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县志

翁源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翁源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7年01月

目录

封面
翁源县志
版权页
领导题词
-- 原中共翁源县委书记、现韶关市政协主席李培秋同志题词
翁源县地方志编纂机构及审验单位
-- 翁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翁源县志》特邀顾问
-- 《翁源县志》编辑部
-- 翁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验收单位
图片
-- 翁源县行政图(1987年)
-- 翁源县地势图
-- 翁源县公路交通图(1993)
-- 翁源县龙仙镇街道图
-- 民国时期翁源县行政区域图
-- 清嘉庆年问翁源县行政图
-- 清嘉庆年问县城图(翁城)
-- 翁源县城龙仙镇乌瞰
-- 翁源县城城标
-- 翁源县城夜景
-- 翁源县人民政府
-- 翁源县人民政府内憩园
-- 翁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龙仙公园门
-- 翁源县人民政府招待所
--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视察翁源。
-- 霍英东先生在黄竹坪水电站奠基仪式上讲话
-- 省长刘田夫(右一)来翁源视察
-- 韶关市政协主席李培秋视察三华中学、右为县长黄建华
-- 原任中共翁源县委书记陈阳(右)在三华中学80周年校庆主席台上
--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企业家霍英东先生(左二)来翁源考察。
-- 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前右二)来翁源视察。
-- 现任中共翁源县委书记黄福印(左)与现任县长黄社珍在交谈工作
-- 原南海舰队政委(抗战时期在三华中学任教)、中共翁源县委第一任书记邓楚白(右三) 偕同原广东省卫生厅
-- 陈璘将军在韩国的后裔首次回宗地翁源省亲访问,受到数万人夹道欢迎
-- 陈璘后裔到陈氏宗祠瞻仰
-- 陈璘后裔在陈璘塑像前祭拜
-- 翁源县县长黄建华在陈璘将军塑像前致祭词
-- 陈璘后裔省亲代表团团长陈邦植与龙田村宗亲互赠礼物
-- 陈璘后裔与翁源宗亲在联欢晚会上载歌载舞
-- 应韩国陈璘后裔邀请,翁源县政府代表团赴韩回访。代表团与陈氏代表在皇朝别庙(亦称陈璘别庙)前合影。
-- 翁源访韩代表团部分成员与陈璘后裔在陈璘纪念碑前留影
-- 翁源跃进三级电站
-- 翁源南龙11万伏变电站
-- 翁源翁菁水泥厂年生产水泥1577吨,图为车间一角
-- 翁源中外合资织造厂,图为车间一角。
-- 翁源林产化工厂生产的部分松香产品
-- 翁源化工实业公司生产的玻璃马赛克
-- 翁源生产的出口产品公园椅
-- 翁源出产的花菇
-- 岭南佳果——翁源正宗三华李,素有“夏令果王”之称,闻名遐迩,饮誉中外
-- 翁源生产的出口藤织工艺品
-- 青云山制药厂生产的“溪黄草茶”畅销海内外
-- 翁源电池厂生产的“顺风牌”电池,1989年获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第一,产品供不应求
-- 产品全部出口的翁源县服装厂车间一角
-- 青云山制药厂“溪黄草茶”车间一角
-- 翁源林产化工厂生产的聚合松香、软化点高,色浅,性能稳定,是高级油漆、油墨粘合剂的新型材料。产品质量达
-- 翁源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铁、硫铁矿储量最大
-- 翁源油墨厂生产的“天虹牌”快固亮光油墨,以其上乘的质量,合理的价格,深受广大用户的赞誉
-- 八泉日用化工厂出产的“驱蚊王”
-- 翁源出产的优质矿泉水——八仙泉
-- 翁源县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奖状
-- 飞机从六里飞机场起飞到林区喷药杀虫
-- 翁源县杉林连片
-- 翁源县毛竹林
-- 岩庄木材站一角
-- 夏季果王——三华李
-- 稀世珍果——九仙桃
-- 柑桔丰收
-- 农田基本建设后永久性农田灌渠
-- 群众集资修筑的山区公路
-- 群众集资建桥梁
-- 水稻连年丰收
-- 蔗林一隅
-- 翁源是全国六大蚕桑基地县之一。图为桑田一角
-- 翁源名优产品——香麻柚
--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及艺校学员来翁源演出
-- 翁源籍海内外五人书画展在广州展出
-- 翁源传统民间艺术——舞龙
-- 第一届中国三华李节暨翁源客家联谊会
-- 翁源传统民间艺术——飘色
-- 民乐吹奏——唢呐
-- 传统民间艺术——扛花轿
-- 县广播电视大楼
-- 翁源民间传统艺术——飘色
-- 翁源县重点中学——翁源中学
-- 群众集资办学新建的教学楼
-- 群众集资办学新建的教工宿舍
-- 学校课间操
-- 风光旖旎的滃江水系网布全县,水源充足,旱涝无虑
-- 客家人传统聚居围楼
-- 崛起在滃江上游的书堂石
-- 龙仙公园内的“望仙楼”
-- 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岩庄八角塔
-- 许明辉花问鸣篱(中国画)
-- 罗渊天地初诞(中国画)
-- 涂夫李白诗(书法)
-- 涂夫出淤泥而不染(中国画)
-- 刘国玉 秋山赋(中国画)
-- 刘国玉诗、书法
-- 涂志伟 七步诗(油画)
-- 战国时期陶罐
-- 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斧、石凿
-- 战国时期铜剑
--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
-- 东晋墓砖
-- 唐代墓葬
-- 战国时期陶罐
-- 唐代陶佛
-- 唐代陶罐
-- 唐代陶碟
-- 唐代铜盏
-- 宋代陶罐
-- 宋代陶碗
-- 窖场钱币
-- 宋代陶罐
-- 清代铁钟
-- 明代花瓶
-- 清代高颈花瓶
-- 凤冠
-- 清代香炉
-- 明代书剑
-- 犀刀
-- 九节土炮
-- 翁源象牙化石
-- 手饰
-- 1990年10月31日21时45分坠落在岩庄的「陨石」,专家命名为「岩庄陨石」
-- 明代供奉杯
-- 清代拱桥
-- 圣铐
-- 瑶族服饰
-- 八卦
-- 牛角
-- 雁鹰石陈氏宗祠。
-- 胜利公债券
--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驻地
-- 北江第一支队司令部驻地
-- 交通站通行证
-- 闽、粤、赣、湘军事形势图
-- 北江第一支队所辖地区图
-- 粤赣先遣支队第四大队委任令
-- 北一支队第三团布告
-- 古钱币
-- 林名(黑力)诗词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理
-- 第一章建置区划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第二节县治变迁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四节乡镇简介
-- 第二章地貌地质
---- 第一节地貌
---- 第二节地质
-- 第三章气候及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自然灾害
-- 第四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水
---- 第二节土地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第四节矿藏
第二编经济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建国前经济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经济发展
---- 第三节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
---- 第二节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三节种植业
---- 第四节畜牧业
---- 第五节渔业
---- 第六节农机
---- 第七节气象服务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管理
---- 第二节林区环境
---- 第三节林业资源
---- 第四节造林育林
---- 第五节林业经营
---- 第六节森林保护
-- 第四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管理
---- 第二节水利设施
---- 第三节防汛防旱
-- 第五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三节企业门类
-- 第六章工业
---- 第一节工业概况
---- 第二节工业管理
---- 第三节工业行业
---- 第四节名优产品与主要产品产量
---- 第五节中央、省、市属工业企业概况
-- 第七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交通设施
---- 第二节运输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八章邮电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邮电管理
---- 第三节邮政
---- 第四节电信
-- 第九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体制
---- 第二节商品购销
---- 第三节饮食服务
---- 第四节集市贸易
---- 第五节对外贸易
-- 第十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粮食管理
---- 第二节粮油集市
---- 第三节购销
---- 第四节储运
---- 第五节饲料供应
-- 第十一章财政
---- 第一节建国前财政
---- 第二节建国后财政
---- 第三节公债国库券
-- 第十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农业税
---- 第三节工商各税
-- 第十三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管理
---- 第二节货币与流通
---- 第三节金融业务
---- 第四节民间信贷
-- 第十四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节物价
---- 第三节计量
-- 第十五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城镇建设
---- 第二节乡村建设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四节房地产管理与开发
---- 第五节环境保护
-- 第十六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职工队伍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工资福利
第三编政治
-- 第一章政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翁源县地方组织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翁源县地方组织
---- 第三节中国民主同盟翁源县地方组织
-- 第二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民国时期参议会
---- 第二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普选
---- 第四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 第一节明、清时期县署、县衙
---- 第二节民国时期县公署、县政府
---- 第三节建国后行政机关
-- 第四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翁源县委员会
---- 第一节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历届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概况
-- 第五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侦察
---- 第四节看守羁押
---- 第五节消防
-- 第七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检察业务
-- 第八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审判案例
---- 第三节执行工作
---- 第四节案件复查
---- 第五节司法改革与人民调解
-- 第九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律师事务
---- 第四节公证业务
---- 第五节人民调解
-- 第十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优抚
---- 第三节革命老区建设
---- 第四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五节救灾救济
---- 第六节婚姻登记
---- 第七节殡葬改革
-- 第十一章人事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干部队伍
---- 第四节干部考核与奖惩
---- 第五节工资与福利
第四编军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三节建国后地方武装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兵役
---- 第二节建国后的兵役制度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二节建国后驻军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民兵整组
---- 第二节民兵训练
---- 第三节武器装备与管理
---- 第四节主要活动
-- 第五章主要战例
---- 第一节抗日战例
---- 第二节打击国民党军队战例
第五编文化
-- 第一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机构
---- 第二节群众文化
---- 第三节文艺创作
---- 第四节县志编纂
---- 第五节档案
---- 第六节文物
---- 第七节图书
---- 第八节广播电视电影
-- 第二章教育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私塾书房县学
---- 第三节学前教育
---- 第四节小学教育
---- 第五节中学教育
---- 第六节中等专业学校
---- 第七节成人教育
---- 第八节教师队伍
---- 第九节校务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经费
-- 第三章科技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科技成果与推广
---- 第三节科技队伍
---- 第四节科普
-- 第四章卫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防疫
---- 第四节公共卫生
---- 第五节妇幼保健
---- 第六节公费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
---- 第七节药政
---- 第八节医疗队伍与医疗设施
-- 第五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育设施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四节群众体育
---- 第五节体育竞赛
---- 第六节人才培训
第六编社会
-- 第一章民族人口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人口
---- 第三节婚姻家庭
---- 第四节姓氏
-- 第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居住
---- 第四节衣着
---- 第五节日用物品
---- 第六节消费结构
-- 第三章风俗
---- 第一节岁时节令
---- 第二节婚嫁礼俗
---- 第三节生育礼俗
---- 第四节丧葬礼俗
---- 第五节祭祀礼俗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客家话和普通话语音比较
---- 第三节词汇
---- 第四节语法
---- 第五节标音举例
第七编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邵谒
---- 梅鼎臣 梅佐
---- 陈璘
---- 吴广
---- 邱天民
---- 黄器先
---- 李林
---- 何清贤
---- 李祖恩
---- 杨德盛
---- 陈子巽
---- 李天保
---- 宋卓愈
---- 曾茂芳
---- 钟美珍
---- 何红
---- 卢灿
---- 廖春源
---- 徐尚同
---- 胡冬娣
---- 张贵
---- 梁展如
---- 赖剑夫
---- 官家骥
---- 肖亚彬
---- 许浈阳
---- 陈发元
---- 许赓梅
---- 李心钧
---- 王国华
---- 许见英
---- 张培莪
---- 梁维平
---- 何汝坚
---- 陈绍棠
---- 吴作干
---- 赖书庄
---- 涂锡鹏
---- 胡文雄
---- 林卧龙
---- 林舒兰
---- 涂夫
-- 二、烈士名录
附 录
-- 一、翁源史事考略
-- 二、翁源建置沿革考略
-- 三、旧《翁源县志》简介
-- 四、翁源县旧志序跋选
-- 五、碑记选
-- 六、文件辑录
-- 七、修志文献
续记
编后记
本志表格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