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通志第典学术诸子学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我国先秦诸子的思想与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上精品,是
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滋养我
们身心的不可多得的雨露甘泉。
本书记述了先秦时期的王要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与著作,
以及后人对它(他)们的研究。首先从总体上论述了诸子产生的时代
背景与文化背景,诸子之“九流十家”及最初的子学史观,诸子之发展
脉络与综合统一;然后分别论列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
家、阴阳家与杂家。本书涉及到的主要思想家、学者、学说或著作有:
孔子、孔门弟子、孟子、苟子、晏子;老子、文子、列子、杨朱、庄子、管子
与稷下学派、《黄老帛书》;墨子及其学派;李悝、申不害、慎到、商鞅、
韩非;邓析、尹文、惠施、公孙龙;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邹衍与阴阳
五行学说;《目氏春秋》与《淮南子》等。书中分章 列有历代子学研究者
关于某家子书的主要整理与研究书目。
                
            
            
            
                
                    出版时间:
                    1998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
        
        
            
            
            
            
            诸子学志 作者简介
        
        
            
            
            
            
            总序
        
        
            
            
            
            
            内容提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诸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诸子之九流十家及最初的子学史观
        
        
            --
            
            
            
            第三节 诸子之发展脉络与综合统一
        
        
            --
            
            
            
            第四节 诸子和诸子学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 儒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孔子
        
        
            --
            
            
            
            第三节 孔门弟子与再传弟子
        
        
            --
            
            
            
            第四节 孟子
        
        
            --
            
            
            
            第五节 萄子
        
        
            --
            
            
            
            第六节 广义的早期儒家——晏子
        
        
            
            
            
            
            第三章 道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老子
        
        
            --
            
            
            
            第三节 文子与关尹子、杨朱、列子
        
        
            --
            
            
            
            第四节 庄子
        
        
            --
            
            
            
            第五节 《黄老帛书》
        
        
            --
            
            
            
            第六节 《管子》与稷下道家
        
        
            --
            
            
            
            第七节 其他道家——鹖冠子及其他
        
        
            
            
            
            
            第四章 墨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墨子其人其书及其学派
        
        
            --
            
            
            
            第三节 墨家思想
        
        
            --
            
            
            
            第四节 墨学的历史地位与墨学研究
        
        
            
            
            
            
            第五章 法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前期法家
        
        
            --
            
            
            
            第三节 李悝、吴起、申不害、慎到
        
        
            --
            
            
            
            第四节 商鞅
        
        
            --
            
            
            
            第五节 韩非
        
        
            --
            
            
            
            第六章 名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邓析
        
        
            --
            
            
            
            第三节 惠施
        
        
            --
            
            
            
            第四节 公孙龙
        
        
            --
            
            
            
            第五节 尹文与其他名家
        
        
            
            
            
            
            第七章 兵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孙武
        
        
            --
            
            
            
            第三节 《司马法》与《吴子》
        
        
            --
            
            
            
            第四节 孙膑
        
        
            --
            
            
            
            第五节 《六韬》与《尉缭子》
        
        
            
            
            
            
            第八章 阴阳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邹衍
        
        
            --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
        
        
            
            
            
            
            第九章 杂家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吕氏春秋》
        
        
            --
            
            
            
            第三节 《淮南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