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自然与经济领域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4年07月
目录
封面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上)
版权页
图片
--
题词1
--
题词2
--
题词3
--
莲花山碑刻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卫星影像图
--
亲切关怀
----
1955年,毛泽东主席同担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的赛福鼎·艾则孜(左,
----
1966年4月3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党政军领导。图为刘少
----
1990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自治州视察
----
1995年3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自治州州长阿山伯克·吐尔地
----
1996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在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陪同下来自治州地
----
1993年12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到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地震灾区视察灾情
----
1996年,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北京接见州委书记瞿文智和常务副州长王新环,听取自治州经济文化建设发展
----
1995年10月5日,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司马义·艾买提在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自治州考察
----
1997年7月21日,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伊尔克什坦口岸临时开通典礼(吉方)上致词
----
州委书记王新怀在中国共产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
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在自治州阿合奇县检查工作
----
州长买买提艾山·托乎达力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十一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
中国共产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七届委员会常委在一起
--
州府县城
----
2001年建成的自治州文化中心(左下角为1959年建成的州人民影剧院)
----
1992年的阿图什市街心花园
----
自治州党政领导机关
----
1999年的阿图什市人民广场一角
----
阿合奇县城一角
----
阿合奇县城人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
----
阿克陶县城人民广场一角
----
阿克陶县城街心花园
----
乌恰县城抗震纪念碑(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乌恰县新城商场
----
阿图什市人民广场夜景
--
帕米尔--慕士塔格--公格尔
----
帕米尔高原上的苏巴什草原
----
帕米尔高原上的五彩山
----
帕米尔高原上的鸣沙山与映沙湖
----
公格尔峰
----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
慕士塔格山下的柯尔克孜人家
----
公格尔冰川
----
幕士塔格山下的变色湖——喀拉库勒湖
----
公格尔峰山下的变色湖
----
姊妹峰--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
--
帕米尔--奥依塔克风景区
----
帕米尔海相沉积的独特地貌(一)
----
帕米尔海相沉积的独特地貌(二)
----
雪山瀑布群
----
奥依塔克红山
----
奥依塔克景区的孩子们
----
帕米尔高原人家
----
雪山迎客松
----
雪山送客松
----
奥依塔克大峡谷
----
土峰林立
--
泉华群--喀斯特地貌
--
地质矿产
----
石油天然气钻探
----
海洋生物化石
----
宝石
----
水晶
----
宝石
----
宝石
----
海底升起五彩山
--
民族风情
----
柯尔克孜族少女的服饰及发辫
----
柯尔克孜族小库姆孜奇
----
柯尔克孜族老猎手“鹰王”
----
柯尔克孜族工匠们在做毡帽
----
柯尔克孜族牧民在搭毡房
----
柯尔克孜族挂在毡房中的摇床
----
柯尔克孜族服饰
----
柯尔克孜族牧民毡房中的库姆孜弹唱
----
柯尔克孜族夏牧场
----
柯尔克孜族牧民的体育活动荡秋千
----
柯尔克孜族牧民在送新娘
----
柯尔克孜族妇女头饰(一)
----
盛装出行的柯尔克孜族牧民
----
柯尔克孜族妇女头饰(二)
----
维吾尔族麦西来甫舞
----
维吾尔族双人舞
----
葡萄园中
----
维吾尔族服饰
----
柯尔克孜族妇女在捻毛线
----
无花果园中
----
乌孜别克族
----
维吾尔民居
----
柯尔克孜族牧民擀毡
----
柯尔克孜族
----
维吾尔族
----
塔吉克族
----
柯尔克孜族的体育活动——刁羊
--
瓜果
----
果中珍品
----
无花果
----
樱桃
----
白木纳格葡萄
----
红木纳格葡萄
----
黄木纳格葡萄
----
喀拉库赛甜瓜
----
石榴
----
沙枣
----
苹果
----
桑椹
----
黄杏
----
红杏
----
甜瓜
----
珍珠葡萄
----
黄桃
--
野生动植物
----
金雕
----
鸮
----
戴胜
----
红胸鸲
----
天鹅
----
白鹭
----
雪鸡
----
雉
----
棕熊
----
雪豹
----
猞猁
----
黄羊
----
帕米尔高寒冷水鱼--厚唇臀鳞鱼
----
戈壁红柳林
----
小檗(又名三棵针、黄檗)
----
胡杨
----
沙棘
----
野蔷薇
----
雪莲
----
河谷次生林
----
稀有植物矮沙冬青
--
农林牧水
----
夏牧场
----
牦牛
----
山羊
----
阿图什市哈拉峻饲养场饲养的驯鹿
----
机割牧草
----
农区林带
----
分水闸
----
骆驼
----
州、县领导和农技人员检查科技示范田
----
绿洲
----
农田
----
长绒棉
----
收麦
----
平原造林
----
阿图什市阿湖水库
----
油菜
----
马群
--
交通 商贸 邮电
----
康苏矿区一角
----
五十年代的中苏合办钢铁厂高炉遗址
----
南疆铁路最长的桥梁阿图什博古孜河大桥
----
火车来到阿图什
----
阿合奇县玉山古西引水枢纽
----
阿图什市博古孜公路大桥
----
乌恰县托云太阳能发电站
----
克孜勤苏河索道
----
西域商贸中心
----
吐尔尕特口岸货场进口的车辆
----
自治州国际汽车客运站
----
乌恰商业一条街
----
传输终端
----
牧区流动售货
----
自治州邮电大楼
----
康苏矿区一角
--
科教文卫
----
自治州人民政府为《玛纳斯》歌手、“当代荷马”居素甫·玛玛依祝80大寿
----
著名库姆孜演奏大师买买提·吐鲁来西州人民医院
----
自治州的国际文化合作项目--中吉合拍电视连续剧《玛纳斯》签字仪式
----
柯尔克孜女子的马上角力
----
州人民医院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国强亲切看望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
----
刁羊
----
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田
----
阿图什维吾尔族的
----
民间“木卡姆”演唱柯尔克孜族捻线舞
----
阿图什市街头的民间社火
----
获文化部“文华奖”的柯尔克孜族歌舞乐《山父水母》剧照
----
阿克陶县二中
----
州三中学生在上课
----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
建州40周年游行队伍
--
文艺作品
----
肖形印:笨驼
----
篆刻:盛世修志 秉笔直书
----
书法:毛泽东诗《七律·长征》
----
书法:平沙万里绝人烟
----
书法:边城无处不春风
----
篆刻:公生明 廉生威
----
篆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左) 克孜勒苏(右)
----
摄影作品:红杏
----
刻瓷作品:得心应手
----
摄影作品:阳光、少女和羔羊
----
摄影作品:托什干河秀色
----
夕阳晚照
----
图书插图
----
柯尔克孜文书法
----
柯尔克孜文书法
----
速写:古丽娜
----
油画:狩猎
----
柯尔克孜文书法
----
油画:帕米尔之秋
----
油画:帕米尔之夏
--
边防口岸
----
边防检查
----
西陲第一哨
----
武装待发
----
伊尔克什坦口岸
----
伊尔克什坦海关
----
吐尔尕特海关
----
吐尔尕特口岸
--
文物
----
金质饰物天马行空
----
罗马金币、波斯银币
----
金质饰物猎鹰捕鹿
----
陶罐(一)
----
陶罐(二)
----
陶罐(三)
----
陶灯
----
墓前石人(突厥石人)
--
名胜古迹
----
博古孜河晚照
----
克孜勒苏河雄姿
----
斯姆哈纳风光
----
2000年按照956年建筑规模重修的苏里唐麻札
----
1901年大地震之后重修的苏里唐麻札
----
高原秋色
----
神泉
----
玉其塔什草原风光
----
莫尔佛塔(阿图什市库木沙克村)
----
20世纪最后一缕阳光——伊尔克什坦河落日余辉
----
夏牧场晨曦
----
汉代佛窟三仙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
----
玉其塔什草原金秋
----
古烽火台
----
帕米尔风蚀地貌奇观
----
巍峨群山
--
史志工作
----
州志评审会现场
----
州志编辑人员
----
州志主编与部分特邀撰稿人
----
参加州志评审会的代表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区 域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辖区范围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建置始末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域划分
----
第二节 区划变更
--
第四章 市 县
----
第一节 阿图什市
----
第二节 阿克陶县
----
第三节 乌恰县
----
第四节 阿合奇县
--
第五章 城 镇
----
第一节 阿图什市区
----
第二节 阿克陶镇
----
第三节 乌恰城关镇
----
第四节 阿合奇镇
----
第五节 康苏镇
----
第六节 奥依塔克镇
--
第六章 乡 场
----
第一节 阿图什市辖乡
----
第二节 阿克陶县辖乡
----
第三节 乌恰县辖乡
----
第四节 阿合奇县辖乡
----
第五节 国营农、牧、林场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地貌特征
----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
----
第三节 岩溶地貌
----
第四节 雅丹地貌
----
第五节 地貌分区
----
第六节 主要山脉、山峰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 温
----
第三节 降 水
----
第四节 地面风
----
第五节 气候区划
--
第四章 水 文
----
第一节 水 系
----
第二节 冰 川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节 水 质
----
第五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
--
第五章 土 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分布
----
第三节 土地质量及利用现状
--
第六章 植物与天然植被
----
第一节 植 物
----
第二节 天然植被
----
第三节 植被类型
----
第四节 植被分区
--
第七章 野生动物
----
第一节 鱼 类
----
第二节 两栖类
----
第三节 爬行类
----
第四节 鸟 类
----
第五节 哺乳动物
----
第六节 珍稀动物
--
第八章 矿 藏
----
第一节 能源矿藏
----
第二节 黑色金属矿藏
----
第三节 有色金属矿藏
----
第四节 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
----
第五节 化工原料矿藏
----
第六节 建筑原料矿藏
----
第七节 特种非金属矿藏
--
第九章 灾 异
----
第一节 干旱灾害
----
第二节 霜冻灾害
----
第三节 大风灾害
----
第四节 雪 灾
----
第五节 洪水灾害
----
第六节 冰雹灾害
----
第七节 干热风灾害
----
第八节 浮尘灾害
----
第九节 病虫害
----
第十节 狼 害
----
第十一节 旱獭和鼠疫
----
第十二节 奇异现象
第三编 地 震
--
第一章 地震构造
----
第一节 构造背景
----
第二节 地震带
--
第二章 地震活动
----
第一节 破坏性地震
----
第二节 地震分布
--
第三章 监测预报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预 报
--
第四章 抗震 救灾
----
第一节 乌恰县“八二三”地震
----
第二节 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一二·一”地震
----
第三节 阿图什市“三一九”地震
----
第四节 阿合奇县“九一八”地震
----
附一:新华通讯社对1985年8月23日乌恰发生7.4级强烈地震的报道
----
附二:中共中央、国务院给乌恰地震灾区的慰问电
----
附三:新华通讯社对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东北发生6.9级地震的报道
----
附四:中共中央、国务院给阿图什地震灾区的慰问电
第四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素质与构成
----
第一节 人口素质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章 人口调查
----
第一节 人口普查
----
第二节 人口抽样调查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生育管理
第五编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古代民族
----
第一节 土著民族
----
第二节 民族迁徙和融合
--
第二章 维吾尔族
----
第一节 历史演变
----
第二节 经济生活
----
第三节 语言文字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五节 风俗习惯
--
第三章 汉族及其他民族
----
第一节 汉 族
----
第二节 塔吉克族
----
第三节 其他民族
--
第四章 民族关系
----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
第二节 培养使用本地少数民族干部
----
第三节 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第四节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
--
第六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事务机构
----
第二节 民族事务工作
----
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民族团结公约
--
第七章 宗 教
----
第一节 主要宗教演变情况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八章 宗教工作
----
第一节 宗教事务机构
----
第二节 宗教事务工作
第六编 柯尔克孜族
--
第一章 历史演变
----
第一节 族 源
----
第二节 形成和发展
----
第三节 迁 徙
--
第二章 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斗争
----
第一节 汉、唐时期
----
第二节 元、明时期
----
第三节 反对大小和卓叛乱的斗争
----
第四节 反对张格尔叛乱的斗争
----
第五节 反抗阿古柏入侵的斗争
----
第六节 反对俄国侵略者的斗争
--
第三章 经济生活
----
第一节 畜 牧
----
第二节 农 耕
----
第三节 渔 猎
----
第四节 林 业
----
第五节 工 业
----
第六节 现代柯尔克孜族的产业结构
--
第四章 语言文字
----
第一节 语 言
----
第二节 文 字
--
第五章 社会组织与宗教信仰
----
第一节 社会组织
----
第二节 宗教信仰
--
第六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家 庭
----
第二节 婚 姻
----
第三节 生 养
----
第四节 丧 葬
----
第五节 生活习俗
----
第六节 其他习俗
----
第七节 岁时节日
----
第八节 历 法
----
附:柯尔克孜族部落情况的资料
第七编 农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私营经济
----
第二节 集体经济
----
第三节 国营经济
--
第三章 农作物种类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其他农作物
----
第四节 优质棉基地
--
第四章 农艺 农技
----
第一节 土壤改良
----
第二节 种 子
----
第三节 肥 料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耕作制度
----
第六节 生产工具
--
第五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 区
----
第二节 半农半牧区
----
第三节 牧 区
--
第六章 产量、产值与分配
----
第一节 产 量
----
第二节 产 值
----
第三节 分 配
----
第四节 农民生活
--
第七章 科研与技术推广
----
第一节 科 研
----
第二节 技术推广
----
附一: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霍加·哈孜
----
附二:农业战线上的科技尖兵刘体瑾
----
附三:以科技造福人民的高级农艺师王子远
第八编 园 艺
--
第一章 资源优势
----
第一节 气候优势
----
第二节 水土优势
----
第三节 品种优势
--
第二章 瓜果品种
----
第一节 瓜 类
----
第二节 果 类
--
第三章 木纳格葡萄
----
第一节 品种及品质特点
----
第二节 产地及规模
----
第三节 栽 培
----
第四节 保鲜贮藏
----
第五节 科 研
--
第四章 喀拉库赛甜瓜
----
第一节 产 地
----
第二节 品质特征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四节 贮藏 加工
--
第五章 胡苑乃克杏
----
第一节 产 地
----
第二节 品质特征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四节 加 工
--
第六章 巴仁杏
----
第一节 产 地
----
第二节 品质特征
----
第三节 生产、加工和销售
--
第七章 蔬 菜
----
第一节 种植历史
----
第二节 品 种
----
第三节 生 产
----
第四节 菜篮子工程
--
第八章 花 卉
----
第一节 栽 种
----
第二节 繁 育
----
附:园艺专家夏邦庆
第九编 无花果
--
第一章 产地和栽培
----
第一节 产 地
----
第二节 栽培历史
----
第三节 栽培面积、产量
--
第二章 品种 品质
----
第一节 品 种
----
第二节 品 质
--
第三章 价值和效益
----
第一节 经济价值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四章 生态条件
----
第一节 水土条件
----
第二节 气候条件
--
第五章 栽培技术
----
第一节 栽 培
----
第二节 管 理
--
第六章 采收 销售 加工
----
第一节 采收和销售
----
第二节 加 工
--
第七章 科 研
----
第一节 栽培技术的实验与研究
----
第二节 种植区划分区研究
第十编 畜 牧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经济体制
----
第一节 私营经济
----
第二节 集体经济
----
第三节 国营经济
----
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二牧场
--
第三章 草场资源
----
第一节 草场面积
----
第二节 牧草种类
----
第三节 草场分布
----
第四节 草场利用
----
第五节 草场改良和保护
--
第四章 牧区基本建设
----
第一节 草场建设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牧道建设
----
第四节 棚圈建设
----
第五节 草料基地建设
--
第五章 品种和品种改良
----
第一节 牲畜品种
----
第二节 繁育改良
----
第三节 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
--
第六章 牧事活动
----
第一节 牧 养
----
第二节 转 场
----
第三节 繁 殖
----
第四节 剪毛 抓绒
----
第五节 屠 宰
----
第六节 牧业机械
--
第七章 畜病及防治
----
第一节 防病体系
----
第二节 牲畜疫病
----
第三节 畜病调查鉴定
----
第四节 防 治
--
第八章 抗灾保畜
----
第一节 雪 灾
----
第二节 旱 灾
----
第三节 风 灾
----
第四节 狼害、鼠害和虫害
--
第九章 产量、产值与分配
----
第一节 产 量
----
第二节 产 值
----
第三节 收入及分配
--
第十章 牧业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工作
----
第二节 畜牧业分区
--
第十一章 农区畜牧业
----
第一节 农牧区划分
----
第二节 特 点
----
第三节 生产形式
--
第十二章 科 技
----
第一节 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
----
第二节 新技术推广
第十一编 农牧机械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农牧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牧工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三节 牧业机械
----
第四节 机械化程度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经 营
----
第二节 管 理
--
第四章 农机具修造与供销
----
第一节 三级修造
----
第二节 农机具生产
----
第三节 农机具供销
--
第五章 培 训
----
第一节 初级培训
----
第二节 中等教育和技工教育
第十二编 林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及企业机构
--
第二章 天然林木资源
----
第一节 次生林
----
第二节 高山原始森林
--
第三章 人工造林
----
第一节 种 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三北”防护林工程
----
第四节 城镇绿化
----
第五节 家庭园艺
--
第四章 木材采伐和利用
----
第一节 采伐 集运
----
第二节 木材销售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五章 林区建设
----
第一节 林区道路
----
第二节 迹地更新
----
第三节 营 林
--
第六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森林防火
----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林区自然环境保护
--
第七章 林业区划
----
第一节 林业普查
----
第二节 林业分区
--
第八章 科 研
----
第一节 队 伍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第十三编 水 利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灌 区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蓄水工程
----
第四节 排水工程
----
第五节 提水工程
--
第三章 牧区水利
----
第一节 草原灌溉
----
第二节 草原水利工程
--
第四章 供水、饮水
----
第一节 城镇供水
----
第二节 农牧区饮水
----
第三节 改水防病
----
第四节 水源地管理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用水管理
--
第六章 水文事业
----
第一节 网点分布
----
第二节 测量查勘
----
第三节 水文资料
----
第四节 水文预报
第十四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企业归属
----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队)办企业
----
第三节 联户企业
----
第四节 个体企业
--
第三章 企业门类
----
第一节 采 矿
----
第二节 建 材
----
第三节 纺 织
----
第四节 加 工
----
第五节 建 筑
----
第六节 商贸餐饮
----
第七节 服务行业
----
第八节 交通运输
----
第九节 其 他
第十五编 工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自治州经济贸易委员会
----
第二节 县(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
第二章 电 力
----
第一节 火 电
----
第二节 水 电
----
第三节 供 电
--
第三章 建 材
----
第一节 水 泥
----
第二节 水泥构件
----
第三节 条 砖
----
第四节 石膏板、粉
--
第四章 采矿、冶炼
----
第一节 钢 铁
----
第二节 铜
----
第三节 铅锌
--
第五章 盐 化
----
第一节 原盐开采
----
第二节 原盐加工
--
第六章 水 晶
----
第一节 水晶开采
----
第二节 水晶加工
--
第七章 纺 织
----
第一节 毛 纺
----
第二节 针 织
----
第三节 地 毯
--
第八章 食品加工
----
第一节 糕点加工
----
第二节 果脯加工
----
第三节 酿 酒
--
第九章 棉花、皮毛加工
----
第一节 棉花加工
----
第二节 皮革加工
----
第三节 毛绒加工
--
第十章 手工业
----
第一节 缝 纫
----
第二节 木制家具及农具制作
----
第三节 铁制小农具及铁皮制品制作
----
第四节 民族特需制品
--
第十一章 名优产品
----
第一节 国家级优质产品
----
第二节 部级优质产品
----
第三节 自治区级优质产品
--
第十二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生产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第十六编 煤 炭
--
第一章 煤田地质
----
第一节 勘 探
----
第二节 乌恰含煤区
----
第三节 奥依塔克含煤区
----
第四节 罕德里克—库斯拉甫含煤区
--
第二章 康苏煤矿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发展历史
----
第三节 投资效益
----
第四节 矿山机械 矿山救护
--
第三章 县办煤矿
----
第一节 阿克陶县办煤矿
----
第二节 乌恰县办煤矿
----
第三节 阿图什市(县)办煤矿
--
第四章 乡镇煤矿
----
第一节 阿克陶县乡镇煤矿
----
第二节 乌恰县乡镇煤矿
----
第三节 阿图什县乡镇煤矿
--
第五章 外地在境内开采的煤矿
----
第一节 喀什地区煤矿
----
第二节 英吉沙县煤矿
----
第三节 喀什市煤矿
----
第四节 疏勒县煤矿一矿
----
第五节 疏勒县煤矿二矿
----
第六节 岳普湖县煤矿
----
第七节 疏 附县煤矿
----
第八节 莎车县库斯拉甫煤矿
----
第九节 兵团农三师四十一团前进煤矿
----
第十节 兵团农三师四十二团煤矿
----
第十一节 兵团农三师二牧场煤矿
第十七编 交 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公路建设养护单位
----
第四节 汽车运输企业
----
第五节 汽车修理、配件企业
--
第二章 古代交通
----
第一节 道 路
----
第二节 驿 站
----
第三节 运输工具
--
第三章 公 路
----
第一节 国 道
----
第二节 省 道
----
第三节 县乡道路
----
第四节 边防专线
----
第五节 桥 梁
--
第四章 公路运输
----
第一节 国营运输
----
第二节 民间运输
--
第五章 铁 路
----
第一节 道 路
----
第二节 桥 梁
----
第三节 运 输
----
第四节 车 站
--
第六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运政管理
----
第二节 交通规费征稽
----
附:路桥专家雒秉枢
第十八编 邮 电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邮电机构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电机构
--
第二章 邮 政
----
第一节 邮 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 信
----
第一节 线 路
----
第二节 电 路
----
第三节 电信设备
----
第四节 电信业务
第十九编 商 业
--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商业网点
----
第四节 商业队伍
--
第二章 体 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三章 经营总值
----
第一节 社会商品零售额
----
第二节 商品流转总值
----
第三节 社会商品购买力
--
第四章 商品经营
----
第一节 百 货
----
第二节 纺织品
----
第三节 五金交电
----
第四节 食 品
----
第五节 糖烟酒茶
----
第六节 石油 煤炭
----
第七节 饮食服务
----
第八节 蔬 菜
----
第九节 药 品
----
第十节 少数民族特需商品
--
第五章 商品采购和储运
----
第一节 采 购
----
第二节 储 运
--
第六章 商办企业
----
第一节 食品加工和酿酒
----
第二节 冷冻厂和饲养场
--
第七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农副产品集市贸易
----
第二节 工业品集市贸易
----
第三节 专业市场
第二十编 供 销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基层供销机构
--
第二章 畜产品经营
----
第一节 收 购
----
第二节 加 工
----
第三节 销 售
--
第三章 棉花经营
----
第一节 收 购
----
第二节 加 工
----
第三节 销 售
--
第四章 果品经营
----
第一节 收 购
----
第二节 加 工
--
第五章 农牧业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一节 农牧机具
----
第二节 化 肥
----
第三节 农 药
----
第四节 地 膜
--
第六章 生活资料经营
----
第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日用杂品
第二十一编 物 资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购 销
----
第一节 金属材料
----
第二节 机电设备
----
第三节 轻化建材
--
第三章 采购储运
----
第一节 采 购
----
第二节 转 运
----
第三节 仓 储
--
第四章 回收利用
----
第一节 回 收
----
第二节 加工利用
第二十二编 粮 油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粮油企业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征 购
----
第二节 销 售
----
第三节 市镇粮油供应
----
第四节 议价销售
----
第五节 市场饮食销售
--
第三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脂加工
----
第三节 食品加工
----
第四节 饲料加工
--
第四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储 藏
----
第二节 调 运
第二十三编 外 贸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外贸商品加工企业
--
第二章 出口贸易
----
第一节 种 类
----
第二节 收 购
----
第三节 生产加工
----
第四节 出口国家和地区
--
第三章 进口贸易
----
第一节 种 类
----
第二节 购货国家和地区
----
第三节 订货计划
--
第四章 边 贸
----
第一节 边贸活动
----
第二节 旅游购物
----
第三节 国际商场
第二十四编 口 岸
--
第一章 口岸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管 理
--
第二章 吐尔尕特口岸
----
第一节 历史变迁
----
第二节 口岸建设
--
第三章 伊尔克什坦口岸
----
第一节 历史变迁
----
第二节 口岸建设
--
第四章 海 关
----
第一节 吐尔尕特海关
----
第二节 伊尔克什坦海关
----
第三节 业 务
--
第五章 检验 检疫
----
第一节 商品检验
----
第二节 卫生检疫
----
第三节 动植物检疫
--
第六章 口岸贸易
----
第一节 进口贸易
----
第二节 出口贸易
--
第七章 外 运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业 务
第二十五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城镇规划
----
第三节 城镇建设
----
第四节 乡村建设
----
第五节 城镇建筑
----
第六节 房地产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环境与污染
----
第三节 环保措施
----
第四节 环境监测
第二十六编 财 政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州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县(市)行政机构
----
第三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牧业收入
----
第二节 企业收入
----
第三节 工商税和地方各税收入
----
第四节 债券收入
----
第五节 建设基金收入
----
第六节 预算外收入
----
第七节 上级补助收入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二节 事业经费支出
----
第三节 经济建设费支出
----
第四节 其他支出
--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预算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五节 资金证券市场管理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第二十七编 税 务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州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县(市)行政
----
第三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历代税赋
----
第一节 官 税
----
第二节 宗教税
----
第三节 伪政权的非法税收
--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
第一节 税制改革和税种
----
第二节 票证管理
----
第三节 税务稽查
--
第四章 征 管
----
第一节 征管制度
----
第二节 征收管理
----
第三节 税收检查
第二十八编 金 融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信用社
--
第二章 流通货币
----
第一节 历代货币
----
第二节 金银与银元票
----
第三节 人民币
--
第三章 代理国库、国债业务
----
第一节 自治州各级金库机构
----
第二节 代理国库业务
----
第三节 代理国债业务
--
第四章 存 款
----
第一节 存款种类
----
第二节 储蓄存款
--
第五章 信 贷
----
第一节 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
----
第二节 地方经济开发贷款
----
第三节 中央扶贫贴息贷款
----
第四节 工业贷款
----
第五节 商业贷款
----
第六节 技术改造贷款
----
第七节 集体和个体上商业贷款
----
第八节 农牧业贷款
----
第九节 农副产品收购贷款
----
第十节 乡镇企业贷款
----
第十一节 基本建设贷款
--
第六章 外汇管理
----
第一节 外汇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外汇业务和管理
--
第七章 保 险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保险种类
----
第三节 保险理赔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