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教育行政、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等。
内容时限:
1840-1985
出版时间:
1987年10月
目录
封面
新宁县教育志
《新宁县教育志》编纂组名单
图片
--
教委办公楼
--
教委党组成员在研究工作
--
教委委务会成员在讨论《新宁县教育志》
--
教委委务会成员合影
--
一中教学楼
--
二中教学楼
--
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楼
--
三中前身——斗光学堂
--
《斗光书院记》
--
县民族中学教学楼
--
黄龙镇中心小学
--
麻林瑶族乡中心小学
--
解放小学教学楼
--
夷江职业中学
--
县幼儿园
--
一中教工宿舍
--
三中教师在学习时事政治
--
一中学生课外写生
--
万塘中学脐橙喜获丰收
--
一中学生在做化学实验
--
第一职业中学教师讲述“蘑菇”栽培技术
--
二中师生在农场整枝
--
1949年新宁县中心学校分布图
--
1985年新宁县中学分布图
--
1985年新宁县中心小学分布图
序言
目录
第一编晚清时期(1840-1911年)
--
第一章概述
--
第二章各种办学形式
----
第一节儒学
------
一、儒学的兴起
------
二、儒学的始建与重修
------
三、科举考试
--------
附录一:清代学校科举系统示意图
--------
附录二:科举考试办法
--------
附录三:新宁县明清时期科第人名录
----
第二节 学宫
------
一、学宫的变迁
------
二、学宫的建筑及赞文
------
三、学宫的生员,学习内容及条规
------
四、学宫藏书及借书规约
------
五、学宫的学田
----
第三节书院
------
一、书院的变迁
------
二、斗光书院、资深书院简介
--------
附录(一):重修清泉书院记
--------
附录(二):斗光书院记
----
第四节庙学
----
第五节义学 义塾
----
第六节私塾
------
一、私塾的发展
------
二、私塾的学习内容、方法与当时常设私塾
--------
附录:青黎书塾记
----
第七节少数民族书塾
----
第八节考棚
--
第三章人物纪略
----
刘宝箴
----
刘希陶
----
陈会阶
----
李荣植
----
谢伯圭
----
刘滇生
----
附录:晚清时期教育工作纪要
第二编民国时期(1912-1949年)
--
第一章概述
--
第二章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
----
附录: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
--
第三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教育行政组织
------
附录:新宁县历任教育主管负责人一览表
----
第二节学制及课程设置
----
第三节教育经费
----
第四节教育团体及教育会议
------
一、教育团体
------
二、教育会议
--------
附录一:湖南私立北新初级中学董事
--------
附录二:湖南私立楚南初级中学董事
--
第四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初等教育的演变
----
第二节初等教育的发展
------
学校简介
--------
一、双田乡中心学校
--------
二、私立桂香小学
附录(一):民国三十年至三十四年学校设置情况表
附录(二):民国三十年三十四年学龄儿童入学情况表
附录(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各乡中心学校校址及负责人
附录(四):新宁县各私立小学清册
----
第三节初等学校教师
------
一、教师的来源与任用
------
二、教师的待遇
--------
附录(一):民国三十一年新宁县小学教师罢课情况
--------
附录(二):全县小学教员为增加工资发出呼吁书
--------
附录(三):新宁县小学教员薪俸表
------
三、教师的考核与培训
--------
附录(一)新宁县小学教员1931-1934年登记表
--------
附录(二)新宁县小学教员分乡(镇)资历登记表
--------
附录(三)小学法: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公布
--
第五章中等教育
----
一、普通中学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学校行政
------
第三节课程设置
------
第四节教师及学生
--------
一、教师概况
--------
二、学生概况
------
第五节训育
--------
附录:中等学校训育科目系统表
------
普通中学简介
--------
(一)私立楚南初级中学
附录一:湖南私立楚南初级中学历届主要负责人
附录二:湖南私立楚南初级中学学则
--------
(二)新宁县中
--------
(三)私立北新初级中学
--------
(四)私立南光初级中学
--------
(五)私立志成初级中学
----
二、中等专业学校
------
(一)简易乡村师范
--------
1、沿革
--------
2、学制、课程及教学方式
--------
3、学校经费及设备
--------
4、乡师校歌歌词
--------
5、乡师校训
--------
6、乡师历任校长表
--------
附录:1947年4月新宁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潮始末
------
(二)斗光农校
--------
1、概述
--------
2、学校行政组织
--------
3、学校经费及设施
--------
4、课程设置
--------
5、农场面积及作物种类
--------
6、学校董事会
------
(三)女子简易职业学校
--
第六章少数民族教育
----
一、概述
----
二、黄金小学简介
--
第七章社会教育
----
第一节民众教育馆
----
第二节中心模范幼稚园
------
附录:民国三十至三十四年民众入学情况
--
第八章国民党、三青团在学校的活动
----
第一节国民党在学校的活动
----
第二节三青团在学校的活动
--
第九章人物纪略
----
刘其光
----
附录:刘氏族谱《季衡公传》
----
刘永济
----
邓启东
----
李昌董
----
刘华轩
----
李经府
----
夏炳炎
----
蒋德桐
----
附录三:新宁县教育局故局长蒋德桐纪念碑文
----
吴怡庄
--
第十章民国时期教育工作年表
第三编新中国时期(1949-1985年)
--
第一章综述
--
第二章分述
----
第一节恢复时期
----
第二节发展时期
----
第三节调整时期
----
第五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第三章教育方针的实施
--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节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
--
第五章教学改革
----
第一节改革教学内容
----
第二节改革教学方法
----
第三节改革教学手段
--
第六章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七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学制沿革
----
第二节教育行政机构
------
1、机构沿革
------
2、教育局(科)及所属单位编制情况
--------
附录(一):新宁县教育局(科)历任负责人
--------
附录(二):新宁县教育行政机构1979-1985年股(室)负责人
----
第三节学校行政组织
----
第四节教研机构
------
一、机构沿革与概况
------
二、教研活动及成果
----
第五节教育会议
----
第六节教育经费
------
附录(一):新宁县教育经费增长情况表
------
附录(二):新宁县集资办学情况统计表
------
附录(三):新宁县完全中学基建面积及教学设备表
------
附录(四):新宁县乡(镇)中学基建面积及教学设备表
--
第八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学校各种行政机构和教研组班主任的职责范围及各项制度的建立
----
第三节各项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
附录(一):新宁县中学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
------
附录(二): 196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守则》
------
附录(三):196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
------
附录(四):教育局机关工作制度(1979年8月)
--
第九章各级各类学校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附录(一)新宁县各区(镇)、场托幼工作表
------
附录二: 1985年各区(镇)、场托幼情况
--------
城区机关幼儿园情况简介
--------
县机关幼儿园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一、公办小学沿革和概况
--------
附录:新宁县小学教育一九五三年调整前后教师与学生比例情况统计表
------
二、民办小学沿革与概况
------
三、小学课程设置
--------
附录(一):1952年《小学教学计划》(五年一贯制)
--------
附录(二):《1955年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
--------
附录(三):1963年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
--------
附录(四):1981年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计划(修订草案)
--------
附录(五):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
附录(六):新宁县中心小学教学仪器统计表
--------
附录(七):小学校舍面积增长表
--------
附录(八):建国三十六年来新宁县小学教育发展情况统计表
--------
附录(九):新宁县民办小学发展情况统计表
--------
附录(十):新宁县各区文教负责人名单及任期表
--------
附录(十)新宁县一九八五年中心小学情况一览表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一、初级中学沿革
------
二、高级中学沿革
------
三、中学课程设置
--------
附录(一): 1957-1958年度中学教学计划
--------
附录(二):全日制中学十年一贯制教学计划(草案)
--------
附录(三):教育部一九五○年八月一日颁发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
--------
附录(四):新宁县完全中学一览表(1985年6月)
--------
附录(五):新宁县1985年初级中学一览表
--------
附录(六):建国三十五年来新宁县普通中学教育发展情况统计表
----
第四节业余教育
------
一、农民教育
------
二、干部职工教育
------
三、红专学校
--------
附录一:新宁县扫除文盲协会章程(草案)
--------
附录二:新宁县扫除文盲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
--------
附录三:脱盲标准
--------
附录四:一九八一年新宁县农民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
四、青少年业余体校
--------
附录(一):1983年新宁县体校参加省、地各项运动会成绩表
--------
附录(二): 1985年新宁县体校参加省、地竞赛成绩表
----
第五节农业技术学校
----
第六节农业中学
------
一、概况
------
二、金峰区农业中学简介
------
三、马头桥农业中学失火事件
--------
附录(一):1958年-1964午新宁县农业中学发展情况表
--------
附录(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马头桥农业中学失火的通报
----
第七节教师进修学校
----
第八节私办学校
--
第十章少数民族教育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学校修建和设施
----
第三节教学改革和师资培训
----
第四节照顾特点 实行优惠
--
第十一章勤工俭学
----
附录(一):新宁县1974~1976年学校农场收入表
----
附录(二):新宁县1985年中小学工厂农场综合表
--
第十二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教师队伍的发展
----
第三节教师队伍的整顿
----
第四节教师的培训
----
第五节教师的待遇
------
附录:新宁县人民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的规定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二日
--
第十三章学校各种组织
----
第一节党的组织
----
第二节团的组织
----
第三节少先队组织
----
第四节教育工会
--
第十四章新风篇
--
第十五章人才成果
----
一、国外留学生一览表
----
二、副教授以上职称名单
----
三、工程师以上职称名单
----
四、县团级以上职称名单
------
附录(一):新宁县1950-1982年共培养大、中专学生一览表
------
附录(二):1977年以来新宁县参加高等院校、省市中专入学考试录取情况表
------
附录三:科研论文
----
五、战斗英雄
----
六、生产能手
----
七、自学成才
--
第十六章人物篇
----
一、德高望重,终身从事革命的高级干部
------
刘子载
----
二、建国以来,历任县委委员,县人大常委,县人委委员,县政协委员的教师代表
----
三、教育界知名人士
------
陈贻焮
------
李仲涟
------
陈志建
------
陈清璜
----
四、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
陈学植
------
蒋录同
----
五、新宁一、二中历任主要负责人
--
第十七章教育统计
--
第十八章校史选录
--
第十九章教育工作大事记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