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清远市清城区志》编修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清城区自然和社会的历
史与现状,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二、本志记事时间上限始于1988年,下限为2003年12月。
三、本志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组成,以志为主
体。志的结构为编、章、节、目。图、表不单独立卷,行政区划图、地
理位置图、市区街道图、交通图及彩色图片列于志首,其他图、表根据
内容需要插置于相关章节中。志末设《附录》,收录部分较重要的文件
和《大事续记》等超上、下限的资料。
四、本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为清城区所属行政区划。
五、纪年、称谓。历史年代,清代及清代以前采用朝代年号,加注
公元纪年;中华民国时期采用民国纪年,加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地理、机构、官职等名称,采用当时当地的
称谓。现行的机构,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用简称,如中国共产党
清远市清城区委员会简称“区委”,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简称“区政
府”,清城区档案馆简称“区档案馆”等。
六、本志使用的文字、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均按国家规定
的统一标准书写。对民国及民国以前历史资料中的计量单位照录当时的
使用习惯。
七、本志遵循“横分门类,纵向记述”的编纂原则,按事物的性
质分篇记述,不拘限于系统的行政管理,性质相同的事物,不论其级别
与隶属何种部门,均归类编入同一编内。
八、按照生不立传的传统体例,人物编以传记、简介的方法重点记
述1988~2003年牺牲、辞世的本区籍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附以区内
历史知名人物选介和革命烈士名录。入传人物只记生平事迹,不加评
论。以表列、名录的方法收录英模、先进人物和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
物的姓名一在世人物的事迹必要记述的,用“以事系人”的方法在有
关章节内记述
九、志内的各项数据,除引用旧志和有关资料外,采用统计部门的
数字,统计部门没有资料的,才采用主管部门的数字
十、附录文件资料排列以时间为序。
十一、志内采用的资料均为档案资料和口碑资料,资料大部分来自
广州市档案馆、清城区档案馆、区属各单位、各镇(街、场)和省、市
驻区有关单位的档案室,均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1988-2003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
图片
清远市清城区地方志编委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各镇(街、场)概况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各镇(街、场)概况
----
第一节 东城街
----
第二节 洲心街
----
第三节 横荷街
----
第四节 龙塘镇
----
第五节 石角镇
----
第六节 源潭镇
----
第七节 高桥镇
----
第八节 清城镇
----
第九节 小市街
----
第十节 上廓街
----
第十一节 下廓街
----
第十二节 南门街
----
第十三节 松岗街
----
第十四节 凤城街
----
第十五节 银盏林场
第二编 自然环境与保护管理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植被与土壤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与国土、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环境保护
----
第二节 国土、矿产资源管理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四节 人口密度
----
第五节 人口构成
----
第七节 姓氏分布部分姓氏源流
--
第二章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
----
第一节 1990年人口普查
----
第二节 2000年人口普查
----
第三节 人口抽样调查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三级计划生育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
----
第三节 计划生育队伍建设
----
第四节 法规贯彻执行
----
第五节 计划生育措施
----
第六节 婚育学校与计划生育宣传
----
第七节 优生优育、晚婚晚育与计划生育成效
第四编 人民生活婚姻家庭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消费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第五编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完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建立农村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三节 减轻农民负担
--
第二章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物价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章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物资体制改革
第六编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土地劳动力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二章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增长速度
----
第二节 产业发展速度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
--
第三章 经济结构与区域布局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流通结构
----
第四节 投资结构
----
第五节 经济区域布局
--
第四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第二节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
第五章 农村经济
----
第一节 粮食和经济作物
----
第二节 生猪“三鸟”水产品
第七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部门
----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管理部门
----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和社会统计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
第四节 统计分析
----
第五节 统计资料汇编
----
第六节 统计监督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管理部门
----
第二节 市场物价管理
----
第三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
----
第五节 价格事务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部门
----
第二节 集贸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管理
----
第六节 广告管理
----
第七节 工商执法
----
第八节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第五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第八编 农业 林业 畜牧水产业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管理与服务机构
----
第二节 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农机具
----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
----
第六节 良种推广
----
第七节 农业技术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林业生产
----
第三节 林业生产经营
----
第四节 林木采伐、加工
----
第五节 森林资源保护
--
第三章 畜牧水产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水产业
第九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清城区水利局
----
第二节 水利管理基层单位
--
第二章 防洪工程
----
第一节 防百年一遇洪水堤围
----
第二节 防50年一遇洪水堤围
----
第三节 防20年一遇洪水堤围
----
第四节 防10年一遇洪水堤围
----
第五节 建区后洪水决堤情况
--
第三章 排涝工程
----
第一节 主要堤围排涝水闸
----
第二节 电力排水站
--
第四章 灌溉发电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机电提水工程
----
第四节 农田水利与江河水道整治工程
----
第五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五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汛
----
第二节 防旱抗旱
--
第六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堤围管理
----
第二节 排涝设施管理
----
第三节 水库管理
----
第四节 引水灌溉工程管理
----
第五节 堤围防洪费用征收
----
第六节 水政执法
第十编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区级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镇级管理机构
--
第二章 企业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一节 企业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
----
第三节 企业转制和破产
----
第四节 发展非公有制企业
--
第三章 主要工业行业
----
第一节 建筑装饰材料制造业
----
第二节 服装加工纸品制造业
----
第三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第四节 家具皮革制造业
----
第五节 塑料制品印刷业
----
第六节 矿产采掘业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业
----
第七节 电子制品陶器制造业
----
第八节 农产品加工工业
--
第四章 设备更新改造与产品研究开发
----
第一节 设备更新改造
----
第二节 产品研究开发
--
第五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招商引资机构
----
第二节 投资环境
----
第三节 招商引资活动
--
第六章 对外经济与技术合作
----
第一节 对外经济合作
----
第二节 对外技术合作
第十一编 建筑业房地产业
--
第一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慨况
----
第二节 建筑企业
----
第三节 建筑行业管理
----
第四节 建筑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房产企业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
----
第四节 违法用地和违法违章建设查处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市政管理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区级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基层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市建设
----
第二节 乡镇建设
--
第三章 建设管理与市政管理
----
第一节 建设管理
----
第二节 市政管理
第十三编 能源交通运输
--
第一章 能源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石油煤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公路部门
----
第二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公路运输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
第三节 铁路运输
第十四编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分营后的驻区邮政机构
----
第二节 函件
----
第三节 邮政包裹
----
第四节 报刊发行
----
第五节 邮政储蓄
----
第六节 机要通信
----
第七节 特快专递
----
第八节 物流配送
----
第九节 集邮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分营后的驻区电信机构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长途电话
----
第四节 市区内电话
----
第五节 农村电话
----
第六节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