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目录
封面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编纂委员会
《庐山区志》编纂部
《庐山区志》审稿领导小组
《庐山区志》审定单位
庐山区之歌
庐山区行政区划图
图片
--
199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左二),在林业部长刘江(右一)、省委书记毛致用
--
199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右三),在省委书记毛致用(右四)
--
1998年8月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右一),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左二)乘汽艇视察长江庐山区段益公堤
--
2002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右三),在财政部长项怀诚(左一)、省委书记孟建柱(右四)、省
--
199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宋平(左一),视察五里乡前进村村办企业
--
1998年8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视察长江庐山区段益公堤水情、灾情
--
2003年5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右三),在省委书记孟建柱(右六),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
--
1957年5月9日,省长邵式平视察九江市郊联城、十里等乡农业社
--
2001年4月24日,省委书记孟建柱(前排中)在市委书记刘上洋(前排右一)等领导陪同下,视察驻区企业
--
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
--
区委、区政府办公楼旧址
--
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大楼
--
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区广播电视大楼
--
九江火车站
--
九江长江大桥
--
鄱阳湖大桥
--
昌九、九景高速公路交汇处
--
昌九、九景高速公路荷花垅转盘
--
十里城区一角
--
姑塘集镇建设
--
小区建设一角
--
长虹大道
--
九江城南综合市场
--
京九民生家居汇展中心
--
华东装饰材料市场
--
九江汽配城
--
庐山区生态工业城
--
五里荣达制农厂
--
虞家河三宇电子有限公司
--
十里民营工业小区
--
昌河汽车制造公司
--
清华同方
--
九江仪表厂
--
七0七研究所
--
芳兰湖水产示范区
--
莲花大棚蔬菜示范区
--
庐山万亩花卉苗木基地
--
多种养殖
--
马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景象
--
庐山区中学
--
逸夫楼——虞家河乡中心小学
--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业干部管理学校(今九江学院本部)
--
新港镇农民唢呐队
--
莲花镇农民舞龙队
--
虞家河乡农民高跷队
--
社区文化生活
--
新港益公堤抗洪抢险
--
南京军区驻闽某工兵团官兵在乌石矶险段连续奋战37小时,排除长江大堤滑波重大险情
--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在新港益公堤慰问抗洪战士
--
1998年9月15日,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倾城欢送抗洪抢险部队官兵班师回营
--
碧龙潭
--
石门涧瀑布
--
剪刀峡瀑布
--
西林寺
--
铁佛寺
--
东林寺
--
濂溪占墓
--
徐宝璜墓
--
姑塘海关
--
唐代护法力士像
--
华丰桥
--
奉宪禁碑
--
柳公权残碑
--
区志办全体编纂人员在市志办俞伟心副主任率领下,赴南昌市西湖区学习编志工作经验,并与西湖区志办全体人员
--
庐山区志编纂工作培训班全体人员合影
--
庐山区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与编审人员合影
题词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建置区划
--
第一章历史沿革
--
第二章区域区划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第二节行政区划
--
第三章城乡概况
----
第一节城区
----
第二节乡镇
卷二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四节发展简史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特征
----
第二节类型
----
第三节山丘
----
第四节水系
--
第三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类型
----
第二节养分状况
----
第三节植被
--
第四章气候 物候
----
第一节气候要素
----
第二节气候特征
----
第三节灾害性气候
----
第四节物候
----
第五节气候区划
--
第五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矿产
----
第四节野生动植物
--
第六章灾异纪略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干旱
----
第三节风雹霜雪灾
----
第四节地震
卷三人 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人口变动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家庭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性别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六节民族构成
----
第七节姓氏构成
----
第八节残疾人口
--
第三章人口生育
----
第一节计划生育
----
第二节优生节育
卷四人民生活
--
第一章经济收入
----
第一节农民
----
第二节职工
--
第二章消费积累
----
第一节消费水平
----
第二节衣食住用
----
第三节家庭积累
卷五农 业
--
第一章土地制度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社队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国家与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生产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动力
----
第三节生产工具
----
第四节农业区划
--
第三章作物种植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蔬菜
----
第四节庐山云雾茶
--
第四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品种改良
----
第三节土壤改良
----
第四节作物栽培
----
第五节作物保护
卷六林业 水利
--
第一章林业
----
第一节森林资源
----
第二节营林生产
----
第三节森林保护
----
第四节林木经营
----
第五节林政管理
--
第二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设施
----
第二节水利投资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第四节水政管理
卷七畜牧 水产
--
第一章畜牧
----
第一节畜禽品种
----
第二节饲养繁殖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二章水产
----
第一节水面
----
第二节水产品
----
第三节养殖
----
第四节特种水产养殖
----
第五节捕捞
----
第六节鱼病防治
----
第七节渔政
卷八商业 粮油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商业市场
----
第三节商品购销
----
第四节饮食服务业
--
第二章粮油
----
第一节经营机构
----
第二节粮油购销
----
第三节加工
----
第四节储运
----
第五节粮油票证
卷九乡镇企业
--
第一章企业总情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企业门类
----
第三节企业职工
--
第二章经营与管理
----
第一节管理
----
第二节经营
----
第三节职工队伍建设
----
第四节新产品开发
卷十旅 游
--
第一章自然景观
----
第一节三叠泉景区
----
第二节碧龙潭景区
----
第三节马祖山景区
----
第四节吴障岭景区
----
第五节马尾水景区
----
第六节莲花洞景区
----
第七节剪刀峡景区
----
第八节石门涧景区
--
第二章人文景观
----
第一节西林寺
----
第二节东林寺
----
第三节铁佛寺
----
第四节海会寺
----
第五节定慧寺
----
第六节白鹿洞书院
----
第七节白居易草堂
--
第三章胜迹
----
第一节遗址
----
第二节宗祠故宅
----
第三节古桥
----
第四节墓冢
--
第四章旅游经营
----
第一节旅游线路
----
第二节旅游交通
----
第三节旅游服务
----
第四节旅游经济
卷十一交通邮电电力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交通线路
----
第二节交通运输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三章电力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供电
----
第三节线路
----
第四节发电
----
第五节农网改造
卷十二城建 环保
--
第一章城区建设
----
第一节路桥 房屋
----
第二节公共建筑
----
第三节市政设施
----
第四节市容管理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
----
第二节村庄
----
第三节移民建镇
--
第三章建筑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施工设备
----
第三节质量管理
--
第四章房地产
----
第一节房产管理
----
第二节房地产开发
----
第三节白蚁防治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保机制
----
第二节污染状况
----
第三节污染治理
卷十三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与统计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统计管理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监管
----
第二节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三节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价变化
----
第二节价格管理
----
第三节价格服务
----
第四节收费管理
----
第五节价格收费监督
--
第四章审计监督
----
第一节国家审计
----
第二节内部审计
----
第三节社会审计
--
第五章计量标准管理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质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管理
--
第六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地籍管理
----
第三节用地管理
----
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
第五节土地监察
--
第七章烟草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案件稽查
卷十四财税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四节债券
----
第五节国有资产管理
----
第六节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农业各税
----
第四节基金及个人所得税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存款
----
第三节贷款
----
第四节货币
--
第四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机构
----
第二节保险业务
卷十五党 派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庐山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共庐山区委员会
----
第二节基层党组织
----
第三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组织建设
----
第五节宣传教育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七节统一战线
----
第八节落实政策
--
第二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庐山区支部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庐山区支部
----
第三节中国民主建国会庐山区支部
----
第四节中国民主促进会庐山区支部
----
第五节中国农工民主党庐山区支部
----
第六节九三学社庐山区支社
卷十六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区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节政府法制
----
第四节信访工作
----
第五节外事侨务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全委会议
----
第二节常委会议
----
第三节主要活动
卷十七社 团
--
第一章工人团体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工会代表大会
----
第三节工会活动
--
第二章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少年团体
--
第三章妇女团体
----
第一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二节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妇联活动
--
第四章其他团体
----
第一节工商团体
----
第二节科技教育团体
----
第三节残疾人团体
----
第四节老年人团体
----
第五节医药卫生团体
----
第六节统战宗教团体
----
第七节经济金融团体
----
第八节纪检检察官团体
卷十八民 政
--
第一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退伍安置
----
第三节烈士褒扬
--
第二章救灾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城乡低保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三章社会事务
----
第一节村级选举
----
第二节婚姻管理
----
第三节殡葬管理
----
第四节区划勘界
----
第五节地名工作
----
第六节老龄工作
----
第七节农村养老保险
卷十九人事劳动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机构编制
----
第二节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人员任用
----
第四节培训考核
----
第五节职称评定
----
第六节离休退休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就业安置
----
第二节职工培训
----
第三节劳动工资
----
第四节劳动监察
----
第五节劳保福利
----
第六节社会保险
卷二十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公安机关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户政管理
----
第四节政治保卫
----
第五节刑事侦查
----
第六节消防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检察机关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民行检察
----
第七节控告申诉
----
第八节检察技术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机关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案件执行
----
第七节告诉申诉与审判监督
----
第八节司法技术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司法机关
----
第二节法制教育
----
第三节司法服务
----
第四节法律公证
----
第五节律师事务
--
第五章综合治理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目标管理
----
第三节巡逻联防
----
第四节乡规民约
卷二十一军 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第二节兵员征集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民兵
--
第三章驻军和军事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军事设施
----
第三节军事活动
卷二十二科技 文化 体育
--
第一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组织
----
第二节科技普及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第二章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民间文艺
----
第三节文艺创作
----
第四节电影 戏曲
----
第五节广播 电视
----
第六节文物
----
第七节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三章史志档案
----
第一节党史征集
----
第二节方志编纂
----
第三节地名编释
----
第四节档案管理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机构
----
第二节体育设施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四节社会体育
----
第五节竞技体育
卷二十三教 育
--
第一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二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中学教育
----
第二节职业教育
--
第三章教育普及
----
第一节义务教育
----
第二节扫盲教育
----
第三节两基工作
--
第四章现代教育技术
----
第一节实验教学
----
第二节电化教学
--
第五章教学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教师队伍
----
第三节教学研究
----
第四节学籍管理
----
第五节教育经费
----
第六节校舍建设
----
第七节勤工俭学
----
第八节成人教育管理
卷二十四医药 卫生
--
第一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卫生监测
----
第二节疫病防治
----
第三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章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疫区疫情
----
第二节防治措施
----
第三节世行卫V
--
第三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专业队伍
----
第二节妇女保健
----
第三节婚姻保健
----
第四节儿童保健
--
第四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医疗队伍
----
第三节医疗设施
----
第四节医疗技术
--
第五章医药管理
----
第一节中医中药
----
第二节中西药管理
--
第六章医疗制度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医疗保险
----
第三节劳保医疗
----
第四节合作医疗
卷二十五宗教 风俗 传说
--
第一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伊斯兰教
----
第五节寺庙宫观
--
第二章风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时节习俗
----
第四节礼仪习俗
----
第五节迷信与禁忌
----
第六节陈规陋习
--
第三章传说
----
第一节地名传说
----
第二节人物传说
----
第三节其他传说
卷二十六方言 谣谚
--
第一章方言
----
第一节概貌
----
第二节姑塘方言语音系统
----
第三节词汇
----
第四节语法
--
第二章歌谣
----
第一节历史民歌
----
第二节山歌
----
第三节民谣
----
第四节劳动号子
----
第五节风俗歌
--
第三章熟语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惯用语
----
第三节歇后语
卷二十七人 物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第一节军政名人
------
陶侃
------
邱灵鞠
------
万衣
------
万嗣达
------
陈奉兹
------
项家达
------
陈世庆
------
刘瑞祺
------
徐秀钧
------
刘云樵
------
蔡公时
------
刘廷琛
------
李盛泽
------
唐翊之
------
徐清风
------
许德瑗
------
吴懋松
------
魏道明
------
许鹏飞
------
陈礼江
------
朱勇
------
陈孝
------
许德珩
------
周彬
----
第二节各界名士
------
慧远
------
伍乔
------
周敦颐
------
陈汝秩
------
陈汝言
------
普超
------
徐宝衡
------
陈作仁
------
许鸿模
------
黄鹏飞
------
胡昌鹤
------
崔高华
------
许宝秀
------
虞功溥
------
胡传国
------
廖泗贤
------
王秉辉
------
李启龙
------
夏宝林
------
释果一
------
谭旦冏
------
万心蕙
------
唐厚炎
--
第二章人物名录
----
第一节烈士名录
----
第二节离休干部名录
----
第三节各级各界领导人名录
----
第四节先进人物名录
----
第五节专业技术人才名录
卷二十八艺 文
--
第一章文选
----
第一节韵文
----
第二节散文
--
第二章著述目录
----
第一节清以前著述目录
附 录
--
附录一文告
--
附录二驻区单位
编后记
《庐山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