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镇志

青浦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系统、 准确记述时限内青浦镇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记事上限追溯到青浦大陆层的形成,下限止于公元2004年3月 (青浦镇建制撤销止)。 三、本志采用条目体,以篇分类。篇下设目、子目,详述各篇的具 体内容。 四、本志的历史纪年,新中国成立前用旧纪年,在旧纪年后用括号 注明公元纪年,新中国成立后概用公元纪年。旧纪年用汉字表述,公元 纪年用阿拉伯数字表述。 五、本志地域范围以2000年12月建新青浦镇(撤青浦镇、环城镇、 工业园区农委,建青浦镇)为界。 六、本志按厚今薄古的原则,重点记述现代史实。全志采用述、记、 志、传、表等表述形式,以志为主,诸体并用,互为补充。 七、志中人物传,按志书通则不为生者立传,入志人物均系有重大 社会影响的青浦镇籍人士;入志人物传略,以生年为序。 八、本志资料主要来自档案、《青浦县志》、报刊、各单位提供的资 料及采访口述材料,经考证核实后撰入志书,不注明出处,各项数据都 以统计部门资料为准。

内容时限: -2004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图片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位置
-- 沿革
-- 行政区划
-- 行政村选介
-- 青浦城垣
-- 青浦县旧衙署
第二篇 自然地理 人口
-- 地形 地貌 土壤
-- 河流
-- 气候 水文
-- 灾异
-- 人口
-- 计划生育
-- 姓氏
第三篇 农业
-- 农村生产关系
-- 种植业
-- 养殖业
第四篇 工业
-- 概况
-- 原青浦镇办企业简介
-- 经济开发区选介
-- 县属工业
-- 市属工业
第五篇 商贸
-- 沿革
-- 新中国成立初期商业
-- 镇属集体商业
-- 个体商业
-- 集市贸易
-- 国营商业
-- 股份制商业
第六篇 交通 邮电
-- 公路客运
-- 公路货运
-- 水上交通
-- 码头
-- 邮政
-- 电信
第七篇 财政 税务 金融
-- 财政
-- 税务
-- 金融
第八篇 政党 群众团体
-- 中国共产党
-- 党代表大会
-- 工会
-- 共青团
-- 妇联
第九篇 政权组织
-- 人民代表大会
-- 人民政府
-- 附:新中国建立前镇地方政权
第十篇 军事 武装
-- 军事概略
-- 驻军
-- 兵役
-- 地方武装
-- 人民防空
第十一篇 民政
-- 基层政权建设
-- 优抚安置
-- 救灾救济
-- 社会福利
-- 婚姻登记
-- 上山下乡与移民安置
-- 老龄工作
第十二篇 社会治安
-- 机构设置
-- 社会治安专项工作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户籍管理
-- 交通管理
-- 人民调解
-- 消防安全
-- 信访工作
第十三篇 市政建设
-- 市政规划
-- 市政道路建设
-- 里弄(街坊)
-- 桥梁
-- 驳岸
-- 标志性建筑
-- 绿化
-- 供电
-- 煤气
-- 供水
-- 污水处理
-- 市容环境管理
-- 居民住宅小区
第十四篇 教育 科技
-- 教育
-- 幼儿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 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
-- 科技
第十五篇 文化广电
-- 文化事业单位
-- 文化、演出团体
-- 娱乐场所
-- 群众文艺
-- 地方报刊
-- 文物古迹
-- 广播·电视
第十六篇 医疗卫生 体育
-- 医疗卫生
-- 体育
第十七篇 社会保障
-- 就业、再就业
-- 失业保障
-- 养老保险
-- 征地劳力和养老安置
-- 贫困救助
第十八篇 精神文明建设
-- 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
-- 创建国家卫生城镇
-- 爱心助老特色基地
-- 社会新风尚
第十九篇 民间习俗与方言
-- 时令
-- 婚嫁喜庆
-- 丧葬
-- 其他习俗
-- 陋俗和恶习
-- 方言
第二十篇 宗教、民族、侨务
-- 宗教
-- 民族
-- 侨务
第二十一篇 人物
-- 人物传略
-- 历代进士
-- 名医
-- 革命烈士
-- 党政军领导干部
-- 教授、副教授
-- 研究员
-- 高级编辑(编审)
--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 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教师
-- 高级工程师、农艺师、兽医师
-- 高级经济师
-- 劳动模范、先进人物
-- 旅外高级知名人士
附篇 解放乡志
-- 建制、历史沿革、概况
-- 人口、经济发展、生活变化
-- 教育、文化、宗教
-- 解放乡(人民公社)历任党政领导
-- 渔村选介
-- 渔家歌谣选
后记
青浦镇镇志编纂委员会
青浦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青浦镇志》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