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军马场志

山丹军马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山丹军马场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3

出版时间: 1995年09月

目录

封面
山丹军马场志
《山丹军马场志》编纂委员会
《山丹军马场志》办公室
《山丹军马场志》编写组

凡例
图片
-- 1988年5月,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视察山丹军马场时与马场管理局领导座谈。
-- 1990年6月,兰州军区司令员傅全有视察山丹军马场,为马场题词;“改革创新,开拓前进。”
-- 西大河水库
-- 王家庄一角
-- 局职工医院
-- 局中学
-- 山丹马
-- 高炮人工增雨
-- 老芒麦
-- 大面积机械收割
-- 育成马群
-- 网围栏
-- 一胎双犊
-- 人工饲养的马鹿
-- 机械厂(解放军9797工厂)生产的农用挂车
-- 一场生产的地毯
-- 花岗岩饰板
-- 精炼油
-- 保健酒
-- 复肥厂(解放军9827工厂)产品
-- 变电所
-- 二场影剧院
-- 集贸市场
-- 电视差转台
-- 马术
-- 平羌峡口古烽燧
-- 大马营城堡遗址
-- 西大河原始森林
-- 窟窿峡
-- 山丹军马场区域图
目录
概述
一、大事记
-- 大事记
二、行政建置篇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地域
-- 第二章 历代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明朝以前
---- 第二节 明清时期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章 1949年后的建制演变
---- 第一节 山丹军牧场时期
---- 第二节 国营山丹牧场时期
---- 第三节 总后山丹军马场时期
---- 第四节 总后青(西)办军马局时期
---- 第五节 兰州军区军马总场时期
---- 第六节 兰后马场管理局时期
---- 第七节 各场(分场、厂)建制
-- 第四章 历届师团职领导人名录
---- 第一节 师职领导人名录
---- 第二节 正团职领导人名录
---- 第三节 副团职领导人名录
三、自然地理篇
-- 第一章 地质构造
---- 第一节 地质史概述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二章 地形地貌
---- 第一节 高山区
---- 第二节 中高山区
---- 第三节 低山丘陵区
---- 第四节 缓坡平原区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其他气象要素
---- 第五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湖、泉、沟溪
---- 第四节 地表水
---- 第五节 水质及水能资源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植物资源
---- 第三节 动物资源
---- 第四节 矿物资源
-- 第六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高山寒漠土
---- 第二节 高山草甸土
---- 第三节 亚高山草甸土
---- 第四节 沼泽土
---- 第五节 灰褐土
---- 第六节 黑钙土
---- 第七节 栗钙土
---- 第八节 灰钙土
---- 第九节 植被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霜冻
---- 第三节 秋季连阴雨
---- 第四节 冰雹
---- 第五节 低温冷害
---- 第六节 风灾
---- 第七节 杂草、病虫害
---- 第八节 地震
四、畜牧篇
-- 第一章 畜牧生产概述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畜群结构
---- 第三节 牲畜繁活
---- 第四节 牧业经营与管理
---- 第五节 经营效益
-- 第二章 山丹马
---- 第一节 品种渊源
---- 第二节 培育过程
---- 第三节 品种特性
---- 第四节 育种组织及研究
---- 第五节 鉴定验收
-- 第三章 牦牛生产及品种改良
---- 第一节 场区养牛概况
---- 第二节 类型及性能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章 羊的生产及品种改良
---- 第一节 品种渊源
---- 第二节 改良与繁殖
-- 第五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场区主要疫病及防治
---- 第二节 传染病
---- 第三节 寄生虫病
---- 第四节 兽医卫生防疫工作
-- 第六章 草原
---- 第一节 草场资源
---- 第二节 牧草及人工饲草料
---- 第三节 草原建设与改良
---- 第四节 畜牧业区划
五、农业篇
-- 第一章 场区农业发展概述
---- 第一节 试办阶段
---- 第二节 大力发展阶段
---- 第三节 调整阶段
---- 第四节 巩固提高阶段
---- 第五节 粮油交售
-- 第二章 农作物种植
---- 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及生产措施
----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区的划分
---- 第三节 场区农作物种植的特点
-- 第三章 春小麦和小油菜栽培
---- 第一节 春小麦栽培
---- 第二节 小油菜栽培
-- 第四章 农业管理与科技
----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及科技队伍
---- 第二节 化肥推广
---- 第三节 品种更新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农业机械化
---- 第六节 高炮增雨防雹
-- 第五章 农业区划工程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工作方法
---- 第三节 区划成果
六、林业篇
-- 第一章 林业资源与林业生产
---- 第一节 林业生产概况
---- 第二节 林木分布和树种资源
---- 第三节 林业土地资源
---- 第四节 林木蓄积量及生长量
---- 第五节 场区绿化工作
---- 第六节 林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森林资源评价
---- 第一节 水源涵养
---- 第二节 林分状况
-- 第三章 林业区划
---- 第一节 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 第二节 北部农牧防护林区
---- 第三节 浅山丘陵护牧林区
---- 第四节 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
七、工业基建交通篇
-- 第一章 工副业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农机修造
---- 第三节 电力生产
---- 第四节 煤炭生产
---- 第五节 化肥生产
---- 第六节 农牧产品加工
---- 第七节 建材生产
---- 第八节 工副业生产的特点及问题
-- 第二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新型建筑
-- 第三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公路运输
---- 第二节 邮电通讯
八、水利篇
-- 第一章 引水管道
-- 第二章 农田水利工程
---- 第一节 白石崖灌区
---- 第二节 大小香沟灌区
---- 第三节 西大河灌区
---- 第四节 大柳沟输水渠
-- 第三章 水库、机井、水电站
---- 第一节 西大河水库
---- 第二节 机井
---- 第三节 水电站
-- 第四章 水利化程度及水利区划
---- 第一节 水利化程度
---- 第二节 水利区划
九、教育科技卫生篇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小学
---- 第二节 教育经费
---- 第三节 师资队伍建设
---- 第四节 办学成绩
-- 第二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送培
---- 第二节 场内培训
-- 第三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
---- 第三节 气象与地震
-- 第四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发展概述
---- 第二节 医务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医院建设
-- 第五章 防疫卫生
---- 第一节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计划免疫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十、人口篇
-- 第一章 人口源流及构成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增减与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晚婚、晚育
---- 第三节 节 育、绝育
---- 第四节 教育、奖惩
十一、党群工作篇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局、场党委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纪律检查机构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党员队伍
---- 第五节 历次党代会
---- 第六节 企业政治工作
---- 第七节 历次政治运动
-- 第二章 共青团、工会、职代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工会组织
----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三章 民兵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征兵工作
-- 第四章 群众工作
十二、经营管理篇
-- 第一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经营方针
---- 第二节 产值及劳动生产率
-- 第二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早期财务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改革
---- 第三节 经济承包
---- 第四节 几种责任制形式
-- 第三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职称评定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章 供销
---- 第一节 供销机构
---- 第二节 物资供应和销售
---- 第三节 物价
---- 第四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五节 粮油仓储
十三、文化篇
-- 第一章 电影、电视、广播、图书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广播、图书
-- 第二章 文艺、体育
---- 第一节 文艺演出
---- 第二节 文学、美术、书法
---- 第三节 体育
-- 第三章 通讯报道
---- 第一节 《马场生活》
---- 第二节 对外报道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方言词
-- 第五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古迹遗址
十四、模范人物、先进集体篇
-- 第一章 红军老战士
---- 王明福
---- 赵登云
-- 第二章 革命烈士
---- 臧振林
-- 第三章 省、军区以上机关批准之先进模范人物
-- 第四章 省、军区以上机关批准之先进单位
附录
-- 一、文告辑录
-- 二、《山丹县志》(道光本)资料摘编
-- 三、诗文
-- 四、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