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宁江区志(1995-2003)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新编《松原市宁江区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新观点、新
方法、新材料、新体例为编纂原则,力求完整、准确、系统、科学地反映宁江区自然和社会
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体裁融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力求图文并茂。
三、本志为篇章结构,以中类划篇,篇下设章、节、目和子目四个层次;全志首设概述,
后收大事记、附录,正文以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和人物
等篇先后为序,计分24篇,125章,402节;全志约94万字。
四、本志使用规范的语体文,力求文风简洁朴实。引用史料原则上保持原貌,地名按
当时历史名称(以篇为单位,首次出现时括注今名)。
五、本志记述的时间范围,上限为1995年12月设区之始,个别内容适当上溯,力求
与《扶余县志》(1993年版)和扶余市、扶余区时期的内容相衔接;下限为2003年12月。
内容时限:
1995-2003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松原市宁江区志》编委会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境域面积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区人民政府驻地
--
第四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街
----
第二节 镇
----
第三节 乡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日 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物候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肥力
--
第五章 天然植被
----
第一节 植被类型
----
第二节 植被种类
--
第六章 野生动物
----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昆虫
----
第二节 水生动物
----
第三节 两栖爬行动物
----
第四节 鸟类
----
第五节 哺乳动物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地质灾害
----
第五节 其它自然灾害
第三篇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变化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年龄构成
----
第二节 文化构成
----
第三节 产业行业构成
----
第四节 家庭构成
----
第五节 民族构成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生育政策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综合治理
----
第五节 技术服务
第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二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开发与复垦
----
第三节 土地规划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六节 土地保护
----
第七节 土地监察
--
第三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计划编制
----
第四节 计划检查与信息管理
--
第四章 项目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重点项目立项
--
第五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门类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指导与检查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价格改革
----
第三节 物价物价指数
----
第四节 监督检查
--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管理
----
第六节 广告管理
--
第八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节 社会审计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技术队伍
----
第三节 农业生产队伍
--
第二章 农村改革
----
第一节 土地承包
----
第二节 双层经营体制
----
第三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三章 收益分配
----
第一节 农村生产组织
----
第二节 收益分配统筹提留
--
第四章 耕地
----
第一节 耕地状况
----
第二节 利用改造
--
第五章 作物种植
----
第一节 粮食作物种植
----
第二节 经济作物种植
----
第三节 蔬菜瓜果种植
----
第四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
第六章 耕作制度
----
第一节 耕作方式
----
第二节 推广良种
----
第三节 灌溉
----
第四节 施肥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七章 农作机具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第六篇 林业畜牧业
--
第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林木资源
----
第三节 营林建设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草原
----
第三节 畜禽饲养
----
第四节 畜禽改良
----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第七篇 水利水产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防洪工程
----
第一节 江河堤防
----
第二节 护岸工程
----
第三节 护坡工程
--
第三章 治涝工程
----
第一节 涝区治理
----
第二节 涵洞
----
第三节 排灌站
--
第四章 灌溉工程
----
第一节 机电井
----
第二节 喷灌
--
第五章 防汛
----
第一节 防汛组织
----
第二节 汛情传递
----
第三节 抗洪纪实
--
第六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堤防管理
----
第二节 经费管理
--
第七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水产种类
----
第二节 水产生产
----
第三节 水产企业
----
第四节 渔政管理
第八篇 工业交通邮电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业所有制
----
第三节 企业改革
----
第四节 工业门类
--
第二章 公路水路交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公路交通
----
第三节 水路交通
----
第四节 运输管理
--
第三章 铁路交通
----
第一节 线路车站
----
第二节 铁路运输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九篇 城建环保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建设规划
----
第三节 市区建设
----
第四节 乡镇建筑
----
第五节 市区建筑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第十篇 商业
--
第一章 国有和集体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业企业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三章 物资商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直属企业
--
第四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城区集市贸易
----
第二节 农村集市贸易
--
第五章 粮食贸易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粮油购销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六章 民营企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三节 行业分布
----
第四节 民营企业选介
第十一篇 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税种
----
第四节 税收征管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农村信用联社
----
第四节 保险
第十二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中共松原市宁江区委员会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中共松原市宁江区第二次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中共松原市宁江区第三次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区委全委会议
----
第一节 一届全委会议
----
第二节 二届全委会议
----
第三节 三届全委会议
--
第四章 区委重大决策记略
--
第五章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
----
第一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二节 党员
--
第六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三节 党内监督
----
第四节 案件检查与处理
--
第七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干部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各级班子建设
----
第三节 党员队伍建设
--
第八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社会宣传
----
第二节 干部理论学习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九章 农村工作
----
第一节 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减轻农民负担
----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十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统战宣传
----
第二节 统战工作
----
第三节 海外联谊
--
第十一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十二章 党史研究
----
第一节 地方党史资料征集
----
第二节 编研活动
--
第十三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治待遇
----
第三节 生活待遇
----
第四节 老干部活动
--
第十四章 关心下一代工作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调查研究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十三篇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一节 宁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宁江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宁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宁江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三章 提案处理人事任免
----
第一节 提案处理
----
第二节 人事任免
--
第四章 视察检查
----
第一节 视察
----
第二节 检查
----
第三节 调查研究
--
第五章 选举
第十四篇 人民政府
--
第一章 领导机构
--
第二章 工作机构
----
第一节 区政府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章 重大施政记略
----
第一节 城乡经济
----
第二节 改革开放
----
第三节 基础设施
----
第四节 社会事业
--
第四章 来信来访
第十五篇 人民政协
--
第一章 政协宁江区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一节 第一届全委会议
----
第二节 第二届全委会议
----
第三节 第三届全委会议
--
第二章 政协宁江区常务委员会议
----
第一节 第一届常委会议
----
第二节 第二届常委会议
----
第三节 第三届常委会议
--
第三章 主要活动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提案处理
----
第三节 理论学习
----
第四节 社会联谊文史资料征编
第十六篇 工商联社会团体
--
第一章 松原市宁江区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松原市宁江区总工会
----
第一节 机构和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基层工会和会员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共青团松原市宁江区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和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基层团组织和团员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节 少先队组织及活动
--
第四章 松原市宁江区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和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基层妇女组织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松原市宁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和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文学艺术协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松原市宁江区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会员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七章 松原市宁江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八章 松原市宁江区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九章 其他协会
----
第一节 松原市宁江区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
----
第二节 松原市宁江区消费者协会
第十七篇 民政劳动人事监察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群众自治组织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五节 救灾扶贫
----
第六节 社会福利
----
第七节 社会行政事务
--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
----
第四节 监察和争议仲裁
----
第五节 职工工资
----
第六节 社会保障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干部队伍
----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四节 干部调配
----
第五节 干部管理
----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和预退管理
----
第七节 工资福利
----
第八节 机构编制管理
--
第四章 行政监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案件查处
----
第三节 执法监察
----
第四节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
第五节 廉政建设
第十八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教育整顿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侦察破案
----
第五节 户政管理
----
第六节 治保组织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案件审判
----
第三节 案件执行审判监督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法律公证
----
第五节 律师事务
----
第六节 安置帮教
第十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组织
----
第一节 宁江区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第二章 军事建设
----
第一节 战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政治工作
----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学习教育
----
第四节 群众工作
--
第四章 后勤装备保障
----
第一节 后勤保障
----
第二节 装备保障
--
第五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法》宣传
----
第二节 兵役机构
----
第三节 兵役登记
--
第六章 国防后备力量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预备役部队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学生军训
--
第七章 国防动员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人民防空
第二十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家长学校
----
第五节 教育行政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学校建设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
第三节 科技体制改革
----
第四节 科学知识普及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一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艺术培训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文化艺术服务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七节 文物管理
----
第八节 电影
----
第九节 图书和音像制品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宁江区广播电视事业
----
第二节 域内非区属广播电视台
--
第三章 报刊
----
第一节 区办报刊
----
第二节 域内非区属报刊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五章 史志编修
----
第一节 地方志编纂
----
第二节 地方党史资料征编
第二十二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卫生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医疗院所
----
第四节 防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爱国卫生
----
第七节 医政管理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业余体校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
第六节 体育活动场地
第二十三篇 社会
--
第一章 生活风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住宅
----
第四节 出行
--
第二章 礼仪风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喜庆
----
第三节 丧葬
----
第四节 交往
--
第三章 节 日时令
----
第一节 传统节 日
----
第二节 祭祀节 日
----
第三节 民族传统节
----
第四节 岁时节 令
--
第四章 社会风气
----
第一节 封建迷信
----
第二节 社会陋习
----
第三节 社会新风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市民生活
----
第三节 城乡储蓄
--
第六章 语言习惯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歌谣
--
第七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萨满教
----
第二节 五大宗教
----
第三节 宗教管理
----
第四节 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第二十四篇 人物
--
第一章 传记
--
第二章 传略
--
第三章 简介
--
第四章 革命烈士
--
第五章 先进人物
大事记
附录
--
文献辑存
--
编纂始末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