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的编纂工作是按照国家《新编地方志暂行规定》中有关“名山大川,凡具备必要条件的,可编纂独立志书”的要求而起步的。在编纂过程中,吸收地方志书传统体例的精华,把握“三新(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三特(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专业特色)”的原则。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目录
封面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编纂委员会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编纂人员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顾问
题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题词
--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题词
图片
--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的位置示意图
--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图
--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系图
--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生境类型图
--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图
--
主峰森林景观
--
河漫滩草甸
--
沙地疏林景观
--
丘陵草原
--
亚高山草甸
--
沟谷森林景观
--
蒙古栎林
--
粉枝柳林
--
白桦林
--
青杨林
--
山杨林
--
白杄云杉林
--
土庄绣线菊
--
岩蒿
--
照白杜鹃
--
刺玫果
--
兴安杜鹃
--
马鹿
--
青羊
--
野猪仔
--
猞猁
--
狍
--
艾鼬
--
沙狐
--
乌雕
--
黑鹳
--
松鸦
--
灰喜鹊
--
灰喜鹊雏鸟
--
白眉姬鹟
--
蓝矶鸫
--
太平鸟
--
红嘴山鸦
--
红角鸮巢
--
普通夜鹰巢
--
红角鹗雏鸟
--
赤麻鸭
--
蛱蝶
--
蛱蝶
--
高等真菌
--
高等真菌
--
石生地衣
--
树生地农
--
苔藓
--
金露梅
--
甘草
--
白藓
--
芍药
--
金莲花
--
野罂粟
--
段报春
--
蓝刺头
--
细叶百合
--
柳兰
--
稠李
--
溪荪
--
山荆子
--
花揪
--
黄花烂漫
--
飞流直下
--
层林尽染
--
初雪
--
释迦佛合利塔
--
风蚀蘑菇
--
鳄鱼石
--
古岩画
--
青羊城
--
冰石悬槽
--
冰臼
--
冰川漂砾
--
夕照冰长城
--
冰长城
--
领导视察保护区
--
内蒙古大学雍世鹏教授解释保护区卫片
--
中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考察
--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韩念勇(左二)视察保护区
--
内蒙古师范大学刘书润教授(中)指导保护区科研工作
--
北京林业大学罗菊春教授(中)在保护区考察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区域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边界界点
第二章 建制
--
第一节 罕山林场
--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三节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第三章 居民
--
第一节 聚落
--
第二节 人口
第四章 地质气候山峰河流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山峰
--
第四节 河流
第五章 土壤植被生态系统景观生境类型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附 赛罕乌拉主峰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
--
第三节 生态系统
--
第四节 景观生境类型
第六章 野生动物
--
第一节 哺乳动物
----
附一 保护区哺乳动物名录
----
附二 保护区马鹿、班羚、猞猁资源状况及生活习性
--
第二节 鸟类
----
附 保护区鸟类名录
--
第三节 昆虫
----
附 保护区昆虫名录
第七章 野生植物
--
第一节 维管束植物
----
附 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
第二节 苔藓
----
附 保护区苔藓植物名录
--
第三节 地衣
----
附 保护区地衣名录
--
第四节 高等真菌
----
附 保护区高等真菌名录
第八章 党政机构
--
第一节 罕山林场
--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
----
附 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示意图
--
第三节 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
----
附 保护区、罕山林场单位和职工获奖情况表
--
第四节 社区
第九章 林业经营
--
第一节 森林资源现状
----
附一 保护区林业用地与非林业用地面积统计表
----
附二 保护区森林面积、蓄积量、生长率、连年生长量统计表
--
第二节 次生林抚育
--
第三节 人工造林
--
第四节 种苗生产
--
第五节 防火
--
第六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七节 林业行政及治安案件查处
第十章 多种经营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多种经营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一章 科研
--
第一节 科研成果
--
第二节 科技队伍建设
--
第三节 科普宣传
--
第四节 档案管理
--
第五节 主要科研论文选载
----
大兴安岭南段植被空间结构的遥感分析
----
三种落叶松叶蜂的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预报
----
巴林右旗森林益鸟招引技术研究初报
----
人工挂巢招引白媚[姬]鹟控制森林虫害的研究
----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地衣初步研究
第十二章 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
第一节 动植物资源调查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分区管理
--
第四节 依法保护
----
附 2004年保护区管理站、检查站和了望塔设置情况表
--
第五节 生态环境治理与能力建设
--
第六节 对外交流与合作
----
附 保护区基本信息表
第十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
第二节 旅游业开发
--
第三节 旅游总体规划
第十四章 文化遗迹
--
第一节 古城池
--
第二节 古陵墓
--
第三节 古塔与庙宇
--
第四节 古长城
--
第五节 古祭祀遗址及岩画
--
第六节 出土文物
----
附 巴林右旗辽庆州文管所简介
第十五章 社会风情
--
第一节 民族民间文化
--
第二节 民间传说故事选载
--
第三节 传统祭祀活动
第十六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阿木古郎
----
参布拉敖日布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李桂林
----
布和
附录一 重要文献资料辑存
--
(一)自然保护区批准建立文件
--
(二)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
(三)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1-2010)
--
(四)中加合作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描述
附录二 文选
--
(一)发见辽陵始末记
--
(二)辽永庆陵被掘纪略
--
(三)解读赛罕乌拉
--
(四)鹿鸣罕山
--
(五)沧桑罕山
--
(六)拾起我斑斓的记忆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编纂后记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编纂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