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河道治理、圩堤工程、农田灌排、农田基本建设、小水电建设、工程管理、防汛防旱等章。
内容时限:
0000-1990
目录
封面
溧阳县水利志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溧阳县水系图
--
溧阳县主要河道、水库千亩以上大圩位置图
--
南河城中河段--古胥溪河
--
中河--今县内引排能力最大之干河
--
中河上段之一角
--
1983年竹箦河拓浚工程现场
--
新开拓之北环河
--
“江南明珠”--沙河水库
--
沙河水库溢洪闸
--
大溪水库主坝一角
--
大溪水库坝下鱼池
--
大溪水库供水的溧城清溪水厂
--
平桥石坝--第一座连拱石坝水库
--
1952年首批兴建的龙虎坝水库
--
夏桥(秦公桥)今姿----原束水石桥“下五把锁”之一
--
昆仑老石拱桥
--
溧北翻水线
----
上兴提水站
----
竹箦提水站
--
平原圩区农田新貌
--
今日灌区防渗渠道
--
沙河水库在捕鱼
--
县水利工程处对外服务----打桩机在施工
--
1958年10月沙河水库大坝施工现场
--
竹木结构土轨道
--
拖拉机石磙压实
--
1935年疏浚宜溧运河--今南河
----
南渡桥河段
----
双桥河段
----
王家桥河段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概况
--
第一节 地貌
----
一、低山区
----
二、丘陵区
----
三、平原圩区
--
第二节 水系
--
第三节 水文气象
----
一、观测站点
----
二、降水
----
三、水位
----
四、流量
--
第四节 水旱灾害
--
第五节 水资源
----
一、地表水
----
二、过境水
----
三、地下水
----
四、水量平衡
----
五、水质保护
第二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干河
----
一、南河
----
二、中河
----
三、北河
----
四、丹金溧漕河
----
五、赵村河
--
第二节 主要支河
----
一、溧戴河
----
二、竹箦河
----
三、上黄河
----
四、后六河
----
五、中干河
----
六、朱淤河、大溪水库溢洪河
----
七、周城河、前宋水库溢洪河
----
八、沙河水库溢洪河
----
九、上兴河
----
十、上沛河
----
十一、梅渚河
----
十二、汤桥河
----
十三、拖板桥河
----
十四、后周河
----
十五、北环河
--
第三节 小型河道
--
第四节 县外河道
----
一、茅东进水闸引河
----
二、谏壁抽水站引河
----
三、秦淮新河
第三章 水库、塘坝建设
--
第一节 大型水库
----
一、沙河水库
----
二、大溪水库
--
第二节 中型水库
----
一、前宋水库
----
二、塘马水库
--
第三节 小(1)型水库
----
一、吕庄水库
----
二、大山口水库
----
三、永和水库
----
四、竹林寺水库
----
五、团结水库
----
六、大坝坊水库
----
七、姚河坝水库
----
八、下姚水库
----
九、丁村水库
----
十、野毛界水库
----
十一、石塘冲水库
----
十二、鸡笼坝水库
--
第四节 小(2)型水库
--
第五节 塘坝
第四章 圩堤工程
--
第一节 联圩并圩
----
一、皇圩
----
二、道成联圩
----
三、邹家灌区
----
四、大丘圩
----
五、西圩
----
六、北丰圩
----
七、南丰圩
----
八、南渡万亩联圩
----
九、乘马联圩
----
十、五联圩
----
十一、山龙灌区
--
第二节 圩堤修筑
----
一、整修加固
----
二、块石护坡
--
第三节 涵闸拆建
第五章 农田灌排
--
第一节 旧式提水工具
--
第二节 自流灌溉
--
第三节 机械灌排
--
第四节 电力灌排
----
一、竹连桥电力灌溉站
----
二、十万亩电力灌区
----
三、排涝站
----
四、多级补水站
----
五、大功率高扬程提水站
----
六、喷灌
----
七、井灌
--
第五节 泵站技术改造
第六章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 丘陵山区
--
第二节 平原地区
--
第三节 圩区
--
第四节 治理典型
----
一、邹家灌区河网化试点
----
二、高山冲连片治理
----
三、大丘圩圩内改造
----
四、金山环山沟工程
----
五、河心万亩方建设
第七章 小水电建设
--
第一节 水能资源
--
第二节 建设概况
--
第三节 现有水电站
----
一、沙河水库水电站
----
二、大溪水库水电站
----
三、平桥石坝水电站
第八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塘坝、水库
--
第二节 圩堤、涵闸
--
第三节 河道
--
第四节 机电排灌
--
第五节 水费
----
一、机电灌排水费
----
二、水利工程水费
--
第六节 综合经营
----
一、发展概况
----
二、先进典型
第九章 防汛防旱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一、机构
----
二、汛前检查
----
三、水文通信
----
四、规章制度
----
五、县抗排队
--
第二节 器材、经费
----
一、器材
----
二、经费
--
第三节 重大水旱灾害纪实
----
一、洪涝
----
二、干旱
第十章 水利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主要科技成果
----
一、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
----
二、契形小闸门研制
----
三、灰土拱桥研制
----
四、水库渔业高产技术试验研究
----
五、提高泵站效率技术措施试验研究
----
六、农用矩形分流式量水计研制
--
第四节 县水利学会
第十一章 水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一、县级水利机构
----
二、县属水利单位
----
三、区乡水利机构
----
四、群众性管理组织
--
第二节 经济政策
----
一、水利经费负担
----
二、土方用工负担
----
三、工赈和民工报酬
----
四、房屋拆迁补偿
----
五、挖压废耕地及青苗补偿
--
第三节 水利法规
附录
--
一、溧阳县主要山岭
--
二、胥溪、东坝
--
三、《前马荡浚河碑记》(清咸丰八年)
--
四、浚河桥梁建设
--
五、溧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标准圩堤的决定》(摘录)
--
六、水库移民库区开发建设简况
--
七、1974、1979年地震水利工程设施受损情况纪要
编后
编纂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