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志

青州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青州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87

出版时间: 1989年02月

目录

封面
青州市志
青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参加初稿编写工作的主要成员
图片
-- 卧牛城标
-- 中国共产党青州市委员会青州市人民政府门景
-- 青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州市委员会办公楼
-- 云门山摩崖题刻(明代)
-- 驼山石窟造像(北周)
-- 范公亭
-- 冯玉祥题刻
-- 玲珑山郑道昭题刻(北魏)
-- 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状元卷
-- 青州市博物馆
-- 青州市卫生局
-- 潍坊教育学院
-- 青州市科技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青州宾馆——海岱青舍
-- 儿童乐园
-- 范公亭西路
-- 民国时期高家园滚水桥
-- 万年桥及桥栏浮雕二十四孝图之一
-- 青云桥
-- 荷花仙子像
-- 荷花桥
-- 青州汽车站
-- 青州市物资交易中心
-- 王府商场
-- 邮电局HJ09型编码纵横制交换设备
-- 省优产品——青州火柴
-- 青州卷烟
-- 获国家银质奖的铝箔纸
-- 铝箔纸生产车间
-- 全国优质酱香型白酒——云门陈酿
-- 有“抽纱之王”美称的青州花边大套
-- 石狮雕刻
-- 青州草制品
-- 部优产品——彩色电视机变压器
-- 青州市啤酒厂车间
-- 部优产品——“田乐牌”碳酸氢铵
-- 青州“大三剪子”
-- “任家刀”
-- SL3NB-1600A型石油泥浆泵
-- KBF-250可换孔板阀门
-- ZL30D型装载机
-- 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的CBZ4高压大排量齿轮油泵
-- 张庄百米渡槽
-- 钓鱼台水库大坝
-- 青州银瓜
-- 青州蜜桃
-- 吊晒柿饼
-- 青州柿果
-- 青州敞口山楂
-- 青州羊角辣椒
-- 青州烤烟
-- 青州雪里香椿
-- 偶园假山
-- 昊天宫之七宝阁
-- “三山联翠,障城如画”
-- 阳溪湖与顺河楼
-- 云门仙境
-- 青州影剧院
-- 云门剧院
-- 青州电视台
-- 青州市实验小学
-- 松林书院遗址
-- 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
-- 龙山文化时期甗
--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宜子孙玉璧
-- 南北朝盘口鸡首壶
-- 岩石文化时期簋
-- 唐代三彩钵
-- 商代鬲
-- 大汶口文化时期石铲龙山文化时期石镰
-- 商代铜钺
-- 春秋战国刀币
-- 东汉铁锁
-- 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压库币铜锭
-- 战国铜戈
-- 战国铜狩形水滴
-- 明代铜质千手观音
-- 国家一级文物——北齐临淮王像碑
-- 北齐石室线刻——商旅驼运图
-- 林则徐手迹
-- 清末镇江战役碑
-- 青州“五四运动”旗
-- 青州市行政区划图
-- 青州市城区图
-- 青州市交通旅游图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 置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境域变迁
-- 第四章 区划更易
-- 第五章 青州城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现状
-- 第六章 乡 镇
-- 第七章 村 庄
---- 第一节 自然村
---- 第二节 行政村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低山丘陵
---- 第二节 河谷阶地
---- 第三节 山前平原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无霜期 地温 冻土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气压 风
---- 第六节 湿度 蒸发
-- 第四章 水 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 壤
---- 第一节 棕壤
---- 第二节 褐土
---- 第三节 潮土
---- 第四节 砂姜黑土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矿产
---- 第三节 生物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第三篇 居 民
-- 第一章 数量和分布
---- 第一节 总量
---- 第二节 分布和密度
-- 第二章 变 动
---- 第一节 出生 死亡
---- 第二节 迁入 迁出
-- 第三章 构 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行业和职业构成
-- 第四章 素 质
---- 第一节 身体素质
---- 第二节 文化素质
-- 第五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六章 居民经济生活
----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七章 姓氏
第四篇 经济总述
-- 第一章 经济制度变革
---- 第一节 封建经济制度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国民经济调整
----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 国民收入
-- 第三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农轻重结构
----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五篇 城市建设
-- 第一章 城市建设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专业规划
---- 第三节 规划管理
-- 第二章 市政建设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道路
---- 第三节 公共交通
---- 第四节 供水
---- 第五节 排水
---- 第六节 供热
---- 第七节 照明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业演变
---- 第二节 勘测与设计
---- 第三节 建筑施工与管理
---- 第四节 典型建筑
-- 第四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清查登记
---- 第二节 房产类别
---- 第三节 房产税
---- 第四节 租赁
---- 第五节 交易
---- 第六节 拆迁 修缮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 附 乡村建设
第六篇 工 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轻工业
---- 第一节 卷烟 火柴
---- 第二节 造纸 印刷
---- 第三节 花边 发网
---- 第四节 剪刀 菜刀
---- 第五节 家具
---- 第六节 服装 鞋帽
---- 第七节 皮毛 皮革
---- 第八节 工艺品 纸制品
---- 第九节 纺织
---- 第十节 食品
---- 第十一节 电子
---- 第十二节 粮油加工
-- 第三章 重工业
---- 第一节 机械
---- 第二节 建筑材料
---- 第三节 冶金
---- 第四节 电力
---- 第五节 化工
-- 第四章 名优产品
第七篇 农 业
-- 第一章 综合农业区划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工具
---- 第三节 农田水利
---- 第四节 水土治理
---- 第五节 肥料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作物
---- 第二节 种植制度
---- 第三节 土壤耕作
---- 第四节 农田灌溉
---- 第五节 种子改良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四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良种引进
---- 第三节 苗木培育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林木保护
-- 第五章 牧 业
---- 第一节 家畜饲养
---- 第二节 家禽饲养
---- 第三节 野生动物饲养
----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六章 副业
---- 第一节 桑蚕
---- 第二节 其他
-- 第七章 渔 业
---- 第一节 鱼种生产
---- 第二节 成鱼生产
---- 第三节 水库捕捞
-- 第八章 国营场圃
-- 第九章 土特名产
第八篇 烟 草
-- 第一章 青州烤烟
---- 第一节 传人与发展
---- 第二节 种植
---- 第三节 烘烤
---- 第四节 购销
-- 第二章 卷 烟
---- 第一节 生产规模
---- 第二节 经营
---- 第三节 产品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三章 科学研究
---- 第一节 育种研究
---- 第二节 栽培研究
---- 第三节 植保研究
---- 第四节 烤房与机具研究
---- 第五节 卷烟工艺研究
第九篇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经营体制
-- 第二章 国内贸易
---- 第一节 商品购进
---- 第二节 商品销售
---- 第三节 商品仓储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
---- 第三节 出口渠道
第十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交通线路
---- 第二节 交通工具
---- 第三节 客货运输
----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二章 电 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传真通信
-- 第三章 邮 政
---- 第一节 网路
---- 第二节 工具及方式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第十一篇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支
---- 第三节 赋税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二章 金 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结算 侨汇
---- 第六节 国家委托业务
---- 第七节 保险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三节 经济技术协作
-- 第二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工人
---- 第二节 工资奖金
---- 第三节 劳保福利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价演变
---- 第三节 交换比价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合同管理 商标管理 广告管理
--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工业品标准化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监督
-- 第七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调查
---- 第二节 统计服务
---- 第三节 统计监督
-- 第八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物资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计划分配
---- 第三节 市场调节
---- 第四节 物资回收
第十三篇 党派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青州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青州地方组织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青州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附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青州地方组织
-- 第四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职工团体
---- 第二节 青年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农民团体
---- 第五节 儿童团体
---- 第六节 科技团体
---- 第七节 工商团体
---- 第八节 文化团体
---- 第九节 归侨团体
第十四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清末和民国政权
---- 第一节 清末衙署
---- 第二节 北洋军阀政权
---- 第三节 国民党政权
------ 附 日伪行政机构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府
---- 第二节 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
-- 第四章 政 务
---- 第一节 人事
---- 第二节 民政
---- 第三节 信访
---- 第四节 外事侨务
--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州市委员会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第十五篇 政 法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羁押 劳教
---- 第三节 镇压改造反动势力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经济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复查冤假错案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律师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第十六篇 军 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
-- 第二章 驻 军
---- 第一节 清朝驻军
---- 第二节 国民党驻军
---- 第三节 人民军队
------ 附一 日伪驻军
------ 附二 日伪军及国民党军部分罪行录
-- 第三章 兵 役
----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三节 预备役
-- 第四章 民 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政训练
---- 第三节 武器装备
-- 第五章 战 事
---- 第一节 清末民初战事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战事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战事
-- 第六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防空工事
第十七篇 教 育
-- 第一章 科举制教育
---- 第一节 儒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社学
---- 第四节 义学
---- 第五节 私塾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干部教育
-- 第五章 其他教育
---- 第一节 教会办学
---- 第二节 民族教育
---- 第三节 特殊教育
-- 第六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考试制度
-- 第七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八章 教育经费
第十八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三章 科技服务
---- 第一节 科普活动
---- 第二节 科技情报
---- 第三节 科技开发
---- 第四节 技术咨询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成果选介
-- 第五章 地震测报
---- 第一节 地震史料
---- 第二节 地震监测
---- 第三节 防震宣传
-- 第六章 能源利用
---- 第一节 沼气
---- 第二节 太阳能
---- 第三节 省柴节煤灶
第十九篇 文化 艺术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音乐舞蹈
---- 第五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六节 民间文学
---- 第七节 娱乐活动
-- 第二章 书目辑要
-- 第三章 新 闻
---- 第一节 报纸通讯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四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第二十篇 文物名胜
-- 第一章 遗址
----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 古城址
-- 第二章 古墓葬
-- 第三章 古建筑
---- 第一节 万年桥
---- 第二节 真教寺
---- 第三节 衡王府石坊
-- 第四章 刻 石
---- 第一节 碑碣 墓志
---- 第二节 造像
---- 第三节 其他
-- 第五章 珍藏文物
-- 第六章 纪念文物
-- 第七章 风景名胜
---- 第一节 云门山
---- 第二节 驼山
---- 第三节 玲珑山
---- 第四节 仰天山
---- 第五节 尧王山
---- 第六节 昭阳洞
---- 第七节 范公亭公园
---- 第八节 偶园
第二十一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专业机构
---- 第一节 防治机构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第三节 疗养机构
---- 第四节 经营机构
---- 第五节 药品检验机构
-- 第二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医 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四章 药 品
---- 第一节 药材生产
---- 第二节 药品经营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五章 体育事业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人才培养和输送
---- 第四节 体育比赛
---- 第五节 体育设施和经费
第二十二篇 风情习俗
-- 第一章 民 俗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二章 方 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四节 谚语歇后语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道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人 物
-- 人物传
---- 段龛
---- 慕容德 慕容超
---- 竺夔
---- 刘兰
---- 李正己
---- 王师范
---- 夏鲁奇
---- 李成
---- 燕肃
---- 王曾
---- 李之才
---- 富弼
---- 范仲淹
---- 欧阳修
---- 李清照 赵明诚
---- 张所
---- 仇悆
---- 杨妙真 杨安儿 李全 李璮
---- 王文统
---- 刘国杰
---- 于钦
---- 毛贵
---- 朱榑
---- 唐赛儿
---- 刘珝
---- 杨应奎
---- 冯裕
---- 朱祐(楎)
---- 陈经
---- 石茂华
---- 杨锦
---- 钟羽正
---- 王基
---- 邢玠
---- 赵秉忠
---- 曹珖
---- 冯起震
---- 房可壮
---- 冯溥
---- 李文藻
---- 段松龄
---- 赵连城
---- 韩大曾
---- 吴云图
---- 孙文楷
---- 宋传典
---- 王锡恩
---- 温树德
---- 魏复中
---- 祁锡(王育)
---- 唐恩良
---- 蔡致远
---- 冯旭臣
---- 赵太侔
---- 马功臣
---- 宋伯行
---- 陈于氏
---- 赵明远
---- 宋棐卿
---- 吴克明
---- 刘旭东
---- 赵鲁玉
---- 杜华梓
---- 段亦民
---- 王元昌 王元盛
---- 赵文秀
---- 李耘生
---- 李春荣
---- 冀虎臣
---- 陈伯强
---- 赵治安
---- 牛玉昌
---- 吴素萱
---- 郑心亭
---- 祁延霈
---- 马楚珍
---- 徐振中
---- 史景升
---- 王翔千
---- 阎石庵
---- 王会青
---- 刘悦华
-- 著名烈士简介
---- 刘山俊
---- 吴振东
---- 张次陶
---- 刘子德
---- 陈景堂
---- 王作霖
---- 王贡三
---- 陈龙图
---- 袁庆录
---- 郇肇纪
---- 刘法曾
---- 李志韶
---- 沈镜彬
---- 陈德民
---- 刘子明
---- 王孔盛
---- 李学智
---- 王林录
---- 李瑞丰
---- 秦洪洲
---- 张瑞武
---- 李连富
---- 尹欣然
---- 陈华斋
---- 刘胜
---- 孟兆常
---- 郭全喜
---- 卞克敬
---- 谭佃有
---- 王华斋
---- 范文祥
---- 蒋有庭
---- 牟同新
---- 张文斌
---- 杜春和
---- 田中修
---- 董大学
---- 祝天宏
---- 石孝孟
---- 唐云锡
---- 江洪鳌
---- 刘正吉
---- 何光明
---- 房崇胜
---- 李春海
---- 杜云德
---- 崔传智
---- 刘洪德
---- 牟杰
---- 王孔远
---- 杨华禄
---- 苏振林
---- 康金全
---- 聂行林
---- 李元顺
---- 吕宝德
附 录
-- 一、考证文选
-- 二、历代碑文选
-- 三、古今诗文选
-- 四、旧志序跋选
-- 五、历次旧志编修述略
本志编修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