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组织志

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组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组织发展的历史以及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各项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26-1994

出版时间: 1998年10月

目录

封面
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组织志
《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组织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组织志》编辑部

凡 例
版权页
图片
-- 1992年12月,榕台寿山石与篆刻艺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台湾“八闽美术会”会长俞兆年送来一篇论文,并
-- 台胞宋良存先生在故乡闽侯县南屿镇江口村捐建的学校景观
-- 1991年6月15日,市委领导在马尾卧龙山庄会见以曾星如为团长的香港福建同乡会回乡访问团。
-- 图为胡仙博士(前右一)陪其母亲参观西禅寺
-- 台北市福州同乡会会所
-- 图为邓小平会见与会代表时,与罗榕荫亲切握手
-- 图为市台办副主任郑宗乾向台湾代表团名誊团长、台湾长乐同乡会理事长林利锬赠送纪念品。
--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在台福州乡亲蜂涌返乡省亲,为表欢迎,市台办专门设计、印
-- 图为平潭县医院为其抢救
-- 1989年3月8日,台湾基隆“德春”号渔轮船员黄君峰,因饮酒过度.不幸落水溺亡,尸体漂至平潭澳前镇东
-- 1988年5月,市台办组织公安、法院、海关、银行等单位,分别在鼓楼、台江等闹市区,开展对台方针政策联
-- 遇难台湾渔民被救后到福州与亲友聚会
-- 福州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 1981年春节 前夕,市委书记蔡良承、市长游德馨到台胞黄香兰家问候
-- 1981年9月,省委书记项南在《中秋思亲晚会》上会见回榕定居台胞刘梦杰先生
-- 图为浏览长城留影
-- 1994年lO月25日马来西亚著名侨领黄乃裳纪念馆奠基仪式在祖籍地闽清县举行
-- 省长陈明义在太会上致贺词
-- 1994年10月29日第三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在福州举行,海内外3000多名福州籍乡亲参加大会
--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主席台贵宾和代表起立
-- 中共福州市委召开与各民主党派季谈会
-- 1990年新春,中共福州市委领导看望侨界朋友
-- 福州91马来西亚华裔青年夏令营开营式暨与福州青年联欢会在福州举行
-- 92年7月14日福州籍乡亲、前玻利维亚驻广州总领事馆领事黄依娇女士(中)访问福州
-- 福州市侨界94年迎春座谈会
-- 中共福州市委统战部、福州市海外联谊会、邮政局、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爱国·统一”集邮展览
-- 市委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参观福清元洪开发区为开发区发展出谋献策
--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率领全国著名党外高级专家、学者参观福州洪山科技园区
-- 中共福州市委领导接见以觉光大和尚为团长的新加坡佛教访闽团
-- 中共福州市委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风雨同舟四十年座谈会”
-- 中共福州市委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负责人通报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当前国际形势
-- 中共福州市委召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征求对市人大九届四次《政府工作报报告》意见
-- 中共福州市委召开各发主党派庆祝中共建党七十周年座谈会
-- 护厂护桥斗争中重点保护的万寿桥(今解放大桥)
-- 福州战役部署图
-- 福州市军管会第一号布告
-- 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城
-- 福州解放的号外和报道
-- 福州作战命令和福州战役综台简报
-- 福州人民迎接人民解放军
-- 解放军要求游击队代动员民工的函件
-- 解放军侦察员给部队「关于响导」的函件
-- 游击队借粮支前的收据
-- 连罗林支前办事处的借据
-- 闽江沿岸群众帮助解放军炮兵部队渡江
-- 人民解放军在马尾登船追敌
-- 闽浙赣省委为配合解放军解放全闽浙赣紧急任务的决定
-- 福清南区游击队智袭龙田旧址龙田镇公所(张氏宗祠)
-- 城工部副部长、闽古林连罗中心县委书记林白
-- 闽古林罗连中心县委游击队攻打北茭水警所旧址
-- 霍口破仓分粮纪念碑
-- 闽永游击队攻打雁门大王堂战斗旧址
-- 茶口破仓分粮旧址
-- 福州地下党组织编印的《人民创刊号》
-- 福州地下党组织编印的《小星火》报
-- 福州地下党组织编印的《骆驼》月刊
-- 协和大学「反美扶日」告全国同胞书
--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宣传画
-- 福州文林山城工部烈士碑
-- 福建省立中学民主墙
-- 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部长庄征
-- 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部长李铁
-- 闽浙赣区党委候补委员孟起
-- 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
-- 在福州海关「布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中共福州市委委员兼群运部部长石崇光烈士
-- 闽侯龙山城工部会议报告《论开辟第二战场》
-- 反映国统区状况的漫画(一)
-- 反映国统区状况的漫画(二)
-- 反映国统区状况的漫画(三)
-- 反映国统区状况的漫画(四)
-- 国民党顽固派有关反共的公函
-- 琅尾港伏击战的报道
-- 平潭抗日游击队俘获的日艇“纪宝丸”
-- 日艇「纪宝丸」上被俘日军
-- 国民党顽固派逮捕中共党员的报告函件
-- 《敌寇暴行见闻录》
-- 福州警察局鼓楼分局的《日寇在华暴行调查表》
-- 福(清)平(潭)沿海游击区指挥部委令
-- 福(清)平(潭)长(乐)沿悔游击区指挥部训令
-- 琅尾港伏击战人员荣获的甲等奖章
-- 长乐抗日游击队伏击日军地点琅尾港
-- 琅尾港伏击战战利品日军指挥刀
-- 福州人民反日游行
-- 福州文教会理事长郁达夫
-- 福州文教会成立报道
-- 李公仆抗日爱国演讲地点福州文艺剧场
-- 民先福州市队部成立地点下杭路108号生顺荣栈
-- 民先福州市队队长郑挺
-- 民先福州市队部党团书记舒诚
-- 抗日救亡运动据点闽清天儒中学
-- 在福州进行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张云逸
-- 《福建民报》发表的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
-- 《莆田日报》刊登闽中特委提出的合作抗日谈判
-- 闽中工委书记刘突军烈士
-- 闽中游击队北上抗日集结地福州洪山桥
-- 新四军福州办事处旧址安民巷27号
-- 新四军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
-- 主持新四军福州办事处工作的范式人
-- 有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的报道
-- 福建事变中,中共中央给福建党的书记的信
--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宣传画
-- 闽东军政委员会布告
-- 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战斗指挥者粟裕
-- 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
-- 闽中游击队截击战地址福清县何庄桥
-- 闽东根据地创建人叶飞
-- 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
-- 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
-- 闽中工农游击队《告工农书》
-- 工农民主政府与十九路军订立的《抗日讨蒋协定》
-- 工民主政府与福建人民政府的《闽西边界及交通协定》
-- 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杨峻德
--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蔡协民
--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
-- 来福州传达中共“六大”精神的罗明
-- 到福安、连江巡视工作的邓子恢
--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工农报》关于锯木、人力车工人斗争的报道
-- 邓子恢在连江教唱的《抗租歌》(部份)
-- 共青团福州支部建团工作报告
-- 共青团福州地委给中共中央要求建立中共组织的报告
-- 共青团福州支部书记陈聚奎
-- 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
-- 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
-- 福州农民协会会刊《福建新农民》周刊
-- 大革命时期工人斗争的报道
-- 福州戒严、国民党捕杀共产党员、查封进步团体的报道
--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地区中共组织分布示意图
--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地区中共组织分布示意图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州地区中共组织分布示意图
-- 大革命时期福州地区中共组织分布示意图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党的组织
-- 第一节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民国15年4月~16年4月)
---- 一、党组织建立的酝酿和准备
---- 二、中共福州地委
------ (一)福州市直属组织
------ (二)外县组织
--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民国16年8月~26年7月)
---- 一、中共闽北临委福州办事处
---- 二、中共福州市委(行委)
------ (一)永泰县
------ (二)长乐县
------ (三)连江县
------ (四)建瓯县
------ (五)古田县
------ (六)福安县
---- 三、中共福州中心市委
------ (一)闽侯县
------ (二)永泰县
------ (三)长乐县
------ (四)福清县
------ (五)连江县
------ (六)罗源县
------ (七)沙县
------ (八)建瓯县
------ (九)福安县
------ (十)屏南县
------ (十一)寿宁县
------ (十二)莆田县
---- 四、中共闽中特委(工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五、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6年7月~34年8月)
---- 一、中共福州工委
------ (一)青年工作委员会
------ (二)中共南屿区委(或称中共二南特区)
------ (三)中共连江特支
------ (四)直属支部
---- 二、中共闽江工委(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三、中共闽中(南)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一)永泰县
------ (二)福清县
------ (三)长乐县
------ (四)平潭县
---- 四、中共闽东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第四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民国34年9月~38年8月)
---- 一、中共闽江工委
------ (一)学生工作委员会
------ (二)调查研究委员会
------ (三)经济委员会
------ (四)中共福州第一市委
------ (五)中共福州第二市委
------ (六)中共闽侯县委
------ (七)中共平潭县委
------ (八)中共福安县委
---- 二、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在福州的组织
------ (一)学生工作委员会
------ (二)中共福州第一市委
------ (三)中共闽侯县委
------ (四)中共福(清)长(乐)平(潭)工委
---- 三、中共福州市委及失去联系后的组织
------ (一)直属支部
------ (二)外县组织
---- 四、中共闽(清)古(田)林(森)罗(源)连(江)中心县委
------ (一)闽清县
------ (二)古田县
------ (三)闽侯县
------ (四)罗源县
------ (五)连江县
------ (六)平潭县
------ (七)福州市
---- 五、中共福(州)长(乐)闽(侯)地委
---- 六、中共闽(清)永(泰)尤(溪)南(平)古(田)中心县委(闽永尤中心县委)
---- 七、中共福建省委(闽浙赣区党委、闽浙赣省委)联络总站
---- 八、中共中央上海局、中共中央社会部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一)林南等五人党小组
------ (二)中共独立(福清)支部
------ (三)中共中央社会部在福州工作站
---- 九、中共闽中特委(地委、工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一)中共福州工委
------ (二)中共福(清)长(乐)林(森)中心县委
------ (三)中共福(州)马(尾)工委
------ (四)中共林森(闽侯)县工委
------ (五)中共福(清)莆(田)永(泰)县委
------ (六)中共永泰县工委
------ (七)中共永泰县委
------ (八)中共福清中心县委
------ (九)中共福(清)长(乐)林(森)工委
------ (十)中共福(清)长(乐)工委
------ (十一)中共福(清)平(潭)工委
------ (十二)中共福清县(工)委
------ (十三)中共长乐县委
---- 十、中共闽东工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 (一)中共古(田)罗(源)林(森)中心县委
------ (二)中共罗源县工委
-- 第五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国38年9月~公司1966年5月)
---- 一、中共福州市委
------ (一)市委建立初期,只设委员会、未设常委会阶段
------ (二)设常委会至中共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 (三)中共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至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 二、中共福州市委监察委员会(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市监察委员会)
------ (一)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 (二)市监察委员会
------ (三)市委监察委员会
---- 三、中共福州市委工作机构
------ (一)市委办公室(秘书处)
------ (二)市委组织部
------ (三)市委宣传部
------ (四)市委社会部
------ (五)市直属机关党委会
------ (六)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七)市委工业部
------ (八)市委工业交通工作部
------ (九)市委交通基建部
------ (十)市委工业交通政治部
------ (十一)市委党校
------ (十二)市委财政贸易政治部(财贸部)
------ (十三)市委文化教育部
------ (十四)市委农村工作部(农村工作委员会)
------ (十五)福州日报社
------ (十六)市委对敌斗争委员会办公室
------ (十七)市委手工业委员会
---- 四、中共福州市委直辖的区、县(工)委
------ (一)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工委)
------ (二)中共福州市大根区委(工委)
------ (三)中共福州市台江区委(工委)
------ (四)中共福州市小桥区委(工委)
------ (五)中共福州市仓山区委(工委)
------ (六)中共福州市水上区委(工委)
------ (七)中共福州市郊区工委(人民公社党委)
------ (八)中共福州市马尾区委
------ (九)中共福州市鼓山区委(工委)
------ (十)中共福州市洪山区委(工委)
------ (十一)中共福州市盖山区委(工委)
------ (十二)中共福州市新店区委
------ (十三)中共闽侯(林森)县委
------ (十四)中共连江县委
------ (十五)中共罗源县委
-- 第七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年10月~1994年12月)
---- 一、中共福州市委
------ (二)中共福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至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 (三)中共福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 (四)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至1994年12月底
---- 二、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委纪委)
------ (一)中共福州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二)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三)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三、中共福州市委工作机构
------ (一)市委办公厅(办公室)
------ (二)市委组织部
------ (三)市委宣传部
------ (四)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五)市委企业工作部
------ (六)市委政法委员会
------ (七)市委台湾工作(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八)市委落实政策办公室
------ (九)市委政策研究室
------ (十)市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 (十一)市委党史研究室(征委会)
------ (十二)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办公室
------ (十三)中共福州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
------ (十四)中共福州市委老干部局
------ (十五)市委、市人民政府接待处
------ (十六)市委机要局
------ (十七)市委党校
------ (十八)福州晚报社
------ (十九)中共福州市委农村工作部
------ (二十)市委第二办公室
------ (二十一)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 四、中共福州市委下辖的区、县(市)委
------ (一)中共福州市委下辖的区委
------ (二)中共福州市委下辖的县(市)委
第二章 重大活动
-- 第一节 党的创建及大革命时期(民国15年4月~16年7月)
---- 一、发动反帝反军阀斗争
---- 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
---- 三、收回教育权运动
---- 四、致力国共合作
---- 五、迎接北伐军入闽
---- 六、福建国共两党合作与斗争
--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民国16年8月~26年7月)
---- 一、恢复与发展组织
---- 二、传达贯彻“六大”精神
---- 三、恢复发展工人运动
---- 四、恢复发展农民运动
---- 五、“左”倾错误对福州市委的影响
---- 六、建立中共福州中心市委
---- 七、推进反日斗争
---- 八、发展农村武装斗争
---- 九、与十九路军的斗争与合作
---- 十、福州中心市委遭破坏
---- 十一、中心市委委员赴闽中闽东继续斗争
---- 十二、市区党组织的活动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6年7月~34年8月)
---- 一、重建福州党组织
---- 二、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 三、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 四、为武装抗击日军作准备
---- 五、“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 六、发展抗日游击武装
---- 七、建立闽江工委
-- 第四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民国34年8月~38年8月)
---- 一、恢复发展福州城市工作
------ (一)发展组织、建立据点
------ (二)引导教育青年
------ (三)争取教育各阶层群众
------ (四)筹集活动经费
------ (五)求生存争民主斗争
------ (六)抗议美军暴行
------ (七)推动群众反蒋斗争
---- 二、城市爱国民主运动
------ (一)“三·二五”学生反暴运动
------ (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政治斗争
------ (三)抗议迫害于子三
------ (四)“民主墙”斗争
------ (五)经济斗争
------ (六)错误处理庄征
------ (七)错误解散城工部组织
------ (八)失联后福州党组织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 (九)中共中央上海局在福州开展工作
---- 三、农村游击武装斗争
------ (一)五县中心县委
------ (二)独立解放平潭
------ (三)闽永尤南古中心县委
---- 四、统战与策反工作
------ (一)团结争取上、中层民主力量
------ (二)策反、情报和护厂护校
------ (三)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州工作站
------ (四)中共中央上海局在福州工作
---- 五、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州
-- 第五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国38年8月~1956年12月)
---- 一、民主建政
------ (一)市、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 (三)建立居民委员会、行政村
---- 二、建立社会秩序
------ (一)反动党团登记和镇压反革命
------ (二)开展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 (三)禁烟毒
------ (四)废除娼妓制度
------ (五)取缔封建把头
---- 三、土地改革
---- 四、恢复国民经济
------ (一)规定货币比价
------ (二)抛售物资
------ (三)实行同行议价
------ (四)整顿交易市场
------ (五)打击不法行为
------ (六)收购推销产品
------ (七)扶持生产
------ (八)调整批零差价
------ (九)改善劳资关系
------ (十)开展物资交流
------ (十一)发展农村经济
---- 五、“三反”、“五反”运动
------ (一)“三反”运动
------ (二)“五反”运动
---- 六、社会主义改造
------ (一)农业合作化
------ (二)手工业合作化
------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七、制定实施“一五”计划
-- 第六节 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1月~1966年5月)
---- 一、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 二、经济建设的重大挫折
------ (一)“大跃进”运动
------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三)反“右倾”运动
---- 三、调整国民经济
------ (一)精减机构、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 (二)压缩重工业,充实轻工业
------ (三)纠正“共产风”,大办农业
---- 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八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年10月~1994年12月)
----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 二、拨乱反正
------ (一)指导思想上
------ (二)组织上
---- 三、经济体制改革
------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二)工商企业改革
------ (三)价格体系改革
------ (四)流通体制改革
------ (五)金融体制改革
------ (六)外贸体制改革
------ (七)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四、全面对外开放
------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二)制定优惠政策
------ (三)建设开发区、投资区、工业区、保税区和高科技园区
------ (四)创办“三资”企业
------ (五)建立开放“窗口”
------ (六)拓展旅游事业
---- 五、精神文明建设
------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 (二)振兴中华五项活动
------ (三)市民道德素质教育
------ (四)学先进、树新风活动
------ (五)“温暖的榕城”系列活动
------ (六)“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
------ (七)“两德”教育、“八杯”竞赛活动
------ (八)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 (九)创建文明省城
------ (十)“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
------ (十一)共建、联建精神文明活动
------ (十二)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第三章 重要会议
-- 第一节 中共福州市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中共福州市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
-- 第三节 中共福州市第三次党员代表会议
-- 第四节 中共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 第五节 中共福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 第六节 中共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 第七节 中共福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 第八节 中共福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 第九节 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第四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
----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
---- 二、选拔干部
---- 三、改善结构
---- 四、民主监督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一、吸收和调配
---- 二、考核
---- 三、培训
---- 四、审查
---- 五、思想作风整顿
------ (一)历次整风运动
------ (二)精兵简政
------ (三)干部下放劳动锻炼
------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干部思想作风整顿
---- 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 (一)在职干部管理
------ (二)离退休干部管理
------ (三)后备干部管理
------ (四)干部挂职锻炼
---- 七、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 (三)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
------ (四)落实政策工作的扫尾、收拢
---- 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 一、建立与发展
---- 二、整顿与建设
------ (一)整顿地下时期的党组织
------ (二)1951年到1954年的整党
------ (三)1955年到1962年的整风
------ (四)结合社教整党和重新登记党员
------ (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组织的整顿建设
-- 第四节 党员管理
---- 一、发展党员
---- 二、管理教育
------ (一)组织生活制度
------ (二)定期交纳党费制度
------ (三)党员责任区制度
------ (四)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 (五)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
------ (六)“争先创优”活动制度
第五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宣传工作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三、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一)拨乱反正的宣传
------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宣传教育
------ (三)普及法律教育的宣传
------ (四)爱国主义教育
-- 第二节 理论工作
---- 一、理论宣传
---- 二、理论教育
---- 三、理论研究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员教育
----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党员教育
----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党员教育
-- 第四节 对外对台宣传
---- 一、发展
---- 二、途径
------ (一)做好“送上门”对象的宣传
------ (二)以大型对外活动为载体的宣传
------ (三)新闻传媒的宣传
------ (四)制作发行对外宣传品
---- 三、对外文化的交流
------ (一)与日本国的文化交往
------ (二)与美国的文化交往
------ (三)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
-- 第五节 新闻广播
---- 一、新闻、广播事业的发展
------ (一)报刊的发展
------ (二)广播电视的发展
---- 二、新闻、广播方针政策
------ (一)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 (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 三、新闻、广播管理和队伍建设
------ (一)报刊管理
------ (二)报刊整顿
------ (三)广播电视管理
------ (四)新闻队伍建设
---- 四、严厉打击反动、淫秽、非法出版物
第六章 统战工作
--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 一、帮助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 (一)1949年10月至1957年5月
------ (二)1957年6月至1966年5月
------ (三)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 (四)1976年10月至1994年底
---- 二、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 (一)市委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 (二)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 三、推动民主党派为革命和建设服务
------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第二节 党外人事安排
---- 一、政权机构的党外人士安排
------ (一)党外人士当选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人民政府(人民
------ (二)党外人士在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机构中任领导职务情况
---- 二、人民政协的党外人士安排
------ (一)爱国民主人士参加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情况
------ (二)党外人士担任政协福州市委员会副主席和常委情况
-- 第三节 工商业者工作
----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一)扶持私营工商业
------ (二)开展“五反”运动,打退资产阶级进攻
------ (三)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引导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
------ (一)成立工商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二)推动学习和自我教育
------ (三)调整关系,调动积极因素
---- 三、发挥工商联作用
------ (一)恢复工商联
------ (二)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 (三)组织为四化服务
----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
------ (一)帮助工商联调整职能
------ (二)“团结、引导、帮助、教育”
------ (三)培养和建立积极分子队伍
-- 第四节 对台工作
---- 一、工作机构及职责
---- 二、涉台宣传
---- 三、联络接待
------ (一)台属工作
------ (二)接待台胞
------ (三)同乡会工作
------ (四)定居人员工作
---- 四、榕台交流
------ (一)文化、体育、科技等交流
------ (二)经贸交流
---- 五、沿海工作
-- 第五节 侨务工作
---- 一、落实出入境政策
---- 二、安置救济归侨侨眷
---- 三、贯彻保护侨汇政策
---- 四、辅导投资
---- 五、引导房地产开发
---- 六、鼓励捐资兴办公益事业
------ (一)交通
------ (二)农业
------ (三)救灾扶贫
------ (四)教育科技
------ (五)文化体育
------ (六)医疗卫生
------ (七)堂馆会所及其他
---- 七、领导归侨、侨眷参加生产建设
---- 八、办好“侨”字企业
---- 九、辅导归侨学生升学
---- 十、对外宣传联络
-- 第六节 宗教工作
---- 一、贯彻中共宗教工作方针政策
----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三、团结、帮助、引导宗教界人士为社会服务
---- 四、打击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
------ (一)取缔宗教反动组织,打击披着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
------ (二)加强对非法、违法宗教活动管理
------ (三)抵制海外反动宗教势力的渗透
---- 五、落实中共宗教政策
---- 六、推动宗教界友好交往
-- 第七节 落实统战政策
---- 一、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
---- 二、落实错划“右派分子”政策
---- 三、区别“三小”和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
---- 四、落实侨务政策
------ (一)落实华侨私房政策
------ (二)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
---- 五、落实台胞、台属政策
------ (一)落实“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在各方面优先照顾”政策
------ (二)平反冤假错案
------ (三)落实房地产政策
第七章 纪检工作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一、机构沿革
------ (一)领导机构
------ (二)办事机构
------ (三)市直属单位机构
------ (四)区、县及县以下机构
---- 二、队伍建设
-- 第二节 纪律检查
---- 一、纪检信访
------ (一)信访投诉
------ (二)信访处理
---- 二、案件检查
------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二)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三、案件审理
------ (一)对“反地方主义”运动案件的甄别
------ (二)对“反右倾”运动案件的甄别
------ (三)对“新三反”案件的复查核实定案
------ (四)对“反右倾”、“拔白旗”、整风整社等运动中受批判和处理案件的甄别平反
-- 第三节 党风党纪教育
---- 一、党纪教育
---- 二、纠正不正之风
---- 三、制度建设
------ (一)党风责任制
------ (二)“两公开一监督”
------ (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党内监督通知书等制度
------ (四)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
------ (五)党风检查
第八章 党校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一、机构沿革
---- 二、队伍建设
------ (一)充实教师队伍
------ (二)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 (三)开展技术职称评定
------ (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 三、基础建设
-- 第二节 干部轮训培训
---- 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 二、“五·七”干校时期
---- 三、逐步规范化时期
------ (一)拨乱反正阶段
------ (二)正规化建设阶段
------ (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阶段
-- 第三节 教学、科研
---- 一、教学改革
------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中共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课
------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
------ (三)组织学员开展理论研讨
------ (四)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
------ (五)严格党性教育,把党校办成党性锻炼的熔炉
---- 二、学术研究
------ (一)办好校刊
------ (二)理论研究
------ (三)教材建设
---- 三、图书资料
第九章 政策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
---- 一、市情社情调查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对福州市各行业和社会各阶层情况的系统调查
------ (二)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全面调查
------ (三)社会主义教育与增产节 约运动调查
------ (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市情市力的调查
------ (五)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
---- 二、发展战略研究
------ (一)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研究
------ (二)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研究
------ (三)加快福州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 三、改革开放政策研究
------ (一)城市经济改革研究
------ (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研究
------ (三)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
------ (四)深化企业改革和扩大开放研究
---- 四、典型经验总结
------ (一)深化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 (二)发展农村经济经验总结
------ (三)流通领域经验总结
------ (四)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总结
---- 五、工作思路调研
------ (一)工作思路调研由来
------ (二)形成制度、不断发展
-- 第二节 咨询服务
---- 一、咨询服务网络
------ (一)参加全国性城市调研例会
------ (二)承担全省部分重点课题调研
------ (三)建立全市调研网络
---- 二、城市科学研究咨询
------ (一)研究机构设置
------ (二)研究咨询活动
---- 三、政策咨询活动
------ (一)组织机构设置
------ (二)政策咨询活动
-- 第三节 编辑出版
---- 一、福州调研刊物
------ (一)《福州调研》
------ (二)《调研通讯》
---- 二、信息动态汇编
------ (一)《信息与动态》
------ (二)《福州摘报》
---- 三、调查研究文集
------ (一)调研文稿汇编
------ (二)福州工作思路文集
---- 四、投资办事指南
------ (一)投资指南
------ (二)办事指南
------ (三)《对外开放手册》
---- 五、重要资料编纂
------ (一)回顾历史进程
------ (二)规划发展未来
------ (三)荟萃创业事迹
------ (四)参与编纂《福州百科全书》
第十章 党史工作
-- 第一节 征集研究
---- 一、资料征集
---- 二、专题研究
------ (一)“福建事变”的专题研究
------ (二)大革命时期中共福州地委的专题研究
------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福州地方组织斗争的专题研究
------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福州地方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专题研究
------ (五)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州地方组织领导的城市斗争的专题研究
------ (六)其他专题研究
------ (七)社会主义时期的专题研究
---- 三、史传编写
------ (一)《组织史资料》
------ (二)《大事记》
------ (三)《革命史》
------ (四)党史专著和文章
------ (五)革命烈士传略和党史人物传记
-- 第二节 党史宣传
---- 一、纪念活动
------ (一)重大事件纪念活动
------ (二)重要领导人诞辰纪念活动
------ (三)重要革命遗址揭碑纪念活动
------ (四)纪念烈士、重要烈士纪念碑揭碑及烈士陵园落成
---- 二、陈列展览
------ (一)德育基地
------ (二)党史陈列展览
---- 三、艺术形象宣传
---- 四、刊物
---- 五、学习
-- 第三节 党史协作
---- 一、部门间、县区间的协作
---- 二、地区间的协作
---- 三、南方城市党史工作协作
人物传略(以姓氏笔划为序)
-- 方尔灏
-- 王助
-- 王一平
-- 王于洁
-- 王明星
-- 王荷波
-- 邓子恢
-- 韦国清
-- 叶凯
-- 叶顺连
-- 卢懋居
-- 石崇光
-- 江平
-- 江涛
-- 刘志超
-- 刘忠瑶
-- 刘突军
-- 刘捷生
-- 刘润世
-- 刘朝绅
-- 朱铭庄
-- 庄征
-- 庄又陵
-- 庄弃疾
-- 任达
-- 阮在永
-- 孙道华
-- 许亚
-- 邱泮林
-- 陈之枢
-- 陈大鹍
-- 陈云飞
-- 陈文相
-- 陈可珠
-- 陈任民
-- 陈兴桂
-- 陈亦桂
-- 陈应中
-- 陈亨光
-- 陈亨源
-- 陈茂文
-- 陈宗远
-- 陈金来
-- 陈茂昌
-- 陈定波
-- 陈昭礼
-- 陈炳奎
-- 陈屏繁
-- 陈振先
-- 陈祥榕
-- 陈清官
-- 陈盛骙
-- 陈聚奎
-- 吴徽谦
-- 余长铖
-- 余哲贞
-- 何友于
-- 何友礼
-- 何文成
-- 何伯华
-- 何胥陶
-- 苏阿德
-- 张立
-- 张树雄
-- 杨申生
-- 杨而菖
-- 杨挺英
-- 杨峻德
-- 李铁
-- 陆集圣
-- 郑挺
-- 郑乃之
-- 郑尚衡
-- 郑维新
-- 林白
-- 林立
-- 林波
-- 林吉安
-- 林汝南
-- 林孝吉
-- 林克俊
-- 罗石冰
-- 范式人
-- 周裕藩
-- 孟起
-- 练文澜
-- 柯成贵
-- 徐琛
-- 翁良毓
-- 真树华
-- 陶铸
-- 陶仁官
-- 黄琬
-- 黄孝敏
-- 黄国璋
-- 游寿
-- 曾焕乾
-- 傅孙焕
-- 葛越溪
-- 谭庆逢
-- 蔡协民
大事年表(1922一1994)
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