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泰安县的自然、科技、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各方面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2001年06月
目录
封面
秦安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中共秦安县委办公大楼
--
秦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国税大楼
--
秦安县城鸟瞰
--
秦安县城解放路一角
--
大地湾F901房屋遗址
--
大地湾遗址碑
--
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
大地湾彩陶记事符号
--
大地湾鱼纹彩陶盆、三足圜底彩陶钵、绳纹红陶圈足碗
--
大地湾三期彩陶曲腹盆
--
大地湾F901房屋遗址保护大厅外景
--
大地湾二期彩陶曲腹盆
--
大地湾旋纹丹腹彩陶罐
--
大地湾地画
--
大地湾异形器、平底釜、四足鼎、条形盘
--
大地湾半地穴式房屋遗址复原外景
--
伏羲塑像
--
女娲塑像
--
陇城女娲庙
--
兴国寺『般若』殿(元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街亭遗址
--
文庙大成殿(明代)
--
秦安泰山庙(清代)
--
汉代弩机
--
铲齿象牙化石(距今约2500万年)
--
猪面纹彩陶壶
--
隋代石观音造像
--
唐代鎏金观音像
--
唐三彩卧牛
--
唐代瑞兽葡萄镜
--
唐三彩镇墓兽
--
唐三彩天王俑
--
秦权
--
梯田
--
蜜桃
--
桃园
--
红富士苹果
--
收购鲜桃
--
晒花椒
--
大山沟小流域治理一角
--
原始次生林郭集乡青林沟
--
锦旗
--
苏家峡水库一角
--
中山梁绿化带
--
郑川果园
--
供电大楼
--
秦安县城住宅小区
--
葫芦河秦安县城大桥
--
兴国绒线厂纺线车间
--
五星铅笔厂产品
--
绒线产品
--
五星铅笔厂生产车间
--
1.电信大楼
--
2.邮政大楼
--
3.邮政营业厅(旧址)
--
4.移动电话营业厅
--
5.移动电话发射塔
--
兴国商城
--
康家坡瓦盆瓦罐
--
叶堡粉条
--
织褐机
--
草编
--
秦安县个体私营经济保护区
--
秦安小商品市场一角
--
秦安三三○变电站
--
县二建公司承建的县乡镇企业大厦
--
秦安汽车站
--
县二建公司208处承建的县人寿保险公司办公楼
--
县二建公司208处承建的县博物馆二号展厅
--
县人民政府招待所一角
--
县一中计算机教学
--
希望小学
--
县一中学生做实验
--
县人民医院一角
--
县中医院CT室
--
县中医院手术室
--
特级教师授课
--
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学
--
社火
--
书法 明·胡缵宗
--
书法牌匾 明·胡缵宗
--
明·胡缵宗影图
--
上光绪皇帝疏 清·安维峻
--
明·李元芳影图
--
大清孤臣安维峻出塞图
--
明.陇溪九逸图
--
书法 清.安维峻
--
书法牌匾 清.路道庸
--
书法 清.孙海
--
国画 清.赵雪堂
--
书法 清·张思诚
--
书法 清·张思谔
--
书法 清·党维藩
--
书法 清·侯垣
--
书法 清·巨国桂
--
书法 清·王瑸
--
书法 心石(蔡厚庵)
--
书法 民国·王健庵
--
书法 王元喜
--
书法 郭令仪
--
书法 李屹
--
书法 焦琴声
--
国画 (夏塘清华) 邵灵
--
书法 杨耀春
--
国画 吴鼎玮
--
书法 吴志道
--
书法 蔡一民
--
版画 (秦安扇鼓舞) 马文林
--
版画 (陇上人家) 孙克定
--
版画 (春意洗轻裘) 马振寰
--
剪纸 高荷花
--
1.东部之光 谢涛摄
--
2.展望 成全应摄
--
3.为了明天 赵秦生摄
--
《秦安县志》复审会议留影 (1 999年9月28日)
--
《秦安县志》终审评议会留影 (2000年4月1 4日)
--
秦安县地图
--
秦安县城平面图
--
清代秦安县城简图
秦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秦安县志办公室
《秦安县志》编辑人员
《秦安县志》书名题签
《秦安县志》环衬绘图
《秦安县志》摄影、制图人员
《秦安县志》分工撰稿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上卷
--
概述
--
大事记
--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位置区域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区域演变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汉唐宋元区划
------
第二节 明清区划
------
第三节 民国时的区划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的区划
----
第四章 地域划拨
------
第一节 插花飞地
------
第二节 划出划入
--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构造发展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地震
------
第四节 矿藏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类型
------
第二节 山川 峡谷 坪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光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地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气压风云
------
第六节 湿度 蒸发
------
第七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褐土
------
第二节 黑垆土
------
第三节 潮土
------
第四节 冲积——洪积土
------
第五节 红土
------
第六节 黄绵土
------
第七节 淀土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一节 植被种类
------
第二节 植被类型和分布
----
第七章 动物
------
第一节 鸟类
------
第二节 兽类
------
第三节 两栖爬行类
------
第四节 其它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雹灾
------
第三节 水灾
------
第四节 冻灾
------
第五节 风灾
--
第三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总量
----
第二章 人口分布
------
第一节 城乡分布
------
第二节 自然地理分布
------
第三节 行政区域分布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五节 家庭构成
------
第六节 姓氏构成
----
第四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迁移变动
----
第五章 人口调查
------
第一节 清厘编查户口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六章 人口素质
------
第一节 身体素质
------
第二节 文化素质
----
第七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管理登记
------
第二节 户籍控制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八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晚婚晚育
------
第二节 节育绝育
------
第三节 组织机构
--
第四编 教 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场所
------
第二节 教育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管理与学制
------
第三节 课程与施教
------
第四节 考试与招生
----
第三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管理与学制
------
第三节 课程与施教
------
第四节 考试与招生
----
第四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 师范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文化补习
------
第三节 函授教育
------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
第五节 自学考试
----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来源与构成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勤工俭学
----
第八章 教育经费和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校舍
------
第三节 设备
----
第九章 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五编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推广应用
------
第一节 农业技术
------
第二节 林业技术
------
第三节 园艺技术
------
第四节 畜牧业技术
------
第五节 工业技术
------
第六节 气象与地震预报技术
------
第七节 能源技术
----
第二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课题管理
------
第三节 条件管理
------
第四节 成果管理
------
第五节 情报管理
------
第六节 档案管理
------
第七节 科普活动
----
第三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队伍
------
第二节 农民业余技术队伍
------
第三节 其他业余技术队伍
----
第四章 驻秦安单位的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天光厂科技成果
------
第二节 庆华厂科技成果
------
第三节 永红厂科技成果
------
第四节 三三○变电站科技成果
------
第五节 秦安水文站科技成果
----
第五章 科技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推广机构
--
第六编 农林水牧
----
第一章 农业体制
------
第一节 封建的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
----
第二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一节 责任制建立
------
第二节 承包措施
------
第三节 承包后的变化
------
第四节 生活改善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物资管理
------
第五节 收益分配
------
第六节 合同管理
----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起源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粮食作物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变迁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类别
------
第四节 经济园林
------
第五节 林果管理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家畜 家禽
--------
一、马
--------
二、驴
--------
三、骡
--------
四、牛
--------
五、猪
--------
六、羊
--------
七、鸡
--------
八、鸭、鹅
--------
九、蜂
--------
十、鱼
--------
十一、兔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饲草饲料
----
第八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九章 农业区划与农科网络
------
第一节 农业区划
------
第二节 科技培训与网络
----
第十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技术服务机构
--
第七编 工业交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第三节 加工业
------
第四节 纺织缝纫及印刷业
------
第五节 化学工业
------
第六节 建材工业
------
第七节 陶器工业
------
第八节 电力
------
第九节 驻秦安企业
----
第二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生产行业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管理
----
第四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邮电设施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乡镇企业
------
第三节 交通
------
第四节 邮电
--
第八编 商 贸
----
第一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历代贸易
------
第二节 农村集市
----
第二章 小商品市场
------
第一节 市场形成
------
第二节 市场特色
------
第三节 市场服务
------
第四节 市场管理
----
第三章 货郎担
----
第四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五章 商品经营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粮食销售
------
第三节 油脂、油品购销
------
第四节 商品购销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六章 仓储调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调运
----
第七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馆业
------
第三节 其它服务业
----
第八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资金管理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职工教育
------
第六节 粮食管理
----
第九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机构
--
第九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执行
------
第三节 机构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监督检查
------
第三节 机构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机构
----
第四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审计范围
------
第二节 机构
----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器具
------
第二节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机构
----
第六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范围
------
第二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三节 机构
----
第七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地籍管理
------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土地保护
------
第四节 机构
--
第十编 财 税
----
第一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收
------
第二节 牧业税
------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
第四节 农业特产税
------
第五节 工商税收
------
第六节 企业收入
------
第七节 补助收入
------
第八节 “三西”专项资金
------
第九节 债券收入
------
第十节 其他收入
----
第二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上解支出
------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
------
第三节 文教科卫事业费
------
第四节 经济建设支出
------
第五节 其他支出
----
第三章 财税体制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征收管理
------
第二节 财政预决算管理
------
第三节 财政监督
------
第四节 利润监缴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十一编 金 融
----
第一章 货币
------
第一节 铜铁币
------
第二节 金银币
------
第三节 历代纸币
------
第四节 人民币
------
第五节 其他币
----
第二章 存款
------
第一节 银行存款
------
第二节 信用社存款
----
第三章 信贷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银行贷款
------
第三节 信用社贷款
------
第四节 农贷豁免
----
第四章 债券
------
第一节 民国债券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债券
----
第五章 会计结算
------
第一节 会计核算
------
第二节 转账结算
----
第六章 货币管理
------
第一节 代理金库
------
第二节 现金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监督
------
第四节 收兑金银
----
第七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业务
------
第二节 典型赔案
----
第八章 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后金融机构
--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城郭变迁
------
第二节 城区道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四节 供水
------
第五节 排水
------
第六节 路灯
------
第七节 绿化
------
第八节 环境卫生
----
第二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房屋产权
------
第二节 房屋管理
------
第三节房屋普查
----
第三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庄建设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施工
------
第三节 建筑队伍
------
第四节 新型建筑
----
第五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县城总体规划
------
第二节 抗震防灾规划
------
第三节 村镇规划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七章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