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县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二、本志记述现行政区划范围内水利事业的历史及现状。为反映历史全貌,对历史上属本县范围内的水利重大事件,亦选载入志。
出版时间:
1991年09月
目录
封面
沂水县水利志
出版说明
《沂水县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及编志人员
题词
序
凡例
图片
--
沂水县行政图
--
沂水县水库分布图
--
沂水县城一角——沂新路
--
旱季沂河
--
雨季沂河
--
沭河上游
--
跋山水库一角
--
沙沟水库全景
--
寨子山水库全景
--
跋山水库溢洪闸
--
跋山灌区渠首
--
跋山灌区东于渠
--
跋山灌区万亩麦田
--
沙沟水电站
--
太古石——新修谷坊
--
治理后的小流城——上常庄
--
跋山水电站一角
--
山区人畜饮水工程
--
沂水县水利局
--
水利锦旗
--
1958年-1988年水利局部分正副局长
--
1990年10月5日评审人员合影
--
1990年10月6日《沂水县水利志》评审鉴定委员会
--
沂水县第一座水库——太平官庄小(二)型水库
--
1949年沂水县第一部水车—解放式
--
沭河源头——石槽峪泉
--
沂水县第一座扬水站
--
北社水轮泵站
--
1967年跋山溢洪闸卷扬机
--
1963年跋山水库放水闸门
--
1967年跋山水库续建筑坝施工
--
1973年跋山水电站全景
--
1973年跋山水电站机组安装
--
跋山西干渠石砌渠
--
1966年跋山水库溢洪闸施工现场
--
跋山西干渠龙山店渡槽
--
埠东渡槽
--
跋山灌区节制闸
--
椿树岭电灌站
--
河下电灌站大口井
--
太平官庄水库捕鱼
--
梨行渡槽
--
1965年跋山水库捕鱼
--
跋山灌区谷子丰收
--
改河造地堤路结合
--
灌溉后丰收的苹果
--
水利制修厂水泥管生产
--
沂河两岸防护林
--
匡庄水电站外景
--
物资储存的水利设备
--
匡庄水电站机组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地质
--
第二节 气象、水文
--
第三节 土壤状况
--
第四节 水资源
第二章 河流水系及治理
--
第一节 沂河及其支流
--
第二节 沭河及其支流
--
第三节 浯河及其支流
--
第四节 河道治理
第三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大型水库
--
第二节 中型水库
--
第三节 小型水库
--
第四节 塘坝
--
第五节 拦河坝
第四章 灌区工程
--
第一节 自流灌
--
第二节 提灌
--
第三节 井灌
--
第四节 喷灌
--
第五节 输水工程
第五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治理情况
--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
--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典型
--
第五节 整土改田
第六章 涝洼治理
--
第一节 挖沟排水
--
第二节 畦条台田
第七章 水能水电
--
第一节 水轮泵站
--
第二节 水电站
--
第三节 输电供电
第八章 城乡用水
--
第一节 山区人畜吃水
--
第二节 城镇和工业用水
--
第三节 水质
第九章 水产事业
--
第一节 水产资源
--
第二节 鱼种生产
--
第三节 成鱼养殖
--
第四节 捕捞销售
--
第五节 水产机构
第十章 水旱灾害与抗旱防汛
--
第一节 历代水旱灾害
--
第二节 抗旱防汛
--
第三节 灾害成因与规律
第十一章 施工与管理
--
第一节 工程施工
--
第二节 技术队伍
--
第三节 技术革新
--
第四节 工程管理
--
第五节 效益管理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第十二章 水利基础工作
--
第一节 水文事业
--
第二节 水利勘测与规划设计
--
第三节 水利教育
--
第四节 水利机械
--
第五节 水利基建团
第十三章 机构人物
--
第一节 水利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水利人物
第十四章 其它水利工作
--
第一节 水利工厂企业
--
第二节 库区移民
--
第三节 水利纠纷
--
第四节 导沭整沂工程
第十五章 杂记
--
第一节 事故
--
第二节 民谣、水利诗歌
--
第三节 沂水水利之最
附录
--
一、中央、山东省主要领导对沂水县水利事业的批示、题词
--
二、报刊、杂志刊登沂水县水利建设事迹
--
三、碑记
--
四、上古名泉
--
五、古代水利设施
--
六、水利法规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