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八里营村的历史与现状,以达到通鉴资治的目的。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
目录
封面
图片
--
责任编辑简介 赵林
--
主编简介 刘海山
--
八里营村两委会成员合影
--
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付志编纂顾问小组成员合影
--
村两委会办公楼
--
新乡市八里营小学
--
平原乡中心幼儿园
--
村志编委赴山西洪洞县考查
--
村志编委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合影
--
八里营新村大道
--
八里营新村休闲广场
--
新村无塔供水
--
八里营老村中心大街
--
八里营老村水塔
--
村人口文化大院
--
飞机屋(日军侵华罪证)
--
新乡市佛教协会会长释心舫在大雄宝殿奠基仪式上讲话
--
新乡市老年大学绘画班工笔重彩研究会会员,新乡市书画研究会会员,国家书画研究会会员赵冰作品
--
永庆寺大悲殿
--
八里营东方娱乐团队
--
八里营盘鼓队
--
刘应同德配萧孺人节孝匾额。
--
八里营秧歌队在表演
--
八里营扇子舞队在表演
--
八里营娱乐会拾花轿表演
--
八里营娱乐会高跷
八里营村志
序
编者的话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追本溯源
--
第一节 村的渊源及移民
----
(一)村落位置
----
(二)村名沿革
----
(三)洪桐移民
----
(四)洪桐移民话缘由
--
第二节 姓氏聚落
----
(一)赵氏家宗
----
(二)崔氏家宗
----
(三)韩氏家宗
----
(四)孔氏家宗
----
(五)刘氏家宗①
----
(六)刘氏家宗②
----
(七)刘氏家宗③
----
(八)张氏家宗
----
(九)马氏家宗
----
(十)厨氏家宗
----
(十一)李氏家宗①
----
(十二)李氏家宗②
----
(十三)王氏家宗①
----
(十四)王氏家宗②
----
(十五)潘氏家宗
----
(十六)梁氏家宗
----
(十七)孟氏家宗
----
(十八)杨氏家宗①
----
(十九)杨氏家宗②
----
(二十)姜氏家宗
----
(二十一)孙氏家宗
----
(二十二)岳氏家宗
----
(二十三)刘氏家宗④
----
(二十四)白氏家宗
--
第三节 移民传说
----
001 老鹳窝演义成村庄
----
002 大槐树与七庹零一媳妇
----
003 小脚趾复形的传说
----
004 “解手”与“背手”的来历
----
005 朱元璋移山西民的传说
----
006 大海传奇两说
----
007 “打锅牛”的传说
----
008 史杨两好睦邻
----
009 三洗怀庆府
--
第四节 大槐树迁民在河南
----
移民来河南的过程
----
称民在河南的分布
--
第五节 洪洞县文化底蕴揭示
----
(一)广济寺
----
(二)洪洞县
----
(三)广胜寺
----
(四)通往洪洞的太行山大峡谷
----
(五)洪洞明代监狱
----
(六)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
(七)祭祖园影壁墙
----
(八)祭祖园二门
----
(九)祭祖园仪门
----
(十)祭祖园古大槐树处
----
(十一)祭祖园古槐寻根纪念碑
----
(十二)祭祖园老鹳窝遗址
----
(十三)祭祖园古大槐树遗址纪念碑
----
(十四)祭祖园内二三代槐树
----
(十五)祭祖园内望亲亭
----
(十六)广济寺钟楼古钟
----
(十七)祭祖园祭祖堂头门
----
(十八)祭祖园内祭祖堂
第二章 大事记载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章 境域与村官
--
第一节 境域管辖
--
第二节 村官更迭
第四章 经济发展
--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业体制改革及农业生产
----
(一)农业体制改革
----
(二)农业生产
--
第三节 水利灌溉
--
第四节 畜牧养殖
----
(一)大家畜
----
(二)小家畜
--
第五节 农业机械
----
(一)动力机械
----
(二)耕作机械
----
(三)收脱机械
----
(四)植保机械
----
(五)运输机械
----
(六)加工机械
--
第六节 村办企业和民营企业
----
(一)村办企业
----
(二)民营企业
第五章 村民生活
--
第一节 衣食住行用
--
第二节 街衢道路
第六章 文教卫生
--
第一节 文化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中等教育
----
(四)扫盲教育
--
第二节 卫生与生育
----
(一)医疗卫生
----
(二)计划生育
第七章 人物史册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崔志富
----
李锡贞
----
赵大范
----
赵清瀛
----
韩世才
----
周恒发
----
孔繁全
----
韩九山
----
白海鹏
----
马德明
----
赵子善
----
孔祥林
----
刘汉佑
--
第二节 名士简介
----
赵传喜
----
韩世合
----
刘云华
----
孔繁星
----
赵冰
----
赵传祥
----
崔向海
----
郑永清
----
韩世宪
----
孔繁江
----
赵大琨
----
刘汉新
----
刘恒谦
----
崔君如
----
赵传跃
----
孔繁金
----
刘汉春
----
赵清滨
----
崔景春
----
孔祥斌
----
韩君臣
----
崔彬如
----
马德洲
----
韩世平
----
韩君会
----
王平
----
赵传法
----
赵传花
----
赵传生
----
赵洪波
----
刘玉祥
----
孔祥豪
----
刘天江
----
赵清军
----
赵家强
--
第三节 寿星名录
----
韩九福
----
李来青
----
韩世政
----
王桂英
----
于庭秀
----
梁秀荣
----
吕秀荣
----
姜东保
----
王君荣
----
李秀荣
----
赵清滨
----
陈国青
----
巩秀荣
----
赵清义
----
李慧贤
----
赵传有
----
崔秀清
----
杨世荣
----
赵大宏
----
李秀英
----
沈灿花
----
李学英
----
王秀青
----
张素贞
----
姜含英
----
孔繁长
----
孔庆法
----
孔繁金
----
刘学英
----
张善琴
----
郭联英
----
李清梅
----
赵大荣
----
龚子英
----
李清玉
----
王大美
----
沈可兰
----
张士英
----
刘云彬
----
崔志昌
----
刘士荣
----
王清枝
----
樊永康
----
张秀英
----
蒋汉英
----
宋祥英
----
郑永青
----
王永兰
----
田清莲
----
王文清
----
张家荣
----
刘应举
----
刘汉臣
----
陈玉珍
----
丁振花
----
张金兰
----
马位青
----
蒲天顺
----
韩九彦
----
韩九温
----
韩岳氏
----
李清玉
----
张秀玲
----
邢义梅
----
沈明英
----
韩世杰
----
刘文合
----
李秀珍
----
周恒兰
----
韩世法
----
赵中恺
----
姬开青
----
赵大林
----
韩刘氏
----
赵大府
----
郭秀凤
----
孙全荣
----
赵大范
----
崔习如
----
王新富
----
赵清润
----
赵中祥
----
赵大禄
----
赵清淇
----
郑来青
----
赵清洛
----
李庆贤
----
王德忠
----
马爱修
----
孔祥林
----
赵大全
----
李春堂
----
赵刘氏
----
高志青
----
韩玉香
----
孔繁喜
----
肖仲英
----
李世青
----
刘荣英
----
赵清池
----
梁保山
----
赵大喜
----
赵大泰
----
孔庆廉
----
杨清莲
----
孔庆府
----
吕和英
----
陶清香
----
吕德秀
----
刘素英
----
孔繁起
----
孔繁成
----
赵海英
----
孔祥云
----
张学凤
----
马福坤
----
李英林
----
马长富
----
孔庆位
----
孔繁森
----
崔景祥
----
梁保忠
----
时可美
----
崔景新
----
王文林
----
李金凤
----
刘德秀
----
刘汉勤
----
刘汉禹
----
刘汉秀
----
崔秀兰
----
李清秀
----
朱秀英
----
张志青
----
岳腾久
----
刘恒全
----
刘云肖
----
刘云佳
----
刘云青
----
孔祥芝
----
刘恒春
----
孔庆花
----
刘汉顺
----
宋美英
----
刘世香
--
第四节 烈士英名
----
朱国森
----
赵清明
----
马福五
--
第五节 忠义贞烈廉洁名辑——均录于新乡县续志
----
刘应俊
----
刘俊富
----
孔侯氏
----
孔氏
----
孔牛氏
----
韩刘氏
----
崔任氏
----
郭氏
----
萧氏
----
李氏
----
崔青岚
第八章 兵燹纪实
--
第一节 战乱纪事
----
(一)鬼子进村后
----
(二)苦力生计
----
(三)制空权丧失的狼狈
----
(四)国军殃民的岁月
----
(五)避难他乡
----
(六)解放归来
--
第二节 路庄战斗
--
第三节 飞机场战斗
--
第四节 新乡和平解放
第九章 村民习俗
--
第一节 岁时节令
----
(一)农历节日
----
(二)公历节日
--
第二节 婚仪礼俗
--
第三节 丧葬礼俗
--
第四节 喜庆礼俗
--
第五节 礼仪
--
第六节 生活习俗
--
第七节 恶习流弊
第十章 宗教和民间文化
--
第一节 宗教
----
一、道教
----
二、佛教
----
三、基督教和天主教
----
四、枪会
--
第二节 民间文化
----
(一)民谣
----
(二)方言
----
(三)歇后语
----
(四)谚语
----
(五)书法
第十一章 历史遗迹
--
(一)普济桥
--
(二)“三官”庙
--
(三)祖师庙
--
(四)永庆寺
--
(五)奶奶庙
--
(六)飞机屋
--
(七)冯石城
--
(八)八角砖潭
第十二章 文艺活动
--
第一节 文艺团体
--
第二节 业余剧团
----
(一)八里营孔上业余剧团
----
(二)八里营第二业余剧团
----
(三)演员和主要剧目
------
刘恒亮
------
孔祥林
------
孔繁秀
------
刘汉秀
------
孔繁俊
------
赵大金
------
刘汉起
------
崔景旭
------
李素琴
--
第三节 传统节日活动
编后记
版权页