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下村志

岭下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三个代表”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唯物史观,存真求实,力求客观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的统一,略古详今,突出正面。

出版时间: 2008年06月

目录

封面
岭下村志
编纂委员会
图片
-- 岭下村全景
-- 岭下村景之一--孤门
-- 岭下村景之二--东境新村
-- 岭下村景之三--绿荫丛中新民居
-- 岭下村景之四--岭下中街
-- 岭下村景之五--田园肥沃山林秀
-- 岭下礼堂--村民文化娱乐中心
-- 岭下大道--徽杭高速岭下大桥
-- 02省道岭下隧道
-- 龙门瀑布
-- 唯妙唯肖的“狼狮坑”狮子石
-- 庵基里和尚石--这就是庵基里强盗的故事发生地
-- 奇特的笔架山
-- 碧波荡漾的红安水库
-- 红安水库之二--远处满山岗的是山核桃林
-- 『大鹏展翅』--远眺车盘岭的奇景
-- 浙江省水文总站下属科技机构--岭下雨量站
-- 杭徽古道之一--昔日石板路,如今已成水泥大道
-- 杭徽古道之二--古老石板路
-- 杭徽古道之三--远眺车盘岭
-- 姜家小景(远景的山峰是石柱山)
-- 姜家祠堂石碑
-- 姜家祠堂侧面
-- 姜家宗祠
-- 村民的『绿色银行』--山核桃林之一
-- 叶茂花繁的山核桃树枝
-- 金秋时节结出的山核桃果
-- 绿遍山源--山核桃林之二(近处的石板路是杭徽古道)
-- 岭下村全境图
-- 岭下村在临安的位置
题词

可受的家乡(序二)
凡例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地理与环境
-- 第一节 走进岭下
---- 村名由来
----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地貌
---- 畈田
---- 坞田
---- 旱地
---- 山脉
---- 奇特的笔架山
---- 溪流
---- 龙门瀑布
---- 土层
---- 土壤
-- 第三节 森林保护与环境
---- 传统护林
---- 集体化以后的护林
-- 第四节 气候
---- 气候
---- 雨量
---- 物候
---- 雨、霜、雪
---- 气候变化
-- 第五节 灾异
---- 古代和近代灾异记载
---- 旱灾
---- 山洪暴发
---- 大风
---- 其他灾害
-- 第六节 交通
---- 杭徽公路
---- 杭徽高速公路
---- 杭徽古道
---- 看图论事--从杭徽古道到杭徽高速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岭下建村
---- 陈氏落户、建村
---- 姜氏迁入
---- 李姓迁入
---- 蔡氏迁入
---- 方氏迁入
---- 姓氏
-- 第二节 大事简记
---- 古代及近代
---- 民国时期
---- 解放后
-- 第三节 八十年代以来集体荣誉记载
-- 第四节 岭下村隶属行政区划更替表
-- 第五节 驻村机构
-- 第六节 历史文献
---- 孝子太公--陈斗龙公事迹
-- 第七节 参阅资料
---- 历史长河中的一截——六百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
第三章 经济与生活
-- 上篇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人口与土地
------ 人口
------ 土地
------ 阪田
------ 坞田
------ 自留地
---- 第二节 粮食生产
------ 粮食种植
------ 粮食总产量
------ 粮食平均单产
------ 平均每人用粮水平
------ 征粮任务
------ 水稻
------ 春粮
------ 玉米(苞萝)
------ 番薯
------ 马铃薯(洋芋)
------ 黄豆(大豆)
------ 油菜
------ 杂粮
------ 芋头
------ 非人工种植的粮食代用品
------ 蔬菜
------ 野菜
------ 绿肥
------ 其他作物
---- 第三节 农田水利
------ 堰坝
------ 水塘、水库
------ 水利建设
------ “七·五”洪水恢复工程
------ “六·二”洪水恢复工程
------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四节 农业机械及农电
------ 传统农具
------ 耕牛
------ 农业机械
------ 农电
------ 粮食加工
-- 中篇经济收入
---- 第五节 收入总量及项目
------ 经济总收入
------ 平均收入
------ 主要收入项目
------ 山核桃
------ 茶叶
------ 蚕茧
------ 白果(银杏)
---- 第六节 林业
------ 其他林产品
------ 用材林
------ 毛竹
------ 其他菜竹
------ 水果
---- 第七节 畜牧业
------
------ 生猪饲养
------
------ 养鱼
------ 家禽
------
------ 蜜蜂
---- 第八节 乡镇企业(个体企业)
---- 第九节 生活变迁
---- 第十节 集体生产期间分配原则
------ 生产队分配
------ 生产大队分配
---- 第十一节 合作化时期农户人社经济处理方式
------ 互助组
------ 低级社
------ 高级社
---- 第十二节 物价
-- 下篇消逝的风景
---- 第十三节 听爷爷讲过去的事情
------ 烧石灰
------ 烧窑
------ 麻布衫
------ 草鞋
------ 水碓、油碓
------ 磨豆腐
------ 纺棉花、织布
------ 缫丝、织绸
------ 从灯笼到汽灯
------ 从洋油盏、美孚罩到“洋”货
------ 火把
---- 第十四节 孩子们的游戏
------ 打香白
------ 抓子
------ 挠排儿
------ 踢毽子
------ 滚弹子(珠)
------ 滚铁环
------ 跳绳
------ 抓小龙
------ 放洋灯
------ 捉迷藏
------ 猜谜语
---- 第十五节 三寸金莲--种特殊的历史遗迹
第四章 文化与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解放前学校教育概况
---- 解放后的学校
-- 第二节 业余教育
---- 冬学-民校
---- 扫盲
-- 第三节 学前教育
---- 幼儿教育
---- 娃哈哈幼儿园
-- 第四节 群众文化
---- 古时候的文娱活动
---- 傀儡戏
---- 戏剧演出
---- 农村俱乐部
---- 演样板戏
---- 文宣队
---- 专业剧团演出情况
-- 第五节 参阅文献
---- 风雨求学路--陈长文回忆录节选
-- 第六节 人才名录
---- 1、历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名录
---- 2、教师名录
---- 3、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名录
---- 4、政府官员任职名录
第五章 人物
-- 第一节 解放前知名人士
---- 从拔贡先生到教师之家
---- 儒医济世--名医陈寿田兄妹
---- 名医--陈博泉
---- 名医--陈溥泉
---- 昌化中学到创始人--陈鸿文先生
---- 抗日战地兵团中校副团长--陈浦
---- 田时代的才子、岭下小学校长--陈庆熊
---- 名闻淅皖边区的建筑师--陈桢瑞
---- 岭下村的台胞--陈祖谟
-- 第二节 解放后历届组织主要负责人
-- 第三节 干部档案
----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老干部、老党员
------ 方仙风
------ 朱天福
------ 方瑞云
------ 陈炳福
------ 陈洪灶
------ 姜树梅
------ 陈火才
------ 陈云仙
------ 姜月儿
------ 陈庆三
------ 陈树水
------ 钱增棠
------ 王杏华
------ 方金女
------ 陈廷福
---- 八十年代以后的主要干部简历
------ 陈定平
------ 陈贤文
------ 陈召云
------ 陈小平
------ 陈建平
------ 陈满平
------ 姜渭丰
------ 陈万里
------ 陈爱东
-- 第四节 人才档案
---- 陈长文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戏剧家、国家二级编剧
---- 姜敬先 中国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副教授、二等功荣立者
---- 姜敬武 浙江林学院专职工会副主席、正处级干部
---- 姜敬辉 徽州地区教育局教研室特约地理教研员、中高级教师
---- 陈祖鑫 诸暨牌头中学校长、中高级教师
---- 姜洪鼎 浙江省水利厅水文总站高级工程师
---- 陈祖辉 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 李天耳 于潜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副主任医师
---- 李振达 宁波市慈湖中学中高级教师
---- 陈祖煌 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版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 姜可风 杭州天日天伦造纸厂高级工程师
---- 陈长远 临安市教育界“红烛奖”获得者、中高级教师
---- 陈明 中共黄山市黄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正县级干部
---- 余朝霞 富阳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 陈农 美国“巨康”公司高级科学家、研究员、博士
---- 姜渭南 中高级教师、硕士
---- 余玉霞 学院中的士艺术家、副教授
---- 姜渭军 上海光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硕士、高级工程师
---- 余立新 美国惠普飞机发动机公司高级工程师、博士
---- 姜洪建 美国加州美达佩密司研究所科学家、博士
---- 陈武威 临安市交通局高级工程师
---- 陈杰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
---- 姜英杰 浙江省审计厅高级审计师
---- 陈声威 浙江林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硕士
---- 陈柳明 上海锐珂医疗器械研发中心研究员、硕士
---- 陈旭英 浙江林学院优秀主讲教师、硕士
---- 郑(姜)赛军 中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硕士
---- 姜海燕 南京农大信息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
-- 第五节 历年参军人员名录
-- 第六节 共产党员名录
-- 第七节 参阅文献
---- 走上革命路--姜敬先回忆录节选
第六章 民俗风情
-- 第一节 传统风俗
---- 婚事
---- 旧社会旧婚姻制度下的腐朽习俗
---- 造新房
---- 生孩子
---- 做寿
---- 丧事
---- 哭丧
---- 坟茔
-- 第二节 传统节日
---- 过年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立夏
---- 安苗
---- 七月半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第三节 特色风俗
---- 清明节吃青馃
---- 腊豆腐干
---- 青袋担
-- 第四节 传奇活动
---- 开祠堂门
---- 抢老菩萨
---- 接龙
-- 第五节 独特的方言
-- 第六节 丰富的“乡土词语”
-- 第七节 其他习俗
---- 称呼
---- 其他
---- 十二月歌
第七章 古迹与传说
-- 第一节 古迹寻踪
---- 陈氏祠堂
---- 弧形牌坊
---- 关帝庙
---- 戏台
---- 如来佛
---- 厅堂
---- 陈家香火堂
---- 姜家香火堂
---- 五圣菩萨殿
---- 姜家祠堂
---- 铺桥茶亭和社殿
---- 姜家社殿
---- 全真庵
---- 新亭子
---- 车盘岭-玄帝庙
---- 义冢塔
---- 土地庙
---- 杭徽古道
-- 第二节 民间传说
---- 庵基里的传说
---- 车盘岭玄帝庙的来历
---- 海瑞烧头香
---- 三个乌龟垅的传说故事
---- 落油雨的传说
---- 抲妹溪的传说
---- 陈官松黄擅炮打倒南京雨花台
-- 第三节 岭下村周边的传说故事
---- 还金亭
---- 灭渡桥
---- 龙塘山的龙岩祖师
---- 朱元璋乞讨昌化
---- 瘸尾巴上坟
---- “若要申冤陈丙千”
---- 乾山奇人二三事
第八章 农事谚语·民间文学
-- 第一节 农事谚语
---- 气象农谚
---- 农事谚语
---- 社会,处世谚语
-- 第二节 童谣
-- 第三节 山歌
---- 青山坞
---- 摘胡瓜
---- 玉美人
---- 七朵花
---- 劝世文
---- 十富歌
---- 十穷歌
---- 上梁颂词
-- 第四节 诗歌
第九章 附录·后记
-- (一)各级党报关于岭下村的报道
---- 浙江日报1986年11月8日的报道
---- 杭州日报1990年9月7日的报道
---- 今日临安2004年7月15日的报道
---- 《杭州日报》2007年8月16日的报道
-- (二)重要姓氏迁入岭下的记载史料
---- 昌化县志关于陈斗龙的记载
---- 陈氏家谱的记载
---- 姜氏宗祠石碑记载
---- 李氏宗谱的记载
---- 方氏宗谱的记载
-- (三)部分高级学位、职称、二等功证书影印件
-- (四)部分著作影印件
-- (五)《黄山日报》关于陈长文徽剧研究的专访
-- (六)《今日临安》、《嘉中通讯》关于台胞陈祖谟的报道
-- (七)其它
-- (八)后记
敬告同仁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