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市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91-2002
出版时间:
2005年09月
目录
封面
醴陵市志(1991~2002)
醴陵市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页
序
凡例
图片
--
醴陵城区鸟瞰
--
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模型(2002~2020)
--
醴陵市政区图
--
醴陵市交通志
--
醴陵市城区图
--
1995年5月1日举行的醴陵市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盛况。
--
1911年11月18日,纪念李立三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在醴陵一中体育馆隆重举行。
--
2001年9月20日,布隆迪国民议会议长莱昂斯·恩根达库马纳等人一行8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及省、
--
2002年5月24日,全市社会各界及左权将军亲属代表数百个在仙山公园左权将军纪念碑前隆重集会,纪念左
--
醴陵市自1986年与日本瑞浪结为友好城市以后,两地交往不断。图为2001年9月6日,应醴陵市政府的邀
--
中国共产党醴陵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
醴陵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政协醴陵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中共醴陵市委书记杨治平(左)向来醴视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汇报工作。
--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来醴视察,图为中共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邝邹飞(左)向周伯华(右)汇报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李铁映(右)来醴视察陶瓷产业。图为中共株市委书记肖邪念瑜(中)陪同李铁映一行群
--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中)来醴视察花炮产业。图为中共醴陵市委书记杨治平(右二)、等陪同杨正午一行在
--
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中)来醴考察,图为原中共醴陵市委书记、现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伍长春(左一)陪
--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株洲市委书记肖雅瑜(中)与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东富集团总裁王日新(左)在十届全国
--
毛泽东主席用瓷(简称“毛瓷”)
--
赠送英国女皇伊丽莎白的挂盘
--
赠送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挂盘
--
周恩来总理用瓷(胜利杯)
--
邓小平同志赠送日本裕仁天皇的文具
--
江泽民同志赠送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咖啡具
--
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釉下彩瓷瓶(左);2004年中国奥委会赠送给国际奥委会的“世界和瓶
--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将醴陵制作的釉下五彩瓷赠予国际奥委会部分人员并赠予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珍
--
釉下彩中餐具
--
陶瓷彩绘车间
--
500kV-110kVSF6气体绝缘互感器系列产品
--
高压电瓷电器总装车间
--
3.5万kV以下系列高压电资电器
--
醴陵作为“花炮之乡”,鞭炮烟花生产历史达1400余年,产品拥有13个系列3800多个品种,销往欧美亚
--
焰火燃放效果组图
--
烟共生产车间
--
醴陵焰火久负盛名,曾承办首都国庆50周年、澳门归、昆明世博会等大型庆典火焰火燃放晚会。
--
电信大楼
--
湘东医院住院大楼
--
火车站广场音乐喷泉
--
西山渌江大桥夜景
--
解放路
--
太一综合农贸市场
--
新金叶大酒店
--
醴泉大道
--
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
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大楼
--
醴陵市社会福利中心碧山老年公寓
--
醴陵火车站广场
--
湘东摩托车大市场成为湘东地区最大的摩托车销售点
--
醴陵陶瓷花炮大市场
--
醴陵市自来水公司厂区一角
--
解放东路绿公带
--
人民路
--
仙山广场
--
左权路
--
浙赣铁路复线醴陵段
--
浙赣铁路复线电气化提速改造醴陵路桥施工现场
--
320国道醴陵段
--
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施工场面
--
建设中的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东西主干道
--
拓宽改造后的106国道醴陵南段
--
瘦肉型生猪饲养
--
梅花鹿养殖
--
浦口镇早熟黄瓜
--
东富镇礼品西瓜
--
枧头洲乡春玉米
--
曾作为古代贡品的大障红辣椒
--
神福港镇万亩菜藕种植基地
--
湖南省名茶“翠云峰”毛尖生产基地——神福港镇江边山茶场
--
优质稻高产示范基地
--
被评为“湖南省放心菜基地”的富里镇反季节蔬菜基地
--
酒埠江灌区北干渠混凝土加固防渗工程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醴陵浦口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
--
醴陵农业科技示范园大棚温室区(上)、花卉苗木区(下)
--
农机收割
--
树龄1800年的古银杏
--
树龄1600年的古红桎木
--
郁郁葱葱的国外松
--
“世纪花园”居民小区
--
农村沼气的推广和应用
--
舒适的家居环境
--
步步高超市
--
乡村民居组照
--
湘运醴陵汽车站豪华大巴车队
--
在2003年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醴陵运动员共获2金、6银、3铅。
--
2001年12月4日,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勇夺女子标枪冠军的汤晓玲(中)载誉回醴,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
--
九洲影剧院文娱晚会
--
老年太极拳
--
社区秧歌队
--
社区腰鼓队
--
醴陵市2003年春节文艺晚会
--
农村中学的电脑室
--
醴陵四中校园
--
左权将军纪念碑
--
炮竹祖师李畋殿
--
李立三同志故居
--
渌水芳岛——状元洲
--
前清学府——渌江书院
--
燕子岩溶洞
--
山区平湖——官庄水库
--
仙山公园
--
八百年沧桑见证——渌江桥
--
醴陵斯文发祥地——梯云阁
--
湖南百景之一、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被誉为“红色官窑”——醴陵群力艺术陶瓷有限公司
--
广目天山寺(李尧摄)
--
清官偶像——包公庙
--
长庆寺五百罗汉堂
--
清初建筑——袁氏牌坊
--
曹洞祖庭——云岩寺 上图:大雄宝殿(李尧摄) 左图:昙晟舍利塔
--
民主革命先驱宁太一(宁调元)墓
--
醴陵优良乡土树种——王仙镇店湾村的景烈白兰(学名乐昌含笑)
--
财源塔
--
富里镇麻石老街
--
元末避乱险地——留仙寨
--
赵元塔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溢彩
--
浮桥
--
宋名臣祠
--
乡韵
--
惜红坊
--
秋
--
牧歌
--
山村即景
--
彩绘姑娘
--
直插云宵
--
村头
--
辣妹子
--
渡口
--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
李铁映 书
--
洪源清夏 邓景渊 作
--
李铎 书
--
游绍伟 书
--
油画 修敏华 作
--
杨水生 书
--
汤耀文 书
--
陈昌才 书
--
花瓶 李人中 绘
--
李立三
--
耿飚
--
宋时轮
--
汤飞凡
--
黎澍
--
左权
--
程潜
--
陈明仁
--
蔡申熙
--
朱克靖
--
陈觉
--
宁太一
--
历朝历代所修县(市)志
--
醴陵市志办自1987年成立以来,编研成果丰硕。图为历年所编修部分门志和年鉴。
--
《醴陵市志》(1991-2002)评稿会
--
《醴陵市志》(1991-2002)全体编纂人员合影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境域
--
第一章位置面积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区划调整
----
第一节撤销工作委员会
----
第二节乡镇建制
----
第三节城区行政区划
----
第四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置
--
第四章勘界
----
第一节勘界工作
----
第二节法定边界线
第二篇地理环境
--
第一章地貌
----
第一节地势
----
第二节地貌构成
----
第三节地貌分区
----
第四节土壤植被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季风
----
第二节热量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日照
----
第五节蒸发湿度
----
第六节风雾雪雷
--
第三章气象
----
第一节气象观测
----
第二节气象预报
----
第三节气象服务
----
第四节气象管理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水系
----
第二节地表水
----
第三节水文观测
----
第四节地下水
--
第五章矿藏
----
第一节金属矿
----
第二节非金属矿
----
第三节燃料矿
----
第四节矿泉水
--
第六章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三节生物引进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三寒
----
第四节大风、冰雹
----
第五节冰冻
----
第六节雷击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总量变动
----
第二节自然增减
----
第三节人口迁移
----
第四节人口流动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人口密度
----
第二节区域分布
--
第三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年龄结构
----
第二节性别结构
----
第三节文化结构
----
第四节行业结构
----
第五节民族结构
----
第六节姓氏结构
--
第四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管理机构、队伍
----
第二节人口教育
----
第三节政策措施
----
第四节节育方式
--
第五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第四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镇规划
----
第一节测绘
----
第二节规划
----
第三节管理
----
第四节实施
--
第二章城市建设
----
第一节市政工程
----
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园林绿化
----
第四节城区卫生
--
第三章房地产
----
第一节房产占有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三节住宅建设与旧城改造
----
第四节房产开发
----
第五节住房制度改革
--
第四章小城镇与村庄建设
----
第一节小城镇状况
----
第二节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中心集镇发展简况
----
第四节村庄建设
--
第五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使用
----
第二节地籍管理
----
第三节农田保护与土地开发
----
第四节执法监察
--
第六章城市管理
----
第一节组织与行政管理
----
第二节部门职能管理
----
第三节社区管理
第五篇环境保护
--
第一章城市环境质量
----
第一节大气环境质量
----
第二节水环境质量
----
第三节声环境质量
--
第二章污染治理
----
第一节大气污染治理
----
第二节废水治理
----
第三节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
----
第四节噪声控制
----
第五节生活污染治理
--
第三章环境管理
----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
----
第二节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
----
第三节排污申报登记
----
第四节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
第五节创办清洁文明工厂
----
第六节环境执法与处理纠纷事故
----
第七节排污收费
----
第八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
第九节自然保护
----
第十节环境宣传教育
--
第四章环保科研
----
第一节环境监测
----
第二节环保科研
----
第三节环保产业
第六篇国民经济综合
--
概述
--
第一章国民经济发展
----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
第二节社会总产出
----
第三节国民经济发展分析
--
第二章国民经济结构
----
第一节产业结构
----
第二节产品结构
----
第三节所有制结构
----
第四节劳动力结构
----
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
第三章国民经济效益
----
第一节农业经济效益
----
第二节工业经济效益
--
第四章影响因素与横向比较
----
第一节积极因素
----
第二节障碍因素
----
第三节横向比较
第七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
----
第一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
第二节计划物资管理
----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管理
----
第三节经济检查监督
----
第四节市场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市场价格
----
第二节价格调控
----
第三节收费管理
----
第四节价格监督
----
第五节价格服务
--
第四章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质量管理
----
第四节锅容管特设备管理
----
第五节行政执法
--
第五章审计监督
----
第一节国家审计
----
第二节内部审计
----
第三节社会审计
--
第六章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
--
第七章统计
----
第一节统计内容
----
第二节统计方法
----
第三节统计服务
----
第四节统计监督
----
第五节农村调查
第八篇工业
--
第一章概述
--
第二章体制改革
----
第一节国有企业改革
----
第二节集体企业改革
----
第三节“两个置换”
----
第四节“三资”企业中港合资企业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陶瓷工业
----
第一节企业
----
第二节产品
----
第三节原料工艺
--
第四章花炮工业
----
第一节企业
----
第二节产品
----
第三节安全生产
----
第四节科研检测
----
第五节工艺
--
第五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输变电
----
第三节供电
----
第四节发电
--
第六章建材工业
----
第一节防水材料
----
第二节水泥及预制件
----
第三节砖瓦
----
第四节石灰砂石
----
第五节耐火建材
--
第七章造纸包装印刷
----
第一节造纸
----
第二节包装
----
第三节印刷
--
第八章服装工业
----
第一节服装企业
----
第二节服饰产品
--
第九章化学工业
----
第一节橡胶塑料制品
----
第二节颜料金水
----
第三节氮肥碳素
----
第四节其他化工
--
第十章机械(机电)工业
----
第一节陶瓷机械
----
第二节花炮机械
----
第三节包装机械
----
第四节模具仪表
----
第五节机电产品
----
第六节其他机械
----
第七节机械修理
--
第十一章采掘工业
----
第一节黄金
----
第二节瓷泥
----
第三节煤炭
----
第四节铅锌银
----
第五节其他
--
第十二章食品工业
----
第一节粮食油脂
----
第二节糖果糕点
----
第三节肉食品乳制品
----
第四节白酒饮料
----
第五节调味品酱菜
----
第六节茶叶自来水
----
第七节其它食品
--
第十三章制鞋皮件箱包
----
第一节制鞋
----
第二节皮件箱包
--
第十四章其他工业
----
第一节家具
----
第二节饲料
----
第三节棉布
----
第四节其他
第九篇交通运输
--
概述
--
第一章公路交通
----
第一节线路
----
第二节站场
----
第三节桥梁
----
第四节养护
--
第二章铁路交通
----
第一节线路、车站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铁路维修
--
第三章内河航道
----
第一节航线码头
----
第二节航道管理
----
第三节民桥
--
第四章运输业
----
第一节运输工具
----
第二节客运
----
第三节货运
----
第四节搬运装卸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道路交通管理
----
第二节路政管理
----
第三节运政管理
----
第四节航政管理
----
第五节规费征稽
----
第六节出租车管理
----
第七节铁路营运管理
第十篇邮政电信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邮电局
----
第二节邮政局
----
第三节电信局
----
第四节醴陵移动
----
第五节醴陵联通
----
第六节醴陵铁通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业务
----
第三节设施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传真
----
第三节电话
----
第四节网络通信
第十一篇建筑业
--
第一章设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计风格
--
第二章企业
--
第三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施工技术
----
第二节施工机械
----
第三节安全质量
--
第四章安装装饰
----
第一节安装
----
第二节装饰
--
第五章外地建筑业务
--
第六章建筑管理
----
第一节招标投标
----
第二节执法监督
----
第三节工程监理
第十二篇农业农村发展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农作物
----
第二节种植技术
----
第三节农业行政执法
----
第四节农业基地建设项目管理
----
第五节管理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
第二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
----
第二节造林营林
----
第三节森林保护
----
第四节林场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畜牧水产业
----
第一节畜牧
----
第二节水产
----
第三节特种养殖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水利
----
第一节工程建设
----
第二节抗洪抗旱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第四节水利管理
--
第五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田耕作机具
----
第二节排灌机具
----
第三节农畜产品加工机具
----
第四节农村运输机具
----
第五节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及推广
----
第六节农机安全监理
----
第七节管理机构
--
第六章农村合作经济管理
----
第一节土地承包管理
----
第二节农村财务管理
----
第三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七章农村社会发展
----
第一节小康建设
----
第二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
----
第三节农业综合开发
第十三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产业结构
----
第一节工业类
----
第二节建筑业类
----
第三节商业服务业类
----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类
----
第五节农业类
--
第二章经济类型
----
第一节集体企业
----
第二节股份合作企业
----
第三节个体私营企业
----
第四节中外(港)合资企业
--
第三章效益
----
第一节经济效益
----
第二节社会效益
--
第四章管理机构
第十四篇商贸服务
--
第一章体制改革
----
第一节商业企业
----
第二节供销企业
----
第三节物资企业
----
第四节粮食企业
----
第五节医药企业
----
第六节烟草企业
----
第七节外贸企业
--
第二章网点
----
第一节城区网点
----
第二节农村网点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粮食食油
----
第二节肉食品
----
第三节副食品
----
第四节生产资料
----
第五节陶瓷花炮
----
第六节废旧物资
----
第七节日用工业品
----
第八节木竹
----
第九节燃料
----
第十节文化用品
----
第十一节通讯器材
----
第十二节花卉
----
第十三节药业
--
第四章餐饮服务业
----
第一节餐饮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五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商品
----
第二节外贸经营
第十五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体制改革
----
第一节税制改革
----
第二节财政体制改革
----
第三节农村税费改革
--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工商各税
----
第二节农业各税
----
第三节行政性收费
----
第四节罚没收入
----
第五节专项收入
----
第六节其他收入
----
第七节上级补助收入
--
第三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财政上解
----
第二节经济建设费用
----
第三节教科文卫体事业费
----
第四节抚恤福利救济费
----
第五节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
第六节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
第七节行政事业管理费用
----
第八节经济部门事业费
----
第九节专项支出
----
第十节其他支出
--
第四章财税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预算管理
----
第三节会计管理
----
第四节财政监督
----
第五节税收征管稽查
----
第六节发票管理
----
第七节财源培植
----
第八节政府采购
----
第九节乡镇财税管理
----
第十节国有资产管理
第十六篇金融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中央银行
----
第二节国有商业银行
----
第三节政策性银行
----
第四节非银行金融机构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投放与回笼
----
第二节新版币发行
----
第三节电子货币
----
第四节纪念币(钞)
----
第五节反假币
--
第三章存款
----
第一节单位存款
----
第二节城乡居民储蓄
----
第三节利率
--
第四章贷款
----
第一节工业贷款
----
第二节农业贷款
----
第三节商业贷款
----
第四节乡镇企业贷款
----
第五节固定资产贷款
----
第六节消费贷款
--
第五章外汇
----
第一节外汇存款
----
第二节贷款创汇
----
第三节外汇管理
--
第六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结算
----
第二节代理业务
--
第七章保险
----
第一节险种
----
第二节保费
----
第三节赔付
--
第八章证券
----
第一节交易方式
----
第二节经营状况
--
第九章金融监管
第十七篇政党社团
--
第一章中共醴陵市地方组织
----
第一节机构组织
----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市委常委会议及重大决策
----
第四节市委重要活动
----
第五节党务工作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四节九三学社
----
第五节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工人团体
----
第二节青少年团体
----
第三节妇女团体
----
第四节工商业者团体
----
第五节科学技术团体
----
第六节文学艺术团体
----
第七节其他团体
第十八篇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人大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人民代表
----
第三节会议
----
第四节主要活动
----
第五节乡镇人大
--
第二章政府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政府职能
----
第三节施政方式
----
第四节施政纪略
----
第五节对外交往
----
第六节社会事务
--
第三章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会议
----
第三节主要活动
第十九篇劳动人事监察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力管理
----
第二节劳服企业
----
第三节劳动工资福利
----
第四节劳动保护安全监察
----
第五节职工社会保险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来源
----
第二节国家公务员
----
第三节干部结构
----
第四节职称评定
----
第五节工资福利
----
第六节干部管理
----
第七节人才市场
--
第三章监察
----
第一节案件查处
----
第二节执法监察
第二十篇民政
--
第一章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
第一节村(居)委会选举
----
第二节村民自治
----
第三节居委会建设
--
第二章城乡社会保障
----
第一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二节五保护供养
--
第三章社会救助
----
第一节自然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四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优抚工作
----
第二节退伍安置
----
第三节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
--
第五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福利彩票发行
----
第二节福利设施建设
----
第三节社会福利生产
----
第四节弃婴收养
--
第六章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
第一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
第二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
第三节地名管理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五节婚姻登记管理
----
第六节老龄工作
----
第七节殡葬管理
----
第八节残疾人事业
第二十一篇政法军事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国内安全保卫
----
第三节打击犯罪
----
第四节治安管理
----
第五节“110”报警服务
----
第六节监所管理
----
第七节消防管理
------
附:典型案例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贪污贿赂犯罪检察
----
第三节渎职犯罪检察
----
第四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五节林业检察
----
第六节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监所检察
----
第八节检察技术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执行工作
----
第七节审判监督案件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人民调解
----
第二节律师事务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基层法律服务
----
第五节“两劳”人员帮教
----
第六节普及法律知识
----
第七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
第五章军事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兵役
----
第三节驻军
----
第四节民兵
----
第五节人民防空
第二十二篇教育
--
第一章学前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
----
第二节学前班
--
第二章基础教育
----
第一节学校
------
附:学校选介
----
第二节学制课程
----
第三节“两基”达标
----
第四节素质教育
----
第五节升学考试
----
第六节教学研究
--
第三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
------
附:学校选介
----
第二节师范教育
----
第三节职业培训
--
第四章高等教育
----
第一节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二节函授大学
----
第三节自学考试
--
第五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职工教育
----
第二节干部文化教育
----
第三节农民教育
----
第四节老年人教育
--
第六章社会办学
--
第七章教师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培训
----
第三节职称
----
第四节待遇
--
第八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
----
第二节经费
----
第三节设施设备
第二十三篇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技研究
----
第一节工业科研
----
第二节农业科研
----
第三节医疗科研
----
第四节环保科研
----
第五节能源科研
--
第二章科技推广
----
第一节工业类
----
第二节农业类
----
第三节环保类
----
第四节能源类
----
第五节医卫类
----
第六节电子类
--
第三章科技普及
----
第一节科技培训
----
第二节科技下乡
----
第三节科技示范
----
第四节学术交流
--
第四章机构
----
第一节研究机构
----
第二节推广机构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第四节科技团体
--
第五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获奖项目
----
第二节科技成果选介
----
第三节专利工作
第二十四篇文化
--
第一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艺术
--
第二章社会文化
----
第一节民间文艺
----
第二节馆站文化
----
第三节职工文化
----
第四节校园文化
----
第五节休闲娱乐文化
----
第六节花炮文化
----
第七节陶瓷文化
--
第三章文化产业
----
第一节门类
----
第二节演出、放映场所
----
第三节文化市场管理
--
第四章图书
----
第一节图书馆、室
----
第二节图书发行
--
第五章戏剧电影
----
第一节花鼓戏
----
第二节皮影戏
----
第三节电影
--
第六章档案史志
----
第一节档案
----
第二节党史资料
----
第三节地方志年鉴族谱
--
第七章文物
----
第一节馆藏文物
----
第二节文物保护
----
第三节陈列展览
--
第八章名胜古迹
----
第一节古迹遗址
----
第二节自然景观
----
第三节古建筑
----
第四节纪念地
----
第五节文化胜迹
----
第六节佛寺道观
--
第九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协调机构
第二十五篇广播电视报刊
--
第一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广播电视管理
----
第四节株洲电视台湘东记者站
--
第二章报刊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期刊
第二十六篇体育
--
第一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教学
----
第二节课外活动
----
第三节学生运动会
--
第二章社会体育
----
第一节民间体育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农民体育
----
第四节老年人体育
----
第五节残疾人体育
--
第三章体育比赛
----
第一节球类
----
第二节游泳
----
第三节田径
----
第四节棋牌
--
第四章机构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场地设施
第二十七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公共卫生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第二节饮食卫生
----
第三节劳动卫生
----
第四节学校卫生
----
第五节化妆品卫生
--
第二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传染病
----
第二节职业病
----
第三节地方病
----
第四节常见和多发疾病
--
第三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四章诊疗技术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五章药品
----
第一节药材种植
----
第二节药品生产加工
--
第六章机构队伍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预防保健机构
----
第三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
第四节红十字会
----
第五节行政机构
----
第六节队伍
--
第七章管理
----
第一节医政管理
----
第二节药政管理
----
第三节公费医疗管理
----
第四节血液管理
----
第五节单采血浆站
----
第六节行政执法管理
第二十八篇社会生活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分配
----
第二节物质生活
----
第三节精神文化生活
----
第四节生活方式变革
--
第二章民风民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岁时习俗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第四节社会交往
----
第五节生产习俗
----
第六节伦理道德
----
第七节社会新风
----
第八节社会陋习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第二十九篇方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声母
----
第二节韵母
----
第三节声调
----
第四节声韵配合
----
第五节文白异读
----
第六节声韵调配合
----
第七节音韵特点
----
第八节方言音与北京音比较
--
第二章词汇构成
----
第一节名词构成
----
第二节动词构成
----
第三节形容词构成
----
第四节代词构成
----
第五节其他词类
----
第六节词汇、语法特点
--
第三章词汇选辑
----
第一节名词
----
第二节动词动宾短语
----
第三节形容词比喻语
----
第四节副词
----
第五节叹词
--
第四章语汇选辑
----
第一节生活俗语
----
第二节歇后语
----
第三节农谚
--
第五章特殊语音词汇
----
第一节特殊语音
----
第二节特殊词汇
第三十篇城管委、街道办事处、乡镇简况
--
第一章城管委街道办事处渌江乡
----
第一节醴陵市城区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来龙门街道办事处
----
第三节黄泥坳街道办事处
----
第四节西山街道办事处
----
第五节阳三石街道办事处
----
第六节渌江乡
--
第二章东乡片
----
第一节南桥镇
----
第二节富里镇
----
第三节白兔潭镇
----
第四节浦口镇
----
第五节王坊镇
----
第六节王仙镇
----
第七节大林乡
----
第八节东堡乡
----
第九节黄沙乡
--
第三章南乡片
----
第一节枧头洲乡
----
第二节东富镇
----
第三节孙家湾乡
----
第四节泗汾镇
----
第五节沈潭镇
----
第六节清水江乡
----
第七节船湾镇
----
第八节大障镇
----
第九节贺家桥镇
----
第十节马恋镇
----
第十一节嘉树乡
--
第四章西乡片
----
第一节转步乡
----
第二节神福港镇
----
第三节茶山岭镇
----
第四节栗山坝镇
----
第五节均楚镇
----
第六节军山乡
----
第七节高桥乡
----
第八节石亭镇
----
第九节长岭乡
--
第五章北乡片
----
第一节新阳乡
----
第二节仙霞镇
----
第三节板杉乡
----
第四节八步桥乡
----
第五节黄达嘴镇
----
第六节枫林市乡
----
第七节官庄乡
第三十一篇历代艺文作品选
--
第一章诗词
--
第二章楹联
第三十二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李畋
----
张余汾
----
邓文仪
----
文蔚雄
----
宋时轮
----
文于一
----
宋家修
----
殷德饶
----
耿飚
----
刘文学
----
王昌邦
----
王亚文
----
耿俊猛
----
杨得志
----
谢世澂
----
文家驹
----
刘佛年
----
彭哲明
----
李呈桂
----
唐肃
----
吕敬之
----
吴达成
----
刘景春
----
张石顽
----
张国华
----
李志远
----
杨慎之
----
李岳传
----
刘正佳
----
易声禹
----
贺泉清
----
王盛开
----
潘静仁
----
龙禹贤
----
张文韬
----
何正文
----
黎修荣
----
王道平
----
凌国康
----
吴从妙
----
刘正洪
----
叶宗群
----
陈正明
----
贺新根、贺西兵
----
高日芳
--
第二章人物表
----
一、醴陵市革命烈士英名补录
----
二、1987年以来去世人物名表
----
三、醴陵籍正县(处)级以上负责干部名表
----
四、醴陵籍正团(上校)以上军队负责干部名表
----
五、醴陵籍企业界知名人士名表
----
六、醴陵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一)
----
七、醴陵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二)
----
八、醴陵籍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名表
----
九、醴陵籍先进人物名表(1987-2002)
----
十、醴陵市历年全国劳动模范名表(1950~2002)
----
十一、1987~2002年醴陵体育健儿夺牌名表
----
十二、在醴陵工作的客籍知名人士名表
----
十三、醴陵籍“三胞”知名人士名表
----
十四、最近百年醴陵籍将军名录
----
十五、黄埔军校醴陵籍校友名录
限外辑要 2003~2004年醴陵发展与建设纪略
丛录
--
一、醴陵之最
--
二、醴陵地名考
--
三、醴陵置县考
--
四、醴陵迁治考
--
五、《醴陵市志》(1995年版)勘误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