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从江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9年03月
目录
封面
从江县志
版权页
从江县志编纂委员会
县志编委会办公室
《从江县志》编辑人员
黔东南自治州县(市)志审稿工作委员会参审人员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志稿审查验收人员
历届从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
县志编委会办公室
从江县志编辑部工作人员
图片
--
从江县解放后历任县委书记(第一书记),县长(代县长、县革委主任)
----
许佳陆
----
朱玉增
----
逮瑞华
----
梁旺贵
----
康化一
----
陆华瑞
----
高雪峰
----
蒙正光
----
姚源金
----
陆光玉
----
昊兴春
----
郭景福
----
贾庭光
----
杨广贤
----
梁松锦
----
杨东胜
----
王正福
----
梁承祥
----
黄明光
----
曹云平
----
唐有祥
----
耿生茂
--
《从江县志》稿评审会合影
--
从江县政区图(1990)
--
从江县地图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到从江视察。图为视察从江皮革制品厂。(1986年
--
中共中央委员、贵州省省委书记刘方仁(前左)视察从江。州委书记董大明(前右)陪同视察。
--
原贵州省省长吴亦侠(前中)视察从江时亲切与群众交谈。
--
贵州省省长钱运录(前中)视察从江大塘高标准果园示范基地。副省长顾庆金(前右一)、州委书记刘光磊(前右
--
原国家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前右)视察从江。原从江县县长王正福(现任贵州省副省长)(前左)陪同视察。
--
贵州省省长钱运录(中)视察从江第一民族中学。副省长顾庆金(右一)陪同视察。
--
贵州省省长钱运录(右二)视察从江县香猪开发公司。副省长顾庆金(左一)陪同视察。
--
贵州省副省长王正福(右一)视察从江县贯洞镇美俄果园时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
贵州省副省长莫时仁(前一)视察从江县四大班子果园。
--
县城新貌
--
从江大桥
--
全国双拥模范县牌
--
江东新区一角
--
民政福利中心大楼
--
供电大楼
--
县城新建路一角
--
县城夜景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冲鼓楼
--
瑶族盘王节——上刀梯
--
瑶族盘王印
--
岜沙苗族芦笙节
--
侗族民间艺术之精华——小黄侗族大歌
--
保持古老装束的岜沙苗人
--
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和省文化厅命名“侗歌之乡”的侗寨——小黄。
--
法国电视三台到侗歌之乡小黄村拍摄民族风情片。
--
小黄寨侗族小歌手多次进京演唱侗族大歌,并应邀参加'96巴黎国际艺术节和圣·弗朗艺术节,使侗族大歌轰动
--
侗族节日娱乐习俗——鼓楼抢鸡
--
侗族节日娱乐习俗——抬官人
--
侗族服饰
--
被盛誉为“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的侗寨——占里,自古就有自觉节育的规定,五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
--
苗族服饰
--
高增花桥雪景
--
瑶族服饰
--
传统民族节日——斗牛
--
水族服饰
--
民族文工队送戏下乡
--
传统民族节日——抢花炮
--
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岜沙)
--
下江古榕
--
龙王潭瀑布
--
加鸠苗岭梯田
--
月亮山原始森林
--
盘山公路
--
从江珍稀树种之一——榉木
--
林海
--
巨杉
--
成熟杉林
--
优质木材整装待运
--
新开垦的大塘高标准柑桔基地
--
高标准椪柑园
--
累累碰柑坠满枝
--
从江椪柑,部优产品。先后荣获“国家星火奖”和曼谷“中国优质农产品及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会”金奖。
--
碰柑连年丰收
--
满园秋色椪柑园
--
从江沙田柚(从蜜柚)荣获1998年全国柚类评比金奖
--
从江特产——香猪
--
香猪冷冻库
--
香猪胴体待加工
--
香猪火腿晾晒
--
香猪香肠
--
从江香猪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
--
香猪腊肉
--
香猪火腿
--
香猪系列产品
--
从江获“中幽香猪之乡”荣誉称号
--
从江第一民族中学
--
第一民族中学电教室
--
二中校园
--
二中语音室
--
城关一小学生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
县民族医院手术室
--
地处高寒山区的九年制学校——加鸠民族学校
--
县职业技术学校送北京参加“全国职业教育产品展销会”参展的竹雕工艺品。
--
二级乙等医院——县民族医院
--
闭路电视机房
--
从江新闻制作室
--
程控电话机房
--
321国道沥青路面
--
国网110千伏变电站
--
四泰河电站
--
西山——(广西)梅林公路通车典礼
--
都柳江腊俄大桥通车
--
岜稿水利工程
--
停洞朝天辣
--
停洞朝天小香辣罐头
--
从江名产——玉液醇白酒
--
玉液醇荣获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及中国科技之光酒行业成果博览会金奖
--
都柳江牌美丹矿泉水
--
从江特产——香菇
--
巴西陆稻试种成功
--
繁荣的洛香市场
--
从江皮鞋
--
拼花木板
--
红木家具
--
贯洞石牛井
--
招商引资企业——硅厂
--
结晶硅
--
锰矿
--
班岩型铜矿
--
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
--
花岗山石板材
--
从江县九星黄金
--
中共从江县第八届委员会常委成员合影
--
第十三届县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合影。
--
第十三届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合影。
--
政协从江县第六届委员会正、副主席合影。
--
《从江县志》送审稿签收会议合影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地理
--
第一章建置 区划
----
第一节宋至清代建置
----
第二节中华民国建置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
第四节行政区划
--
第二章地质 矿产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矿产
--
第三章地貌 水文
----
第一节地貌分区
----
第二节山脉
----
第三节水文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分区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第三节农业灾害性天气
--
第五章土地 土壤
----
第一节土地
----
第二节土壤
--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植物 植被
----
第二节动物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气象灾害
----
第二节其他灾害
第二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总量变动
----
第二节社会变动
----
第三节自然变动
----
第四节人口普查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区域分布
----
第二节城乡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密度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年龄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民族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四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政策与措施
----
第四节节育工作
第三篇民族
--
第一章侗族
----
第一节族称迁徙分布
----
第二节社会组织
----
第三节语言文字
----
第四节民间文艺
----
第五节民间工艺
----
第六节风情习俗
--
第二章苗族
----
第一节族称 迁徙 分布
----
第二节社会组织
----
第三节语言 文字
----
第四节民间文艺 工艺
----
第五节风情习俗
--
第三章汉族 壮族 瑶族 水族
----
第一节汉族
----
第二节壮族
----
第三节瑶族
----
第四节水族
--
第四章民族工作及民族关系
----
第一节民族政策落实
----
第二节民族干部培养
----
第三节民族经费管理使用
----
第四节民族文字推行
----
第五节民族关系
第四篇农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地与耕作制度
----
第二节粮食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节水果
----
第五节农业技术推广
----
第六节作物保护
--
第三章养殖业
----
第一节畜牧生产
----
第二节畜禽品种及改良
----
第三节饲养管理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五节草山草场饲料
----
第六节渔业
--
第四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农机具演变
----
第二节农具
----
第三节农业机械
----
第四节农机修造与人员培训
--
第五章水利
----
第一节农田灌溉
----
第二节人畜饮水
----
第三节农村小水电
----
第四节抗旱防汛
----
第五节设施管理养护
--
第六章农业区划及土地管理
----
第一节农业区划
----
第二节土地管理
--
第七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行业
----
第二节企业简介
第五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面积蓄积
----
第二节森林分布
----
第三节营林树种
----
第四节珍稀树种
--
第二章森林培育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抚育
--
第三章林区建设
----
第一节林区公路
----
第二节河道疏浚
----
第三节林场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封山育林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木材市场管理
----
第四节山权及权属争议调处
----
第五节病虫害及防治
----
第六节自然保护区
--
第五章森林利用
----
第一节采伐 运输 储存
----
第二节木材检量计量
----
第三节木材购销
----
第四节林副产品
----
第五节森林年耗损
----
第六节林业投资及回收
----
第七节林业经营利税收入
第六篇工业 交通 邮电 建设
--
第一章工业
----
第一节轻工业
----
第二节重工业
--
第二章交通
----
第一节古驿道 人行桥 渡口
----
第二节航运
----
第三节公路建设
----
第四节公路运输
----
第五节交通管理
--
第三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四章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乡村建设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四节环境保护
第七篇商贸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和个体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商品经营
----
第一节日用品购销
----
第二节计划物资和石油供应
----
第三节副食品及农副产品购销
----
第四节农资供应及扶持农业生产
----
第五节饮食服务
--
第三章粮油经营
----
第一节粮油征购
----
第二节粮油销售
----
第三节粮油储管与调运
--
第四章集市
----
第一节县城集市
----
第二节乡镇集市
第八篇财税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审计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预算及财务管理
----
第五节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六节审计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解放前赋税
----
第三节解放后税制 税收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存款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
第六节农村信用社
----
第七节债券
----
第八节保险
第九篇国民经济管理与人民生活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经济发展
----
第二节经济结构
--
第二章计划 统计
----
第一节计划
----
第二节统计
--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合同商标管理
----
第四节个体经济管理
--
第四章物价 计量
----
第一节价格演变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度量衡演变
----
第四节计量管理
--
第五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城镇居民生活
第十篇党政群团
--
第一章宋至民国
----
第一节宋至清代政权
----
第二节民国政权
----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及社团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从江县委员会
----
第二节基层组织及党员
----
第三节历次党代会
----
第四节县委主要活动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六节组织工作
----
第七节宣传工作
----
第八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选举
----
第四节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县政府工作机构
----
第三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四节重要政务纪略
--
第五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县政协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政协主要活动
--
第六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县总工会
----
第二节共青团从江县委员会
----
第三节从江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农民协会贫农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一篇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驻军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驻军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征兵
----
第二节志愿兵 义务兵 预备役
--
第三章练团 民兵 战备
----
第一节练团
----
第二节民兵
----
第三节战备
--
第四章战事综述
----
第一节明至清代战事
----
第二节民国时期战事
----
第三节解放从江与剿匪战斗
第十二篇司法
--
第一章民国时期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监狱
--
第二章公安
----
第一节户籍管理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禁毒禁赌
----
第六节消防监督
----
第七节看守所劳改工作
--
第三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工作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行政审判
----
第七节案件复查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普法教育
----
第二节法律顾问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调解
第十三篇民政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复退伤残军人安置
----
第三节救济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劳动保护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编制
----
第二节干部队伍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干部离退休
--
第四章工资
----
第一节工资管理
----
第二节奖金福利
第十四篇教育
--
第一章学宫 义学 私塾
----
第一节学宫 书院 义学
----
第二节私塾
------
附:科举
--
第二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
----
第二节师范
----
第三节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除文盲
----
第二节职工文化补习
----
第三节专业培训
--
第五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培训考核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六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教育经费
----
第三节教学设施
----
第四节勤工俭学
----
第五节民族教育特殊措施
第十五篇科技文化
--
第一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研机构团体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普活动
----
第四节科技成果
----
第五节科技推广应用
--
第二章社会科学
----
第一节机构团体
----
第二节学术活动
----
第三节学术成果
--
第三章文化事业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图书阅览发行
----
第三节电影发行放映
----
第四节文物工作
----
第五节文艺演出
----
第六节档案工作
--
第四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民间文艺搜集整理
----
第二节文艺创作
--
第五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六章文物名胜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名名胜
第十六篇卫生体育
--
第一章卫生事业
----
第一节医防机构网点
----
第二节技术队伍
----
第三节经费设施
--
第二章防疫保健
----
第一节疫病防治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第三节公共卫生
--
第三章医疗医药
----
第一节西医
----
第二节中医
----
第三节民族民间医疗
----
第四节医药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民间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第四节参加县外体育竞赛
----
第五节体育场地及设施
第十七篇人物
--
人物传
----
梁维干
----
方姑妹
----
王故烈
----
伍文斐
----
陆美亮
----
韦故胜 王故富
----
韩宗元
----
陈佩琼
----
吴令
----
梁茂兴
----
陆龙云
----
王安民
----
赵兰花
----
赖建庭
----
杨远瑞
----
梁绍华
----
潘小根
----
孟庆作
----
黄天文
----
吴老文
----
莫 御
----
郭怀德
----
朱朝卿
----
韦老保
----
王崇仁
----
伍文涛
--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省级以上表彰人物
----
梁修文
----
石文厚
----
申松柏
----
郑桂馥
----
胡檄
----
石永收
----
谢吉元
----
鄢建新
----
徐明广
----
徐茂芳
----
王党球
----
吴兴春
----
梁松美(女、侗族)
----
郝玉林
----
蒋崇英(女)
----
唐光碧(女)
----
陈礼仁
----
莫素英(女、壮族)
----
王培秀(女)
----
李昌芝
----
蒋宪琼(女)
----
甘茂生
----
钟成运
----
赵金龙
----
梁继才
----
蒙老田(女、壮族)
----
蒋玉美(女)
----
蒋诚如
----
陈朝富
----
李继芬(女)
----
黄天英(女)
----
孟天麟
----
杨晓月
----
杨昌其
----
陈淑女(女)
----
潘光义
----
潘文贵
----
廖家和
----
吴文标
----
粱宗富
----
赖诗燕
----
杨光佩
----
张天福
----
邓责胜
----
罗明亮
----
周和平
----
盂比伦
----
欧有福
----
关兰珍(女)
----
石光泽
----
潘有仁
----
孟国云
----
李安仁
----
奠长生
----
梁启源
----
束镜沛
--
从江籍部分在外地工作人员名录
杂录
--
一、文件选录
--
二、1992年从江县建镇并乡撤区区划变更情况
--
三、民族古籍选录
--
四、诗文选录
--
五、部门志(资料)编写人员
补记
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