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伊通满族自治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82-1985
出版时间:
1991年12月
目录
封面
伊通县志
版权页
《伊通县志》编纂委员会
《伊通县志》编辑工作人员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县志审稿验收组《伊通县志》审稿验收成员名单
四平市史志工作委员会参加《伊通县志》审稿验收成员名单
编写专业志(概况)单位和工作人员
图片
--
伊通县陆地卫星像图
--
伊通县城航空照片
--
伊通县政区图
--
伊通县地形图
--
伊通县城现状图
--
大孤山
--
小孤山
--
西尖山
--
东尖山
--
莫里青山
--
马鞍山
--
北尖山
--
大孤山石塔林
--
伊通河
--
马鞍山莲花泡
--
中国共产党伊通县委员会
--
中国共产党伊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通县委员会
--
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农作物病理检验
--
微机统计分析
--
县种子公司
--
种子烘干加工生产线
--
新兴巩固旱田机械播种
--
县农业机械公司
--
水稻大棚育苗
--
星杂五七九种鸡
--
东尖建国水田机械插秧
--
西门塔尔改良黄牛
--
县一鹿场梅花鹿
--
石门子水库
--
寿山水库
--
范家拦河闸
--
伊丹拦河闸
--
冬季捕鱼
--
干棒岭渡槽
--
景台黑牛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
县林业大楼
--
县直机关职工参加全民义务植树
--
样子岭人工林
--
各种玉米淀粉
--
县制酒厂
--
县啤酒厂
--
啤酒灌装生产线
--
县糊精厂
--
各种糊精
--
工程胶管
--
铁红和油漆
--
羊毛衫
--
伊一公输电线路
--
大孤山煤矿
--
伊通百货大楼
--
伊通商场服装大厅
--
伊通百货二商店
--
五金柜台
--
个体服装摊床
--
伊通镇供销社化妆品柜台
--
国营积盛宏药店
--
大孤山镇农贸市场
--
粮食调运
--
伊通粮库
--
强力送风仓
--
物资供应
--
油库
--
加油站
--
农贷统计分析
--
中国工商银行伊通支行
--
中国农业银行伊通支行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伊通支公司
--
县客运站
--
伊通--长春公路
--
乡村公路
--
县城北大桥
--
振兴大街(伊通大街)
--
职工住宅楼
--
正阳路
--
农村住宅
--
中华西路
--
农村新貌
--
话务班
--
电报
--
县邮电大楼
--
县广播电视管理局
--
电视转播
--
调频广播
--
伊通县地震办公室
--
景台镇石灰村气象哨
--
县一中校园
--
县职业高中
--
县实验小学升国旗仪式
--
县农技校畜牧课教学
--
县卫生职工中专
--
县二十四中教学楼
--
伊通镇中心小学
--
黄岭子乡中心小学教学楼
--
靠山护山小学
--
小孤山路家小学
--
县幼儿园上音乐课
--
县人民医院
--
大孤山中心卫生院病房楼
--
中医李子才诊病
--
院长沈正武行胃次全切手术
--
超声扫描
--
放射线医生阅片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
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
--
避孕知识宣传
--
做输卵管结扎术
--
幼儿哑铃操
--
县中小学运动会
--
老年健身操
--
县影剧院
--
抓嘎拉哈
--
伊通影院
--
县图书馆阅览室
--
评剧《红娘》剧照
--
二人转《西厢》剧照
--
花棍舞
--
跑旱船
--
老汉推车
--
欢快的元宵节
--
高跷
--
耍龙
--
舞狮
--
伊通革命烈士陵园
--
抗日烈士纪念碑
--
姬兴周烈士纪念碑
--
青年在烈士纪念碑前入团宣誓
--
景台革命烈士纪念碑
--
国画《暖》张鸿飞作
--
宣传画《祖国万岁》郭仲文作
--
版画《拖拉机站早晨》李正作
--
剪纸《向天歌》于福林作
--
国画《生机勃勃》廖福兰作
--
国画《松鹤延年》尹杰作
--
(清代)郑文炳作
--
(清代)依克唐阿作
--
李正中作
--
王敬思作
--
施永安作
--
孙英林作
--
吴通滞作
--
张铁骅作
--
徐志作
--
季国作
--
刘敏政作
--
祥云寺
--
白衣寺
--
叶赫圆通寺
--
东关帝庙(旗修庙)
--
碑碣
--
钟(原赫尔苏街)
--
伊通直隶州师范传习所
--
贤孝牌
--
城子清真寺
--
伊通镇清真寺
--
诰命
--
家谱
--
木制神偶
--
祖先影像
--
布制神偶
--
祭器
--
石狮蜡台
--
神帽
--
腰铃
--
神鼓
--
子孙绳
--
幔帐套
--
雕翎箭
--
瓷盆
--
七星剑
--
响盆
--
石猴
--
石虎
--
石凿(二道吉兴屯)
--
石犁(周家屯遗址)
--
石锄(景台赵家)
--
石刀(二道岭子)
--
石铲(景台昌盛东河北)
--
石锤(景台大榆树)
--
石斧(景台赵家)
--
陶罐(二道吉兴屯)
--
环状器
--
陶耳(二道吉兴屯)
--
豆把(白台子遗址)
--
鬲足(腰沟遗址)
--
真猛犸象臼齿化石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建置
--
第一章建治与隶属
----
第一节建治
----
第二节隶属
--
第二章境域与区划
----
第一节境域变化
----
第二节行政区划
----
第三节乡镇概况
卷二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山脉山峰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第三节伊通火山群
--
第三章气候物候
----
第一节四季特点
----
第二节气象要素
----
第三节气候区
----
第四节物候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天然泡塘
----
第三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六章生物
----
第一节植被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七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矿产资源
----
第四节植物资源
----
第五节动物资源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低温和霜冻
----
第二节干旱
----
第三节洪涝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风灾
----
第六节病虫害
卷三人口民族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变动
----
第二节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晚婚晚育
----
第三节独生子女
----
第四节优生优育
----
第五节鼓励与惩罚
--
第三章民族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民族分布
卷四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伊通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
----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伊通县委员会
----
第三节党的基层组织
----
第四节党的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
----
第五节党务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伊通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县党部
----
第二节党的基层组织
----
第三节活动
卷五群团
--
第一章工人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工会活动
--
第二章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少年先锋队
--
第三章妇女组织
----
第一节早期妇女组织与活动
----
第二节伊通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章农民组织
----
第一节农民会
----
第二节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章工商业者组织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商工公会
----
第三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四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科协活动
--
第七章文学艺术工作者组织
----
第一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
第二节文联活动
卷六政事记略
--
第一章反封建斗争
----
第一节焚毁巡检衙门
----
第二节护路斗争
----
第三节青年读书会
----
第四节伊通学湖
--
第二章反帝斗争
----
第一节火烧天主教堂
----
第二节于家沟惨案
----
第三节劳农赤卫队
----
第四节反日救国会
----
第五节伪军七连起义
----
第六节泉头事件
--
第三章解放后的政治运动
----
第一节土地改革斗争
----
第二节镇反 肃反
----
第三节“三反”、“五反”运动
----
第四节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
第五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六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卷七政权
--
第一章旧政权
----
第一节参议会
----
第二节州、县政府
----
第三节基层政府
--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选举
----
第二节历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办事机构
----
第三节乡(镇)政府
--
第四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通县委员会
----
第一节历届县政治协商会议
----
第二节政协工作
卷八人事劳动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编制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职工队伍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劳动生产率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制度改革
----
第二节奖励制度
----
第三节调整工资
----
第四节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
卷九民政
--
第一章支前
----
第一节支援解放战争
----
第二节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
第二章优抚
----
第一节残废抚恤
----
第二节牺牲、病故抚恤
----
第三节烈军属及残废军人抚恤
----
第四节定期定量补助
----
第五节旌表革命烈士
--
第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救灾
----
第二节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三节扶贫
----
第四节婚姻登记
----
第五节殡葬
--
第四章安置
----
第一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其他社会安置
卷十司法
--
第一章人民检察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派驻检察室
--
第二章人民法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人民法庭
--
第三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教育
----
第二节人民调解工作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工作
卷十一公安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旧时代警察机构
----
第二节人民公安机关
--
第二章刑事侦破
----
第一节清匪反霸
----
第二节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三节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章治安管理
----
第一节治安保卫组织
----
第二节社会治安保卫
----
第三节监管帮教
----
第四节户籍管理
--
第四章监所及武装警察
----
第一节监所
----
第二节武装警察
--
第五章消防
----
第一节消防建设
----
第二节火灾
卷十二军事
--
第一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旧兵役制度
----
第二节新兵役制度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清朝时期驻军
----
第二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东北沦陷时期驻军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驻军
----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清朝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东北沦陷时期地方武装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武装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武器装备
----
第三节训练
----
第四节民兵活动
--
第五章战备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战备活动
----
第三节防空设施
--
第六章兵事
----
第一节清代兵事
----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兵事
----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兵事
卷十三农业
--
第一章农田
----
第一节开发
----
第二节土地制度
--
第二章生产体制变革
----
第一节互助组
----
第二节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三节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农田建设
----
第一节农田改造
----
第二节土壤普查
----
第三节土壤改良
--
第四章农作物
----
第一节种植区划
----
第二节粮豆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节蔬菜
--
第五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作物栽培
----
第二节种子
----
第三节肥料
----
第四节植物保护
--
第六章副业
----
第一节种植业
----
第二节养殖业
----
第三节编织业
----
第四节采集业
--
第七章农业经济管理
----
第一节土地管理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八章农业服务机构和队伍
----
第一节服务机构
----
第二节技术队伍
卷十四农机
--
第一章旧式农具
----
第一节铲蹚农具
----
第二节播种农具
----
第三节收割脱粒农具
----
第四节粮食饲草加工机具
----
第五节运输农具
--
第二章新式农具与农具改革
----
第一节新式农具
----
第二节农具改革与推广
--
第三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田作业
----
第三节 农机具供应
--
第四章农机管理
----
第一节 农机经营体制
----
第二节 农机队伍
----
第三节 机务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监理
卷十五水利
--
第一章水库塘坝
----
第一节 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
----
第四节 塘 坝
----
第五节 拦河闸坝
--
第二章提水工程
----
第一节 机电灌站
----
第二节 农田机电井
----
第三节 防病饮水井
--
第三章灌区
----
第一节 大型灌区
----
第二节 小型灌区
--
第四章防洪治涝
----
第一节防洪
----
第二节治涝
--
第五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六章水 产
----
第一节孵化养殖
----
第二节捕捞
--
第七章防汛抗旱
----
第一防汛
----
第二节抗旱
--
第八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灌溉管理
----
第四节 渔业管理
----
第五节 水利投资
卷十六畜牧
--
第一章畜牧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大牲畜
----
第二节 猪、羊、鹿
----
第三节家禽
--
第二章良种繁殖
----
第一节畜类
----
第二节禽类
--
第三章饲养管理
----
第一节大牲畜
----
第二节猪羊
----
第三节家禽
----
第四节饲料
--
第四章畜禽疫病及防治
----
第一节畜类
----
第二节禽类
----
第三节肉品检疫
--
第五章畜牧兽医机构、兽医
----
第一节畜牧兽医机构
----
第二节兽医
卷十七林业
--
第一章林业资源
----
第一节 林业资源演变
----
第二节 林业资源现状
--
第二章林权归属
----
第一节 私有林
----
第二节 集体有林
----
第三节 国有林
--
第三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荒山造林
----
第三节 “四旁”植树
--
第四章营林建设
----
第一节 资源管理
----
第二节 封山育林
----
第三节 抚育采伐
----
第四节 木材生产与综合利用
----
第五节 营林投资
----
第六节 群众营林
--
第五章林木管护
----
第一节 山林防火
----
第二节 林木保护
----
第三节 木材管理
--
第六章林业企业机构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卷十八工业
--
第一章私营工业、手工业的改造
----
第一节 解放前的私营工业、手工业
----
第二节 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二轻工业
----
第三节 乡镇工业
----
第四节 部门工业
----
第五节 个体工业
--
第三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电工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第四节 食品工业
----
第五节 采矿业
----
第六节 印刷工业
----
第七节 造纸工业
----
第八节 纺织工业
----
第九节 服装鞋革工业
----
第十节 木材加工业
--
第四章工厂选介
--
第五章电力供应
----
第一节 县城供电
----
第二节 乡村供电
----
第三节 节约用电
卷十九交通邮电
--
第一章道路
----
第一节驿道
----
第二节乡路
----
第三节公路
----
第四节桥梁
----
第五节公路养护
--
第二章运输
----
第一节运输工具
----
第二节货运
----
第三节客运
----
第四节运输管理
----
第五节交通监理
--
第三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邮政业务
--
第四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卷二十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池建设
----
第二节 州、县厅舍
----
第三节 街道建设
----
第四节 县城公用房屋建筑
----
第五节 公共设施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乡镇建设
----
第二节 村屯建设
--
第三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
----
第二节 私房管理
----
第三节 房屋普查
----
第四节 宅基地管理
--
第四章建筑设计与施工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三节 建筑技术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卷二十一商业
--
第一章商业体制变革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商业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五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物资采购供应
----
第一节金属材料、机电设备
----
第二节建材、轻化工材料
----
第三节木材
----
第四节石油、煤炭
--
第三章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
第一节中小农具
----
第二节化肥、农药、薄膜
--
第四章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
第一节纺织品
----
第二节百货
----
第三节五金交电
----
第四节日用杂品
--
第五章副食品采购供应
----
第一节烟酒糖类
----
第二节肉蛋
----
第三节蔬菜
----
第四节水产、果品
--
第六章土特产品收购
----
第一节烟麻
----
第二节皮张、鬃毛
----
第三节编织品
----
第四节中药材
----
第五节山野菜、山果
----
第六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七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旅店业
----
第三节服务业
--
第八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 解放前的集市贸易
----
第二节 解放后的集市贸易
--
第九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商品出口
----
第二节 外汇留成及使用
卷二十二粮食
--
第一章粮食市场
----
第一节 解放前的粮食市场
----
第二节 解放后的粮食市场
--
第二章粮食征购
----
第一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粮谷出荷”
----
第二节 解放后的粮食征购
--
第三章粮食供应
----
第一节 城镇供应
----
第二节 特需供应
----
第三节 农村统销
--
第四章仓储、调运
----
第一节 义仓
----
第二节 粮库建设
----
第三节 粮食保管
----
第四节 粮油品质检验
----
第五节粮食储备
----
第六节 调运
----
第七节 盐业
卷二十三 财税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财务管理
----
第五节审计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税种
----
第三节税率
----
第四节征收
----
第五节税收管理
卷二十四金融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解放前金融机构
----
第二节解放后金融机构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 货币种类
----
第二节 货币比值
----
第三节 金银与现金管理
--
第三章储蓄、公债
----
第一节储蓄
----
第二节公债
--
第四章信贷
----
第一节 农业信贷
----
第二节 工商信贷
----
第三节 基本建设贷款
--
第五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保费、理赔
卷二十五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
----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和执行
--
第二章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物价调整
----
第三节 交换比价
--
第三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量
----
第三节 标准化
--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商标注册
----
第四节 经济合同
----
第五节 集市贸易管理
卷二十六教育
--
第一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 书院、学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二章专业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三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四章教 师
----
第一节 师资来源
----
第二节 教师队伍结构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五章教育制度
----
第一节 科举
----
第二节 教育方针与学制
----
第三节 考试制度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教学
--
第六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节 校舍和教学设备
----
第五节勤工俭学
卷二十七文化
--
第一章社会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图书
----
第三节档案
----
第四节 电影
----
第五节 戏剧
--
第二章民间文艺
----
第一节二人转
----
第二节书曲
----
第三节舞蹈
----
第四节民乐
----
第五节歌谣、故事、传说
--
第三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戏剧
----
第三节曲艺
----
第四节音乐
----
第五节美术、书法
--
第四章广播、电视、报刊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报刊
卷二十八科技气象水文
--
第一章科技
----
第一节科学研究
----
第二节情报交流
--
第二章地震
----
第一节防震抗震
----
第二节地震观测
----
第三节震情
--
第三章气象、水文
----
第一节气象
----
第二节水文
卷二十九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私人诊所
----
第二节县立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三节乡、镇卫生院
----
第四节企业卫生所
--
第二章卫生队伍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生技术人员培训
--
第三章医疗设施
----
第一节房屋建设
----
第二节医疗设备
--
第四章医药
----
第一节中药
----
第二节西药
----
第三节药政管理
--
第五章医疗技术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六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食品卫生
----
第三节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地方病防治
----
第五节结核病防治
----
第六节布氏杆菌病防治
----
第七节驱绦灭囊
--
第七章妇幼保键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八章医疗制度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合作医疗
卷三十体育
--
第一章体育运动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农民体育
----
第四节民间体育
----
第五节体育设施
--
第二章人才培养与输送
----
第一节人才培养
----
第二节人才输送
--
第三章体育比赛
----
第一节运动会
----
第二节球类
----
第三节滑冰
----
第四节中国象棋
卷三十一文物
--
第一章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城址
----
第三节古墓葬
----
第四节柳边、驿站、围场
----
第五节碑碣、戏楼、寺庙
--
第二章出土文物
----
第一节石器
----
第二节陶器
----
第三节古币
----
第四节古生物化石
--
第三章满族文物
----
第一节诰命、敕命、功牌
----
第二节谱书
----
第三节神器
----
第四节祭器
----
第五节生活用具
卷三十二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节天主教
----
第六节萨满教
--
第三章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结构
----
第三节称呼
----
第四节家谱、茔地
--
第四章习俗、礼仪
----
第一节满族习俗
----
第二节汉族习俗
----
第三节回族习俗
----
第四节朝鲜族习俗
----
第五节陋俗
--
第五章新风尚
----
第一节舍己救人
----
第二节拾金不昧
----
第三节助人为乐
----
第四节赡养老人
--
第六章时令节日
----
第一节传统节日
----
第二节纪念节日
----
第三节回族节日
--
第七章社团、帮会
----
第一节社团
----
第二节帮会
--
第八章方言、谚语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谚语
卷三十三人物
--
第一章传记
----
一
------
巴奇兰
------
鄂硕
------
费扬古
------
依克唐阿
------
齐绅甲
------
齐耀琳
------
齐长贵
------
齐忠甲
------
郭星五
------
郭桂五
------
宋锡誉
------
王继长
------
齐耀珊
----
二
------
李世超
------
李红光
------
姬兴周
------
于保合
------
宋慎德
------
秦淑云
------
秦淑华
------
金昌根
------
赵明信
------
李福
------
李坤
------
才云清
------
李富林
------
程斌
----
三
------
李延森
------
薛绍庚
------
连河
------
刘思宪
------
江冰
------
史桂恩
------
张锡全
------
李秋农
------
高友春
------
楚云亭
----
四
------
穆木天
------
刘文彬
------
王士达
------
赵青山
------
李德升
------
温沛发
------
米广恩
------
张忠盛
------
黄嘉俊
------
张循东
------
刘深懋
------
朱宝玉
------
吴玉清
--
第二章革命烈士名录
----
一 抗日战争时期
----
二 解放战争时期
----
三 抗美援朝时期
----
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附录
--
一修志始末
--
二旧志简介
--
三重要历史文献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