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志 综合卷

锦州市志 综合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卷包括行政建置篇、自然环境篇、人口篇、民族宗教篇和县区纪略篇。

内容时限: 1840-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09月

目录

封面
锦州市志综合卷
版权页
图片
-- 锦州市行政区划图
-- 锦州市街图
-- 胡耀邦同志视察锦州
-- 李鹏同志视察锦州
-- 辽沈战役纪念馆
-- 锦州市区鸟瞰
-- 市树——桧柏
-- 市花——月季
-- 锦州市区解放路一瞥
-- 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
--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鸟瞰
-- 锦州机场侯机楼
-- 锦州市西大桥夜色
-- 锦州港外轮首航
-- 锦州铁路编组场鸟瞰
-- 义县大石湖瀑布
-- 锦州炼油厂鸟瞰
-- 锦州城区夜景
-- 锦州大厦商场
-- 锦州市区高层住宅楼
-- 锦州中百商厦
-- 中国银行锦州支行大楼
-- 锦州邮电通讯枢纽大楼
-- 锦州市体育馆及体育场
-- 锦州市广播电视大楼
-- 锦州市锦州中学
-- 锦州市解放小学
-- 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锦州医学院
-- 节日中的高跷队
-- 锦州市中心医院外科大楼
-- 兴城海滨
-- 锦州市观音洞山
-- 北镇医巫闾山
-- 锦州市笔架山远眺

凡例
目录
综述
大事记
行政建置篇
-- 第一章 政区地域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一、锦州市行政区划
------ 二、市区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历代疆界
-- 第四章 地名
---- 第一节 城市路名
------ 一、锦州城区路名变化
------ 二、市区街路名录
---- 第二节 城区地名简介
------ 一、五里营子
------ 二、烧锅大坑
------ 三、大白楼
------ 四、北门口
------ 五、察院胡同
------ 六、文昌宫后胡同(府学胡同)
------ 七、青年会胡同
------ 八、四中胡同
------ 九、阜康门胡同
------ 十、郭家花园胡同
------ 十一、宜昌路
------ 十二、市场里
------ 十三、上海路
------ 十四、林西街
---- 第三节 部分乡镇地名
------ 一、绥中县辖境
------ 二、兴城县辖境
------ 三、锦西市辖境
------ 四、锦县辖境
------ 五、义县辖境
------ 六、北镇县辖境
------ 七、黑山县辖境
------ 八、太和区辖境
------ 九、南票、葫芦岛区辖境
---- 第四节 乡村地名演变
---- 第五节 主要地名考
------ 一、辽西
------ 二、锦州
------ 三、兴城
------ 四、严州兴城县
------ 五、桃花岛
------ 六、六股河
------ 七、东关站
------ 八、牛彦章村
------ 九、宜州、义州
------ 十、广宁镇
------ 十一、金代的望平县
------ 十二、葛王村
自然环境篇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特征
---- 第二节 地层
------ 一、太古界鞍山群
------ 二、下元古界辽河群
------ 三、上元古界
------ 四、古生界
------ 五、中生界
------ 六、新生界
---- 第三节 岩石
------ 一、侵入岩
------ 二、混合岩
---- 第四节 构造
------ 一、纬向构造体系
------ 二、经向构造体系
------ 三、新华夏构造体系
------ 四、华夏系构造体系
------ 五、华夏式构造体系
---- 第五节 水文地质
------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
------ 二、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水
------ 三、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 四、火山岩类孔隙裂隙水
------ 五、风化裂隙水
---- 第六节 工程地质
------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性质
------ 二、区域稳定性
------ 三、工程地质分区
------ 四、区内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第七节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 一、地磁场
------ 二、重力场
---- 第八节 地貌
------ 一、特征
------ 二、地貌类型
------ 三、地貌条件的利用及改造
-- 第二章 地形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山地
------ 一、绥中山地
------ 二、兴锦山地
------ 三、义锦山地
------ 四、义北山地
------ 五、医巫闾山地
---- 第三节 丘陵
------ 一、义锦丘陵
------ 二、闾山东西两侧丘陵
------ 三、黑山北部丘陵
------ 四、兴锦丘陵
------ 五、绥中丘陵
---- 第四节 平原
------ 一、绕阳河冲积平原
------ 二、大、小凌河冲积平原
------ 三、西部沿海平原与河谷平地
---- 第五节 盆地
------ 一、锦州盆地
------ 二、义县盆地
------ 三、永安堡盆地
------ 四、班吉塔盆地
------ 五、冷家沟盆地
------ 六、辽西走廊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概况
------ 一、气候特征
------ 二、四季划分
------ 三、各季气候差异
------ 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第二节 气温
------ 一、气温变化
------ 二、年较差与日较差
------ 三、界限温度与积温
------ 四、地温
------ 五、霜期、无霜期与冰期
---- 第三节 降水与蒸发
------ 一、降水
------ 二、蒸发
---- 第四节 气压与风
------ 一、气压
------ 二、风
---- 第五节 日照与光辐射
---- 第六节 温度、云与能见度
------ 一、温度
------ 二、云与能见度
---- 第七节 物候
------ 一、农作物物候期
------ 二、天然植物物候期
------ 三、动物物候期
-- 第四章 水系
---- 第一节 河流
------ 一、概况
------ 二、主要河流
---- 第二节 泉水
------ 一、山泉
------ 二、温泉
---- 第三节 海域
------ 一、海岸类型
------ 二、岛、礁、滩涂和海湾
------ 三、海水性质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一、类型及分布规律
------ 二、土壤分类系统
------ 三、各亚类土壤状况
---- 第二节 植被
------ 一、演替规律
------ 二、植被类型
-- 第六章 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一、特点
------ 二、利用状况
---- 第二节 水
------ 一、特点
------ 二、地表水与地下水
------ 三、利用情况
------ 四、水质污染
---- 第三节 矿藏
------ 一、能源矿藏
------ 二、金属矿藏
------ 三、非金属矿藏
------ 四、海盐
---- 第四节 野生植物
------ 一、纤维类
------ 二、油脂类
------ 三、淀粉、酿造类
------ 四、鞣料类
------ 五、芳香油类
------ 六、药用类
------ 七、土农药类
------ 八、观赏类
---- 第五节 野生动物
------ 一、昆虫
------ 二、两栖纲动物
------ 三、爬行动物
------ 四、鸟类
------ 五、哺乳纲(兽类)
---- 第六节 水生物
------ 一、淡水生物
------ 二、海洋生物
-- 第七章 自然风光
---- 第一节 山岳风光景区
------ 一、医巫闾山
------ 二、观音洞山
------ 三、虹螺山
------ 四、翠岩山
------ 五、三山
------ 六、首山
---- 第二节 湖泊风光景区
------ 一、乌金塘水库
------ 二、将军湖
---- 第三节 海滨风光景区
------ 一、葫芦岛
------ 二、大笔架山
------ 三、兴城海滨
------ 四、止锚湾海滨
---- 第四节 岩洞、瀑布风光景区
------ 一、岩洞
------ 二、瀑布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灾情特点
---- 第二节 水灾
------ 一、基本情况
------ 二、大水灾
---- 第三节 旱灾
------ 一、基本情况
------ 二、大旱灾
------ 三、特大旱灾
---- 第四节 风雹灾
------ 一、风灾
------ 二、雹灾
---- 第五节 虫灾
---- 第六节 疫灾
------ 一、鼠疫、霍乱、天花
------ 二、其他疫病
---- 第七节 震灾
------ 一、地震活动
------ 二、震灾情况
------ 三、灾害特点及规律
人口篇
-- 第一章 人口现状
---- 第一节 总人口及分布
---- 第二节 城市人口与农业人口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一、自然变动
------ 二、迁移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文化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性别构成
------ 一、年龄构成
------ 二、性别构成
---- 第四节 行业及职业构成
------ 一、行业构成
------ 二、职业构成
-- 第三章 人口发展
---- 第一节 发展速度与类型
------ 一、发展速度
------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
---- 第二节 婚姻家庭状况
------ 一、家庭
------ 二、婚姻
-- 第四章 人口政策
---- 第一节 晚婚
---- 第二节 生育
---- 第三节 节育
---- 第四节 奖励与限制
------ 一、奖励
------ 二、限制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市计划生育组织机构
------ 二、县计划生育组织机构
------ 三、区计划生育组织机构
------ 四、农村计划生育组织机构
------ 五、城镇街道、厂矿、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一、宣传队伍建设
------ 二、宣传内容、对象
------ 三、普及人口理论
------ 四、宣传形式
---- 第三节 生育计划管理
------ 一、编制生育计划
------ 二、执行生育计划
------ 三、生育统计
------ 四、抽样调查
------ 五、城市计划生育管理
---- 第四节 节育技术指导
------ 一、机构队伍
------ 二、节育新技术
------ 三、节育措施
------ 四、药具
民族宗教篇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民族政策
---- 第三节 满族
------ 一、迁徙与分布
------ 二、姓氏演变
------ 三、经济状况
------ 四、文化教育
------ 五、风俗习惯
---- 第四节 回族
------ 一、迁徙与分布
------ 二、姓氏及宗教信仰
------ 三、政治地位
------ 四、经济状况
------ 五、文化教育
------ 六、风俗习惯
---- 第五节 锡伯族
------ 一、迁徙与分布
------ 二、姓氏
------ 三、语言文字
------ 四、政治经济文化
------ 五、风俗习惯
---- 第六节 朝鲜族与蒙古族
------ 一、朝鲜族
------ 二、蒙古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一、传入与沿革
------ 二、信仰与流派
------ 三、节日及活动场所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一、传入与沿革
------ 二、信仰与活动
------ 三、伊斯兰教育
------ 四、宗教制度改革
------ 五、伊斯兰教团体
------ 六、自养企业
---- 第三节 天主教
------ 一、传入与沿革
------ 二、活动场所及分布
------ 三、宗教活动形式及节日
------ 四、社会服务事业
---- 第四节 基督教
------ 一、传入与沿革
------ 二、教派及分布
------ 三、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 四、信仰、节日及活动
------ 五、附属事业
---- 第五节 道教
------ 一、宗教信仰
------ 二、历史状况
县区纪略篇
-- 第一章 绥中县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镇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二章 兴城县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镇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三章 锦西市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镇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四章 锦县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镇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五章 义县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镇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六章 北镇县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镇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七章 黑山县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镇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八章 古塔区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工业
------ 三、商业贸易
------ 四、财政
------ 五、城区建设
------ 六、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第九章 凌河区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工业
------ 三、商业贸易
------ 四、财政
------ 五、城区建设
------ 六、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第十章 太和区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区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 第十一章 南票区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区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文化
------ 三、卫生
------ 四、计划生育
------ 五、体育
-- 第十二章 葫芦岛区
---- 第一节 政区建置
------ 一、政区地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状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人口民族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国民收入
------ 二、农业
------ 三、工业
------ 四、交通邮电
------ 五、商业贸易
------ 六、财政金融
------ 七、城区建设
------ 八、人民生活
---- 第四节 文化事业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艺术
------ 四、卫生
------ 五、计划生育
------ 六、体育
------ 七、新闻广播
历届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锦州市志》综合卷编审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