山构成
----
第四节 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矿产资源
------
四、森林草地资源
------
五、光资源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一、地质灾害
------
二、气象灾害
--
第二章 社会因素
----
第一节 历史影响
------
一、远古居民遗址
------
二、城址变迁和省会城市的形成
------
三、建置
----
第二节 居民构成
------
一、民族
------
二、文化
------
三、职业
----
第三节 交通条件
----
第四节 产业结构
--
第三章 城市规模和经济与建设规模
----
第一节 城市规模
------
一、建成区
------
二、人口
----
第二节 经济规模
------
一、工业
------
二、农业
------
三、运输、邮电
------
四、商业、供销
------
五、外贸、旅游
------
六、财政、金融、保险
------
七、人民生活
----
第三节 建设规模
第二篇 规划建设
--
第一章 测绘与勘察设计
----
第一节 控制测量
------
一、平面控制测量
------
二、高程控制测量
----
第二节 地图测绘
------
一、地形
------
二、地籍
------
三、专题地图与地图集
----
第三节 勘察
------
一、土地勘察
------
二、地质勘察
----
第四节 设计
------
一、市政设计
------
二、建筑设计
--
第二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旧城布局
----
第二节 总体规划
------
一、概况
------
二、城市性质
------
三、城市规模
------
四、城市布局
----
第三节 专项规划
------
一、市政公用设施
------
二、公共服务设施
------
三、人防战备设施
------
四、环境保护
------
五、郊区规划
------
六、小城镇规划
----
第四节 分区详细规划
------
一、城关中心区
------
二、东岗分区
------
三、盐场和徐家湾分区
------
四、七里河分区
------
五、安宁分区
------
六、西固分区
------
七、雁滩分区
----
第五节 兰州市 第三次总体规划框架
--
第三章 市政公用设施
----
第一节 城市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广场与道路照明
------
一、广场
------
二、道路照明
----
第四节 供水
------
一、水源
------
二、简易临时供水工程
------
三、永久性供水系统
------
四、单位自备供水工程
----
第五节 排水
------
一、形成与发展
------
二、雨水管网
------
三、污水管网
------
四、污水处理厂
----
第六节 公共交通
----
第七节 城市供热
------
一、锅炉供热
------
二、热电厂供热与电热
------
三、太阳能供热
----
第八节 城市燃气
------
一、液化石油气
------
二、煤气
------
三、天然气
--
第四章 交通邮电设施
----
第一节 交通
------
一、古道
------
二、驿道
------
三、公路
------
四、铁路
------
五、民航
------
六、水运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五章 生态环境
----
第一节 南北两山绿化
----
第二节 城区绿化美化
------
一、道路绿化
------
二、广场绿化
------
三、滨河绿地
------
四、防护绿地
------
五、专用绿地
------
六、生产绿地
----
第三节 城市雕塑
----
第四节 市区主要公园
------
一、五泉山公园
------
二、白塔山公园
------
三、滨河儿童公园
------
四、雁滩公园
------
五、兰山公园
------
六、小西湖公园
------
七、西固公园
------
八、兰炼水上公园
------
九、金城盆景园
------
十、徐家山森林公园
------
十一、仁寿山公园
----
第五节 远郊风景区
------
一、兴隆山风景区
------
二、吐鲁沟风景区
------
三、石佛沟风景区
------
四、石门度假村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一、监测
------
二、治理
----
第七节 水资源保护
------
一、卫生防护
------
二、地下水资源管理
------
三、节约用水
--
第六章 环境卫生
----
第一节 垃圾清扫清运
------
一、街道清扫
------
二、垃圾清运
------
三、垃圾场
----
第二节 粪便清运与经营
------
一、收运
------
二、粪场
------
三、粪肥销售
----
第三节 环卫设施
------
一、公用厕所
------
二、私人厕所
------
三、垃圾容器
------
四、车辆
----
第四节 无害化处理
------
一、垃圾处理
------
二、粪便处理
--
第七章 建筑
----
第一节 古代建筑
------
一、古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
二、五泉山建筑群
------
三、白塔山建筑群
------
四、白衣寺塔
------
五、白云观(下观)
------
六、府城隍庙
------
七、三台阁
------
八、金天观
------
九、庄严寺
------
十、永登县感恩寺
------
十一、连城鲁土司衙门
------
十二、兰州西关清真寺
------
十三、四川会馆
------
十四、陕西会馆
------
十五、彭泽故居
----
第二节 近代建筑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筑
------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筑
------
二、“大跃进”与“调整”时期的建筑
------
四、“改革开放”后的建筑
--
第八章 黄河风情线
----
第一节 河道变迁与历史文化背景
------
一、河道变迁
------
二、历史文化背景
----
第二节 规划
----
第三节 建设
--
第九章 远郊县城与村镇规划建设
----
第一节 远郊区与县城规划
------
一、红古区总体规划
------
二、永登县城总体规划
------
三、榆中县城总体规划
------
四、皋兰县城总体规划
----
第二节 远郊区与县城建设
------
一、红古区城
------
二、永登县城
------
三、榆中县城
------
四、皋兰县城
----
第三节 村镇规划
----
第四节 村镇建设
------
一、解放前的村镇建设
------
二、解放后的村镇建设
--
第十章 城市防灾
----
第一节 防洪
------
一、防洪规划
------
二、防洪工程
------
三、防汛抢险救灾
----
第二节 抗震防震与滑坡防灾
------
一、地震烈度与场地设防区划
------
二、抗震防震措施
------
三、滑坡防灾
----
第三节 人民防空
------
一、民国时期的人民防空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防空
--
第十一章 城建单位与职工
----
第一节 勘察设计单位
------
一、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
二、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三、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四、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
五、铁道部 第一勘测设计院
------
六、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
七、中国石化兰州设计院
------
八、甘肃省农垦勘测设计院
------
九、兰州军区空军勘测设计院
------
十、兰州军区后勤部建筑勘测设计院
------
十一、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
------
十二、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十三、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第二节 建筑业企业
------
一、概况
------
二、兰州市 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
三、兰州市 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四、兰州市市政工程公司
------
五、甘肃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
六、甘肃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七、甘肃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
八、甘肃省金城建业股份有限公司
------
九、甘肃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
------
十、甘肃省第一安装工程公司
------
十一、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
------
十二、甘肃省机械化工程公司
------
十三、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建设公司
------
十四、甘肃省住宅建设公司
------
十五、兰州军区后勤部建筑工程总队
----
第三节 公用企事业单位
------
二、兰州市公共交通公司
------
三、兰州市热力公司筹建处
------
四、兰州市煤气总公司
----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单位
------
一、队伍
------
二、兰州华富集团公司
------
三、甘肃开盛集团公司
------
四、兰州金海湾房地产有限公司
------
五、甘肃兰东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六、兰州市房地产开发公司
------
七、兰州市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第五节 环境卫生单位
----
第六节 城建职工
------
一、勘测设计人员
------
二、建筑施工人员
------
三、公用企业人员
------
四、环境卫生单位人员
第三篇 城市管理
--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人员
----
第一节 市级管理机构
------
一、城市管理系统演变
------
二、兰州市建设委员会
------
三、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
------
四、兰州市房地产管理局
------
五、兰州市环境保护局
------
六、兰州市园林局
------
七、兰州市抗震办公室
------
八、兰州市防空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
九、防汛管理机构
------
十、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十一、兰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
------
十二、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
十三、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管理办公室
------
十四、兰州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公室
------
十五、兰州市建筑管理站
------
十六、兰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
十七、兰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
十八、兰州市城建档案馆
------
十九、环境卫生管理机构
------
二十、节约用水办公室与地下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
二十一、房地产经营公司
------
二十二、兰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
------
二十三、兰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
二十四、兰州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
二十五、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
----
第二节 区、县管理机构
------
一、城关区城市管理机构
------
二、七里河区城市管理机构
------
三、安宁区城市管理机构
------
四、西固区城市管理机构
------
五、红古区城市管理机构
------
六、皋兰县城市管理机构
------
七、榆中县城市管理机构
------
八、永登县城市管理机构
----
第三节 驻兰省级管理机构
------
一、甘肃省建设委员会
------
二、甘肃省建筑管理站
------
三、甘肃省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
四、甘肃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
五、甘肃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
------
六、甘肃省土地管理局
------
七、甘肃省环境保护局
------
八、甘肃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
九、甘肃省抗旱防讯办公室
----
第四节 管理人员
----
第五节 管理体制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管理体制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管理体制
--
第二章 法规
----
第一节 地方性法规与法规性文件
------
一、《兰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
二、《兰州市蔬菜基地管理办法》
------
三、《兰州市制止和处理违法建设办法》
------
四、《兰州市全民义务植树暂行办法》
------
五、《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
------
六、《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办法》
------
七、《兰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
八、《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建设管理办法》
------
九、《兰州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
------
十、《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
十一、《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
------
十二、《兰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
十三、《兰州市保护城市重点公共绿地的规定》
------
十四、《兰州市实施防治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特殊工程议案的决定》
------
十五、《东方红广场绿化美化改造及管理问题的议案的决议》
------
十六、《实施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议案的决议》
------
十七、《黄河兰州市区段40公里风情旅游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议案的决议》
----
第二节 市政府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
第三章 管理内容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一、建设用地管理
------
二、建筑规划管理
------
三、工程管线管理
------
四、违法建设管理
----
第二节 基本建设与工程建设管理
------
一、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管理
------
二、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
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管理
------
四、建设市场管理
------
五、城建档案管理
----
第三节 市政工程设施管理
------
一、城市道路管理
------
二、城市桥涵管理
------
三、排水设施管理
------
四、城市防洪设施管理
------
五、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
------
六、行政执法
----
第四节 公用事业管理
------
一、供水管理
------
二、公共交通管理
------
三、城市供热管理
------
四、城市燃气管理
------
五、违法违章管理
----
第五节 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
----
第六节 城市环境管理
------
一、环境规划
------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管理
------
三、大气环境管理
------
四、环境噪声管理
------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管理
------
六、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
七、园林绿化管理
----
第七节 房地产管理
------
一、产权管理
------
二、房产地籍管理
------
三、私房改造及落实政策
------
四、土地经营管理
------
五、房地产交易管理
------
六、房屋拆迁管理
------
七、住房制度改革
----
第八节 抗震防汛管理
------
一、抗震管理
------
二、防汛管理
第四篇 开发 研究 交流
--
第一章 综合开发
----
第一节 旧城改造
----
第二节 小区建设
------
一、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二、兰州雁滩商贸区
------
三、东岗综合实验居住区
------
四、雁滩安居工程小区
------
五、金港城开发区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二章 城市研究
----
第一节 机构与团体
------
一、兰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兰州市市政工程研究所
------
三、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
四、兰州市节地节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
------
五、兰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
六、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兰州有色金属建筑研究所
------
七、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
八、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
九、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环境保护研究所
------
十、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
十一、甘肃省土地规划研究室
------
十二、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
十三、兰州城市科学研究会
------
十四、兰州市土木建筑学会
------
十五、兰州市建筑业联合会
------
十六、甘肃兰州房地产协会
------
十七、兰州市房地产经济研究会
------
十八、兰州市环境科学学会
------
十九、市政设施管理委员会西北片组
------
二十、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
------
二十一、甘肃省工程图学学会
------
二十二、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
------
二十三、甘肃省土地学会
------
二十四、甘肃省城市科学研究会
----
第二节 科研项目
----
第三节 主要成果
------
一、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研究
------
二、黄河兰州段桥梁泄洪能力鉴定
------
三、处理黄河高浊度水实验研究
------
四、生化处理石油化工综合废水试验研究
------
五、窑洞及生土建筑研究
------
六、兰州市工业污染源调查报告
------
七、兰州市环境规划模型及对策研究
------
八、黄河兰州段沙门氏菌监测结果与评价
------
九、兰州西固地区光化学污染规律和防治对策研究
------
十、兰州地区环境污染综合调查与评价
------
十一、兰州市区冬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
十二、兰州市区建筑场地小区划
------
十三、兰州黄河大桥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十四、兰州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报告
------
十五、兰州市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对策研究
------
十六、兰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研究
------
十七、兰州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
十八、兰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系统工程研究
------
十九、兰州市柔性路面结构优化组合设计
------
二十、桥梁新型伸缩装置的应用研究
------
二十一、兰州市中川新区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
------
二十二、兰州市滑坡泥石流抗震防灾规划研究
------
二十三、兰州市村镇房屋抗震性能调查和编制抗震技术措施
------
二十四、兰州市城市发展规划研究
----
第四节 学术活动
------
一、民国时期的学术活动
------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术活动
------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学术活动
----
第五节 城建专业教育
------
一、学校
------
二、专业教学班和厂校联合办班的集中式学历教育
------
三、分散式学历教育和职工技术培训
----
第六节 城建史志
------
一、编纂书目
------
二、领导机构
------
三、人员培训
------
四、篇目拟订
------
五、资料收集
------
六、志稿撰写
------
七、史志成果
--
第三章 交流与合作
----
第一节 城建宣传
------
一、宣传机构
------
二、举办大型展览
------
三、自办报纸刊物
------
四、出版书籍画册
------
五、摄制专题录像片
------
六、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
七、利用新闻媒体宣传
----
第二节 对外交流
----
第三节 中外合作
------
一、技术引进与合作
------
二、合资合作
附录
--
一、兰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介绍
--
三、兰州市人民政府命名、更名的道路及广场
--
四、兰州市区主要街巷新旧街名对照表
--
五、兰州旧称八景与新十景
编后记
编纂说明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历任工作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